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092571阅读:来源:国知局
用上述结构,可方便于加工制作,还可利用换热器2将外风进风通道61与连通段间隔开,从而可节省间隔材料。
[0022]所述外风送风风机3设置在外风进风通道61的进风口处。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方便于外风送风风机3的装配。具体的,所述外风送风风机3通过法兰连接在壳体1上。
[0023]优选的,所述内风进风通道51、内风出风通道52位于换热器2的同一侧;所述连通通道11与内风通道5分置于换热器2的上下两侧。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为紧凑,从而可有效缩小该换热装置的体积。
[0024]具体的,所述第一内风换热流道21、第二内风换热流道22均从换热器2的顶部贯穿至底部,以方便于加工。
[0025]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风出风通道52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并分置于内风进风通道51的两侧,以方便于该两内风出风通道52同时出风。
[0026]优选的,所述内风循环风机4设置于连通通道11处,以使得内风先经过第一内风换热流道21降温后,再接触内风循环风机4,从而可有效降低内风与内风循环风机4的接触温度,以可大大提高内风循环风机4的使用寿命和工作稳定性。具体的,所述内风循环风机4通过法兰连接在壳体1上。
[0027]如图3所示,该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一检测元件71、第二检测元件72、模数转换器、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检测元件71用于检测内风进风通道51的温度并生成第一温度模拟信号;所述第二检测元件72用于检测内风出风通道52的温度并生成第二温度模拟信号;所述模数转换器用于将第一温度模拟信号转化为第一温度数字信号,并将第二温度模拟信号转化为第二温度数字信号;所述控制装置用于从模数转换器接收第一温度数字信号和第二温度数字信号,并控制外风送风风机3的工作状态。具体的,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第一温度数字信号控制外风送风风机3的启动,并根据第一温度数字信号和第二温度数字信号之间的差值控制外风送风风机3的转速。其中,所述控制装置中,根据第一温度数字信号控制外风送风风机3的启动为,当第一温度数字信号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值则启动外风送风风机3 ;根据第一温度数字信号和第二温度数字信号之间的差值控制外风送风风机3的转速为,当第一温度数字信号和第二温度数字信号之间的差值小于设定温差值,则增大外风送风风机3的转速;当第一温度数字信号和第二温度数字信号之间的差值大于设定温差值,则减小外风送风风机3的转速。在实际使用时,用户可依据实际需求设置设定温度值和设定温差值,而当第一温度数字信号等于或大于设定温度值时,控制装置控制外风送风风机3启动,使得外界的外冷风往外风进风通道61流入,以可利用外冷风与内风进行热交换,而当第一温度数字信号和第二温度数字信号之间的差值低于或高于设定温差值时,控制装置增大或减小外风送风风机3转速,从而调节外风的进风量,以可达到智能节能的目的。其中,所述第一检测元件71、第二检测元件72可采用温度传感器等各种用于检测温度的元件。而具体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中央控制处理器、与中央控制处理器连接的储存器,所述储存器用于存储设定温度值和设定温差值,所述中央控制处理器用于读取储存器的设定温度值和设定温差值,并将第一温度数字信号、第一温度数字信号和第二温度数字信号之间的差值与储存器存储的设定温度值、设定温差值进行对比和分析,从而依据分析结果控制外风送风风机3的工作。其中,所述内风循环风机4的工作状况可由人工手动控制,也可由上述的控制装置控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风循环风机4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并由控制装置控制。
[0028]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换热器、外风送风风机、以及内风循环风机;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内风通道、外风通道、连通通道;所述换热器上形成有外风换热流道、第一内风换热流道、第二内风换热流道;所述外风通道包括外风进风通道和外风出风通道;所述外风进风通道通过外风换热流道与外风出风通道连通,且外风进风通道、夕卜风换热流道、外风出风通道配合形成供外风流经的外风风道;所述外风送风风机用于驱使外风从外风进风通道流入并向着外风出风通道流出;所述内风通道包括内风进风通道和内风出风通道;所述内风进风通道通过第一内风换热流道与连通通道的进风端连通,连通通道的出风端通过第二内风换热流道与内风出风通道连通,且内风进风通道、第一内风换热流道、连通通道、第二内风换热流道、内风出风通道配合形成供内风流经的内风风道;所述内风循环风机用于驱使内风从内风进风通道流入并向着内风出风通道流出;所述外风风道与内风风道相互隔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风换热流道从换热器的前侧壁贯穿至后侧壁;所述外风出风通道包括连通段、与连通段连通的出口段;所述外风进风通道与连通段分置于换热器的前后两侧。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风送风风机设置在外风进风通道的进风口处。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风进风通道、内风出风通道位于换热器的同一侧;所述连通通道与内风通道分置于换热器的上下两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风换热流道、第二内风换热流道均从换热器的顶部贯穿至底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风循环风机设置于连通通道处。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一检测元件、第二检测元件、模数转换器、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检测元件用于检测内风进风通道的温度并生成第一温度模拟信号;所述第二检测元件用于检测内风出风通道的温度并生成第二温度模拟信号;所述模数转换器用于将第一温度模拟信号转化为第一温度数字信号,并将第二温度模拟信号转化为第二温度数字信号;所述控制装置用于从模数转换器接收第一温度数字信号和第二温度数字信号,并控制外风送风风机的工作状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装置,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换热器、外风送风风机、以及内风循环风机;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内风通道、外风通道、连通通道;所述换热器上形成有外风换热流道、第一内风换热流道、第二内风换热流道;所述外风通道包括外风进风通道和外风出风通道;所述外风进风通道通过外风换热流道与外风出风通道连通;所述内风通道包括内风进风通道和内风出风通道;所述内风进风通道通过第一内风换热流道与连通通道的进风端连通;所述外风风道与内风风道相互隔离。本实用新型可避免外风、内风相混合,从而可避免外风的杂质异物混入内风内,以确保内风的洁净度,从而可减少被冷却设备故障的现象。
【IPC分类】F24F7/08, F24F11/00
【公开号】CN205002299
【申请号】CN201520776448
【发明人】周钰铭, 林彬
【申请人】广州市雷子克电气机械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9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