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炉炉头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9551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煤气炉炉头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气炉炉头座,其主要是于炉头座的顶端周缘,设置有一耐高热的加强边,以防止火焰使炉头座周缘受热变形,使炉头盖焰孔片与炉头座间的空间变大,使煤气喷出量增加,而产生有煤气燃烧不完全的现象,并于炉头座的入气口上方形成有一分量片,以使煤气得以平均地扩散至炉头座内,以使煤气燃绕更为平均。
煤气炉几乎是每一家厨房所必备的烹饪用具之一,其主要是有一炉头座连接有煤气进气管,将煤气引导至炉头燃烧,以对放置在炉头盖上方,其中放置有待烹煮食物的锅、盘等器皿进行加热,以煮熟食物供人食用。
而其中煤气炉炉头座及炉头盖的结构,主要是如图5、6中所示,其是传统煤气炉炉头座及炉头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及组合正视剖面图,由图中可看到,炉头座40是一呈环状中空的结构,在炉头座40的周缘形成有一环状的煤气槽沟42,并于炉头座40的下方适当位置处形成有一入气口44,而该入气口44可连接煤气进气管,以将煤气引导至炉头座40环状的煤气槽沟42内;又于炉头座40的上方可放置一呈环状的炉头盖50,该炉头盖50亦为一环状结构,在炉头盖50的中央形成有一中空部58,在中空部58内部周缘形成有数个高突的固定架56,又在炉头盖50周缘垂直穿设有数个火焰孔52,可供煤气喷出而点火燃烧,另在炉头盖50底端形成有数片片状的焰孔片54,如此当将炉头盖50放置在炉头座40上时,炉头盖50的焰孔片54与炉头座40的煤气沟槽42顶端周缘,便会形成有数个可供煤气喷出燃烧的焰孔55,如此当煤气进入炉头座40的煤气槽沟42内后,便可经由炉头盖50的各火焰孔52及焰孔55喷出而燃烧产生火焰,另外可在炉头座40及炉头盖50的中空部58中置有一连接有煤气管64且周缘穿设有数个火焰孔62的小炉头盖60,而亦可使煤气同时由小炉头盖60的火焰孔62中喷出燃绕,以便对放置于炉头盖50固定架56上方置有食物的器皿加热,以烹煮食物。
然而,因在煤气的燃烧过程中,炉头盖50所承受的温度相当高,因此炉头盖50大都以较耐高温的如铜合金等材料制造,但对炉头座40而言,如同样以铜合金制造时,则容易使炉头座40内的煤气槽沟42表面较易发生有不平整的现象,如此对于煤气在煤气槽沟42内的流动便会产成有乱流的现象,致使与空气混合产生不均匀,而导至煤气产生不完全燃烧的现象,因此炉头座40大都是以易整平的铝合金所制,但铝合金的熔点较低,因此容易因长久受热而产生烧熔变形,而使炉头盖50周缘顶端形成缺齿变形等现象,如此便会使炉头盖50焰孔片54与炉头座40顶端周缘间所形成的焰孔55空间变大,而使炉头盖50与炉头座40间无法完全密合,使较多的煤气由焰孔52中喷出,但又因煤气与空气燃烧时有一定的混合比,而一旦焰孔52中喷出较多的煤气时,会使煤气与空气的混合比变大,而使部份的煤气无法燃烧,产生有燃烧不完全的现象,如此便会产生许多的一氧化碳,而对人体造成伤害,并且如经长久使用而使炉头座40周缘皆产生有熔化变形的形象时,则很会使煤气由炉头座40顶端周缘全面喷出,使炉头座40周缘均产生火焰,如此便容易造成无法弥补的灾害。
另外,当煤气由入气口44喷入炉头座40的煤气槽沟42时,因煤气此时为一高压的气体,且入气口44是在炉头座40的下方,因此当煤气进入炉头座40时,是由下而上喷入,如此当煤气进入煤气槽沟42时,煤气容易大量集中在接近入气口44处,而离入气口44较远处,煤气的浓度及压力则较接近入气口44处为淡且低,如此便会产生有煤气浓度及压力不平均的现象,而容易发生有煤气燃烧不完全的情形,而影响到整个煤气燃烧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煤气可完全燃烧的煤气炉炉头座,其主要是在煤气炉炉头座的顶端外侧周缘,设置有一以耐高温金属如不锈钢等材料所制成圈状的加强边,如此可防止炉头座顶端周缘因受高温而产生熔化变形的现象,以保持由炉头盖与炉头座间所产生的焰孔中,所喷出煤气的量为一定,而保持一定的煤气及空气的混合比,使煤气完全燃烧。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煤气燃烧较平均的煤气炉炉头座,其主要是在煤气炉炉头座入气口的上方,形成有一分量片,以使煤气由入气口进入炉头座时,会先撞击分量片,而沿煤气槽沟向炉头座的周缘散去,以使煤气在炉头座内的浓度及压力得以平均,以使煤气燃烧较为平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煤气炉炉头座,其是在一呈中空环状的炉头座上方,放置有一呈中空环状,且周缘穿设有数个火焰孔并在底端形成有数片焰孔片的炉头盖,在炉头座的周缘形成有一煤气槽沟,并在炉头座下方适当位置处形成有一入气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炉头座煤气槽沟的顶端外侧周缘,设置有一以耐高温材料所制成的加强边。
在所述炉头座入气口的上方、在煤气槽沟中形成有一分量片。
本煤气炉炉头座中,加强边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煤气炉炉头座中,分量片可由炉头座煤气槽沟的内侧外缘向其内缘水平延伸,且分量片并不与煤气槽沟的内缘相连接。
本煤气炉炉头座中,分量片自由端的两边角上可各形成有一切边。
本煤气炉炉头座中,分量片自由端的底端可形成有一倒钩。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炉头座及炉头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炉头座及炉头盖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正视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炉头座的俯视图。
图5是传统炉头座及炉头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传统炉头座及炉头盖的组合正视剖面图。
请同时参看
图1、2,其是本实用新型炉头座及炉头的立体图及立体组合图,由图中可看到,炉头座10主要是一呈中空环状,而在炉头座10的周缘形成有一可供煤气在其中流动的煤气槽沟12,并在炉头座10煤气槽沟12的顶端外侧周缘,可以用滚压技术等方式设置有一以耐高温材料如不锈钢等制成的加强边16,而使加强边16与炉头座10形成一体,另在炉头座10下方适当位置处形成有一入气口14,并在入气口14的上方,煤气槽沟12外缘的适当位置处形成有一适当大小的分量片18,其中分量片18是由煤气槽沟12的内侧外缘向煤气槽沟12的内缘水平延伸,且分量片18不会与煤气槽沟12的内缘相连接,而分量片18可略呈方形,在其自由端的两角各形成有一切边182;另外,炉头盖20与传统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正视剖面图,由图中可看到,当将炉头盖20放置在炉头座10的上方时,可使炉头盖20的焰孔片24与炉头座10的加强边16间形成有数个可供煤气喷出燃烧的焰孔25,并在炉头座及炉头盖20的中空部28可另设置有一连接有煤气管34且周缘穿设形成有数个火焰孔32的小炉头盖30,如此当煤气由入气口14进入炉头座10的煤气槽沟12后,煤气可经由炉头盖20上的火焰孔22及底端各焰孔片24与炉头座10加强边16间所形成的焰孔25中喷出而燃烧,此时因加强边16是以耐高温的金属材料所制成,因此炉头座10煤气槽沟12顶端外侧周缘,不会受高热而产生变形,如此可使炉头盖20与炉头座10间所形成的焰孔25大小保持一定,使其喷出煤气的空间保持一定,而使煤气喷出量保持一定,以使煤气与空气的混合比保持一定,使煤气得以完全燃烧,不会产生一氧化碳而伤害人体。
如图4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炉头座的俯视图,并同时配合参看图3,由图中可看到,在分量片18的自由端底端向下且略向内形成有一倒钩部184,如此当煤气经由入气口14进入炉头座10时,会先撞击到分量片18,并通过倒钩部184的引导使煤气延煤气槽沟12向两侧周缘散去,而使煤气得以均匀分布在煤气槽沟12中,而使煤气进入炉头盖20时的浓度及压力不受距离入气口14远近的影响而得以平均,如此可使煤气可燃烧得较为平均,以提高煤气燃烧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煤气炉炉头座具有如下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炉头座10顶端外侧周缘设有耐高温的加强边16,以防止炉头座10因受热而产生变形,使煤气由炉头盖20与炉头座10间所形成焰孔25中所喷出的量得以保持一定,以使煤气得以完全燃烧,防止一氧化碳的产生,造成对人体的伤害;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入气口14上方形成带倒钩部184的分量片18,使煤气由入气口14进入炉头座10后,会因分量片18的阻隔及倒钩部184的引导而沿煤气槽沟12向两侧散去,以使煤气进入炉头盖20时的浓度及压力得以平均,不会产生有煤气集中在入气口14附近的情形,而使煤气燃烧时更为平均,以提高煤气燃烧的质量。
权利要求1·一种煤气炉炉头座,其是在一呈中空环状的炉头座上方,放置有一呈中空环状,且周缘穿设有数个火焰孔,并在底端形成有数片焰孔片的炉头盖,在炉头座的周缘形成有一煤气槽沟,并在炉头座下方适当位置处形成有一入气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煤气槽沟的顶端外侧周缘,设置有一以耐高温材料制成的加强边;在所述入气口的上方、煤气槽沟中,形成有一分量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气炉炉头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边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气炉炉头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量片是由所述煤气槽沟的内侧外缘向其内缘水平延伸,且分量片并不与煤气槽沟的内缘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气炉炉头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量片自由端的两边角上各形成有一切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气炉炉头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量片自由端的底端形成有一倒钩。
专利摘要一种煤气炉炉头座,其是在炉头座上方,放置有一呈中空环状的炉头盖,在炉头座周缘形成有一煤气槽沟,在炉头座下方形成有一入气口;在煤气槽沟的顶端外侧周缘,设置有一由耐高温材料制成的加强边;在入气口的上方、煤气槽沟中,形成有一分量片,分量片由所述煤气槽沟的内侧外缘向其内缘水平延伸,分量片并不与煤气槽沟的内缘连接,分量片自由端的两边角上各形成有一切边,底端形成有一倒钩。
文档编号F24C3/08GK2246252SQ9620056
公开日1997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1996年1月11日
发明者吴振东 申请人:吴振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