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实验室的通风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394597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连接筒的外调风换热片上设置有向右延伸的第二隔离板,所述第二隔离板的长度等于180/a倍的连接筒长度。采用上述结构,多个内调风换热片转动过程中,可以形成螺旋状的通道,而且通道的大小和通道开口的大小呈规律变化,从而可以调节排风管支路风流量的大小,同理,可以调节进风管支路风流量的大小,并且多个内调风换热片转动过程中,不断增加通道内的空气与内调风换热片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通过内调风换热片和外调风换热片,实现排风管支路和进风管支路之间的热交换,从而降低进风管支路、进风管支路内部空气的温度差,并且由于上述结构可以实现在低风流量情况下实现更大程度换热,大风流量情况下实现更小程度的换热的策略,在需要大流量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换热结构对流量的不利影响,在低流量的情况下,可以保证较好的节能效果,因此可以在效率或效益中实现取舍,符合实验室的实际需求;,将调风换热段设置在各个进风管支路、排风管支路,可以方便各个实验场所根据实验需求特点进行调节;排风管支路的风流量提高时,进风管支路的风流量同步提高,排风管支路的风流量降低时,进风管支路的风流量同步降低,排风管支路的风流量、进风管支路的风流量的调节是同步进行的,有利于保持实验室内的气压平衡,维持较为合理的实验室内环境,内调风换热片的右侧面呈平面,内调风换热片的右侧面和外筒的右端面处于同一平面,从而使得相邻的内调风换热片相对转动过程中,位于右侧的内调风换热片的左端边沿始终抵在内调风换热片的右侧面上,从而使得相邻的内调风换热片相对转动过程中,位于左侧的内调风换热片的右侧面和位于右侧的内调风换热片的左端边沿之间不会出现缝隙,从而防止气流从位于左侧的内调风换热片的右侧面和位于右侧的内调风换热片的左端边沿之间流出,从而可以调整气流从螺旋状的通道内流动,减少了扰流和涡流,从而减少了通风阻力,利于形成稳定可控的气流,外调风换热片的右侧面呈平面,外调风换热片的右侧面和外筒的右端面处于同一平面,从而使得相邻的外调风换热片相对转动过程中,位于右侧的外调风换热片的左端边沿始终抵在外调风换热片的右侧面上,从而使得相邻的外调风换热片相对转动过程中,位于左侧的外调风换热片的右侧面和位于右侧的外调风换热片的左端边沿之间不会出现缝隙,从而防止气流从位于左侧的外调风换热片的右侧面和位于右侧的外调风换热片的左端边沿之间流出,从而可以调整气流从螺旋状的通道外流动,减少了扰流和涡流,从而减少了通风阻力,利于形成稳定可控的气流。
[0006]作为优选,连接轴的右端同时设置有一个第二力矩电机,第二力矩电机的转子上固定有第二端面齿轮盘,第二端面齿轮盘通过第二驱动齿轮与最右端的齿套的右端实现传动连接,进风管支路的出气口内设置有第一气压传感器,排风管支路的进气口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一气压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连接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连接排风器、进风器、第一力矩电机和第二力矩电机。采用这种结构,当连接筒数量较多是,通过第二力矩电机和第一力矩电机同步作用,可以降低右侧末端位置的传动系统(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齿套)的所要承受的工作负载,从而可以设计较为长的调风换热段,提高换热效果。
[0007]作为优选,进风管支路上设置有供排风管支路穿入和穿出的安装段管,所述安装段管由安装段管上部和安装段管下部构成,安装段管上部和安装段管下部构成筒状的安装段管,安装段管上部上开设有穿入孔和穿出孔,安装段管上部的两侧设置有上固定片,和安装段管下部的两侧设置有下固定片,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安装段管通过法兰结构连接至进风管支路。采用这种结构,通过可以上下方式拆开的安装段管上部和安装段管下部,为调风换热段的安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0008]作为优选,所述外筒、连轴体、内调风换热片、外调风换热片采用铜材质或铝合金材质一体式浇筑成型。
[0009]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0010]I)多个内调风换热片转动过程中,可以形成螺旋状的通道,而且通道的大小和通道开口的大小呈规律变化,从而可以调节排风管支路风流量的大小,同理,可以调节进风管支路风流量的大小,并且多个内调风换热片转动过程中,不断增加通道内的空气与内调风换热片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通过内调风换热片和外调风换热片,实现排风管支路和进风管支路之间的热交换,从而降低进风管支路、进风管支路内部空气的温度差;
[0011]2)由于上述结构可以实现在低风流量情况下实现更大程度换热,大风流量情况下实现更小程度的换热的策略,在需要大流量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换热结构对流量的不利影响,在低流量的情况下,可以保证较好的节能效果,因此可以在效率或效益中实现取舍,符合实验室的实际需求;
[0012]3)将调风换热段设置在各个进风管支路、排风管支路,可以方便各个实验场所根据实验需求特点进行调节;
[0013]4)排风管支路的风流量提高时,进风管支路的风流量同步提高,排风管支路的风流量降低时,进风管支路的风流量同步降低,排风管支路的风流量、进风管支路的风流量的调节是同步进行的,有利于保持实验室内的气压平衡,维持较为合理的实验室内环境;
[0014]5)内调风换热片以及外调风换热片的右侧面呈平面,从而可以调整气流从螺旋状的通道内流动,减少了扰流和涡流,从而减少了通风阻力,利于形成稳定可控的气流。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调风换热段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内调风换热片呈并排设置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封闭调风换热段时,内调风换热片设置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封闭调风换热段时,另一方向上的内调风换热片设置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安装段管的设置结构示意图。
[0023]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安装段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连接筒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连接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连接筒的另一方向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28]参见图1-图12,本实施例用于实验室的通风控制系统,包括主进风管1、进风管支路2、进风器3、主排风管4、排风管支路5和排风器6,主进风管I连接进风器3,主进风管I连接若干个进风管支路2,从而将外部空气送入实验室的若干个位置,主排风管4连接排风器6,主排风管4连接若干个排风管支路5,从而将实验室若干个位置的空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