一种高效节能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74488发布日期:2021-04-14 02:21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节能锅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节能锅炉。


背景技术:

2.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锅的原义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炉指燃烧燃料的场所,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提供热水的锅炉称为热水锅炉,主要用于生活,工业生产中也有少量应用。产生蒸汽的锅炉称为蒸汽锅炉,常简称为锅炉,多用于火电站、船舶、机车和工矿企业。
3.现有节能型锅炉通常以其材质和加热方式对能源进行高效的利用,往往忽略了能源的再利用,且虽然现有锅炉能够对排出的有害烟气进行充分处理,但是,由于能源的燃烧效率不能够百分百转化,烟气中的碳颗粒也会通过排烟管排出,从而不利于影响锅炉的环保。
4.为此,提出了一种高效节能锅炉,具备余热回收再利用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效节能锅炉。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节能锅炉,包括锅炉本体和预热水箱,所述锅炉本体的内部通过导热层分隔有水腔和加热腔,且加热腔的外围位于水腔内部设置有第一螺旋管,所述第一螺旋管的一端通过引气端口与加热腔连通,所述锅炉本体的顶面焊接有预热水箱,且预热水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螺旋管,所述第二螺旋管的一端贯穿预热水箱连通有管道,所述第一螺旋管的另一端通过出气端口与管道连通,所述锅炉本体顶部贯通连接有给水管,且给水管的表面安装有水泵,并且给水管的一端与预热水箱连通,所述第二螺旋管的另一端贯穿预热水箱连通有排烟管。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排烟管的尾端螺纹套接有滤尘筒,且滤尘筒的一端嵌设有镂空网,所述滤尘筒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滤层,且滤层的一端通过密封圈与排烟管的尾端抵接,并且滤层的另一端与镂空网的表面抵接。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滤层由多个筋条和活性炭吸附盘构成,多个所述筋条环绕焊接在多个活性炭吸附盘的侧面。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锅炉本体的底端通过支撑柱焊接有底座,所述预热水箱顶面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进水口。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锅炉本体的一端安装有燃烧器,且燃烧器的一端贯穿锅炉本体延伸至加热腔内侧。
11.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中,采用锅炉本体、水腔、加热腔、底座、燃烧器、第一螺旋管、给水管、水泵、预热水箱、进水口、第二螺旋管、排烟管、引气端口、出气端口、滤尘筒、滤层、密封圈、镂空网和活性炭吸附盘构成二级余热回收型锅炉结构,通过锅炉本体内侧焊接的筒型导热层,促使锅炉本体内分为加热腔和环形水腔,使得锅炉本体的能源利用率得以增加,而水腔内的第一螺旋管通过引气端口与加热腔连通,能够将加热腔内的热空气引入水腔,辅助水腔内液体的加热,而第一螺旋管通过出气端口和管道与预热水箱内的第二螺旋管连通,能够将未被完全换热的热空气引入预热水箱,实现热空气的二次利用,既有利于锅炉本体的高效加热,也能够增加能源的利用率,同时,通过第二螺旋管与排烟管连通,通过滤尘筒的端口与排烟管的尾端螺纹套接,促使排烟管尾端与滤尘筒内侧的密封圈抵接,进而与滤尘筒内部的滤层抵接,使得排烟管内的烟气依次穿过滤层内的多个活性炭吸附盘,从而将烟气中的颗粒物吸收,保证排烟管的排放标准,而滤层与滤尘筒活动连接,且滤尘筒与排烟管采用螺纹套接,便于滤尘筒的拆装和滤层的清理、更换。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节能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节能锅炉的第一螺旋管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节能锅炉的a结构示意图。
16.图例说明:
17.1、锅炉本体;2、水腔;3、加热腔;4、底座;5、燃烧器;6、第一螺旋管;7、给水管;8、水泵;9、预热水箱;10、进水口;11、第二螺旋管; 12、排烟管;13、引气端口;14、出气端口;15、滤尘筒;16、滤层;17、密封圈;18、镂空网;19、活性炭吸附盘。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效节能锅炉。
21.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

3所示,根据本实用
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高效节能锅炉,包括锅炉本体1和预热水箱9,锅炉本体1的内部通过导热层分隔有水腔2和加热腔3,且加热腔3的外围位于水腔2内部设置有第一螺旋管6,第一螺旋管6的一端通过引气端口13与加热腔3连通,锅炉本体1的顶面焊接有预热水箱9,且预热水箱9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螺旋管11,第二螺旋管11的一端贯穿预热水箱9连通有管道,第一螺旋管6的另一端通过出气端口14与管道连通,锅炉本体1顶部贯通连接有给水管7,且给水管7的表面安装有水泵8,并且给水管7的一端与预热水箱 9连通,第二螺旋管11的另一端贯穿预热水箱9连通有排烟管12,通过锅炉本体1内侧焊接的筒型导热层,促使锅炉本体1内分为加热腔3和环形水腔2,而水腔2内的第一螺旋管6通过引气端口13与加热腔3连通,能够将加热腔 3内的热空气引入水腔2,辅助水腔2内液体的加热,第一螺旋管6通过出气端口14和管道与预热水箱9内的第二螺旋管11连通,能够将未被完全换热的热空气引入预热水箱9,实现热空气的二次利用,既有利于锅炉本体1的高效加热,也能够增加能源的利用率,其中,通过第一螺旋管6、第二螺旋管 11与排烟管12连通,既有利于烟气的排出,也能够进行余热的再利用;
22.在一个实施例中,排烟管12的尾端螺纹套接有滤尘筒15,且滤尘筒15 的一端嵌设有镂空网18,滤尘筒15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滤层16,且滤层16的一端通过密封圈17与排烟管12的尾端抵接,并且滤层16的另一端与镂空网 18的表面抵接,当需要过滤排烟管12中的杂质时,通过滤尘筒15的端口与排烟管12的尾端螺纹套接(排烟管12与第二螺旋管11连通),促使排烟管 12尾端与滤尘筒15内侧的密封圈17抵接,进而与滤尘筒15内部的滤层16 抵接,使得排烟管12内的烟气依次穿过滤层16内的多个活性炭吸附盘19,从而将烟气中的颗粒物吸收,保证排烟管12的排放标准,而滤层16与滤尘筒15活动连接,且滤尘筒15与排烟管12采用螺纹套接,便于滤尘筒15的拆装和滤层16的清理、更换。
23.在一个实施例中,滤层16由多个筋条和活性炭吸附盘19构成,多个筋条环绕焊接在多个活性炭吸附盘19的侧面,通过多个活性炭吸附盘19能够增加烟气中颗粒物的吸附效果,保证烟气排放的环保性。
24.在一个实施例中,锅炉本体1的底端通过支撑柱焊接有底座4,预热水箱 9顶面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进水口10,通过进水口10便于注水,通过底座4能够增加锅炉本体1的稳定性。
25.在一个实施例中,锅炉本体1的一端安装有燃烧器5,且燃烧器5的一端贯穿锅炉本体1延伸至加热腔3内侧,其中,锅炉本体1内部的导热层为筒型结构,使得加热腔3截面为环形结构,有利于加热腔3内热量向水腔2内传递,从而增加水腔2的加热效果,同时,锅炉本体1的端面对应加热腔3 设置有空气进气口,且在空气进气口内设置有止逆阀,有利于燃烧器5的加热,且能够避免热空气泄漏。
26.工作原理:
27.使用时,将该装置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接通电源,通过锅炉本体1内侧焊接的筒型导热层,促使锅炉本体1内分为加热腔3和环形水腔2,而水腔2 内的第一螺旋管6通过引气端口13与加热腔3连通,能够将加热腔3内的热空气引入水腔2,辅助水腔2内液体的加热,第一螺旋管6通过出气端口14 和管道与预热水箱9内的第二螺旋管11连通,能够将未被完全换热的热空气引入预热水箱9,实现热空气的二次利用,既有利于锅炉本体1的高效加热,也能够增加能源的利用率,当需要过滤排烟管12中的杂质时,通过滤尘筒15 的端口与排烟管
12的尾端螺纹套接(排烟管12与第二螺旋管11连通),促使排烟管12尾端与滤尘筒15内侧的密封圈17抵接,进而与滤尘筒15内部的滤层16抵接,使得排烟管12内的烟气依次穿过滤层16内的多个活性炭吸附盘19,从而将烟气中的颗粒物吸收,保证排烟管12的排放标准,而滤层 16与滤尘筒15活动连接,且滤尘筒15与排烟管12采用螺纹套接,便于滤尘筒15的拆装和滤层16的清理、更换。
2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