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流柜机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807667阅读:来源:国知局
风道流动,并且流动方向与上风道的长度方向相同,避 免了气流在从导风壳200进入上风道的过程中出现素流的现象,既改变气流的流向又减少 了摩擦,增加了出风量和出风速度。
[0059] 进一步地,参照图12至图13,图12为本发明轴流柜机的动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 意图;图13为图12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轴流柜机动叶500,所述轴流柜 机动叶500安装于所述轴流柜机导风壳200内。所述轴流柜机导风壳200呈圆筒状设置,所述 轴流柜机导风壳200的轴线与所述轴流柜机动叶的转动轴线重合。所述轴流柜机动叶500包 括第二轮穀510和设置所述第二轮穀510周围的多个第二叶片520,所述第二叶片520包括引 导部521和泄流部522,所述引导部521的内侧与所述第二轮穀510连接,外侧与所述泄流部 522连接;所述泄流部522的第一压力面524朝远离所述引导部521的第二压力面523的方向 偏移,所述第一压力面524与所述第二压力面523呈优角设置。所述轴流柜机动叶设置在所 述集流部和所述导流部的交界处。所述轴流柜机动叶在其轴线方向上长度的5/9-8/9位于 所述导流部内。
[0060]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叶片520呈弧形板设置,导流扩压部621凹陷的一面为第 二压力面523,泄流部522凹陷的一面为第一压力面524,第一压力面524与第二压力面523均 位于第二叶片520的迎风侧。泄流部522上与第一压力面524相对的面526,与第二压力面523 相对的面525呈夹角设置。泄流部522的长度与导流扩压部621的宽度相同,即从导流扩压部 621流出的气流均经过泄流部522泄压。从而,使得所有经过导流部220的气流形成满流的位 置得到推移,甚至消除满流的形成。有利于提高泄流部522的泄流效率。所述第一压力面524 和所述第二压力面523之间的夹角在180°-200°之间,本实施例中Wl90°为例。第一压力面 524和第二压力面523均为曲面,且两曲面弯曲的曲率相同。当气流从导流扩压部621的第二 压力面523流出后,可W顺利的过渡至泄流部522的第一压力面524。避免了第二压力面523 上的气流与周边的气体产生过多的冲击而产素流,减少了风能的损耗,在降低风躁的同时 也有利于提高风速。本实施例中,通过泄流部522的设置,使得使第二叶片520外缘产生振动 的满流推迟、直至不产生,由于减少甚至消除满流所带来的振动,从而使得噪音得到有效的 降低。
[0061] W动叶500的宽度与第二轮穀510的长度相等为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W不相 等。若将第二轮穀510沿其轴线方向的长度分为9等份,其中的6份左右位于导风壳200的导 流部220内,其余的部分位于集流部210内,或者位于集流部210和连接部240内。即动叶500 沿其转动轴线方向的2作位于导流部220内,其余的1/^3位于导流部220和连接部240内。本实 施例中,通过将动叶500的5/9-8/9设置在导流部220内,使得集流部210内形成负压,导流部 220内形成正压,将气体从集流部210抽至导流部220,在气流的流动过程中,在集流部210内 时受到动叶500所形成的负压驱动,在导流部220内时受到同一动叶500所形成的正压驱动, 由于为同一动叶500,使得动压和负压协调,即气流从集流部210流动至导流部220时不会产 生素流现象,避免了气流与导风壳200产生较大的摩擦和碰撞,从而避免了风能的损耗,在 有利于提高风速的同时,降低气流流动的噪音。
[0062]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轴流柜机静叶、轴流柜机动叶W及用于驱动所述 轴流柜机动叶500的风叶电机550。所述轴流柜机静叶和所述轴流柜机动叶均安装在所述导 流风道内。所述风叶电机550的转轴与所述轴流柜机动叶500的第二轮穀连接所述第二轮穀 510上开设有电机安装空间511,所述风叶电机550安装于所述电机安装空间511内所述轴流 柜机静叶的第一轮穀610上对应所述风叶电机550设置有电机安装位,所述风叶电机550与 所述电机安装位连接。
[0063] 第二轮穀510的外形为桶状壳体,壳体由底板和周壁所围成,第二叶片520均匀的 分布在第二轮穀510的外侧壁上。电机安装空间的一端设置有转柱,转柱上开设有轴孔,该 轴孔与驱动电机的转轴对应。转柱安装在底板上,电机安装空间内侧壁上设置有多根筋条, 筋条的侧边与底板连接,转柱设置在多根筋条的连接处。电机转轴安装于轴孔内,W使动叶 500随着风叶电机550的驱动而转动。
[0064] 第一轮穀610为一端设置有安装板的柱状壳体,安装板上对应风叶电机550开设有 安装孔,在安装孔周边的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风叶电机550的固定柱。风叶电机550的 部分设置在柱状壳体内。
[0065]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轮穀510内设置电机安装空间,风叶电机550部分可安装 在第二轮穀510内部,使得风叶电机550与动叶500之间的距离缩小的同时,也使风叶电机 550位于若干第二叶片520的中央,有利于风叶电机550更好的驱动第二轮穀510转动,从而 使得第二叶片520的驱动更加稳定可靠。
[0066] 进一步地,参照图5至图9,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发明轴流柜机再 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轴流柜机动叶500的第二叶片520的数量为奇数,所述轴流柜 机静叶600的第一叶片620的数量为奇数,所述第一叶片620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叶片520的 数量。所述轴流柜机动叶500的尾缘和所述轴流柜机静叶600的前缘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所 述轴流柜机动叶高度的10%。
[0067]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叶片520的数量为7片,当然其它实施例中,也可W为5 片、9片等奇数。通过将第二叶片520的数量设置为奇数,使得在同等转速下,风量得到明显 的提高,噪音得到明显的降低。第一叶片620的数量也为奇数,且所述第一叶片620的数量大 于所述第二叶片520的数量。动叶500尾缘和静叶600前缘之间的距离D的最小值大于动叶 500的高度Η的1 /10。例如,动叶500的高度Η为100mm时,D的最小值大于10mm。
[0068] 本实施例中,动叶500在转动过程中,其尾缘附近的气流有旋转的趋势,运种趋势 沿从动叶500向远离动叶500的方向逐渐减弱,将动叶500尾缘和静叶600前缘之间的距离D 的最小值设置为大于动叶500的高度Η的1/10,避免该趋势使气流出现素流现象,避免了气 流过度的与导风壳200发生碰撞。从而使得气流从动叶500流动至静叶600的程中,气流更加 稳定,节约了风能,在降低噪音的同时也。
[0069] 进一步地,参照图5至图9,所述导流组件还包括集流器,所述集流器710对应所述 风叶电机550设置于所述导流风道280的正上方W使气体集流至所述风叶电机的上方。所述 集流器710包括第一集流部711和与所述第一集流部711连接的连接部712;所述第一轮穀 610朝向所述上风道的一侧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侧壁上开设集流器安装位,所述连 接部712与所述集流器安装位卡扣连接;所述第一集流部711具有半球面,所述第一集流部 711的半球面背离所述轴流柜机静叶600设置,所述第一集流部711覆盖所述第一轮穀610。
[0070] 具体地,导流部220呈半球体或者半楠球体设置,连接部712设在导流部220直径较 大的一端。导流部220直径较大的一端与安装腔的内壁连接,直径较小的一端设置在上风道 内,且导流部220的轴线与导流部220的轴线重合,导流部220的轴线与上风道的长度方向平 行。安装腔靠近上风道一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卡位,连接部712上设置有卡扣,卡扣和扣位 配合固定。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712与第二轮穀510的连接方式还可W为螺纹 连接、粘合连接等。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集流部210和连接部712可W-体设置。
[0071]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集流器710设置在风叶电机550的正上方,使得从导风流道内 流出的部分气流朝风叶电机550的上方流动,W使集流器710上方的上风道内的气流均匀流 动,从而避免了导风流道和上风道的交界处出现素流现象,进而减少了气体流动所产生的 噪音,同时也增加了出风量。通过将集流器710设置为连接部712和集流部210,使得集流器 710与第一轮穀610得W稳定的连接,第一集流部210覆盖第一轮穀610,使得集流器710的集 流面积覆盖风叶电机550阻挡气流的面积,从而保证进入上风道的气流均匀。
[0072] 进一步地,参照图5至图9,所述轴流柜机还包括集流巧,所述集流巧对应所述风叶 电机550安装在所述导流风道280内。所述集流巧设置在所述轴流柜机动叶500背离所述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