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热风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83358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热风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热风炉。
【背景技术】
[0002]人们利用温室大棚种植瓜果、蔬菜及花丼等,同样利用快速盖建的钢结构大棚作为养殖场,可以养殖鸡鸭等畜类,由于这种大棚的保温效果差,因而在遇到骤冷天气的时候,容易将棚内的种植物或养植物冻伤或冻死,为防止出现上述情况,现有的做法是在温室大棚的外面铺盖草帘或生炉子供暖再或者使用火墙对大棚进行升温,来维持棚内温度。而上述采暖升温方式,热效率低,消耗能源多,并且棚内的温度不均匀,空气不流动,容易滋生病虫害。并且在大棚内生炉子存在容易起火的危险,尤其对养殖业来说,采用上述方式具有极大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效节能且能使棚内空气流动、棚内温度均匀的热风炉。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如下结构的高效热风炉,其包括燃烧炉,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燃烧炉的外部罩装有内层罩壳,内层罩壳内装有位于燃烧炉后部的间隔板且间隔板将所述内层罩壳的内腔间隔为燃烧炉腔和换热腔,燃烧炉的顶部装有与其炉腔内部连通的多根出烟管,燃烧炉腔内设有底部烟室和与出烟管连通的顶部烟室,顶部烟室与底部烟室之间通过过烟管连通,所述换热腔内装有内设有烟气通道和热风通道的换热装置,烟气通道和热风通道分别迂回设置,换热装置的进烟口与底部烟室连通,内层罩壳连接有与换热装置的出烟口连通的排烟管,内层罩壳的后部设有与通入换热装置的进风口,间隔板上设有将燃烧炉腔和换热装置出风端连通的过风口,所述内层罩壳上连接有与燃烧炉腔连通的热风排出管。
[0005]换热装置包括设在换热腔内且连接在内层罩壳顶壁上向下伸出的上伸出板以及连接在内层罩壳底壁上向上伸出的下伸出板,上伸出板和下伸出板相间设置使换热腔形成上下迂回向前运行的热风通道,换热腔内设有多个上换热室和多个下换热室,上换热室和下换热室之间连接有多根烟气换热管且使上换热室内腔、下换热室内腔和烟气换热管内腔形成供烟气上下迂回向后运行的烟气通道。
[0006]自前往后共设置三个下换热室和两个上换热室,最前部的下换热室与底部烟室连通,最前部的下换热室通过烟气换热管与前部的上换热室连通,前部的上换热室再通过烟气换热管与位于中间的下换热室连通,中间的下换热室通过烟气换热管与后部的上换热室连通,后部的上换热室与最后部的下换热室通过烟气换热管连通,所述排烟口通过管路与最后部的下换热室连通。
[0007]燃烧炉腔的上部装有热风收集室,热风收集室上设有进风孔,所述热风排出管与热风收集室连通。
[0008]出烟管设置多根且分布在燃烧炉的上部,热风收集室位于多根出烟管之间或多根出烟管的一侧,所述进风孔设置在热风收集室的侧面上。
[0009]内层罩壳上装有热风汇集室,所述热风收集室通过穿过顶部烟室内腔的换热管与热风汇集室连通,所述热风排出管与热风汇集室连通。
[0010]内层罩壳的外部还罩装有外部壳体,外部壳体与内层罩壳之间形成进风腔,外部壳体上设有冷风进口,进风腔的前部通过供风管路与燃烧炉的炉腔或/和炉底连通,供风管路上装有阀门。
[0011]进风腔由内层罩壳与外部壳体的两侧部以及顶部的间隙组成,所述外部壳体的前部装有封堵住所述进风腔前部的挡风板,共设置四根所述的供风管路且供风管路分别连接在挡风板的下部,其中两根相对设置的供风管路与燃烧炉的炉腔连通,另两根相对设置的供风管路与燃烧炉的炉底连通。
[0012]采用上述结构后,燃烧炉中的燃料燃烧后,烟气自燃烧炉的炉腔中通过出烟管进入顶部烟室,再通过过烟管进入底部烟室,进入换热腔内的换热装置,最后通过排烟口排出,整个烟气的运行路线为上下迂回路线,冷空气自进风口进入后在上伸出板和下伸出板的间隔阻挡作用下上下迂回向前流通,在流通过程中与换热装置进行充分热交换,并且冷空气经热交换后再进入燃烧炉腔,与过烟管以及出烟管进行再次热交换,充分利用烟气的热量,最后自热风收集室收集通过热风排出管排出,该热风炉能充分利用烟气热量,换热效率高,并且可对烟气进行落尘净化,最大效率的利用了燃料的热能,避免了浪费且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整个换热过程在密闭的内层罩壳中实现,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
[00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最大限度吸收烟气热量、烟尘排放污染少、节约燃料、热风输出高效均匀的优点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沿图1中A-A线剖视的示意图;
[0016]图3是沿图1中B-B线剖视的示意图;
[0017]图4是图1中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0018]图5是图1中C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0]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效热风炉包括燃烧炉1,燃烧炉I内设置炉腔和炉底,炉腔中设有炉篦,炉底上设置灰盒,该燃烧炉的填煤口以及灰盒皆可伸出,通过外侧向内进行添加燃料以及清除炉灰,即例如图5中示意的填煤口 101,燃烧炉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燃烧炉I的外部自内向外依次罩装有内层罩壳2和外部壳体17,内层罩壳2与燃烧炉I之间的空间为冷风与烟气进行充分热交换的空间,可将冷风经上述热交换后形成热风,提供给养殖场或温室大棚;外部壳体17与内层罩壳2之间形成进风腔18,进风腔18由内层罩壳2与外部壳体17的两侧部以及顶部的间隙组成,其目的是将冷空气预热后通入燃烧炉中,即充分利用了烟气的余热又保证燃料的充分燃烧,提高热效率。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内层罩壳2内装有位于燃烧炉I后部的间隔板3且间隔板3将所述内层罩壳2的内腔间隔为燃烧炉腔21和换热腔22,燃烧炉I的顶部装有与其炉腔内部连通的多根出烟管5,燃烧炉腔21内设有连接在内层罩壳2内壁上的底部烟室7和与出烟管5连通的顶部烟室6,顶部烟室6与底部烟室7之间通过过烟管8连通,上述顶部烟室6与底部烟室7的形成可由隔板间隔而成也可以采用独立的盒体形成,换热腔22内装有内设有烟气通道和热风通道的换热装置,烟气通道和热风通道分别迂回设置,换热装置的进烟口与底部烟室7连通,内层罩壳2连接有与换热装置的出烟口连通的排烟管9,排烟管9可与烟筒连接,内层罩壳2的后部设有与通入换热装置的进风口 4,换热装置包括设在换热腔22内的多个上换热室14和多个下换热室15,上换热室14和下换热室15之间连接有多根烟气换热管16且使上换热室内腔、下换热室内腔和烟气换热管内腔形成供烟气上下迂回向后运行的烟气通道,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过烟通道这样形成,自前往后共设置三个下换热室15和两个上换热室14,最前部的下换热室15与底部烟室7连通,最前部的下换热室15通过烟气换热管16与前部的上换热室连通,前部的上换热室再通过烟气换热管16与位于中间的下换热室15连通,中间的下换热室15通过烟气换热管16与后部的上换热室14连通,后部的上换热室14与最后部的下换热室15通过烟气换热管16连通,排烟口 9通过管路与最后部的下换热室15连通,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数量的上述下换热室15和上换热室14。通过上述结构可以看出烟气的走向,即烟气从燃烧炉中冒出后进入出烟管5,烟气从出烟管5中上升进入顶部烟室6中,烟气再从顶部烟室6中通过过烟管8进入底部烟室7,底部烟室7中的烟气进入上述最前部的下换热室15,最后经过上述上换热室内腔、下换热室内腔和烟气换热管内腔形成的烟气通道,烟气最终通过管路经排烟管9排出。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内层罩壳2的后部设有与换热腔连通的进风口 4,上述换热装置还包括设在换热腔22内且连接在内层罩壳2顶壁上向下伸出的上伸出板10以及连接在内层罩壳底壁上向上伸出的下伸出板11,上伸出板10和下伸出板11相间设置使换热腔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