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节能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4500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效节能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主要涉及的是一种高效节能炉。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各类采暖炉,其普遍采用的热交换方式均是把被加热的热空气穿过多回路管束或火焰幅射水管束来实现热交换的。为了提高整个锅炉的热交换率,设计者就尽可能多得设置烟管、水管及其回路,用机械方式强制热空气做涡流运动、受热面振动及流体振动,以求尽可能多得提高热交换效率。由于这种设计只是把燃烧能源获得的热气流送往一定的通道,并通过上置式排烟管排入大气,因而其炉体结构复杂,热能损失较大。以多回路管束锅炉为例,被加热的热空气受浮力定理的支配,首先上浮至烟室顶部,并很快流过烟管,又迅速上升至烟室顶部,进入烟管,通过排烟管排入大气。因为受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这个自然规律的约束,在烟室上部的热空气会不断流失,又不断得到补充,从而造成烟室下四分之一外形成一个热气流不易流动的区域,严重破坏了烟管的通道作用,并使得烟道的设计目的起不到较理想的作用。为此,有些锅炉采用加装引风机来改善烟道的工作状态,但由于引风会使整个烟管产生负压,同时也加大了热量的流失,从而导致了现有锅炉钢材耗量多、体积大、结构复杂、燃料消耗大、热能利用率低、安装、运输不方便等缺陷。由于这一切技术手段是人为制造,而非自然形成,再加之烟尘和水垢在烟管束和水管束表面不可避免地沉积,因而大大削弱了其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由此产生,提出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安装使用方便、热能利用率高、成本造价低、体积小、耐压力强、节约能源的高效节能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其主要由热交换器、燃烧器及排烟管组成,燃烧器设置在热交换器内,其与热交换器的内壁间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的热衰竭腔,热交换器为夹层结构,其在使用时呈密闭状态,排烟管设置在热交换器的下部位置。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由于其排烟管设置在热交换器的下部,且热交换器在工作时为密闭状态,因而在使用时,被加热的热空气分子在热衰竭腔内的运动轨迹必然是先上行受阻,然后再向下逆行从下排式排烟管排入大气。根据浮力定理,热空气分子在热衰竭腔内要实现逆行下降,就必须把其所携带的热量逐级进行释放,使其体积逐步缩小,比重逐步增大,然后才能实现逐级下降。由于热空气分子在热衰竭腔内向下逆行释放热能的过程中,每一个热空气分子都最大限度地参与了做功,从而使排入大气的每一个热空气分子的温度均低于热衰竭腔内的每一个热空气分子,把以往热气流做功,精确到热分子做功。经测试,从排因管排出的热空气其温度仅30-40℃,且其节约能源可达到30-40%左右。本实用新型还具有设计简单、制造成本低、热效率高、节省钢材耗用量、缩小体积、减轻重量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双层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根据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下实施例1如
图1所示本实施例主要由热交换器1、燃烧器2、排烟管3组成,燃烧器2设置在热交换器1内,其与热交换器1的内壁间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的热衰竭腔4,燃烧器2采用市售炉蓖产品,在炉蓖上设有用于助燃的二次进风管5。热交换器1为夹层水套结构,其上设有出水口6、进水口7,上端部设有炉盖7。为增大热交换器1的受热面积,进一步利用热能,热交换器1还可制作成双层水套结构(如图2所示),内层水套套在燃烧器2上。排烟管3设置在热交换器1的下端部,在排烟管3的下部还设有清除烟尘的清灰口9。为便于做饭洗浴,本实施例还可设置鼓风机。本实施例在使用时,热交换器1需呈密闭状态,被加热的热空气分子在热衰竭腔4内要想排入大气,就必须把自身携带的热量释放出去,让体积变小,比重增加,然后才能从下排式出排烟管3这个唯一没有压力的出口进入大气。此过程,使每一个热空气分子最终排向大气时,均参加了衰竭性地热交换运动。
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主要由热交换器1、燃烧器2、排烟管3组成,燃烧器2采用市售燃气用燃烧器,其设置在热交换器1内,其与热交换器的内壁间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的热衰竭腔4,热交换器1为夹层结构,其上设有出水口6及进水口7。排烟管3设置在热交换器1的下端部。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同实施例1。
实施例3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主要由热交换器1、燃烧器2、排烟管3组成,燃烧器2可用砖砌而成,也可设计与交换器为一体的水套结构,其上设有用于助燃的二次进风口5,燃烧器2设置在热交换器1内,其与热交换器1的内壁间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的热衰竭腔4,热交换器1为夹层水套结构,其一侧开有炉门10及出渣口11,在热交换器1上还设有出水口6、进水口7及水位计12(市售产品)。排烟管3设置在热交换器1的下端部,在排烟管3的下部还设有清灰口9。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同实施例1。
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节能炉,包括热交换器(1)、燃烧器(2)及排烟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器(2)设置在热交换器(1)内,其与热交换器的内壁间形成有一定空间的热衰竭腔(4);热交换器(1)为夹层结构,其上设有出水口(6)及进水口(7);排烟管(3)设置在热交换器(1)的下部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器(2)上设有二次进风口(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器(1)为双层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器(2)与热交换器(1)为整体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节能炉,其主要由热交换器(1)、燃烧器(2)及排烟管(3)组成,燃烧器(2)设置在热交换器(1)内,其与热交换器的内壁间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的热衰竭腔(4),排烟管(3)设置在热交换器(1)的下部位置。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由于经过热交换器(1)的每一个热空气分子在排入大气时均最大限度地参与了做功,把以往的热气流做功,精确到热分子做功,因而其热能利用率较高。
文档编号F24H1/26GK2358395SQ9724346
公开日2000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1997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1997年10月27日
发明者杨超庆 申请人:杨超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