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干燥煤炭的装置和方法_2

文档序号:8221509阅读:来源:国知局
顶部汇集管连通加热主管并且二者之间有阀口,所述底部汇集管连通回流主 管;B所述加热管道为水平分布的相互连通的管道群;C所述加热管道为带孔的喷射管,所 述喷射管连通下方的喷射汇集管,所述喷射管表面有一个W上的喷射孔。
[0013] 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顶部汇集管和/或底部汇集管为如下方案之 一;A.螺旋的管道;B.同也圆管道,不同同也圆之间用管道连通。
[0014] 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喷射汇集管连通加热气体主管,所述加热气体 主管连接高温烟气或者装有蒸汽或者过热蒸汽的容器。
[0015] 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喷射管和/或喷射汇集管表面缠绕固定有一层 W上的耐高温、耐腐蚀、耐磨的过滤布。
[0016] 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壳体上还有抽真空装置,所述抽真空装置连通 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下方的管道连接进气装置,所述加热主管上方还有排气阀,所述加 热管道均倾斜分布,所述倾斜分布的加热管倾斜向回流主管的方向,所述壳体内部还包含 竖直分布的水蒸气进管,所述水蒸气进管包含一个W上的孔,水蒸气进管外部还包裹着一 层耐高温、耐腐蚀和耐磨的过滤布,所述水蒸气进管连通冷凝水回收器,所述冷凝水回收器 为空也,其内部包含一个收集槽,所述收集槽连通外部的冷凝水回流管,所述冷凝水回流 管下倾斜连接冷凝水回收主管,所述收集槽上方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通过弯头连接一个 水蒸气进管,所述水蒸气进管W及冷凝水回收器均通过钢筋钢构支架固定在壳体内壁上, 所述进料口下方有如下结构之一:A.通过钢筋焊接有锥形导向装置,所述锥形导向装置和 进料口之间有进料间隙;B.所述进料口边沿安装有调速电机,所述调速电机朝下伸出电机 轴,所述调速电机轴端部有布料装置,所述布料装置表面有一个W上的凹槽,所述电机能带 动布料装置转动而将进料打散到四周。
[0017] 方案二: 一种用于干燥煤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上所述的装置,采用如下步骤, 一;将煤粉送入壳体中进行预热,煤粉在第一热粟换热区域被加热,加热机理为,受热 出去的水蒸气带走热量,水蒸气在第一热粟换热区域中上升,进入第一热粟壳体,被压缩机 的制冷功效进行吸热,通过第一热粟冷凝管和壳体内的第一热粟换热管被带回壳体内,防 止热量丧失,同时可W回收蒸觸水;进一步进入干燥区域进行干燥; 二;在干燥区域通过真空加热、水、蒸汽或过热蒸汽、烟气进行加热,根据物料多少可W 进行分段控制,充分利用物料资料连续化操作;对于物料还可W采用如下方式之一:顶部 换热管置于壳体上方且连通壳体内部,其上方有抽风装置,顶部换热管伸进一个换热腔道 中,换热腔道周围有外壁将其构成一个曲折的腔道,顶部换热管穿过其中,该曲折的腔道边 侧有管道连通腔道连通外交换区域,该管道上还有风机。w上结构使得蒸汽会被持续抽出, 并且蒸汽带出的热量会被抽向外交换区域的风带走,将热量传递到外交换区域中对空气进 行预热,水蒸气被抽出,使得内部蒸发更快;空气进一步加热喷射管和喷射回流管分别为其 上带孔的管道,二者均连通外交换区域,加热喷射管和喷射回流管一个喷射热气流,一个回 炉对热气流进行再次加热; 或者,磨粉机将布袋除尘器出来的粉尘进行研磨,随后输送到煤粉燃烧器中进行燃 烧; H ;在干燥区域进行加热后进入物料降温区域进行一级W上的物料降温,同时利用多 余热量进行换热,充分利用热量;同时还能调控外交换区域的温度并对其进行换热。
[0018]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1.根据物料的多 少不同,选择性开启不同的加热单元,可W实现有针对性的干燥,不像之前的干燥系统,一 旦需要干燥,全部需要开机进行处理,本专利可W进行分段控制;2.由于干燥装置是上下 布置,因此节省空间,占地面积少,还充分利用物料的自流能力进行处理,不用专口进行提 供独立的运输设备;3.可连续化操作,根据现实情况不同提供不同的基础选择;4.连续化 低温干燥,使得煤的燃烧热值不受损失;5.能有效回收烟气的有用的能量和物质。
【附图说明】
[0019]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结构7]^意图; 图5为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五的另一种实施结构; 图8为内外均加热的实施例五的加热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六的喷射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走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八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八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3的局部示意图; 图16为图14的局部示意图; 图17和图20为实施例六的另外两种管道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俯视图; 图19为图9的俯视图; 图21为图20的俯视图; 图22-A到图22-F为几种常用的散热管8的示意图; 图23为实施例走的另外一种管道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3的俯视图; 图25为装置整体的布置结构图; 图26为物料降温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外交换区域之真空加热的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外交换区域之水加热的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外交换区域之蒸汽或过热蒸汽加热的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附加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附加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料口;2.排气阀;3.加热主管;4.壳体;5.底部汇集管;6.阀口;7.顶部汇 集管;8.竖直换热管;9.回流主管;10.回流出口;11.出料口;12.流量调整阀口;13.锥 形导向装置;14.电机轴;15.布料装置;16.电机;17.喷射孔;18.喷射管;19喷射汇集 管;20.加热气体主管;21.滤布;22.抽真空装置;23.冷凝水回收器;24.冷凝水回流管; 25.水蒸气进管;26.散热管;27.抽真空进气口; 28惰化气体喷射管;29抽风机;30第一 热粟换热区域;31.内部盘管换热区域;32.干燥区域;33.物料降温区域;34.第一热粟外 壳;35.压缩机;36.第一热粟冷凝管;37.第一热粟区域冷凝水出口;38.节流阀;39.第一 热粟换热管;40.煤粉第二降温区换热联通管;41.下换热盘管;42.煤粉第一降温区上总 管;43.煤粉第一降温区;44.煤粉降温下支管;45.外交换高温气出管;46.外交换低温气 进管;47.外交换区域;48.煤粉第H降温区节流阀;49.煤粉第H降温区换热管;50.煤粉 第H降温区压缩机;51.加热引风机;52.加热锅炉空气预热器;53.布袋除尘器;54.环境 空气预热器;55.环境空气预热器引风机;56.锅炉管;57.煤粉燃烧器;58.过热器;59.省 煤器;60.省煤器连接粟;61.冷凝水箱;62.顶部换热管;63.换热腔道;64.空气进一步加 热喷射管;65.喷射回流管;66.磨粉机;67.附加空气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