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121799阅读:来源:国知局
能紧密配合。支撑板11和罩体12通过卡扣结构或螺钉连接。
[0035]隔板20的形状与支撑板11的底板111、大圆弧部112及连接板114形成的轮廓相配,从而保证隔板20能够配合安装于支撑板11与支撑板12之间。隔板20将壳体10分为左腔室和右腔室。隔板20上形成有第二通孔21。隔板20的上部安装有第一导向轴22和第二导向轴23。
[0036]电机30包括第一电机31及第二电机32。第一电机31及第二电机32安装于罩体12上。第一电机31及第二电机32可以是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
[0037]请参阅图3-4,传动组件40包括第一传动组件41及第二传动组件42。运动部件50包括盖板推杆51、面板推杆52及导风板推杆53。盖板推杆51及面板推杆52通过第一传动组件41与第一电机31连接,导风板推杆53通过第二传动组件42与第二电机32连接。也就是说,第一电机31驱动盖板推杆51及面板推杆52运动,第二电机32驱动导风板推杆53运动。
[0038]请参阅图3-8,第一传动组件41及第二传动组件42均安装于支撑板11上。第一传动组件41包括主动齿轮411、中间齿轮412、驱动盘413及第一从动齿轮414。主动齿轮411、中间齿轮412、第一从动齿轮414及驱动盘413的驱动齿轮4132位于壳体10的左腔室内,驱动盘413的圆盘状部4131位于壳体10的右腔室内。
[0039]主动齿轮411通过中心孔与第一电机31的电机轴连接,中间齿轮412与主动齿轮411啮合连接。驱动盘413包括圆盘状部4131及驱动齿轮4132。驱动齿轮4132与圆盘状部4131同轴设置。圆盘状部4131包括相背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圆盘状部4131的第一侧面形成有用于引导面板推杆52运动的导轨槽4131a。驱动齿轮4132固定连接于圆盘状部4131的第二侧面。驱动齿轮4132分别与中间齿轮412及第一从动齿轮414啮合连接。
[0040]驱动盘413的导轨槽4131a包括第一导轨槽4131b及第二导轨槽4131c。第一导轨槽4131b和第二导轨槽4131c均为圆弧状。第一导轨槽4131b与圆盘状部4131同轴设置。第二导轨槽4131c与第一导轨槽4131b的一端连通且向圆盘状部4131的轴心延伸。第一导轨槽4131b与第二导轨槽4131c的圆心偏心设置。第二导轨槽4131c驱动面板推杆52运动的有效路径的两端与圆盘状部4131中心的夹角为60-300度。优化地,第二导轨槽4131c驱动面板推杆52运动的有效路径的两端与圆盘状部4131中心的夹角为77度左右。
[0041]驱动齿轮4132为不完全齿轮。驱动齿轮4132的无齿部4132a分的圆弧的角度为30-300度。优化地,驱动齿轮4132的无齿部4132a分的圆弧的角度为36度左右。也就是说,驱动齿轮4132只有在有齿部4132b与第一从动齿轮414啮合时才能驱动第一从动齿轮414转动,从而带动盖板推杆51运动;而驱动齿轮4132的无齿部4132a转到与第一从动齿轮414的啮合区间时,第一从动齿轮414静止,此时与第一从动齿轮414连接的盖板推杆51也处于静止状态。
[0042]圆盘状部4131的两侧分别从中心向外延伸形成具有中心孔的中心轴4133,驱动盘413通过中心轴4133的中心孔安装于支撑板11的第二销轴116上。导轨槽4131a由圆盘状部4131的第一侧面向外凸起形成的导轨槽壁限定而成,中心轴4133的外壁与所述导轨槽壁之间形成有第一加劲肋4134。驱动齿轮4132形成有中空的腹部,腹部具有连接转动轴及驱动齿轮4132内壁的第二加劲肋4135。
[0043]驱动盘413上形成有第一通孔4136,用于安装驱动盘413时确定驱动盘413的初始位置。安装驱动盘413时,将第一通孔4136与隔板20的第二通孔21同轴对齐,此时便是驱动盘413的初始位置。
[0044]盖板推杆51包括第一弧状部511,第一弧状部511的形状与支撑板11的第一容置部1141相配。第一弧状部511的内壁上形成有与第一从动齿轮414配合啮合的第一弧形齿条5111。第一从动齿轮414与第一弧形齿条5111啮合以驱动盖板推杆51运动。如此,驱动盘413可同时驱动盖板推杆51和面板推杆52运动。第一弧状部511上形成有第一弧形导轨5112。盖板推杆51的弧状部安装于支撑板11第一容置部1141内并通过第一销轴115与第一弧形导轨5112的配合以引导盖板推杆51按一定的轨迹运动。
[0045]请参阅图1及图9,面板推杆52设于壳体10的右腔室。面板推杆52包括第一构件521及第二构件522。第一构件521的一侧设有第一转轴5221,第一转轴5221与导轨槽4131a配合连接以在导轨槽4131a内滑动时驱动面板推杆52运动。第二构件522固定连接在第一构件521上,且设有第二弧形导轨5221。中隔板20的第一导向轴22与第二弧形导轨5221配合以限定面板推杆52的滑动范围。第一构件521的另一侧设有与第一转轴5221同轴的第二转轴5212。罩体12在第二转轴5212的运动轨迹上设有第三导轨槽121,第二转轴5212安装于第三导轨槽121内。如此,第一构件521在运动的过程中受力均匀,使得面板推杆52能够更平稳地运行。第二构件522在第二弧形导轨5221的外侧还设有第三弧形导轨5222,第三弧形导轨5222与第二弧形导轨5221同心设置且长度比第二弧形导轨5221的长度长。中隔板20的第二导向轴23和第三弧形导轨5222配合进一步限定面板推杆52的运动轨迹。
[0046]如此,面板推杆52运动时,第二弧形导轨5221先滑行运动到第一止动位置,此时,由于第一导向轴22的限位作用,第二弧形导轨5221停止滑动,而第三弧形导轨5222继续滑动到第二止动位置才停止运动,面板推杆52也随着停止运动。当然,由于第一电机31为伺服电机或者步进电机,可控制第一电机31随时启动或制动,面板推杆52可在运动轨迹的任何地方停止运动。
[0047]第一电机31正转时,通过主动齿轮411及中间齿轮412带动驱动盘413开始旋转,此时第一转轴5221在第一导轨槽4131b内滑动以带动面板推杆52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而第一从动齿轮414与驱动齿轮4132处于无齿啮合状态,第一从动齿轮414静止,所以盖板推杆51此时也处于静止状态。当第一转轴5221运动到第二导轨槽4131c时,面板推杆52运动到第二位置,由于第二导轨槽4131c与圆盘状部4131同心,此时面板推杆52停止运动,而驱动齿轮4132的有齿部4132b开始与第一从动齿轮414啮合以驱动第一从动齿轮414旋转,第一从动齿轮414与第一弧形齿条5111啮合带动盖板推杆51从第三位置运动到第四位置。
[0048]第一电机31反转时,驱动齿轮4132的有齿部4132b与第一从动齿轮414啮合驱动第一从动齿轮414运动,第一从动齿轮414与第一弧形齿条5111啮合带动盖板推杆51从第四位置向第三位置运动,此时第一转轴5221在第二导轨槽4131c内向第一导轨槽4131b运动,面板推杆52处于静止状态。当驱动齿轮4132与第一从动齿轮414脱离啮合时,盖板推杆51停止运动,此时面板推杆52处于第三位置,第二转轴5212运动到第一导轨处并开始推动面板推杆52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运动。面板推杆52运动第一位置后第一电机31停止转动。
[0049]第二传动组件42包括第二从动齿轮421,第二从动齿轮421安装于支撑板11上,且与第二电机32的电机轴连接。导风板推杆53包括第二弧状部531,第二弧状部531的内壁上形成有与第二从动齿轮421配合啮合的第二弧形齿条5311。如此,第二从动齿轮421与第二弧形齿条5311啮合以驱动导风板推杆53运动。第二弧状部531上形成有第四弧形导轨5312。第二弧状部531安装于支撑板11的第二容置部1131并通过第三销轴117与第四弧形导轨5312的配合以引导导风板推杆53运动。也就是说,第二电机32驱动第二从动齿轮421转动,第二从动齿轮421与第二弧形齿条5311啮合以推动导风板推杆53运动。
[0050]请参阅图10-11,驱动机构100可应用于挂壁式空调器200上,驱动机构100安装于挂壁式空调器200的两端。挂壁式空调器200包括后盖板201、面板202及后盖板203。盖板推杆51与后盖板201连接,面板推杆52与面板202连接,导风板推杆53与导风板203连接。盖板推杆51及面板推杆52运动时分别带动后盖板201及面板202运动以开启或关闭盖板201及面板202。导风板推杆53伸出或缩回壳体10时,推动导风板203开启或关闭,并且可通过第二电机32控制导风板203转动时出风口的大小。
[0051]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驱动机构100包括壳体10、第一电机31、第一传动组件41及运动部件50。第一电机31设于壳体10外。第一传动组件41与第一电机31连接。运动部件50与第一传动组件41连接。运动部件50包括盖板推杆51及面板推杆52。第一电机31通过第一传动组件41驱动盖板推杆51及面板推杆52运动。
[0052]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驱动机构100通过第一电机31可同时驱动盖板推杆51及面板推杆52运动,使得驱动机构100的结构更加紧凑,减小了驱动机构1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