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上燃式型煤炉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8497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进的上燃式型煤炉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上燃式型煤炉具。
现有上燃式型煤炉具的炉膛板呈平板状态,没有通风槽,通风眼,使用时炉膛内的型煤紧贴炉膛板,拢火圈托板与拢火圈构成的炉膛上壁只留有一个容纳炒锅底的圆孔,使用时炒锅底把这个圆孔堵死。这种结构的炉具只在炉体的下部有一个通风门通气,这导致炉膛内部缺乏空气流通通道,从而使型煤特别是紧贴炉膛板的型煤不能彻底燃烧,大大影响了型煤使用的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炉膛内部通气条件,从而解决炉膛通气不畅,型煤燃烧不彻底的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
作出详细说明图一是改进后型煤炉具的主要构件,底托架(1)、炉膛板(2)、拢火圈托板(3)、拢火圈(4)、上托板(5)。炉膛板(2)上有6-8条凸起部分,相对凹下部分形成通风槽;每条通风槽上端有一个直径为0.8-1.2cm的通风眼;环形的拢火圈上绕圆孔均匀分布着12-15个直径为0.6-1cm的通风眼;放置炒锅的上托板(5)的圆孔的边缘有4-6个缺口,这些缺口均匀分布在圆孔的一侧半圆,以便在放置炒锅后仍能从缺口通气;另一侧半圆没有缺口,以避免冒出热气,方便用手握着炒锅的把柄。
图二是组合后的炉具剖视图。炉膛板(2)与炉体之间留有2-3cm的间隙(6),这个间隙的下端与底托架(1)的方格通道相连通,以便使空气环流畅通。型煤燃烧时,空气从炉体下部的通风门(7)进入炉膛内部,并且在型煤的蜂窝眼、炉膛板(2)的通风槽、通风眼、炉膛板(2)与炉体的间隙(6)、拢火圈(4)的通风眼和上托板(5)的缺口之间顺畅流通。改进后的型煤炉具控制火焰和炉温的方法与现有的型煤炉具相同,是通过通风门(7)来实现的。
需要说明的是,使用改进后的型煤炉具,不必担心会有煤烟从各通道口泄出,因为上燃式型煤炉具本身具有进行有烟煤无烟化燃烧的功能,它的最高温度是炉口温度,型煤燃烧所产生的煤烟都在经过炉口的最高温度时被二次燃烧完了。
这种改进的型煤炉具部件制作技术简单,不增加成本费用,并且能极大地改善炉膛内部的通气条件,使型煤充分燃烧,提高型煤使用的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立方体炉具和圆柱体炉具,适用于各饭店、家庭、土锅炉等使用。
权利要求1.本实用新型是由底托架(1)、炉膛板(2)、拢火圈托板(3)、拢火圈(4)、上托板(5)等部件构成的型煤炉具,其特征是炉膛板(2)、拢火圈(4)、上托板(5)上有便于空气流通的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煤炉具,其特征是炉膛板(2)上有6-8条凸起部分,相对凹下部分型成通风槽,每条通风槽上端有一个直径为0.8-1.2cm的通风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煤炉具,其特征是环形拢火圈上绕圆孔均匀分布着12-15个直径为0.6-1cm的通风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煤炉具,其特征是上托板的圆孔的边缘有4-6个缺口,这些缺口均匀分布在圆孔的一侧半圆,圆孔的另一侧半圆没有缺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上燃式型煤炉具,其特点是灶具的炉膛板、拢火圈、放置炒锅的上托板等部件上增加了便于炉膛通风透气的通道,从而大大改善了整个炉膛的通气条件,使型煤能充分燃烧,提高型煤使用的热效率。
文档编号F24B1/00GK2127465SQ9220375
公开日1993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1992年3月7日 优先权日1992年3月7日
发明者尹有利, 尹吉新 申请人:尹有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