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8206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泵型空调器,其通过安装到室内单元上的室内热交换器和分别由不同致冷剂管路与之相连的两室外单元来实现加热和冷却操作,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空调器,能够在不产生冷空气的情况下吸湿并把室温保持在预定的温度(如23°-25℃),从而提高其吸湿效率。
通常,空调器根据其功能和单元结构分为多种类型。根据功能空调器可以分为致冷型、致冷加热型和致冷吸湿型。根据其单元结构空调器包括有完整的加热和散热功因而能安装到窗户上的一体型,另外还有分体型,其有一安装到室内的制冷设备和在室外的散热/压缩设备,从而要分别安装。
分体型空调器还包括多体型,其有一室外单元(两个四通阀压缩机)和两个或多个室内单元相连,从而空调器占多个室内空间。
根据现有技术,有这样结构的分体型空调器,如

图1所示,在同一系统中运行的室内单元100和室外单元110,可以完成加热和制冷操作。
室外单元110包括一压缩机120,一室外热交换器130和一毛细管135,而室内单元100有一室内热交换器140。在这种结构的空调器内,因为其完成制冷和吸湿操作的制冷回路在制冷操作和吸湿操作中相同,所以有如图1所示沿黑体箭头形成的制冷回路。
首先,当由室外单元110中的压缩机120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致冷剂注入到室外热交换器130中时,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致冷剂与室外风扇131吹送的气流在室外热交换器130中发生热交换,被强制冷却而凝结。由室外热交换器130凝结成的低温高压液体致冷剂流入毛细管135。
流入到毛细管135中的低温高压液体致冷剂膨胀为无霜易挥发的低温低压致冷剂,而后注入到安装在室内单元100上的室内热交换器140内。室内热交换器140从室内风扇141吹送的气流中带走热量,从而当致冷剂挥发和汽化时冷却了室内空气。
冷空气(冷风)排入室内完成冷却或吸湿操作。由室内热交换器140加热汽化的低温低压的致冷剂变成气体致冷剂重复上述制冷循环。
此时,如果要实施制冷操作,室内单元100就要通过根据用户设定的风量驱动室内风扇141来执行,而如果要实施吸湿操作,室内单元100就要将室内风扇141减小到最小风量以使其执行吸湿操作。
然而,此种结构的空调器在吸湿操作中存在一问题,即当室内温度正合适或偏低而湿度高时,如在雨季,在吸湿操作中由室内热交换器140热交换后的冷空气仍然排放,因为室内温度确实下降而令用户感觉冷飕飕的,并且由于室内热交换器140造成极低温度而使吸湿效率明显下降。
还有一问题在于为了实现无冷空气(凉气)吸湿操作还需有一独立的电热器。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其中,一个室内热交换器连接两个室外单元,通过独立的致冷剂管路使在制冷操作中流经室内热交换器后部的低温低压致冷剂产生的空气(冷空气)和在加热操作中流经室内热交换器前部的高温高压致冷剂形成的空气(热空气)适当地混合,而完成制冷和加热操作,从而不产生冷空气就能带走水分,并将室温保持在预定温度,因此提高了吸湿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空调器,能在一个工序中与室内热交换器一体制造,减少了加工成本和工序的步骤,因此,与空气的热接触非常可靠,当高温高压的致冷剂流向设在室内单元的室内热交换器的前部,而低温低压的致冷剂在吸湿操作中回流时,经过互连部分的热传递能减到最小。
针对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设在室内单元上的室内热交换器;第一室外单元,经独立的致冷剂管路连接到室内热交换器,在加热操作中循环地供给高温高压致冷剂;第二室外单元,经独立的致冷剂管路连接到室内热交换器,在制冷操作中循环地供给低温低压致冷剂,其中,室内热交换器设置成第一和第二室外单元具有各自的致冷剂管路,这样,当第一和第二室外单元同时开到加热或制冷操作时,或者当第一和第二室外单元单独地开到加热或制冷操作以进行吸湿操作时,室内热交换器能一体共用,在分开相互不同的区域的预定位置处部分地形成有间隙。
为了全面理解本发明的特征和目的,对下文的详细描述连带其附图一起给出说明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空调器制冷循环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制冷循环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室内热交换器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室内热交换器平板散热片的侧视图。
现在根据图2和图3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制冷循环示意图,其中,空调器包括一安装在空调器内的室内单元10,安装在空调器外侧用来在一个系统中独立完成制冷和加热操作的第一和第二室外单元20和21。
第一和第二室外单元包括用以将致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致冷剂的第一和第二压缩机30和31,根据运行条件(加热或制冷)切换由第一和第二压缩机30和31压缩的气体致冷剂流向的第一和第二四通阀40和41,用来在制冷过程中将由第一和第二压缩机30和31压缩的高温高压气体致冷剂冷却凝结成低温高压的液体致冷剂的第一和第二室外热交换器50和51,第一和第二室外风扇50a和51a吸入外界空气,并把吸入的空气吹向第一和第二室外热交换器,便于第一和第二室外热交换器50和51处的热交换,第一和第二毛细管60和61连接室内单元10,减小由第一和第二室外热交换器50和51冷却凝结成的低温高压液体致冷剂的压力,并使其膨胀为无霜易挥发的低温低压致冷剂,第一和第二加热用毛细管70和71在加热沿第一和第二毛细管60和61的无霜易挥发低温低压制冷剂的操作中将由室内热交换器(后面描述)液化的致冷剂减压并膨胀,第一和第二单向阀80和81只有在制冷操作中才允许致冷剂单向流过。
另外,室内单元10还有一蒸发流经第一和第二毛细管60和61的低温低压无霜致冷剂汽化并将其变成低温低压气体致冷剂的室内热交换器90,和一室内风扇90a,用以使室内空气循环,从而可以在室内热交换器90中进行热交换。
换句话说,如图3所示,室内热交换器90配有两个用来保持左右侧特定空间的端板91,多个由铝或铝合金制作的平行排列使气流通过两端板之间并发生热交换的平板散热片92,多个第一和第二致冷剂管93和94,和多个回转带管95。
如图4所示,多个平板散热片92的中央都有多个狭缝92c,用以减少由高温高压气体致冷剂产生的冷热量和由低温低压无霜致冷剂产生的热热量经平板散热片92发生的热交换。
下面将述及本发明的运行效果。
当第一和第二压缩机30和31与第一和第二室外风扇50a和51a由加到空调器的电源驱动时,从第一和第二室外单元20和21内的第一和第二压缩机30和31流出的高温高压气体致冷剂经第一和第二四通阀40和41注入第一和第二室外热交换器50和51内。第一和第二室外热交换器50和51通过第一和第二室外风扇50a和51a吹送的气流与高温高压气体致冷剂发生热交换,被强迫冷却凝结。由第一和第二室外热交换器50和51冷凝的低温低压液体致冷剂通过第一和第二单向阀80和81流入第一和第二毛细管60和61。
然后,流进第一和第二毛细管60和61的低温低压液体致冷剂膨胀成低温低压无霜易挥发的致冷剂,且并分别经不同的致冷剂管路流进安装在室内单元10上的室内热交换器90的前、后端。
低温低压的无霜致冷剂经第一和第二毛细管60和61减压后流经多个传热管(未示出)蒸发、汽化时,室内热交换器90从室内风扇90a吹送的空气中吸收热量。通过排出冷却后的空气,室内热交换器90降低了室内温度,完成了制冷操作。
此时,由室内热交换器90冷却的低温低压气体致冷剂经过第一和第二四通阀40和41流进第一和第二压缩机30和31中,并且通过第一和第二压缩机30和31的压缩作用变成高温高压的气体致冷剂,从而重复着沿图2中实线箭头所示的制冷循环。
随后,第一和第二室外单元20和21实现室内制冷。
另外,当在制冷操作中加入吸湿操作信号时,致冷剂在室外单元20中经如图2中虚线箭头所示的致冷剂回路流动第一压缩机30-第一四通阀-室内热交换器90的一侧-第一毛细管60-第一加热用毛细管70-第一室外热交换器50-第一四通阀40-第一压缩机30。
换句话说,当四通阀打开时,由第一室外单元20中的第一压缩机30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致冷剂通过第一四通阀40流进安装在室内单元10中的室内热交换器的一侧,并且通过与流经室内热交换器90表面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将其加热。
热空气由室内风扇90a的吹送力排出到室内,从而使室内温暖。
然后,由室内热交换器90的一侧液化的致冷剂经第一和第二毛细管60和70减压且膨胀成无霜易汽化低温低压致冷剂,流进第一室外热交换器50。
第一室外热交换器50通过第一室外风扇50a吹送的空气与无霜低温低压致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冷却致冷剂。由第一室外热交换器50冷却的低温低压气体致冷剂经第一四通阀重新流进第一压缩机30,根据压缩机30的压缩动作而把致冷剂变成高温高压的气体致冷剂,于是,第一室外单元20沿着图2虚线箭头所示的方向重复进行致冷剂循环,完成加热操作。
接着,因为在制冷操作中第二室外单元21上的第二四通阀保持非工作状态,所以,第二室外单元21沿着图2实线箭头所示的方向反复地进行致冷剂循环。
如上所述,当制冷操作变成吸湿操作,使第一室外单元20执行加热操作,使第二室外单元21执行制冷操作时,从第一压缩机30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致冷剂经一单独的致冷剂管路流进安装在室内单元10内的室内热交换器90的一侧。致冷剂的循环反复进行,其中,经第二毛细管61减压的低温低压无霜致冷剂沿着一单独的致冷剂管路流进安装在室内单元10内的室内热交换器90的另一侧。
室内热交换器90与多个平板散热片92平行安装。各散热片92相距预定距离,使空气流经两端板91间,并进行热交换。多个狭缝92c沿纵向形成在多个平板散热片92的前面92a和后面92b之间,因此,当来自第一室外单元20的高温高压气体致冷剂沿单独的致冷剂管93和返回带管95流向平板散热片92的前面92a时产生的加热热量与当来自第二室外单元21的低温低压无霜致冷剂沿多个第二致冷剂管94和返回带管95形成的单独致冷剂管路流向平板散热片92的后面92b时产生的冷却热量由于狭缝92c的间隙而热传递最小。
换句话说,尽管平板散热片92的前面92a和后面92c是在一道工序中由一件制成,但仍能实现前面92a和后面92c根据稀疏并居中地形成在上面的多个狭缝92c的宽度按预定间隔分开的效果。
高温高压的气体致冷剂在前面92a流经单独的致冷剂管路时产生的加热热量不易于通过狭缝92c向后面92b热传递,而低温低压的无霜致冷剂在后面92b流经单独的致冷剂管路时产生的冷却热量也不易于通过狭缝92c向前面92a热传递。
随后,相应于第二室外单元21的制冷操作在室内热交换器90的平板散热片92的后面92b通过热交换的空气(冷空气),当其再次通过相应于室内单元20的加热操作产生加热热量的室内热交换器90的平板散热片92的前面92a时,形成混合气体(由冷空气和热空气混合形成的温度适当的空气),同时排出到室内单元10的排气口,因而减小了冷空气中的湿度,完成了保持预定温度下的吸湿操作。
当加热操作信号输入第一和第二室外单元20和21时,致冷剂流经图2虚线箭头所示的回路第一和第二压缩机30和31-第一和第二四通阀40和41-室内热交换器90-第一和第二毛细管60和61-第一和第二加热毛细管70和71-第一和第二室外热交换器50和51-第一和第二四通阀40和41-第一和第二压缩机30和31。
换句话说,从第一和第二室外单元20和21的第一和第二压缩机30和31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致冷剂沿各自的致冷剂管路经第一和第二四通阀40和41流进室内单元10的室内热交换器90中时,室内热交换器90用来经冷却室温空气的水分与室内风扇90a吹送的空气热交换,并由室温高压的致冷剂冷却吹送的空气。传递给室内热交换器90的空气热量以暖空气(暖风)的形式排到室内,以执行加热操作。
在室内热交换器90液化的致冷剂经第一和第二加热毛细管70和71和第一和第二毛细管60和61减压并膨胀,而变成低温低压的无霜易挥发致冷剂,然后,流进第一和第二室温热交换器50和51。
第一和第二室温热交换器50和51用来与低温低压的无霜易挥发致冷剂通过由第一和第二室外风扇50a和50b吹送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并冷却致冷剂。由第一和第二室温热交换器50和51冷却的低温低压气体致冷剂经第一和第二四通阀流进第一和第二压缩机30和31,然后,经第一和第二压缩机30和31的压缩动作变成高温高压的气体致冷剂。从而第一和第二室外单元20和21进行加热操作,沿着图2虚线箭头所示的方向重复致冷剂循环。
从以上的描述可以清楚,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一个室内热交换器设置在室内单元中,经各自不同的致冷剂管路与第一和第二室外单元连接,分别进行加热操作和制冷操作,因此,相应于第二室外单元的制冷操作在室内热交换器的后面进行热交换的空气(冷风)与相应与第一室外单元的加热操作在室内单元的前面进行热交换的空气(热风)混合,并以混合空气(冷风和热风混合成的适当温度的空气)排出,除去了冷风中的湿气,提高了吸湿效率,于是,可以在夏天干燥洗衣房而在冬天除湿。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是,由于室内热交换器的平板散热片一体地进行处理,在吸湿操作中用来进行加热的致冷剂管路经过前面,用来制冷操作的致冷剂管路经过后面,于是,减少了分别地制造加热用和制冷用的室内热交换器所需的加工成本和工序。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室内单元上的室内热交换器;第一室外单元,经独立的致冷剂管路连接到室内热交换器,在加热操作中循环地供给高温高压致冷剂;第二室外单元,经独立的致冷剂管路连接到室内热交换器,在制冷操作中循环地供给低温低压致冷剂,其中,室内热交换器设置成第一和第二室外单元具有各自的致冷剂管路,当第一和第二室外单元同时开到加热或制冷操作时,或者当第一和第二室外单元分别地开到加热或制冷操作以进行吸湿操作时,室内热交换器能一体共用,在分开相互不同的区域的预定位置处部分地形成有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室内热交换器在其前面和后面之间形成多个狭缝,用于加热操作和制冷操作的各自不同的致冷剂管路分别安装在前面和后面,高温高压致冷剂沿单独的致冷剂管路在前面产生的加热热量与低温低压致冷剂沿单独的致冷剂管路在后面产生的冷却热量相混合而进行吸湿操作时,相互间的热传递最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多个狭缝穿过按预定间距形成室内热交换器的平板散热片的前面和后面,沿上、下方向布置。
全文摘要
一种空调器,第一室外单元和第二室外单元经过不同的致冷剂管路连接到室内热交换器,分别在加热操作中循环地供给高温高压致冷剂和在制冷操作中循环地供给低温低压致冷剂,在分开相互不同的区域的预定位置处部分地形成有间隙,高温高压致冷剂在前面产生的加热热量与低温低压致冷剂在后面产生的冷却热量相混合而进行吸湿操作时,相互间的热传递最小。减少了分别地制造加热用和制冷用的室内热交换器所需的加工成本和工序。
文档编号F24F1/00GK1232944SQ9910480
公开日1999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5日 优先权日1998年4月7日
发明者金度渊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