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清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3696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气清新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清新器,是一种清新空气有益健康的装置,主要适用于各种机动车对车内空气的清新及芳香。
目前车内有使用负离子发生器作为清新车内空气的,但功能单一。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负离子发生器及香味发生器为一体的新型结构空气清新器。不仅能产生负离子净化空气,还能散发香味,使车内人员感到空气清新和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由前、后上壳体及下壳体相互卡接和固连成一体,带开关、指示灯及出气口的面板固连于前端的凹槽内,壳体内中部设有压板固定于下壳体的两个立柱上,压板下面紧靠变压器,上面设有放置芳香剂的盒,芳香剂可为固体香片,也可为容器盛的芳香液,固定于前上壳体后部与下壳体凹槽内的线路板上焊接有与高压电相连的放电针及与地相连的金属环,焊有电源开关及指示灯的导线;下壳体内与变压器抽头连接的主线路板上焊接有振荡电路的电器元件构成。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2是
图1的左侧剖视图,图3是
图1的前剖视图,图4是主线路板上的一个实施例电路原理图。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实施例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由前上壳体2与后上壳体3通过凸起和凹槽卡接,前上壳体与下壳体5通过塑料柱13中的螺钉固连,顶部设有出气口的后上壳体3与下壳体5分别通过左、右两侧的凸起、凹槽卡接,下壳体底部两侧凸起与底座12的凹槽分别卡接,带开关、指示灯及出气口的面板1固连于前上壳体与下壳体前端的凹槽内,壳体内中部设有压板4通过螺钉固连于下壳体5上的两个立柱上,紧靠压板下面的将变压器B与二极管D装成一体的高压包6放置于下壳体5的圆弧槽内,变压器的抽头焊接于主线路板11上,主线路板上焊接有振荡电路的电器元件,压板上面设有放置能杀菌、除异味、芳香的香片7的盒,固定于前上壳体2后部与下壳体5凹槽内的线路板10上焊接有与高压电的输出相连接的放电针8和金属环9,还焊有电源开关和电源指示灯的导线,电路的电源用车上+12V直流电源,电路包括振荡电路(R1、R2、C1、集成芯片NE555,R3、C2)、三级管T、变压器B、二极管D,输出电容C3构成,振荡芯片型号为NE555,变压器B为4.5寸黑白电视机用的高压包和二极管D装成一体,有市售,三级管T的型号为Bu406.二极管DSX2CZ34,电容C3耐压为6KV,前、后上壳体及下壳体采用塑料一次注塑成型。
工作时合上开关K,振荡电路工怍,其输出端3脚产生脉冲信号,经三极管T放大后输入变压器B,副方产生的高压经二级管D及电容C3输出高压直流-3~-5KV,至放电针8放电使周围空气电离,产生负离子经面板1上的出气口扩散至车内,车内的空气得以清新,香片7不断通过后上壳体3的出气口向车内散发香味,使人感到清新、舒适;且结构别致。
权利要求1.一种空气清新器,其特征是,集负离子发生器及香味发生器为一体,由前上壳体(2)与后上壳体(3)通过凸起和凹槽卡接,与下壳体(5)通过塑料柱(13)中的螺钉固连,顶部设有出气口的后上壳体(3)与下壳体分别通过左、右两侧的凸起、凹槽卡接,下壳体底部两侧凸起与底座(12)的凹槽分别卡接,带开关、指示灯及出气口的面板(1)固连于前上壳体与下壳体前端的凹槽内,壳体内中部设有压板(4)通过螺钉固连于下壳体的两个立柱上,紧靠压板下面的高压包(6)放置于下壳体的圆弧槽内,变压器的抽头焊接于主线路板(11)上,主线路板上焊接有振荡电路的电器元件,压板上面设有放置香片(7)的盒,固定于前上壳体后部与下壳体凹槽内的线路板(10)上焊接有与高压电的输出相连接的放电针(8)和与地相连接的金属环(9),还焊有电源开关和电源指示灯的导线,主线路板的电路包括振荡电路(R1、R2、C1、集成芯片NE555、R3、C2)、三极管(T)、变压器(B)、二极管(D)、输出电容(C3)构成。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清新器,其特征是,集成芯片型号为NE555,高压包(6)包括变压器(B)及二极管(D)为市售,三极管(T)型号为BU406,二极管D:SX2CZ34,电容(C3)耐压为6KV。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清新器,其特征是,香味发生器也可用液体芳香剂。
专利摘要一种空气清新器,主要适用于各种机动车内的空气清新。集负离子发生器及香味发生器为一体,由前、后上壳体、下壳体和底座固连成壳体,壳体内中部固定有压板,压板下面紧靠变压器,上面有放置香味发生器的盒,在前上壳体与下壳体凹槽内固定的线路板上焊有与高压连接的放电针及与地相连接的金属环,下壳体内的主线路板上焊有振荡电路的电器元件构成。使用本实用新型,使人感到清新、舒适,并具有结构别致等优点。
文档编号F24F13/04GK2307228SQ97228659
公开日1999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1997年10月6日 优先权日1997年10月6日
发明者李晓冬 申请人:李晓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