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44686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冷却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器主体和基板。所述热交换器主体定义多个热交换流体通道。所述热交换器主体固定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热交换器进一步包括一单独制造的传感器安装套管,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固定在所述基板上并与所述热交换器主体横向间隔设置,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横穿所述基板。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能够降低应用所述热交换器的机油模块的成本。
【专利说明】
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冷却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汽车冷却系统通常包括一机油模块,所述机油模块通常包括由铝合金材料压铸而成的模块底座,设置在模块底座上的机油滤清器和热交换器,以及一体成型在所述模块底座上的并与所述模块底座内的机油通道连通的传感器安装孔。所述传感器安装孔通常具有内螺纹,从而一个传感器能够被旋合到所述安装孔从而用于检测所述机油通道中机油的压力、温度等参数。
[0003]然而现有技术中,由于所述传感器安装孔一体成型于所述模块底座中,且具有内螺纹等连接结构,所述传感器安装孔并不能在所述模块底座压铸成型的过程中一体成型,需要额外的攻内螺纹等加工工作,从而使得模块底座的加工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
[0004]因此,因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机油模块加工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使得机油模块加工工艺简化,成本降低的热交换器。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器主体和基板。所述热交换器主体定义多个热交换流体通道。所述热交换器主体固定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热交换器进一步包括一单独制造的传感器安装套管,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固定在所述基板上并与所述热交换器主体横向间隔设置,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贯穿所述基板。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中,独立制造的传感器安装套管固定到所述热交换器的基板上,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可以在所述热交换器安装到所述模块底座时,与所述模块底座热交换器安装面与所述基板围成的机油通道连通,从而能够检测机油的各种参数,且独立制造并安装到热交换器上的传感器安装套管可使用标准内螺纹件,或将所述感器安装套管定义为标准件进行生产,从而可以降低加工工艺复杂程度,降低生产成本。
[0008]优选地,所述基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由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夹持固定。
[0009]优选地,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包括位于其外表的环状突起,所述环状突起夹持在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从而使得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固定在所述基板上。
[0010]优选地,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上,并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环状突起之间或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环状突起之间。
[0011]优选地,所述基板包括一贯穿所述基板的油输入孔、一个贯穿所述基板的油输出孔和背离所述热交换器主体的接合面,所述油输入孔与所述油输出孔通过所述热交换器主体中的热交换流体通道连接,所述接合面包括密封区域,所述密封区域限定被所述密封区域环绕的至少一个通道区域,其中,所述油输入孔和所述油输出孔对应设置在所述通道区域中,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至少对应设置在所述油输入孔或所述油输出孔所在的通道区域。
[0012]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通道区域包括一个输入通道区域和一个输出通道区域,所述油输入孔和所述油输出孔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输入通道区域和所述输出通道区域,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对应设置在所述输入通道区域或所述输出通道区域。
[0013]优选地,所述油输入孔和所述油输出孔对应设置在同一通道区域中,所述通道区域具有位于所述油输入孔和所述油输出孔之间的缩口部。
[0014]优选地,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具有用于安装传感器的内螺纹或卡口结构。
[0015]优选地,所述热交换器主体为铝合金材料热交换器主体。
[0016]优选地,所述热交换器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主体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冷却水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所述冷却水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均为VDA标准接口。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热交换器第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所示热交换器沿I1-1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2所示A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0]图4是图2所述热交换器基板的接合面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是本实用新型热交换器第二实施方式的截面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机油模块具有制造工艺较复杂,制造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为解决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够使得机油模块加工工艺简化,成本降低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器主体和基板。所述热交换器主体定义多个热交换流体通道。所述热交换器主体固定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热交换器进一步包括一单独制造的传感器安装套管,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固定在所述基板上并与所述热交换器主体横向间隔设置,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贯穿所述基板。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中,独立制造的传感器安装套管固定到所述热交换器的基板上,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可以在所述热交换器安装到所述模块底座时,与所述模块底座热交换器安装面与所述基板围成的机油通道连通,从而能够检测机油的各种参数,且独立制造并安装到热交换器上的传感器安装套管可使用标准内螺纹件,或将所述感器安装套管定义为标准件进行生产,从而可以降低加工工艺复杂程度,降低生产成本。
[00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6]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热交换器第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热交换器沿I1-1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热交换器I包括热交换器主体11、基板12和传感器安装套管13。所述热交换器主体11内部定义多个热交换流体通道。优选的,所述热交换流体通道包括多个机油通道,多个冷却水通道;所述多个机油通道和所述多个冷却水通道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基板12用以承载所述热交换器主体11,并用于将所述热交换器I安装到机油模块上。所述热交换器主体11固定在所述基板12上。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13用于连接一个传感器,其中,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13可以具有内螺纹或卡扣设计,从而能够连接对应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可以是用于检测机油模块中机油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也可以是检测机油模块中机油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或是检测机油模块中机油其他参数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13贯穿所述基板12并固定在所述基板12上。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13在基板12上的位置与所述热交换器主体11横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13可以通过焊接或螺纹旋合等方式固定在所述基板12上,通过螺纹旋合的方式可以使得固定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13的固定方式简便,便于更换。
[0027]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图3是图2所示A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12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板121和第二板122,所述第一板121和所述第二板122通常用以在其二者之间形成旁通通道等功能通道。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13通过所述第一板121和第二板122夹持固定。具体的,所述第二板122对应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13处具有一通孔(未标示)。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13外表面具有肩部131。所述肩部131抵住所述第二板122面向所述第一板121的表面。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13位于所述肩部131以下部分穿过所述第二板122的通孔。所述第一板121具有一与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13位于所述肩部131以上部分过盈配合的凸沿部(未标示)。当所述第一板121和所述第二板122相互压和焊接时,所述凸沿部夹住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13并将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13压向所述第二板122,从而夹紧固定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13。由于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13通过所述第一板121和所述第二板122夹紧固定,因此可以在所述二板互压和焊接同时完成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13的固定工作,从而简化生产步骤,降低成本。
[0028]请同时参阅图2和图4,图4是图2所述热交换器I基板12的接合面123结构示意图。所述接合面123为所述基板12背离所述热交换器主体11 一侧的表面。所述接合面123在所述热交换器I安装到模块底座(图未示)上时,与所述模块底座的安装面(图未示)相对,且通常所述两个相对的表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0029]请再次参阅图4,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12还包括一贯穿所述基板12的油输入孔125和一个贯穿所述基板的油输出孔124,所述油输入孔125和所述油输出孔124通过所述热交换器主体11中的热交换流体通道连通。所述接合面123包括密封区域126,所述密封区域126为对应所述接合面123和所述模块底座的安装面之间的密封垫的区域。所述密封区域126限定被所述密封区域126环绕的至少一个通道区域127,其中,所述油输入孔125和所述油输出孔124对应设置在所述通道区域127中,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13至少对应设置在所述油输入孔125或所述油输出孔124所在的通道区域127。由于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13至少对应设置在所述油输入孔125或所述油输出孔124所在的通道区域127中,从而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13至少与所述油输入孔125或所述油输出孔124直接连通,从而不需要在模块底座上对应的区域形成相应的探测孔,从而能够简化其结构。
[0030]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油输入孔125、所述油输出孔124和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13设置在同一通道区域127,从而所述通道区域127可以作为所述油输入孔125和所述油输出孔124之间的旁通通道。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通道区域127位于油输入孔125和所述油输出孔124之间的区域具有缩口,所述缩口能够形成限流作用,从而调节旁通通道的流量。
[0031]请最次参阅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减轻所述热交换器I的重量,并进一步降低成本,所述热交换器主体11优选的为由铝合金材料制成的热交换器主体U。所述热交换器I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主体11背离所述基板12—侧的冷却水输入/输出接口14,所述冷却水输入/输出接口 14均为VDA标准接口。使用VDA标准接口,可以增强所述热交换器I的使用柔性,以适应不同的使用接口环境。
[0032]请参阅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热交换器第二实施方式的截面局部放大示意图。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I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传感器安装套管23在其外表面形成环状突起231,所述突起231两侧的传感器安装套管23部分分别穿过第一板221和第二板222对应的通孔,从而当所述第一板221和所述第二板222压合焊接时,夹持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23的所述环状突起231,进而固定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23;其中,优选的,所述热交换器还进一步包括一密封圈26;所述密封圈26套设在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23上,并设置在所述第二板222与所述环状突起231之间;所述密封圈26还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板221与所述环状突起231之间。
[0033]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已经公开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通道区域也可以包括一个输入通道区域和一个输出通道区域,所述油输入孔和所述油输出孔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输入通道区域和所述输出通道区域,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对应设置在所述输入通道区域或所述输出通道区域。
[0034]虽然本实用新型己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热交换器,其包括:热交换器主体和基板,所述热交换器主体定义多个热交换流体通道,所述热交换器主体固定在所述基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进一步包括一单独制造的传感器安装套管,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固定在所述基板上并与所述热交换器主体横向间隔设置,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横穿所述基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由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夹持固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包括位于其外表的环状突起,所述环状突起夹持在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从而使得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固定在所述基板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上,并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环状突起之间或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环状突起之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一贯穿所述基板的油输入孔、一个贯穿所述基板的油输出孔和背离所述热交换器主体的接合面,所述油输入孔与所述油输出孔通过所述热交换器主体中的热交换流体通道连接,所述接合面包括密封区域,所述密封区域限定被所述密封区域环绕的至少一个通道区域,其中,所述油输入孔和所述油输出孔对应设置在所述通道区域中,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至少对应设置在所述油输入孔或所述油输出孔所在的通道区域。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通道区域包括一个输入通道区域和一个输出通道区域,所述油输入孔和所述油输出孔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输入通道区域和所述输出通道区域,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对应设置在所述输入通道区域或所述输出通道区域。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输入孔和所述油输出孔对应设置在同一通道区域中,所述通道区域具有位于所述油输入孔和所述油输出孔之间的缩口部。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安装套管具有用于安装传感器的内螺纹或卡口结构。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主体为铝合金材料热交换器主体。10.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主体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冷却水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所述冷却水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均为VDA标准接口。
【文档编号】F28F3/00GK205425908SQ201620203535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6日
【发明人】乔基奥基隆迪
【申请人】上海欧菲滤清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