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适合产生单通道或双通道流动结构的板件的换热器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550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采用适合产生单通道或双通道流动结构的板件的换热器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涡轮增压内燃机的增压空气冷却器组件的换热器芯结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板翅式换热器芯结构,其中,将多个相同的细长板以重叠的配合结构连接在一起,以根据板的特定取向,在这样连接的每对相应的板之间形成单通道或双通道系统。当把两块这种芯板以面对面的关系连接在一起时,则形成一个在芯板之间具有中心流动区域的换热器部件。一种取向使配合芯板形成芯板之间的双通道流动结构,而只要将配合芯板重新取向,就可以得到单通道流动结构。通过采用一种通用芯板取得单通道或双通道流体流动结构的方法,可以大大降低生产一族换热器结构的加工要求,这是许多应用所需要的。
很多换热器芯结构已经设计并制造出来,用作很多应用中的换热器,例如用于涡轮增压内燃机和其它应用。换热器在工业和商业中范围极广的应用,以及一切与热和能有关的装置所强烈要求的节能和节省燃料的目标,都导致了一种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增长的设计高效、可靠、经济的换热器设备的要求。
这种换热器芯的一种典型结构是板翅式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传热是在一种流体介质和另一种流体介质之间进行的,其中一种流体介质通过由一对配合板形成的中心流动区域流动,另一种流体介质在中心流动区域外部、通过由翅片部件构成在翅片部件之间形成的流动通道流动,翅片部件插在相邻的板组件之间,以增加两种流体介质间的有效传热。在这种结构中,传热直接在中心流动区域中流动的流体介质和在板外围流动的外部流体介质之间进行。
一种典型的板结构通常包括在板相对的每一端有一集流管部分。将一对板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板组件,当把板组件互相重叠起来时,与每个板组件有关的集流管部分与相邻板组件的集流管部分配合,形成入口或出口集流管,适于接收和排出通过集流管的流体介质。但一般说来,每种板的结构只局限于用在通过芯结构的特定类型流体流动。例如,Donaldson的第3207216号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芯板结构,这种结构中的板是这样构成的,当把板配合在一起时,产生一种单通道流动结构。Slaasted等人的第3017161号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芯板结构,这种结构中的每一块板均包括中间部分,当配合在一起时,产生一种双通道流动结构。DeGroote等人的第3907032号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换热器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多个管子和集流管部分产生一种多通道流动结构。但这些结构中的每一种都局限于上述的特定流动结构,要改变任何一种在上述专利中分别揭示的一定类型的流动结构,都要求完全重新构成芯板,以取得新要求的通道流动结构。这样一来,采用多种流体流动结构的用户必须具有各种各样的板结构,这些板的制造商必须生产和提供这些各种各样的板,来满足用户特定的需求。因此,现有技术芯板装置的制造和使用,不仅花钱多,而且也不方便。
本换热器芯结构克服了与现有技术板式换热器结构有关的许多缺点和不足,并讲述了一种换热器结构的构成和使用,这种换热器结构采用多个相同的板,这些板可以以各种配合位置重叠排列,产生单通道或双通道交叉流动系统。本发明采用的通用芯板结构大大降低了制造多种板结构所需要的昂贵的加工要求,并为用户提供了在单通道和双通道流动的应用中采用同一种芯板的能力。由于既采用单通道又采用双通道芯组件的用户将不再需要购买和存放多种芯板结构以取得所要求的通道流动系统,因此使用本芯板能降低用户的成本和库存。
本换热器芯结构包括单个的芯板,芯板相对的每一端有一碟形部分或集流管部分,与芯板形成一个整体。每个集流管部分最好包括至少一对开口,适于对准相邻板上的对应开口,以便与相邻的集流管部分互作流体连接,使一种流体介质可通过集流管部分,并通过在配合板间形成的中心流动区域循环,这将在后面给予解释。位于每块板的碟形或集流管部分的开口最好对称排列在板的每一端,位于板的一端的集流管部分的开口具有对应的、位于板的相对的一端的集流管部分的互补开口。此外,环形凸缘环绕着至少一个在每个集流管部分的开口,以帮助定位和重叠相应的各对配合板。每块芯板还包括一个突起的分隔或通道肋,它最好与芯板形成一个整体,并且只位于一个集流管部分的一对开口之间。此突起的通道肋对本发明是很重要的,因为正是每对配合板的相应通道肋的互相定位,才决定了由本板构成的芯组件的特定流动结构。每块芯板另外还包括沿芯板外围不对称排列的彼此隔开的凸缘片,便于在装配芯板时互相定位。这些凸缘片适于在以配合关系与互补板连接以形成下述任何一种流动结构时,对准并嵌入互补板的没有凸缘片的边缘部分。
当把两块这样的芯板以互相面对面的关系装配起来,并当每块相应板的一个集流管部分的突起通道肋以互补相对接的关系定位和排列时,所形成的换热器部件的一个集流管部分被分隔成两个不同的部分,从而为冷却流体进出板间形成的中心流动区域提供了分隔机构。通过把一插入的细长单条翅片的一个波纹或其它隔板对准在板组件的一个端部上的对接通道肋,并使细长的隔板延伸到配合芯板的全长,这样连接的每对芯板被有效地分隔成两个冷却剂通道,从而在每个换热器部件或板组件中取得双通道流动结构。也可以通过将两块芯板以互相面对面的关系连接在一起,使相应板的一个集流管部分的突起通道肋位于匹配板的相对的一端来产生单通道流动结构。这种结构可以使冷却流体进入一个集流管部分,在配合芯板之间形成的单流动区域内自由流动,然后通过位于板的相对的一端的集流管部分流出。本芯板的采用提供了一种改进装置,为相应的各对配合板之间形成的中心流动区域中的相邻的流动通道提供隔离,这使本板特别适用于涡轮增压发动机增压空气冷却器组件,但并不局限于这种应用。
产生配备有本芯板的一种典型芯组件是通过将配合板组件互相重叠起来,将传热翅片部件插入相邻的板组件之间,翅片部件遍及板组件间的整个内部区域,形成在板组件内的第二列较小的流体流动通道,用来接收和输送第二种流体介质通过,例如空气。第二列流体通道在与每对配合板之间形成的中心流动区域垂直的方向上延伸,从而得到通过换热器芯结构的一种交叉流动型流体分布。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换热器芯结构,采用的是多个相同的可以重叠排列成各种配合方式以产生单通道或双通道流体交叉流动系统的芯板。
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单芯板,它可以用来形成在配合芯板之间的中心流动区域通过的单通道或双通道流动结构。
另一个目的是展示一种芯板结构,它将大大降低生产一族换热器芯组件的加工要求。
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换热器芯结构,采用的是容易重叠和定位的芯板,这些芯板不需采用夹具或其它支承装置。
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换热器芯结构,具有改进的强度和稳定性。
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换热器芯结构,它包括与相应芯板有关的机构,可在该板互相重叠排列时在芯板间提供牢固的连接。
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机构,用来在相应的各对芯板之间形成的中心流动区域中提供相邻流动通道的隔离。
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换热器芯结构,它在结构和操作上比较简单和便宜。
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芯结构,它可以经济地生产出来供商业应用。
在考虑下述详细说明之后,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目的及优点,对于那些精通本技术的人员来说,将变得十分明显。下述说明连同附图公开了本主题装置的几个具体实施例
图1为根据本发明构成的一种芯板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板绕横轴A-A旋转180°的立体图;
图3为多个互相重叠的板组件的侧视图,传热翅片部件插在相邻的板组件之间,每个板组件都是通过把两块图1的板配合在一起形成的;
图4为采用图1的板的一个板组件的双通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图4的双通道板组件在装配条件下通过5-5平面所取的剖面图;
图6为采用图1的板的两个板组件的单通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传热翅片部件插在相邻的板组件之间;和图7为图6的一个单通道板组件在装配条件下通过7-7平面所取的剖面图。
通过参考号码更详细地参考附图,相同的号码代表相同的部件,图1和图2中的号码10指的是一种根据本发明构成的芯板都包括分别位于其相对的每一端的碟形部分或集流管部分12和14。集流管部分12和14最好与每块板10形成一个整体,但也可采用适当的装置将集流管部分装在板10上。每个集流管部分12和14分别包括一对彼此隔开的开口16和18以及20和22,如图1和图2所示。集流管开口16,18,20和22适于与相邻的板10上对应的开口对准,以便与相邻的集流管部分互作流体连接,使一种流体介质可通过集流管部分,并通过在配合板间形成的中心流动区域循环,这将在下面给予解释。位于每块板10的碟形或集流管部分12和14的开口对称排列在板的每一端,与集流管部分12有关的开口具有对应的、与集流管部分14有关的互补开口。当互相重叠起来时,相应的集流管部分形成本换热器芯结构的集流管箱。环形凸缘24和26同时用来进一步保证相应的集流管之间的连接,这将在后面给予解释。
每块芯板10还包括一个突起的通道肋或分隔肋28,最好只与每块板的一个集流管部分,如图1和图2所示的集流管部分12,形成一个整体。通道肋28位于一对开口16和18之间,并从集流管部分12的一端30延伸到集流管部分的另一端32。连续突起的外围边缘部分34(图2)在每块板10的一个表面上围绕着每块板10延伸,每个集流管部分12的分隔或通道肋28从外围边缘部分34延伸并与外围边缘部分在同一平面上。每块芯板另外还包括沿外围边缘34不对称排列和定位的彼此隔开的凸缘片36和38,便于在装配板10时把一块板10在另一块板上定位。凸缘片36和38的位置如图1和图2所示,以便在以面对面的配合关系与互补板10连接时,适于对准并嵌入互补的没有凸缘片的边缘部分,如互补板10的没有凸缘片的部分39和40。本板10互补的没有凸缘片的边缘部分在长度上与对应的凸缘片大体相等,没有凸缘片的部分的位置基本上正对着凸缘片的位置,如图1和图2所示,注意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当把两块这样的板10以互相面对面的配合关系连接起来时,一块板上的凸缘片36和38嵌入另一块板对应的没有凸缘片的部分39和40中,从而形成各对配合板10之间的连续侧壁41,这在图3中作了最好的显示。
在图1和图2所示的优先实施例中,凸缘片36和38沿着板10的外围排列,凸缘片36从靠近分隔肋28的一个位置沿外围侧边缘34延伸到一个中间位置,使凸缘片36的长度约等于周绕板整个外围距离的四分之一。凸缘片38与凸缘片36的间隔距离与凸缘片36的长度相等,同样从靠近集流管部分14的一对开口20和22之间的位置,沿相对的外围侧边缘34,延伸到一个中间位置,使凸缘片38的长度也约等于围绕板10整个外围距离的四分之一。凸缘片36和38的这种特定的排列不仅在装配时便于芯板10的定位,而且有助于在钎焊操作时保证对应的板之间有牢固的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焊接材料,例如一种钎焊合金,可以很容易地流入一块板10的外围凸缘片36和38与配合板10的没有凸缘片的边缘部分39和40之间的接缝中,将其牢固地密封起来,在凸缘片和没有凸缘片的边缘部分之间提供有效的连接。还可以承认和预料,其它围绕板10外围的凸缘片结构也可以采用,在这些结构中,当把一块板10与一互补板10以互相面对面的配合关系连接起来时,板10上的每个凸缘片可对准和嵌入互补板10上对应的没有凸缘片的部分。但是前面所述的和图1图2所示的凸缘片和没有凸缘片部分的特定排列是较佳的,因为采用这种排列的板具有最少连续的凸缘片和没有凸缘片的部分,因此与具有不同排列和较多的这种凸缘片和没有凸缘片部分的板相比,采用这种排列的板制造起来比较简单,花钱也少。
如图3所示,通过把多个板10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换热器芯组件42。更具体地讲,当把两块这样的板10以面对面的关系连接在一起,如前面解释的那样,将一块板上的凸缘片36和38嵌入互补板的没有凸缘片的部分39和40时,则形成一个换热器部件或板组件43,它具有基本上延伸到连接板之间的整个宽度的中心流动区域44。为了提供相邻的各对配合板10之间的进一步可靠的连接,每个集流管部分12和14都有一个开口,例如开口16和20,备有围绕开口的环形凸缘,例如图1和图2所示的相应的凸缘24和26。凸缘24和26可以承插相邻的一对配合板或板组件43中的互补的没有凸缘的集流管开口18和22,进一步帮助板组件43的定位和重叠,而不必使用夹具或其它支承工具。这也改进了整个芯装置42的强度和稳定性,还有助于在钎焊操作时,在对应的各对板或组件43之间提供牢固的连接。环形凸缘24和26还用来使相邻的板组件之间的相应的集流管开口互作流体连接。
具体实施本发明的一种典型的换热器芯组件42包括多个互相重叠的板组件43,在相邻的板组件之间插有蛇形传热翅片46。蛇形翅片部件46遍及整个在重叠的板组件43之间形成的内部区域48,形成在板内的第二列较小的流体流动通道50,用来接收和输送第二种流体介质通过,例如空气。应当注意,可以采用各种类型的蛇形翅片部件,例如,可以是光滑的,多孔的,开缝的,或隔栅式的。当互相重叠起来时,每对配合板10(板组件43)的集流管部分12和14与相邻的板组件43配合,分别形成公共入口和出口集流管52和54,适于接收和排出一种从中通过的流体介质,如前面解释的那样。蛇形翅片部件46的位置可使第二列流体流动通道50在与每对配合板之间形成的中心流动区域44垂直的方向上延伸,从而得到通过换热器芯结构42的一种交叉流动型流体分布。
取决于构成板组件43的每对芯板10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可得到在每个板组件中的单通道或双通道流动系统。例如,通过把一块板绕其纵轴B-B旋转180°,如图4所示,再把两块板10以互相面对面的关系装配在一起,形成一个板组件60(图5),在这种板组件中,相应的集流管部分12的突起的分隔肋或通道肋28以互相对接的关系定位和排列,使在板组件的一个端部所形成的装配集流管部分63被分割成两个不同的流动部分64和66,如图5所示。图5为板组件60通过图4的5-5平面所取的剖面图,显示了把互补板连接在一起的一种方法,在这种方法中,每个凸缘片36和38包住或卷住对应的没有凸缘片的部分39和40。这种配合一对互补板的方法给板组件43提供了额外的强度和稳定性。流动部分64和66为冷却流体提供了一种在配合板10之间形成的中心流动区域的进出机构。通过把一插入的细长单条翅片的一个波纹或分隔肋68对准在板组件的一个端部上的对接通道肋28,并使翅片或分隔肋68延伸到板组件60的全长,到靠近集流管部分14的地方,每个这样装配的板组件60被有效地分隔成两个冷却剂通道70和72(图4)。这意味着一种流体介质可以进入隔开的集流管部分63的一个开口,沿着在板组件内形成的一个通道70或72,流过板组件60的全长,当到达板组件60相对的一端时,流体介质将在位于板组件相对的一端的没有隔开的集流管部分内反转方向,流经在板组件内形成的第二通道70或72的全长,以便流出隔开的集流管部分62的另一个开口。双通道交叉流动芯组件是通过把多个双通道板组件60互相重叠在一起,将传热翅片部件,例如翅片部件46,插入相邻的板组件之间形成的,如前面对图3所示的芯组件43所做的讨论那样。
本板10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供一种板的设计,它也能用来装配单通道芯装置。如上述所述,双通道板组件是通过把构成每对配合板的一块板10绕其纵轴旋转180°得到的,如图4和图5所示。与此相反,单通道流动结构可通过把上述那对板10的一块板绕其横轴A-A旋转180°得到,如图1和图6所示,然后将上述板10以互相面对面的关系连接起来,如前面解释的那样,形成一个配合板组件,如图6和图7所示的板组件74。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每块板10的相应集流管部分12的分隔肋28位于板组件74的相对的一端,因而在由此形成的两个集流管部分,例如图7所示的集流管部分80的内部存在空间76(图7),使流体介质能够在板组件内由一侧82通到另一侧84,两个集流管部分都没有象前面所述的那样被隔开。图7为一个板组件74通过图6的7-7平面所取的剖面图。配合板10的这种取向使冷却流体能够进入一个集流管部分,在板间形成的单流动区域86中自由流动,然后通过位于板的相对的一端的集流管部分流出。和双通道交叉流动芯结构一样,可通过把多个单通道板组件74以与前面所述的关于图4和图5的形成双通道交叉流动芯组件基本类似的方式简单地重叠起来,在相邻的板组件74之间插入传热翅片部件,例如翅片部件88(图6),得到单通道交叉流动芯组件。当两块这样的板10如上所述以配合关系连接在一起,在每块板组件74内形成单通道流动结构时,一块板10上的凸缘片36和38仍可对准和嵌入互补板10对应的没有凸缘片的部分39和40,注意到这一点同样是很重要的。如上所述,每个凸缘片36和38可包住或卷住对应的没有凸缘片的部分39和40,进一步给板组件74提供了额外的强度和稳定性。这在图7中作了最好的显示。因此,无论一块这样的板10如何取向并与其互补板10以面对面的关系配合,板上对应的凸缘片和没有凸缘片的部分将始终互相对准和嵌入,在配合板之间形成连续的侧壁,例如侧壁41(图3),并实现板间的连接。此外,无论配合板有何种相对取向,即无论形成单通道还是双通道流动系统,由板10构成的板组件的相应集流管部分的开口将始终对准相邻板组件上的相应开口,以便使该对板和多块板互作流体连接。
应当注意,构成采用本板10的两种芯的具体实施例的所有的构件都是由适当的导热金属构成的,如铝、铜和/或包层铜、或不锈钢,而且所有这样的构件都可以通过任何适当的连接手段,例如通过钎焊,进行相互连接,形成组合的芯结构。此外,在芯结构的一端或两端还提供有适当的支管装置,用来引导两种流体介质以相互进行热交换的关系通过在芯组件中形成的相应的流动通道,实现两种流体介质之间的热交换。通过采用本板10在芯结构内部提供单通道或双通道流动结构的方法大大降低了生产一族换热器的加工要求,这是许多应用所需要的,如前面所解释的那样。此外,单个板10的总体尺寸和形状还可以方便地做成各种大小和外形,例如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圆形、六角形、或其它形状,以适应能把它装在里面的支管箱的尺寸和形状,或适应任何其它空间限制,而不致剥弱本板结构的原理和实用。本板10的采用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机构,用来在相应的各对配合板之间形成的中心流动区域中的相邻流动通道提供隔离。尽管本板特别适用于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增压空气冷却器组件,但它们也可以有效地用于许多换热器的应用中。
以上,对采用可实现它所寻求的所有目的和优点的一种通用芯板形成单通道或双通道交叉流动芯结构的新颖机构已经做了说明和叙述。然而,在考虑本说明及附图后,本板结构的许多变化、改变、修改、以及其它用途与应用,对于那些精通本技术的人来说,将变得十分明显,而且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所有这样的变化、改变、修改、以及其它用途与应用,都被认为是本发明所包括的,本发明只受下列权利要求
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将多个板组件以互相重叠的结构连接在一起,每个板组件是由一对相同的板构成的,这对板以互相配合的关系装在一起,以便在板之间形成中心流动区域,每块上述的板均有相对的外表面,相对的外侧边缘部分和相对的端部,上述板还包括分别位于靠近上述相对的端部的第一和第二集流管部分,每个上述的第一和第二集流管部分都有至少一对彼此隔开的开口,上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部分的至少一个开口具有适于在以重叠结构连接相邻的板组件时,对准该相邻板组件的相应开口的机构,在一个上述集流管部分的一对彼此隔开的开口之间纵向延伸定位的一个分隔肋,多个彼此隔开的凸缘片部分,从一个上述板的表面沿板外围向上延伸,多个没有凸缘片的部分,由上述彼此隔开的凸缘片部分之间的沿上述板的外围的空间所确定,上述凸缘片部分和上述没有凸缘片的部分围绕着每块上述板的外围定位和排列,使一块板的彼此隔开的凸缘片部分与配合板没有凸缘片的部分相配合,形成围绕上述配合板与在配合板之间形成的中心流动区域的连续侧壁,无论那些上述每对配合板的上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部分分别互相相邻接定位,都会形成上述的连续侧壁,密封连接上述每对配合板的机构,上述每对配合板适于接收和输送第一种流体介质通过,以及位于相邻板组件之间的翅片机构,该翅片机构遍布在上述板组件之间形成的整个区域,从而在板组件之间形成第二列流体通道,用来输送第二种流体介质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
1的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一个连续突起的外围边缘部分在一个上述板的表面上围绕着每块上述板延伸,上述多个彼此隔开的凸缘片部分从此处向上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
2的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分隔肋与上述外围边缘部分在同一平面上,并从该外围边缘部分延伸到上述一个集流管部分的彼此隔开的开口之间的一个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
1的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部分的至少一个开口的对准机构包括环形凸缘片机构,该环形凸缘机构可以承插相邻板组件上的对应的集流管开口,以便在上述相邻的板组件以互相重叠的结构连接起来时,维持上述集流管开口互相对准。
5.根据权利要求
4的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环形凸缘机构位于上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部分的某些开口的周围,使无论上述相邻板组件的哪些上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部分以互相对接的关系定位,该环形凸缘装置都可以承插相邻板组件的对应集流管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
1的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构成每个板组件的上述一对相同的板以互相面对面的关系配合,使一块板上的一个上述集流管部分的分隔肋以对接关系与上述另一块相同板的分隔肋连接,配合板内有细长隔板,在配合板的一个端部与上述对接肋配合对准连接,该细长隔板延伸到靠近上述配合板相对的一端的另一个集流管部分的位置,从而把板间形成的中心流动区域有效地分隔成两个单独的流动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
1的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构成每个板组件的上述一对相同的板以互相面对面的关系配合,使上述对应板的一个集流管部分的分隔肋以互相不是对接的关系与上述配合板的相对的一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
1的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部分与每块上述板形成一个整体。
9.根据权利要求
2的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连续突起的外围边缘部分与每块上述板形成一个整体。
10.根据权利要求
1的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彼此隔开的凸缘片部分沿每块上述板的外围定位和排列,使每个凸缘片部分都有一个对应的没有凸缘片的部分与其相对。
11.根据权利要求
1的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彼此隔开的凸缘片部分包括一对上述凸缘片部分,一个该凸缘片部分从靠近一个上述集流管部分的分隔肋的一个位置沿上述板的一个外侧边缘部分的外围延伸到一个中间位置,使上述凸缘片部分的总长度约等于围绕上述板外围距离的四分之一,上述另一个凸缘片部分从靠近另一个上述集流管部分的上述一对开口之间的地方的一个位置,沿另一个上述外侧边缘部分的外围,延伸到一个中间位置,使上述另一个凸缘片部分的总长度约等于围绕上述板外围距离的四分之一。
12.根据权利要求
1的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块上述板的形状通常为长方形,并由适当的导热材质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
1的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相邻板组件之间形成的上述第二列流体通道,在与每对配合板之间形成的中心流动区域垂直的方向上延伸,从而得到通过上述换热器结构的一种交叉流动型流体分布。
14.一种适用于换热器芯组件的板,其特征在于将多个结构相同的板成对配合在一起,在该配合板之间形成中心流动区域,每块上述板包括一个通常为平面的部分,具有与其有关的相对的外表面,上述板具有相对的外侧边缘部分,相对的端部和分别位于靠近每个上述相对的端部的一个集流管部分,每个上述集流管部分都有至少一对与其有关的彼此隔开的开口,上述集流管开口的位置和排列适于在靠近结构相同的板定位时,对准结构相同的板的相应集流管开口,一个位于上述板的一个集流管部分的分隔肋,上述分隔肋在与上述相应集流管部分有关的一对彼此隔开的开口之间纵向延伸定位,多个彼此隔开的凸缘片部分,从一个上述板的表面沿板外围向上延伸,多个没有凸缘片的部分,由上述多个凸缘片部分之间的沿上述板的外围的空间所确定,上述凸缘片和没有凸缘片的部分的位置和排列在上述板以互相面对面的配合关系连接起来时,使一块上述板的彼此隔开的凸缘片部分与结构相同的板的没有凸缘片的部分相配合,从而形成围绕着板的连续侧壁,当上述一对结构相同的板以互相配合的关系定位时,无论那些上述集流管部分互相邻接定位,都会形成上述的连续侧壁。
15.根据权利要求
14的板,其特征在于一个连续突起的外围边缘部分围绕着上述板的一个表面延伸,上述多个彼此隔开的凸缘片部分从此处向外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
15的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分隔肋与上述突起的外围边缘部分在同一平面上,并从该外围边缘部分延伸到上述一个集流管部分的彼此隔开的开口之间的一个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
14的板,其特征在于每个上述集流管部分的开口中至少有一个开口包括环形凸缘机构,无论上述相邻板的那些上述集流管部分以互相对接的关系定位,该环形凸缘机构都可以承插相邻板上的对应的集流管开口。
18.根据权利要求
14的板,其特征在于上述集流管部分与上述板形成一个整体。
19.根据权利要求
14的板,其特征在于上述连续突起的外围边缘部分与上述板形成一个整体。
20.根据权利要求
14的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分隔肋从上述一个集流管部分的一对彼此隔开的开口之间的一个位置,纵向延伸到靠近上述另一个集流管部分的一个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
14的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彼此隔开的凸缘片部分包括第一和第二凸缘片部分,上述第一凸缘片部分从靠近上述一个集流管部分的分隔肋的一个位置,沿上述板的一个外侧边缘部分的外围,延伸到一个中间位置,使上述第一凸缘片部分的总长度约等于围绕上述外围距离的四分之一,上述第二凸缘片部分从靠近上述另一个集流管部分的上述一对开口之间的地方的一个位置,沿另一个上述外侧边缘部分的外围,延伸到一个中间位置,使上述第二凸缘片部分的总长度约等于围绕上述板外围距离的四分之一。
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涡轮增压内燃机的增压空气冷却器组件的换热器芯结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板翅式换热器芯结构。其中,将多个相同的细长板以重叠的配合结构连接在一起,以根据板的特定取向,在这样连接的每对相应的板之间形成单通道或双通道系统。
文档编号F28F3/08GK86102256SQ86102256
公开日1987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1986年3月6日
发明者马文·D·比斯利 申请人:麦克科德热交换机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