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进风式生物质烘干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358908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侧进风式生物质烘干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进风式生物质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生物质能源再利用领域中,对潮湿物料进行烘干的设备种类很多,例如滚筒式物料烘干设备通常采用热气流对物料加热,并将水蒸气吹散。由于现有滚筒式物料烘干设备设计存在缺陷,热气流只能从滚筒内部向外吹送,由于物料容易贴合在滚筒内壁,堵塞透气孔,再加上热气流的压力,物料很难从滚筒内部脱落,甚至会堵塞透气孔,造成通气不畅问题,影响水蒸气的挥发。。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提供一种侧进风式生物质烘干装置,双加热可以提高干燥效果并尽量减少热风温度,达到节能目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侧进风式生物质烘干装置,在支架上通过托辊安装有滚筒,托辊通过传动机构与动力机构连接;所述滚筒是由外筒和内筒组合而成的双层滚筒,外筒和内筒之间存在夹层腔,内筒上均布设置有透气孔;所述内筒的一端与进料斗对接,对接面滑动配合;所述双层滚筒的夹层腔一端密封,另一端设置进风口,同时在进料斗侧壁设置有环形夹层腔,该环形夹层腔与所述进风口匹配对接,对接面滑动配合,在环形夹层腔上设置有进气管。内筒上的进风口沿切线方向进入内筒。内筒出口段设置有环形挡台,并在环形挡台上设置有门及固定件。在所述对接面处设置有柔性过渡层。
[000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设置的双层滚筒可以在夹层腔内通入热气流,热气流从内筒四周侧壁进入内筒,从而有效防止物料堵塞透气孔的问题,及时有物料进入透气孔,在气流作用下会被再次吹入内筒中。内筒与进料斗连通,夹层与进气管连通,其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效果好,非常利于推广实施。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07]图中标号I为支架,2为外筒,3为内筒,4为夹层腔,5为支撑片,6为透气孔,7为进料斗,8为环形夹层腔,9为转杆,10为轴承,11为托棍,12为进气管,13为电机,14为环形挡台,15为门。
【具体实施方式】
:
[000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09]实施例1:一种侧进风式生物质烘干装置,参加图1,在支,I上通过托辊11安装有滚筒,两对对称的托辊11分别安装在转杆9上,转杆的两端通过轴承10安装在支架I上。转杆9的一端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13的转轴连接。其中,所述滚筒是由外筒2和内筒3组合而成的双层滚筒,外筒2和内筒3之间存在夹层腔4,外筒2和内筒3之间还连接有支撑片5。内筒3上均布设置有透气孔6。
[0010]所述内筒3的一端与进料斗7对接,对接面滑动配合;可以在对接面处设置有柔性过渡层。
[0011]所述双层滚筒的夹层腔4的一端密封,另一端设置进风口。在进料斗7侧壁设置有环形夹层腔,该环形夹层腔8与所述进风口匹配对接,对接面滑动配合,可以在对接面处设置有柔性过渡层。
[0012]在环形夹层腔8上设置有进气管12。
[0013]另外,在内筒3出口段设置有环形挡台14,并在环形挡台14上设置有门15及固定件。
[0014]实施例2:参加图1,内容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的是:内筒3上的进风口 5沿切线方向进入内筒。
【主权项】
1.一种侧进风式生物质烘干装置,在支架上通过托辊安装有滚筒,托辊通过传动机构与动力机构连接;其特征是:所述滚筒是由外筒和内筒组合而成的双层滚筒,外筒和内筒之间存在夹层腔,内筒上均布设置有透气孔;所述内筒的一端与进料斗对接,对接面滑动配合;所述双层滚筒的夹层腔一端密封,另一端设置进风口,同时在进料斗侧壁设置有环形夹层腔,该环形夹层腔与所述进风口匹配对接,对接面滑动配合,在环形夹层腔上设置有进气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进风式生物质烘干装置,其特征是:内筒上的进风口沿切线方向进入内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进风式生物质烘干装置,其特征是:内筒出口段设置有环形挡台,并在环形挡台上设置有门及固定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进风式生物质烘干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对接面处设置有柔性过渡层。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侧进风式生物质烘干装置,在支架上通过托辊安装有滚筒,托辊通过传动机构与动力机构连接;所述滚筒是由外筒和内筒组合而成的双层滚筒,内筒上均布设置有透气孔;内筒的一端与进料斗对接,在进料斗侧壁设置有环形夹层腔,该环形夹层腔与所述进风口匹配对接。本发明设置可以在夹层腔内通入热气流,热气流从内筒四周侧壁进入内筒,从而有效防止物料堵塞透气孔的问题,及时有物料进入透气孔,在气流作用下会被再次吹入内筒中。内筒与进料斗连通,夹层与进气管连通,其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效果好,非常利于推广实施。
【IPC分类】F26B11-04, F26B21-00, F26B25-16
【公开号】CN104677071
【申请号】CN201310632285
【发明人】张弘
【申请人】张弘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