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源单元上连接多个室内单元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0736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在热源单元上连接多个室内单元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热源单元上连接多个室内单元的空气调节装置。
在空气调节装置的致冷循环中封有致冷剂,一旦该致冷剂的量变少,就不能进行正常的运转。
一般来说,如果是单纯的致冷循环,那么,通过检测致冷循环中各部分的温度来判断在该循环中的致冷剂量是否为不影响运行的足够量并非难事。这样的例子有特开平4-148170号公报中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
但是,对在热源单元上连接多个室内单元的空气调节装置来说,由于致冷循环的结构复杂、被安装的各室内单元的形态及容量的组合众多,再加上室内环境的因素,对致冷剂量的判断非常困难。
假如在装置装设后进行试运行之时,只要发生任何异常情况,保护装置就动作使运转停止。这种情况下,要是怀疑引起异常的原因是致冷剂量不足的话,就会不去了解真正的原因而认为有必要在致冷循环中重新注入额定数量的致冷剂。
因此,这就引起安装作业延迟、白白地浪费了时间和费用,使安装者的信用受到损害。而且,在重新注入致冷剂时,还会担心将已经充入了的致冷剂放空。即使是规定限制之外的作为致冷剂用的氟利昂气体(R-22),若达到数十公斤之多的氟利昂气体放入大气,对环境也不好。
另外,作为在热源单元上连接多个室内单元的空气调节装置的例子示于特开平4-222358号公报。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即使对在热源单元上连接多个室内单元的空气调节装置,也能正确且自动地检出致冷循环中的致冷剂量,由此免除了不必要的重新注入致冷剂的工作,在设置安装中缩短了作业时间、降低了费用。
本发明为在热源单元上连接多个室内单元的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上述热源单元上、用以吸入并压缩致冷剂、并将其排出的压缩机;
设置在上述热源单元中的热源侧换热器;
设置在上述多个室内单元内的多个室内换热器;
用配管连接上述压缩机、热源侧换热器,及多个室内换热器而形成的致冷循环;
使从上述压缩机中排出的致冷剂先流入上述热源侧换热器、再使经过热源侧换热器的致冷剂不流入上述多个室内换热器而流入上述致冷循环的低压侧的旁通装置;
在上述旁通装置工作时,检测上述热源侧单元内选定位置的温度的检测装置;及根据上述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判断上述致冷循环内的致冷剂量是否正常的判断装置。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致冷循环构成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控制回路的框图。
图3是说明第1及第2实施例的室内控制部分工作的流程图。
图4A和图4B是说明第1及第2实施例的分配控制部分工作的流程图。
图5A和图5B是说明第1及第2实施例的室外控制部分工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致冷剂量检验程序的流程图。
图7表示在实施例1中致冷剂量正常时各部分温度和压力变化的示例。
图8表示在实施例1中致冷剂量不正常时各部分温度和压力变化的示例。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致冷循环构成图。
图10是第2实施例的控制回路的框图。
图11是第2实施例的致冷剂量检验程序的流程图。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作说明。
如图1所示,分配单元B由配管连接到热源单元A。多台室内单元C1、C2、C3由配管连接到分配单元B。
由这些单元A、B、C1、C2和C3构成了下面的热泵式的致冷循环。
室外单元A具有容量可变式压缩机1。该压缩机1,把致冷剂从吸入口吸入并压缩到壳内,并从排出口把致冷剂排到壳外。
压缩机1的吐出口通过电磁式四通阀2与热源侧换热器,例如用水作热源的水换热器3a、3b、3c连接。四通阀2的作用是为了转换致冷剂的流动方向,因此在不通电时被设定在中间状态,一旦通以电流,就进行方向转换。水换热器3a、3b、3c的作用是使流入的致冷剂的热量与从供给单元D供给的水的热量进行交换,所以把致冷剂流通管与水流通管同轴配置成同心管式换热器。而且,由于是同心管式,所以致冷剂和水的换热效率很高。
水换热器3a、3b、3c由集水管(图中未示出)相互并列地连接。在水换热器3b、3c的连接管上分别置有电磁二通阀4和5。
在水换热器3a、3b、3c到受液器8之间连接有顺方向的单向阀6。与单向阀6并联地设置有制暖运转用的膨胀阀7。
受液器8上连接有液体侧密封阀9。该密封阀9具有开关操作用的操作棒9a,还具有当该操作棒9a位于所设定的规定位置时才导通的辅助出口9b。
集水管10连接在液侧管R上,通过分配单元B的流量控制阀31、41、51及制冷运转用的膨胀阀32、42、52把室内单元C1、C2、C3的室内换热器34、44、54连接到该集水管10上。单向阀33、43、53与膨胀阀32、42、52并联连接。在室内换热器34、44、54的旁边分别设置有室内风扇30。这些室内风扇30吸入室内空气,作吸入的空气流过室内换热器34、44、54吹到室外。
在水换热器3a、3b、3c及室内换热器34、44、54之间的管是供液体致冷剂流动的液体管线。作为流量控阀31、41、51,使用的是开度与供给的以驱动脉冲数相对应地变化的脉冲电机阀。以下把流量控制阀31、41、51分别简称为PMV。室内换热器34、44、54使流入的致冷剂的热量与室内空气的热量进行交换。
在室内换热器34、44、54上连接有集管11,辅助阀12连接在该集管11上。该辅助阀12具有开关用的操作棒12a,及当该操作棒12a位于所定位置上时才导通的辅助开口12b。
通过上述四通阀2及收集器13把辅助阀12与压缩机1的吸入口连接起来。从室内换热器34、44、54到压缩机1的吸入口之间的低压管G是流过气态致冷剂的气体管线。
一方面,通过水管16、17把水换热器3a、3b、3c连接到给水单元D上。该给水单元D,包括冷却塔和温水器、通过水管16把从该冷却塔流出的冷水或从温水器流出的温水供到水换热器3a、3b、3c,从水换热器3a、3b、3c中流出的水通过水管17流回。
对如上述构成的致冷循环来说,在进行制冷运转时,致冷剂沿实线箭头方向流动而形成制冷循环,把水换热器3a、3b、3c中至少一个作为冷凝器,把室内换热器34、44、54中提出运转要求的那个看作具有蒸发器的功能。
在制暖运行时,通过四通阀2的转换,致冷剂沿虚线箭头方向流动从而形成一制暖循环。而且由供水单元向3a、3b、3c供给温水,把室内换热器34、44、54中提出运转要求的那个作为冷凝器,把水换热器3a、3b、3c中的至少一个看作具有蒸发器的功能。
另外,旁通管14的一端连接在压缩机1的排出口和四通阀2之间的高压侧管上,而该旁通器14的另一端连接到四通阀2和收集器13之间的低压侧管上。且在旁通管14上设有电磁二通阀15。
在压缩机1的排出口和四通阀2之间的高压侧管上安装了高压开关20、压力传感器21,及第1温度传感器22。在收集器13和压缩机1的吸入口之间的低压侧管上,安装了第2温度传感器23。压缩机1的壳体上安装了第3温度传感器24。
上述分压开关20在从压缩机1排出的致冷剂的压力即高压侧压力Pd因异常上升并超过预定值时动作,从而与后述的室外控制部分60的功能相配合构成高压保护装置。压力传感器21检测从压缩机1排出的致冷剂压力,即高压侧压力Pd,第1温度传感器22检测从压缩机1排出的致冷剂温度Td。第2温度传感器23检测压缩机1吸入的致冷剂温度Ts。第3温度传感器24检测压缩机1的外壳温度Tcp。
用以联接上述密封阀9的辅助出口9b及辅助阀12的辅助出口12b的旁通管25预备用作检查致冷剂量用的备用件。该旁通管25是与构成致冷循环管所用的材质相同的管或橡胶管,且辅助出口9b、12b相互间的联通可以方便地脱离。
控制回路示于图2。
室外单元A具有由微机及外部电路形成的室外控制器60。该室外控制器60上连接了四通阀2、二通阀4、5、15、高压开关20、压力传感器21、温度传感器22、23、24、用于使致冷剂量检查开始运转的操作开关26、用于告知致冷剂量检查运转结果的显示器27,以及变换器61。
变换器61对市电电源62的电压整流,并根据室外控制器60的指令变换出相应频率数(及电平)的电压并输出。变换器61的输出成为压缩机马达1M的驱动电力。
分配单元B的分配控制器70及给水单元D与室外控制器60通过信号线连接。分配控制器70由微机及外部电路形成。PMV31、41、51连接到该分配控制器上。
分别通过各自的信号线将室内单元C1、C2、C3的室内控制器80、80、80与分配控制器70相连。室内控制器80、80、80分别由微机及外部电路形成。该室内控制器80、80、80分别与各自的遥控式操作器81、室内温度传感器82及室内风扇马达40M连接。室内温度传感器82检测室内温度Ta。
室内控制器80、80、80包括具有以下功能的装置[1]根据操作器81的操作向分配单元B发送运转开始及运转停止指令的发送装置。向分配单元B发送由操作器81设定的制冷运转模式及制暖运转模式的要求的发送装置。检测出作为空调载荷的由检出操作器81设定的设定温度Ts与室内温度传感器82的检测温度Ta之间的差,并将其通知分配单元B的装置。
室外控制器60包括具有以下功能的装置。响应运转开始的指令,光驱动变换器61,然后使压缩机1开始运转并使给水单元D开始运转的装置。对应于由室内单元C1、C2、C3得知的空调负荷的总和来控制变换器61的输出电压的频率F(Hz)的控制装置。对应于从室内单元C1、C2、C3得知的空调负荷的总和来控制PMV31、41、51的开度的输出电压的频率F(Hz)的控制装置。在得知制冷运转模式选择时,不向四通阀2通电而把四通阀2设定在中间状态的装置。在得知制暖运转模式的选择时,向四通阀2通电,转换四通阀2的转换装置。一旦高压开关20动作,就使压缩机1停止运转的高压保护装置。对应于压力传感器21检测出的高压侧压力Pd,控制二通阀4、5开关的控制装置。操作开关26一打开,就使从压缩1排出的致冷剂通过水换热器3a、3b、3c,在流经该水换热器3a、3b、3c的致冷剂而不流过室内换热器34、44、54的情况下经旁通管25流入致冷循环低压侧的旁通装置。通过该旁通装置的动作,就可对从压缩机1排出的致冷剂仅检查在热源单元A侧的作致冷循环的致冷剂量。在检查致冷剂量时,对应于温度传感器22、23、24的检测温度判断致冷循环的致冷剂量是否正常的判断装置。在显示器27上显示上述判断装置的判断结果的装置。响应运转停止指令,先停止变换器61的驱动然后停止压缩机1的运转,同时使给水单元D运转停止的装置。
下面,说明各部分作用首先,参照图3说明室内单元C1、C2、C3的作用。
操作器81一发出运行开始操作的指令(步骤S1的是),就向分配单元B发送运转开始的指令(步骤S2)。同时,向分配单元B发送由操作器81设定的制冷运转模式或制暖运转模式的要求(步骤S3)。
求出由操作器81设定的室内温度与室内温度传感器82检测出的温度差作为空调负荷(步骤S4)。把该求出的空调负荷告知分配单元B(步骤S5)。当操作器81作出运转停止的操作时(步骤S6的是),就向分配单元B发送运转停止指令(步骤S7)。
下面,参照图4A及4B说明分配单元B的作用。
一旦从室内单元C1、C2、C中的至少一个给出了运行开始指令(步骤T1的是),就向室外单元A发送运转开始指令(步骤T2)。同时,根据室内单元C1、C2、C3的要求,决定是制冷运转模式还是制暖运转模式(步骤T3)。
例如,把制冷运转模式的要求数与制暖运转模式的要求数作比较,作出与该比较结果对应的运转模式的决定。或者是对应于室内单元C1、C2、C3制定出的优先的顺序位置,选择提出运转模式要求的室内单元中优先顺序在最前的那个室内单元所提出的运转模式,并作出决定。将决定的运转模式告知室外控制器60(步骤T4)。
在决定了制冷运转模式时(步骤T5的是)、将PMV31、41、51中与提出制暖运转模式要求的那个室内单元对应的PMV完全关闭(步骤T6)。同时,根据提出制冷运转模式要求的室内单元的空调负荷控制PMV31、41、51中与之对应的PMV的开度(步骤T7)。
求出提出制冷运转模式要求的那个室内单元的空调负荷的总和(步骤T8)。把求出的空调负荷的总和通知室外单元A(步骤T9)。
在决定制暖运转模式时(步骤T5的否),将PMV31、41、51中对应于提出制冷运转模式要求的室内单元的PMV完全关闭(步骤T10)。同时,根据提出制暖运转模式要求的那个室内单元的空调负荷来控制PMV31、41、51中与之对应的PMV的开度(步骤T11)。
求出提出制暖运转模式要求的那个室内单元的空调负荷总和(步骤T12),将求出的空调负荷的总和通知室外单元A(步骤T9)。
一旦室内单元C1、C2、C3都发出停止运行的指令(步骤T13的是),就向室外单元A发送运行停止的指令(步骤T14)。
下面,参照图5A和5B对室外单元A的作用作说明。
假定操作开关26没有被打开(步骤U1的否)。从分配单元B一提出运行开始的指令(步骤U2),就驱动变换器61使压缩机1开始运转(步骤U3)。另外,给水单元D也开始运转(步骤U4)。
如果有制冷运转模式的要求(步骤U5的是),就将四通阀设定在中间状态(步骤U6)。
这时,如图1中实线箭头所示,由压缩机1排出致冷剂通过四通阀2进入水换热器3a、3b、3c。进入水换热器3a、3b、3c的致冷剂被来自给水单元D的水吸走热量而液化。经过水换热器3a、3b、3c的液态致冷剂通过单向阀6和受液器8,并通过PMV31、41、51中打开的那个PMV。
下面,假定PMV31、41打开、PMV51完全关闭。
通过PMV31、41的液态致冷剂由膨胀阀32、42减压,流入室内换热器34、44。进入室内换热器34、44的致冷剂从室内空气中吸收热量而气化。经过空气换热器34、44的气态致冷剂通过四通阀2和收集器13后被吸入压缩机1。
即,水换热器3a、3b、3c起冷凝器的作用,室内换热器34、44起蒸发器的作用,从而对设置着室内单元C1、C2的房间作制冷运行。
在制冷运行时,把变换器61的输出电压的频率F(Hz)设定成与空调负荷的总和相对应。也就是由压缩机1产生与设置了室内单元C1、C2的房间的制冷负荷对应的容量。
将由压力传感器21检测出的高压侧压力Pd与设定值Pd2作比较(步骤U8)。如果室内单元C1、C2、C3的运转台数在两台以上,则高压侧压力Pd比设定值Pd2高(Pd>Pd2)。这时,把二通阀4、5一起打开(步骤U9)。一打开二通阀4、5,致冷剂即通过全部水换热器3a、3b、3c,冷凝能力达到最大。
一旦转换到室内单元C1、C2、C3中的一个单独运转,冷凝能力就变得过大,应使高压侧压力Pd下降。高压侧压力Pd值变为比预定值Pd2低(Pd<Pd2)时,将高压侧压力Pd与现在设定值Pd1(<Pd2)作比较(步骤U10)。
若高压侧压力Pd高于设定值Pd1(Pd3>Pd>Pd1),在打开二通阀4(步骤U11)的情况下,关闭二通阀5(步骤U12)。二通阀4打开而二通阀5关闭时,致冷剂只从两个水换热器3a、3b中通过,而不从水换热器3c中通过。也就是,冷凝能力中等。
若高压侧压力Pd下降到比设定值Pd1低时(Pd<Pd1),将二通阀4、5全部关闭(步骤U13)。二通阀4、5被关上后,致冷剂仅从一个水换热器3a中通过,而不通过水换热器3b、3c。即,冷凝能力最小。
这时,将高压侧压力Pd与设定值Pd3作比较(Pd3>Pd2)(步骤U14),如果高压侧压力Pd比设定值Pd3低(Pd<Pd3),则继续保持二通阀4、5处于关闭状态(步骤U13)。
室内单元C1、C2、C3的运转台数一增加,冷凝能力就不够了,应使高压侧压力Pd上升。若高压侧压力Pd超过设定值Pd3时(Pd>Pd3),将二通阀4、5一起打开(步骤U9)。
由此,通过有选择地使水换热器3a、3b、3c工作,控制了冷凝能力过大的上升而维持了足够必要的高压侧压力Pd。
另一方面,如果有制暖运转模式的要求(步骤U5的否)、则转换四通阀2(步骤U18)。这里的说明是假定在PMV31、41、51中,PMV31、41打开,PMV51全部关闭。
这时,如图1中虚线箭头方向所示,由压缩机1排出的致冷剂通过四通阀2后进入室内换热器34、44被室内空气吸去热量后液化。经过室内换热器34、44的致冷剂通过单向阀33、43及PMV31、41,并通过受液器8和膨胀阀7,进入水换热器3a、3b、3c。
进入水换热器3a、3b、3c的致冷剂在那里吸收由给水单元D给与的水中的热量而气化。经过水换热器3a、3b、3c的气态致冷剂通过四通阀2和收集器13被吸入压缩机1。
也就是说,室内换热器34、44作冷凝器用,水换热器3a、3b、3c作蒸发器用,对装设有室内单元C1、C2的房间作制暖运转。
在制暖运转时,对应于空调负荷的总和设定变换器61的输出电压的频率F(Hz)(步骤U7)。也就是,由压缩机1产生与设置了室内单元C1、C2的房间的制暖负荷所对应的容量。
在制暖运转时,由压力传感器21检测出的高压侧压力Pd与设定值Pd1、Pd2、Pd3作比较,控制与该比较结果对应的二通阀4、5的开闭。由此,通过有选择地使水换热器3a、3b、3c起作用,就能抑制蒸发能力的过大上升来维持足够必要的高压侧压力Pd。还有,作为设定值Pd1、Pd2、Pd3是用来对应于在制冷运转和制暖运转时的异常值的。
一旦由分配单元B给出运转停止的指令(步骤U15),就停止变换器61的运转从而使压缩机1停止运转(步骤U16)。而且,停止给水单元D的运转(步骤U17)。
但是,该空调机的安装完毕时,装设者应该进行致冷循环的致冷剂量的检查。在密封阀9、12的辅助出口9b、12b之间连接旁通管25,同时,通过把阀棒9a、12a设定在所定位置上使辅助出口9b、12b导通。然后使热源单元A的操作开关26打开。
开关26一打开(步骤U1的是),就进行致冷剂量的检查程序(步骤U19)。该致冷剂量的检查程序如图6所示。
首先把四通阀设定在中间状态(步骤V1),将分配单元B的PMV31、41、51全部关闭(步骤V2)。再打开二通阀15(步骤V3),分别停止室内单元C1、C2、C3的室内风扇30(步骤VC4)。然后起动压缩机1(步骤V5)。这样,开始了致冷剂量的检查运转。
这时,由压缩机1排出的气态致冷剂如图1中二点线箭头所示,从四通阀2流入水换热器3a、3b、3c,因冷水吸热而使其液化。该液态致冷剂通过单向阀6和受液器8,流入密封阀9。
流入密封阀9的液态致冷剂,本来要从那里流向分配单元B,可是由于PMV31、41、51全部关闭,就造成致冷剂都滞留在密封阀9及PMV31、41、51之间的液管R中,液态致冷剂的大部分通过辅助出口9b流入旁通管25中。滞留在液管R中的致冷剂的量与配管长度对应的补入的致冷剂量大致相等。
流过旁通管25的液态致冷剂进入辅助出口12b,从密封阀12流向低压方向的四通阀2。密封阀9、12具有相应的流动阻力,这时液态致冷剂有减压的作用。
从密封阀12流到四通阀2的液态致冷剂通过四通阀2和收集器13,被吸入压缩机。这时,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气态致冷剂的一部分通过旁通管14和二通阀15,与从四通阀2向收集器13流的液态致冷剂合流。
合流的高温气态致冷剂加热了经过四通阀2的流态致冷剂,因此收集器13和低压侧管起蒸发器的作用。
这样,致冷剂仅仅在热源单元A侧的致冷循环内循环,但在该循环中,由水换热器3a、3b、3c起冷凝作用,由密封阀9、12起减压作用、收集器13和低压器起蒸发作用,同时形成了制冷运转那样的循环。
在该致冷剂量的检查运转中,压缩机1排出的致冷剂温度Td由第1温度传感器22检测,压缩机1吸入的致冷剂温度Ts由第2温度传感器23检测,压缩机1的壳温Tcp由第3温度传感器24检测。而且要等检测温度Td、Ts、Tcp稳定之后再进行。
在检测温度Td、Ts、Tcp稳定后(步骤V6),将壳温Tcp与把吸入的制冷剂温度Ts加上所定的值(例如4℃)的基准值作比较(步骤V7)。
如果壳温Tcp在基准值(=Ts+4℃)之内(步骤V7的否),判断致冷循环的致冷剂量为正常(步骤V8),并由显示器27显示出来(步骤V9)。在显示之后,结束致冷量检查(步骤V10)。
在致冷循环的致冷剂量正常时,由实验确定各部分温度变化和压力变化(图7)。压缩机1的壳温Tcp比吸入的致冷剂温度Ts高2℃的状态。
压缩机1的壳温Tcp一超过基准值(步骤V7的是),就判断出致冷循环的致冷剂量不正常(步骤V11),在显示器27上显示出来(步骤V12)。显示后,就结束检查致冷剂量的运转。
在致冷循环的致冷剂量不足时,由实验确定的各部分的温度变化和压力变化如图8所示,压缩机1的壳温Tcp比吸入的致冷剂温度Ts高12至16℃。
因此,通过使致冷剂仅在热源单元A侧的致冷循环内循环,即使是具有多个室内单元的机种,不管其构成有多复杂、不管室内单元的形态与容量的组合如何,而且毫不受室内环境的影响,就能够自动、准确地检出致冷剂的量。
因而,安装者仅在显示出异常的情况下才进行致冷剂的重新注入工作,从而免除了不必要的重新注入致冷剂的工作。由此缩短了安装时间并降低了费用。因为不需作不必要的注入致冷剂的工作,所以可大大消除与流动气体有密切关系的环境问题。
还有,在实施例1中,采用了可由安装人员人为地接上或卸下形成致冷剂循环回路的旁通管25的结构,不过,如图9所示的实施例2那样,预先连接了旁通管28,用电磁式二通阀29构成旁通管28的电气通断的结构也行。
也就是说,把旁通管28的一端连接到密封阀9和受液器8之间的管上,旁通管28的另一端与密封阀12和四通阀2之间的低压侧管相连接。而且,在旁通管28上设置有电磁式二通阀29及作为减压装置的毛细管30。这样,可以采用不带辅助出口9b、12b的密封阀9和12。
如图10所示,控制回路除室外控制器60与二通阀29连接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这种情况下,操作开关26一被打开,二通阀29就打开,旁通管28导通,开始致冷剂量的检查。即,由压缩机1排出的致冷剂通过水换热器3a、3b、3c,经过该水换热器3a、3b、3c的致冷剂不流到室内换热器34、44、54而是通过旁通管28流入致循环的低压侧。
根据实施例2的结构,在进行致冷剂量的检查运行时,安装人员不必再作连接旁通管及密封阀9、12的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只对室内单元为3台时作示范说明,而实际上对台数是没有限制的。此外,以上仅对水换热器分成3个时作了举例性说明,实际上,与室内单元的个数与容量相应地设定其个数亦可。
权利要求
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具有对吸入的致冷剂进行压缩后排出的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的热源单元,分别带有与该热源单元连接的室内换热器的多个室内单元和由上述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连接在一起构成的致冷循环,其特征在于包括使从上述压缩机中排出的致冷剂通入上述热源侧换热器,使经过热源侧换热器的致冷剂不流入上述多个室内换热器,而让其流入上述致冷循环的低压侧的旁通装置;在上述旁通装置动作时,检测上述热源侧单元内所定位置上温度的检测装置;及根据上述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判断上述致冷循环内致冷剂的量是否为正常的判断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热源单元上还设置有使旁通装置动作的操作开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热源单元上还设置有通知上述判断装置的判断结果的通知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旁通装置包括从上述热源换热器和上述多个室内换热器之间联到上述致冷循环的低压侧上的旁通管,以及设置在该旁通管上的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压缩机将致冷剂吸入壳体内后进行压缩,然后把其从壳中排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从上述压缩机排出的致冷剂温度的第1温度传感器;检测上述压缩机吸入的致冷剂温度的第2温度传感器;和检测上述压缩机壳温的第3温度传感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判断装置通过在上述第1温度传感器、第2温度传感器及第3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都稳定之后将第2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与第3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比较,来判断上述致冷循环内的致冷剂量是否正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热源侧换热器具有多个将作为热源的水的热量与流入致冷剂的热量进行交换的水换热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多个水热交换器上还包括供给作为热源的水的给水单元。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控制致冷剂流入相应上述多个水热交换器的二通阀;检测上述致冷循环的高压侧压力的压力传感器;及对应于上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的压力来控制上述二通阀开闭的控制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由上述压缩机排出的致冷剂流入上述热源侧换热器、使经过该热源侧换热器的致冷剂流入多个室内换热器,再使经过该多个室内换热器的致冷剂返回到压缩机而进行制冷运转的装置;及使由上述压缩机排出的致冷剂流入上述多个室内换热器、使经过多个室内换热器的致冷剂流入上述热源换热器、再使经过热源侧换热器的致冷剂返回压缩机而进行制暖运转的装置。
全文摘要
由在压缩机及多个水换热器的热源单元上连接有多个分别有室内换热器的室内单元而形成的空气调节装置。热源单元有进行致冷剂量检查时使用的操作开关,该操作开关一打开,压缩机排出的致冷剂就仅在热源单元内循环。这时,由温度传感器检测热源单元内所定位置的温度,根据该检测温度来判断致冷循环内致冷剂的量是否正常,而且在热源单元的显示器上显示该判断结果。
文档编号F24F5/00GK1086890SQ9311665
公开日1994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1993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1992年8月25日
发明者市川育训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