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换热器的换热管束散热板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594089阅读:来源:国知局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至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圆形通孔02的直径d为18.5mm 至 19.5mm。
[0038]本实施方式中的圆形通孔02的直径d、圆心距离e、圆心连线距离g及错位距离f数值范围是经过多次试验得出的最佳参数,使散热板组的散热效果最好及连接刚度最好,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散热板01的用料最少,从而降低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板组的制造成本。
[0039]本实施方式中未公开的技术特征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四相同。
[0040]【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至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散热板OI为方形板,散热板01的上沿10以及下沿11均为波浪状沿体,波浪状沿体的每个波浪齿13依次异面交错设置。
[0041]波浪状沿体的每个波浪齿13依次异面交错设置,本实施方式能够增加散热板01的刚度及强度,当换热管束晃动时,从而有效减少散热板01的晃动幅度。
[0042]本实施方式中未公开的技术特征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
[0043]【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1至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所述电机换热器的换热管束散热板组还包括若干个套环12,套环12与圆形通孔02—一对应设置,套环12与散热板01相固接。
[0044]套环12与换热管接触配合,由于套环12与换热管的接触面积相对于套环12与散热板01厚度的接触面积大,故减小了散热板01对换热管的支撑压强,从而有效保证换热管不被散热板01损坏。
[0045]本实施方式中未公开的技术特征与【具体实施方式】六相同。
[0046]【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1至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过风通孔03为扇形通孔,四个第一过风通孔03沿每个圆形通孔02的圆周方向均布于散热板01的板面,两个第一固定臂06分别与第一过风通孔加固板04的两个弧形端相固接。
[0047]由于换热管附近的空气温度高,而距离换热管越远,空气温度越低。故靠近换热管处的空气急需流通散热,若干个第一过风通孔03使散热板01之间的空气快速流通,并且沿每个圆形通孔02圆周方向均布的扇形通孔符合气流热扩散原理,从而有效增大散热板01之间空气的流动效果。
[0048]本实施方式中未公开的技术特征与【具体实施方式】七相同。
[0049]【具体实施方式】九:结合图1至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位于任意两个水平相邻的圆形通孔02之间的散热板01板面开设有一个第二过风通孔07,第二过风通孔07为水平开设的长方形通孔,两个第二固定臂08分别固接于第二过风通孔加固板05的两端。
[0050]第二过风通孔加固板05用于增强散热板01的整体刚度及强度。
[0051]本实施方式中未公开的技术特征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四或八相同。
[0052]【具体实施方式】十:结合图1至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散热板01为铜质散热板或铝制散热板。
[0053]铜质散热板及铝制散热板为常用散热板,散热效果好。
[0054]本实施方式中未公开的技术特征与【具体实施方式】九相同。
[0055]工作原理
[0056]将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板组安装至电机换热器的承管板处的换热管束后,当换热管束工作产生热量时,通过换热管附近的空气以及散热板01的板面将热量散出,并且若干个散热板01之间的热空气分别通过第一过风通孔04及第二过风通孔07流通。
[0057]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板组也可用于各种汽轮发电机、水轮发电机、钢厂、石化、及各种需用热交换器的场所。
【主权项】
1.一种电机换热器的换热管束散热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换热器的换热管束散热板组由若干个散热板(Ol)组成,散热板(01)包括若干个第一过风通孔加固板(04)与若干个第二过风通孔加固板(05),若干个圆形通孔(02)均布于散热板(01)的板面,若干个第一过风通孔(03)沿每个圆形通孔(02)的圆周方向均布于散热板(01)的板面,第一过风通孔加固板(04)与第一过风通孔(03)形状一致且一一对应设置,第一过风通孔加固板(04)包括两个第一固定臂(06),第一过风通孔加固板(04)的两端分别固接有一个第一固定臂(06),每个第一固定臂(06)与散热板(01)相固接,每个第一过风通孔加固板(04)与散热板(01)呈异面且间距设置,相邻两个圆形通孔(02)之间的散热板(01)的板面开设有一个第二过风通孔(07),第二过风通孔(07)与第二过风通孔加固板(05)形状一致且一一对应设置,第二过风通孔加固板(05)包括两个第二固定臂(08),第二过风通孔加固板(05)的两端分别固接一个第二固定臂(08),每个第二过风通孔加固板(05)与散热板(01)相固接,每个第二过风通孔固定板(05)与散热板(01)呈异面且间距设置,圆形通孔(02)的直径(d)为15.5mm至19.5_,每个散热板(01)竖直设置,若干个圆形通孔(02)由若干个水平孔组(21)构成,每个水平孔组(21)由若干个圆形通孔(02)依次水平排布组成,水平孔组(21)的任意两个相邻圆形通孔(02)的圆心距离(e)为34mm至46mm,若干个水平孔组(21)由上至下依次水平错位均布于散热板(01)板面,任意两个相邻水平孔组(21)的水平错位距离(f)为17mm至23mm,任意两个相邻水平孔组的圆心线距离(g)为30mm至45mm,若干个散热板(01)依次呈间距水平排布,换热管管束的每个换热管依次与每个散热板(01)相对应的圆形通孔(02)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换热器的换热管束散热板组,其特征在于:水平孔组(21)包括第一水平孔组(22)与第二水平孔组(23),第一水平孔组(22)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圆形通孔(02)的圆心距离(el)为34mm至45mm,第二水平孔组(23)的任意两个相邻圆形通孔(02)的圆心距离(e2)为35mm至45mm,第一水平孔组(22)与第二水平孔组(23)依次交替且错位排布于散热板(01)表面,任意两个相邻第一水平孔组(22)与第二水平孔组(23)的圆心连线距离(gl)为30mm至40mm,第一水平孔组(22)与第二水平孔组(23)的水平错位距离(fl)为17_至22.5_。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换热器的换热管束散热板组,其特征在于:圆形通孔(02)的直径(d)为 I5.5mm 至 I6.5mm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换热器的换热管束散热板组,其特征在于:水平孔组(21)的任意两个相邻圆形通孔(02)的圆心距离(e)为38mm至46mm,若干个水平孔组(21)由上至下依次水平错位均布于散热板(01)板面,任意两个相邻水平孔组(21)的水平错位距离(f)为19mm至23mm,任意两个相邻水平孔组的圆心线距离(g)为35mm至4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换热器的换热管束散热板组,其特征在于:圆形通孔(02)的直径(d)为 18.5mm 至 19.5mm。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电机换热器的换热管束散热板组,其特征在于:散热板(01)为方形板,散热板(01)的上沿(10)以及下沿(11)均为波浪状沿体,波浪状沿体的每个波浪齿(13)依次异面交错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换热器的换热管束散热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换热器的换热管束散热板组还包括若干个套环(12),套环(12)与圆形通孔(02) —一对应设置,套环(12)与散热板(Ol)相固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换热器的换热管束散热板组,其特征在于:第一过风通孔(03)为扇形通孔,四个第一过风通孔(03)沿每个圆形通孔(02)的圆周方向均布于散热板(01)的板面,两个第一固定臂(06)分别与第一过风通孔加固板(04)的两个弧形端相固接。
9.根据权利要求1、2、4或8所述的电机换热器的换热管束散热板组,其特征在于:位于任意两个水平相邻的圆形通孔(02)之间的散热板(01)板面开设有一个第二过风通孔(07),第二过风通孔(07)为水平开设的长方形通孔,两个第二固定臂(08)分别固接于第二过风通孔加固板(05)的两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换热器的换热管束散热板组,其特征在于:散热板(01)为铜质散热板或铝制散热板。
【专利摘要】一种电机换热器的换热管束散热板组,它涉及一种用于中型与大型交直流电机换热器的换热管束散热板组。以解决由于中型与大型交直流电机换热器的承管板之间的距离长,中型与大型交直流电机运行过程中震动大,导致电机换热器的承管板处的换热管易被震裂并漏水的问题,若干个圆形通孔均布于散热板的板面,每个第一过风通孔加固板与散热板呈异面且间距设置,圆形通孔的直径为15.5mm至19.5mm,水平孔组的任意两个相邻圆形通孔的圆心距离为34mm至46mm,若干个水平孔组由上至下依次水平错位均布于散热板板面,任意两个相邻水平孔组的水平错位距离为17mm至23mm,任意两个相邻水平孔组的圆心线距离为30mm至45mm。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机换热器的换热管束散热。
【IPC分类】F28F1-32
【公开号】CN204301582
【申请号】CN201420785417
【发明人】黄耀威, 黄显德, 安郁秋
【申请人】哈尔滨哈电华威电站配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