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分解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1927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型分解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料分解炉,适用于水泥行业。
水泥行业现有的分解炉由于设计原理上的不足以及对燃煤品质的估计不够充分,使得分解炉实际发挥的效力与预期指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原有的SF、KSV、DD等形式的分解炉底部直接坐在窑尾烟室之上,顶部又与最下面一级的旋风筒入口相连,一且分解炉容积设计偏小或煤质变差,则在原有结构上进行分解炉改造便显得尤为困难。另外,由于分解炉位于窑尾烟室正上方,一旦入炉物料量发生波动,分解炉底部很容易漏料入窑,导致窑内热工制度紊乱,影响水泥熟料的产量和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复合型分解炉,以解决水泥行业中现有分解炉存在的漏料、燃料停留时间不充足、对劣质燃料适应力差、物料分解不充分,原炉容积不足等同题。
附图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原分解炉风和料出口1、原分解炉2、窑尾烟气入口3、连接管道4、流化床分解炉炉体5、三次风入口6、燃料入口7、床底排渣口8、流化床排渣口9、流化风入口10、流化床11、进料口12构成,其中原分解炉可为SF、KSV、DD型分解炉,所述连接管道4连接原分解炉2和流化床分解炉炉体5,所述进料口12开在流化床分解炉炉体5的炉壁上。
本实用新型是在原分解炉之外连接一台流化床分解炉,三次风、物料及大部分燃料先进入流化床分解炉,再进入原分解炉,原分解炉只起补燃炉和混合室的作用。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来自预热器的物料由进料口12进入流化床分解炉炉体5中,并在炉内进行分散、换热和分解反应,然后随热气流一起经连接管道4进入原分解炉2,在其中与窑尾烟气混合,由原分解炉风和料出口1排出。煤粉经燃料入口7自流化床11的上部喷入流化床分解炉炉体5,在流化风、三次风和喷煤的一次风的作用下燃烧,产生的烟气经流化床分解炉炉体5及连接管道4进入原分解炉2,由于燃烧线路的延长,提高了煤粉的燃尽率。当预热器出现大股塌料时,物料能在流化床分解炉炉体5中得到分散、悬浮,在分解基本完成之后才进入原分解炉2。由于分解炉总容积的提高,大大地提高了分解物料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有利于水泥熟料烧成系统热工制度的稳定,使水泥熟料在产量、质量方面均能达产达标,入窑物料分解率稳定在90%以上,本实用新型对劣质燃料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
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型分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解炉由原分解炉风和料出口1、原分解炉2、窑尾烟气入口3、连接管道4、流化床分解炉炉体5、三次风入口6、燃料入口7、床底排渣口8、流化床排渣口9、流化风入口10、流化床11、进料口12构成,所述连接管道4连接原分解炉2和流化床分解炉炉体5,所述进料口12开在流化床分解炉中流化床浓相区之上的流化床分解炉炉体5的炉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分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分解炉为SF型分解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分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分解炉为KSV型分解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分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分解炉为DD型分解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泥生产中物料的分解炉,由原分解炉风和料出口1、原分解炉2、窑尾烟气入口3、连接管道4、流化床分解炉炉体5、三次风入口6、燃料入口7、床底排渣口8、流化床排渣口9、流化风入口10、流化床11、进料口12构成,其特征在原分解炉之外连接一台流化床分解炉,三次风、物料及大部分燃料先进入流化床分解炉,再进入原分解炉,本实用新型入窑物料分解率稳定在90%以上。
文档编号F27B15/00GK2294439SQ9624953
公开日1998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1996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26日
发明者孙勇, 谢朝晖, 葛春霞, 黄南樾 申请人: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