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2067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能用于供热水及空调中的热泵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的蓄热热泵系统,是一边重复利用从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的冷凝热并使贮热水箱的内部的热水进行循环的升温循环、一边将多量的热水贮存在贮热水箱的内部并通过龙头等将该热水进行供热水的系统(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平11-193958号公报)。
这里,日本专利特开平11-193958号公报的全部揭示,通过在这里原封不动地加以引用(参照),而被一体化。
另外,为了缩短将贮热水箱内部的热水升温至规定温度的时间,往往在贮热水箱中具有电加热器等的辅助加热源。
但是,在这样的以往的蓄热热泵系统中,存在需要大容量的贮热水箱的问题。
更具体地说,为了迅速地开始供热水、大容量的贮热水箱成为不可缺少的,从设置空间、贮热水箱的重量、设置部的耐负荷等的观点看,存在设置上和施工上的困难、及存在将贮热水箱的内部的热水升温至规定温度过于花费时间的问题。
又,在贮热水箱中具有电加热器等辅助加热源的场合,若要实现将贮热水箱的内部的热水以电加热器等的辅助加热迅速地进行升温的瞬间型热供给,多数电加热器会大容量化。又,不管热供给量如何,由于在供给时由于一律进行升温,往往存在能量损失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了上述以往的问题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例如,提供不需要大容量的贮热水箱的热泵装置。
本发明,例如对能够提供不需要大容量的贮热水箱的热泵装置是有用的。
本发明第1技术方案的热泵装置具有流通规定热媒体的热媒体流路;
将所述流通的热媒体利用升压并进行升温的热媒体升压升温装置;使规定的被加热媒体进行流通的被加热媒体流路;利用将所述流通的被加热媒体与所述流通的升温后的热媒体的热交换进行升温的被加热媒体升温装置;将所述流通的热媒体和/或所述流通的被加热媒体利用规定的化学反应进行升温的化学反应升温装置。
本发明第2技术方案的热泵装置,在第1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化学反应升温装置,利用规定的可逆发热反应的反应热使所述流通的热媒体和/或所述流通的被加热媒体进行升温。
本发明第3技术方案的热泵装置,在第2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具有贮存规定工作媒体的工作媒体贮存装置,所述规定的可逆发热反应是将所述贮存的规定的工作媒体被规定的吸附材料吸附的反应。
本发明第4技术方案的热泵装置,在第3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被吸附的规定工作媒体,在进行利用所述规定的可逆发热反应的升温的场合以外的场合,从所述规定的吸附材料脱离,所述工作媒体贮存装置,再次贮存所述脱离后的规定的工作媒体。
本发明第5技术方案的热泵装置,在第4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规定工作媒体的脱离,利用与所述流通的升温后的热媒体和/或所述流通的升温后的被加热媒体的热交换来进行。
本发明第6技术方案的热泵装置,在第2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具有热媒体流路切换装置,其在如下场合进行切换(A)在进行利用所述规定的可逆的发热反应的场合,在所述热媒体流路中将所述热媒体流路切换成所述热媒体升压升温装置在所述化学反应升温装置的下游侧并位于所述被加热媒体升温装置的上游侧的状态;(B)在除此以外的场合,在所述热媒体流路中所述化学反应升温装置在所述热媒体升压升温装置的下游侧并位于所述被加热媒体升温装置的上游侧的状态下,对所述热媒体流路进行切换。
本发明第7技术方案的热泵装置,在第3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贮存后的规定的工作媒体,被气化或分解而被所述规定的吸附材料吸附。
本发明第8技术方案的热泵装置,在第7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规定的工作媒体的气化或分解,利用加热和/或减压来进行。
本发明第9技术方案的热泵装置,在第8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升温后的被加热媒体至少一部分被蓄积,所述加热利用所述升温、蓄积后的被加热媒体来进行。
本发明第10技术方案的热泵装置,在第2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规定的可逆发热反应,是规定的有机化合物的氢化反应。
本发明第11技术方案的热泵装置,在第2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规定的可逆发热反应,是对规定的碳类多孔质材料、规定的无机类多孔质材料、规定的吸水性高分子材料之内的任一种的水的吸附反应。
本发明第12技术方案的热泵装置,在第2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规定的可逆发热反应,是有氢吸存能的规定的氢吸存材料的氢化反应。
本发明第13技术方案的热泵装置,在第2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规定的可逆发热反应,是规定的无机盐类的氨化反应。
本发明第14技术方案的热泵装置,在第3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热媒体流路和/或所述被加热媒体流路的外侧表面上,设有规定的受热翅片,在所述设定的规定的受热翅片之间,充填着所述规定的吸附材料。
本发明第15技术方案的热泵装置,在第14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充填的规定吸附材料中,混合着有比所述规定吸附材料所具有的热传导率较大的热传导率的规定的材料。
本发明第16技术方案的热泵方法具有利用规定的热媒体流路使规定的热媒体进行流通的热媒体流通步骤;将所述流通的热媒体利用升压并进行升温的热媒体升压升温步骤;利用规定的被加热媒体流路使规定的被加热媒体进行流通的被加热媒体流通步骤;利用将所述流通的被加热媒体与所述流通的升温后的热媒体的热交换进行升温的被加热媒体升温步骤;将所述流通的热媒体和/或所述流通的被加热媒体利用规定的化学反应进行升温的化学反应升温步骤。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蓄热热泵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蓄热热泵系统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蓄热热泵系统的反应器7的部分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蓄热热泵系统的结构图。
1—制冷剂流路;2—压缩装置;3—散热装置;4—膨胀装置;5—蒸发装置;6—被加热媒体流路;7—反应器;8—制冷剂加热装置;9—贮存装置;10—容器加热装置;11—容器冷却装置;12—被加热媒体加热装置;13—容器减压装置;14—受热翅片群;15—吸附材料;16—高热传导混合物;17—贮热水箱;18—三通阀系统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首先,主要参照图1的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蓄热热泵系统的结构图,对本实施形态的蓄热热泵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但是,对于由以往广泛采用的公知的装置、省略其详细说明。
本实施形态的蓄热热泵系统的制冷循环具有流通制冷剂的制冷剂流路1;压缩装置2;对在被加热媒体流路中流通的被加热媒体进行散热的散热装置3;膨胀装置4;制冷剂的蒸发装置5。
还具有对有氢吸存能的氢吸存材料进行氢化·脱氢反应的反应器7;利用反应热对制冷剂进行加热的制冷剂加热装置8;以比反应器7的内部的氢吸存材料更低温度将进行氢化·脱氢反应的氢吸存材料充填于内部的、贮存向反应器7所供给的氢的贮存容器9;对贮存容器9的内部的氢吸存材料进行加热的容器加热装置10;对贮存容器9的内部的氢吸存材料进行冷却的容器冷却装置11。
接着,对本实施形态的蓄热热泵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边对本实施形态的蓄热热泵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一边也对本发明的热泵方法的一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对其它实施形态也是同样的)。
(1)运转开始时的动作在制冷剂的温度未足够高的运转开始时的场合(进行利用可逆发热反应的升温的场合),将制冷剂流路1切换成在制冷剂流路1中使压缩装置2位于制冷剂加热装置8的下游侧、并位于散热装置3的上游侧。
具体地说,当开始热泵的运转时,利用有4个三通阀的三通阀系统18的向a侧(参照图1)的切换,制冷剂在贯通反应器7的内部的制冷剂流路1中流通后,开始用压缩装置2进行升压。
但是,由于压缩装置2的热容量大等的原因,故流路的制冷剂至到达额定温度需要时间。
因此,在其间,利用由容器加热装置10产生的大气热,进行由充填在贮存容器9内部的氢吸存材料的脱氢反应。这里,脱离后的氢,向反应器7供给,利用充填后的氢吸存材料的氢化反应(发热)的反应热,对制冷剂进行辅助加热。
产生的反应热,在压缩装置2的上游侧向在制冷剂流路1的内部流通的制冷剂传热,然后,在散热装置3中,进行在制冷剂流路1的内部流通的制冷剂与从流路A侧通过被加热媒体流路6所供给的被加热媒体(这里是水)的热交换。
另外,这里利用氢吸存材料的氢化反应的反应热,但也可以使用有机化合物(作为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系统,采用丙酮-异丙醇等,以下同样)的氢化·脱氢反应;对碳类多孔质材料、无机类多孔质材料、或由吸水性高分子材料构成的吸附材料的水的吸附·解吸反应;或无机盐类的氨络合物的氨化·脱离反应等对制冷剂进行辅助加热。但是,从在寒冷地区等工作媒体也不发生冻结的观点看,氢化·脱氢反应及氨化·脱离反应等在方便性上是优异的。
这样,通过对制冷剂进行辅助加热,由于能使从热泵的运转开始至进行输出规定温度的热水的时间缩短,故能实现在需要时能立即使用热水的、即热水性优异的方便性高的蓄热热泵系统。
又,作为氢吸存合金,使用由La、Mn、Mg、Ti、Fe、Ca、V等构成的合金。
另外,作为氢吸存材料,使用氢吸存合金,但也可以使用碳类材料,能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2)运转继续时的动作在运转继续时或运转停止时的场合(在除了进行利用可逆的发热反应的升温的场合以外的场合),将制冷剂流路1切换成在制冷剂流路1中使制冷剂加热装置8位于压缩装置2的下游侧、并位于散热装置3的上游侧。
具体地说,然后,当压缩装置2的下游侧的制冷剂温度达到规定温度(60℃)以上时,可进行三通阀系统18的向b侧(参照图1)的切换。并且,利用切换成压缩装置2的下游侧的制冷剂加热装置8,现在,将充填在反应器7的内部的氢吸存材料进行加热、开始脱氢反应。这时,脱离后的氢,与充填在贮存容器9内部的氢吸存材料进行氢化反应,再次贮存于贮存容器9中。
在此其间,从流路B侧供给被加热媒体,利用容器冷却装置11将氢化反应的反应热向被加热媒体传热。这里,被预热的被加热媒体,在散热装置3中也能与在制冷剂流路1的内部流通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这样,由于在贮存容器9中充填着将与在热泵的运转开始时所需的辅助加热量相当的氢进行贮存用的氢吸存材料,故能使贮热水箱的容量减小。具体地说,在供热水装置的场合,当将贮存在贮存容器9的内部的氢换算成反应热量时,与有以往的贮热水箱的装置进行比较,保有热量在1/10以下就可以。并且,贮存容器9的蓄热密度也提高2倍以上,能实现1/20以下的容积。
因此,能实现设置空间、贮存容器9的重量、设置部的耐负荷等的设置性、施工性优异的蓄热热泵系统。当然,除了在上述运转开始时与所需的辅助加热量相当的贮存容器9以外,为了迅速地开始供给升温后的被加热媒体(热水),也可以另外设置少量的热水量的贮热水箱。
当达到规定温度以上时,通过利用进行可逆吸热反应的化学反应系统,在反应器7的再生时,能实现不需要复杂的系统、运转方法的简易的蓄热热泵系统。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在运转开始时,压缩装置2切换至反应器7的下游侧,而在运转开始时,压缩装置2也可以切换至反应器7的上游侧,能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但是,为了将蒸发装置5的温度抑制成较低并充分确保那里的汲起热量,最好是,在运转开始时将压缩装置2切换至反应器7的下游侧。与此相反,为了将氢再次贮存在贮存容器9中,在运转继续时或运转结束时需要将压缩装置2切换至反应器7的上游侧(因此,就需要制冷剂流路1的切换)。
又,在将反应器7中的氢化反应的反应热向制冷剂传热后,从制冷剂向被加热媒体进行传热,但也可以作成直接向被加热媒体进行传热的结构,能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又,利用由容器加热装置10产生的大气热,进行由充填在贮存容器9的内部的氢吸存材料的脱氢反应,而也可以利用太阳热、或大气热、城市供水的保有热、或浴池的排热等,能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又,将可逆化学反应的发热反应利用于热泵的运转开始时的辅助加热,而由于外气温度低等的原因、也可以利用于来自蒸发装置的汲起热量不足时的辅助加热,能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又,作为被加热媒体使用水、并将蓄热热泵系统作为供热水的用途,但作为被加热媒体也可以使用空气、并作为制暖的用途,能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的热泵装置,与本实施形态的蓄热热泵系统对应。又,本发明的热媒体流路与制冷剂流路1对应,本发明的热媒体升压升温装置与压缩装置2对应,本发明的被加热媒体流路与被加热媒体流路6对应,本发明的被加热媒体升温装置与散热装置3对应,本发明的化学反应升温装置与制冷剂加热装置8对应。又,本发明的工作媒体贮存装置与贮存容器9对应。又,本发明的热媒体流路切换装置与三通阀系统18对应。
首先,一边主要参照图2的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蓄热热泵系统的结构图和图3的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蓄热热泵系统的反应器7的部分结构图,一边对本实施形态的蓄热热泵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施形态的蓄热热泵系统的结构,与前述的实施形态1的蓄热热泵系统的结构类似。因此,对于本实施形态的蓄热热泵系统的结构,主要说明将与实施形态1的蓄热热泵系统的结构不同之处。
本实施形态的蓄热热泵系统具有对有水的吸附能的吸附材料进行水的吸附·解吸反应的反应器7;将向反应器7供给的水进行贮存的贮存容器9;对贮存容器9的内部进行减压、并使水蒸发的容器减压装置13。
又,反应器7,成为在贯通内部的被加热媒体流路6上所具有的受热翅片群14之间充填有吸附材料15和高热传导混合物16的结构(参照图3)。
接着,对本实施形态的蓄热热泵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
本实施形态的蓄热热泵系统的动作,与前述的实施形态1的蓄热热泵系统的动作类似。因此,对于本实施形态的蓄热热泵系统的动作,主要对与实施形态1的蓄热热泵系统的动作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1)运转开始时的动作当热泵的运转开始时,通过三通阀118向a侧(参照图2)进行切换,用压缩装置2进行升压后的制冷剂,在贯通散热装置3的内部的制冷剂流路1中开始流通。但是,由于压缩装置2的热容量大等的原因,流入的制冷剂气体至达到额定温度需要时间。
在此其间,利用容器减压装置13使贮存容器9内部的水进行蒸发。在这里将蒸发后的水向反应器7供给,利用对充填后的吸附材料15的水的吸附热,对被加热媒体进行辅助加热。
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在贯通反应器7内部的被加热媒体流路6上所具有的受热翅片群14间充填着硅胶的吸附材料15,从贮存容器9所供给的水蒸气被吸附材料15吸附,因此产生发热。又,发生的反应热,在上述结构的被加热媒体加热装置12中,与从流路A侧通过被加热媒体流路6所供给的被加热媒体(这里是空气)进行热交换。这里,在吸附材料15中,分散配置着由纤维状的铜构成的高热传导混合物16,促进发生的热向被加热媒体的传热。
又,利用对吸附材料的水的吸附·解吸反应,但也可以用有机化合物的氢化·脱氢反应或氢吸存材料的氢化反应的反应热、或无机盐类的氨络合物的氨化·脱离反应等对制冷剂进行辅助加热。
这样,由于能将从热泵的运转开始至进行规定温度的空气供给的时间缩短,故能实现在需要时能立即进行制暖的、制暖性优异的方便性高的蓄热热泵系统。
又,作为吸附材料使用硅胶,但也可以使用沸石等的无机多孔质材料、活性炭等的碳素类多孔质材料、或聚丙烯酰胺等的吸水性高分子材料,能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但是,为了使水以低温从吸附材料脱离,活性碳、硅胶、聚丙烯酰胺是特别有效的。
又,作为吸附·解吸反应的工作媒体使用水,但也可以使用甲醇,能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但是,从供给工作媒体的观点看,配备红外线感应(日文インフラ)的水方便性是优异的。
另外,通过在反应器7的内部的被加热媒体流路6上设置受热翅片群14、并将高热传导混合物16分散配置在充填于其间的吸附材料15中,就能提高传热效率。
又,通过利用容器减压装置13使贮存容器9的内部减压而使水蒸发,能对随着贮存容器9的升温的散热量的增加进行抑制。
这样,能实现能量消耗量少的经济性优异的蓄热热泵系统。
(2)运转继续时的动作然后,当压缩装置2下游的制冷剂温度达到规定温度(60℃)以上时,进行三通阀118向b侧(参照图2)的切换。并且,由于将流路切换成制冷剂加热装置8成为压缩装置2的下游侧的状态,故利用制冷剂加热装置8能对充填在反应器7内的吸附材料进行加热、开始脱水反应。
这时,脱离后的水,进行冷凝并被贮存在贮存容器9内。
又,被加热媒体流路6被向流路B侧切换,在散热装置3中能进行制冷剂与被加热媒体的热交换。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高热传导混合物16,使用了纤维状的铜,但形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粒状等。
又,材质也不限于此,例如,只要是比金属、碳等的吸附材料的热传导率高的材料就可以,能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又,虽将在反应器7中的水的吸附反应的反应热直接向被加热媒体传热,但也可以作成在向制冷剂传热后、从制冷剂向被加热媒体进行传热的结构,能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又,虽利用容器减压装置13使贮存容器9的内部进行减压并将蒸发后的水向反应器7供给,但也可以将水以液体的原状向反应器7供给。从热泵的运转开始至进行规定温度的空气供给的时间,比上述较长,但由于不需要容器减压装置13,故也能使蓄热热泵系统更简单化。
又,将可逆化学反应的发热反应利用于热泵的运转开始时的辅助加热,而由于外气温度低等的原因,也可以将来自蒸发装置5的汲起热量利用于热量不足时的辅助加热,能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又,虽对将被加热媒体进行加热的制暖运转动作作了说明,但在蓄热热泵系统中,在使制冷循环向逆方向循环的场合,被加热媒体被冷却而也能进行制冷运转。
又,作为被加热媒体使用空气,将蓄热热泵系统作为制暖的用途,而也可以将水用作被加热媒体、作为供热水的用途,能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的热媒体流路切换装置与三通阀118对应。
首先,一边主要参照图4的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蓄热热泵系统的结构图,一边对本实施形态的蓄热热泵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施形态的蓄热热泵系统的结构,与前述的实施形态1的蓄热热泵系统的结构类似。因此,对本实施形态的蓄热热泵系统的结构、主要说明与实施形态1的蓄热热泵系统的结构不同之处。
本实施形态的蓄热热泵系统具有对无机盐类进行氨化·脱氨反应的反应器7;利用反应热对制冷剂进行加热的制冷剂加热装置8;贮存向反应器7供给的氢的贮存容器9(在内部充填比反应器7内部的无机盐类更低温的进行氨化·脱氨反应的无机盐类)。
具体地说,将氯化铁充填在反应器7的内部,将氯化钙充填于贮存容器9的内部。
接着,对本实施形态的蓄热热泵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
本实施形态的蓄热热泵系统的动作,与前述实施形态1的蓄热热泵系统的动作类似。因此,对本实施形态的蓄热热泵系统的动作、主要说明与实施形态1的蓄热热泵系统的动作不同之处。
(1)运转开始时的动作当热泵的运转开始时,利用三通阀系统18的切换(a侧),在制冷剂在贯通反应器7的内部的制冷剂流路1中流通后,开始用压缩装置2的升压。
但是,由于压缩装置2的热容量大等的原因,流入的制冷剂至达到额定温度需要时间。
在此其间,利用容器加热装置10并利用贮存在贮热水箱17中的热水,进行来自充填在贮存容器9的内部的无机盐类的脱氨反应。这里,脱离后的氨,向反应器7供给,并利用充填后的无机盐类的氨化反应(发热反应)的反应热,在压缩装置2的上游侧对制冷剂进行辅助加热。
这里,贮存在贮热水箱17中的热水,是在电费低的时间带中使热泵运转而生成的热水,通过利用该热水的保有热,由于能确保相对电气输入为3倍以上的加热量,故与将用电加热器等加热后的空气进行供给时进行比较,能量效率增高。又,通过利用电费低的时间带的电力、并利用于热泵系统的运转,故能实现经济性更优异的蓄热热泵系统。
另外,虽利用无机盐类的氨络合物的氨化·脱离反应的反应热,但也可以使用有机化合物的氢化·脱氢反应或对由碳类多孔质材料、无机类多孔质材料、或吸水性高分子材料构成的吸附材料的水的吸附·解吸反应、或氢吸存材料的氢化·脱氢反应等。通过对制冷剂进行辅助加热,由于能缩短从热泵的运转开始至进行规定温度的出热水的时间,故能实现在需要时能立即使用热水、即热水性优异的方便性高的蓄热热泵系统。
另外,作为无机盐类,使用氯化铁、氯化钙,但也可以使用氯化镁、氯化锰等的其它的氯化物,能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当然,充填在贮存容器9中的无机盐类的工作温度,最好是比充填在反应器7中的无机盐类的工作温度低。
(2)运转继续时的动作然后,当压缩装置2的下游侧的制冷剂温度达到规定温度(60℃)以上时,利用三通阀系统18的切换(向b侧),并利用向压缩装置2的下游侧切换后的制冷剂加热装置8,对充填在反应器7的内部的无机盐类的氨络合物进行加热,开始脱氨反应。这时,脱离后的氨,与充填在贮存容器9的内部的无机盐类进行氨化反应,并再次贮存在贮存容器9内。
这里,热泵的运转,即使使用者对供热水的需要结束,在反应器7的内部残留了氨的场合,为了将脱离后的氨贮存在贮存容器9中而继续地进行。因此,能实现在开始运转时可靠地获得热水的、即热水性优异的方便性高的蓄热热泵系统。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在运转开始时,将压缩装置2切换到反应器7的下游侧,但在运转开始时,也可以作成将压缩装置2切换成反应器7的上游侧的状态,能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又,利用容器加热装置10,在电费低的时间带中使热泵进行运转,利用生成的热水的保有热,进行充填在贮存容器9的内部的氢吸存材料的脱氢反应。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利用大气热、太阳热、城市供水的保有热、或浴池的排热等,能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又,虽可将可逆化学反应的发热反应利用于热泵的开始运转时的辅助加热,但由于外气温度低等的原因,也可以在来自蒸发装置5的汲起热量不足的场合利用于辅助加热,能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又,作为被加热媒体使用水,将蓄热热泵系统作为供热水的用途,但作为被加热媒体使用空气也能作为制暖的用途,能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从以上所述的内容可知,本发明有在蓄热热泵系统中不需要大容量的贮热水箱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流通规定热媒体的热媒体流路;利用升压使所述流通的热媒体进行升温的热媒体升压升温装置;使规定的被加热媒体进行流通的被加热媒体流路;利用将所述流通的被加热媒体与所述流通的升温后的热媒体的热交换进行升温的被加热媒体升温装置;将所述流通的热媒体和/或所述流通的被加热媒体利用规定的化学反应进行升温的化学反应升温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反应升温装置,利用规定的可逆发热反应的反应热使所述流通的热媒体和/或所述流通的被加热媒体进行升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贮存规定工作媒体的工作媒体贮存装置,所述规定的可逆发热反应是将所述贮存的规定工作媒体被规定的吸附材料吸附的反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吸附的规定工作媒体,在进行利用所述规定的可逆发热反应的升温的场合以外的场合,从所述规定的吸附材料脱离,所述工作媒体贮存装置,再次贮存所述脱离后的规定的工作媒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的工作媒体的脱离,利用与所述流通的升温后的热媒体和/或所述流通的升温后的被加热媒体的热交换来进行。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热媒体流路切换装置,其在如下场合进行切换(A)在进行利用所述规定的可逆发热反应的场合,将所述热媒体流路切换成在所述热媒体流路中所述热媒体升压升温装置在所述化学反应升温装置的下游侧并位于所述被加热媒体升温装置的上游侧的状态;(B)在除此以外的场合,在所述热媒体流路中所述化学反应升温装置在所述热媒体升压升温装置的下游侧并位于所述被加热媒体升温装置的上游侧的状态下,对所述热媒体流路进行切换。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贮存后的规定的工作媒体,被气化或分解而被所述规定的吸附材料吸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的工作媒体的气化或分解,利用加热和/或减压来进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后的被加热媒体至少一部分被蓄积,所述加热,利用所述升温、蓄积后的被加热媒体来进行。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的可逆发热反应,是规定的有机化合物的氢化反应。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的可逆发热反应,是对规定的碳类多孔质材料、规定的无机类多孔质材料、规定的吸水性高分子材料之内的任一种的水的吸附反应。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的可逆发热反应,是有氢吸存能的规定的氢吸存材料的氢化反应。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的可逆发热反应,是规定的无机盐类的氨化反应。
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媒体流路和/或所述被加热媒体流路的外侧表面上,设有规定的受热翅片,在所述设定的规定的受热翅片之间,充填着所述规定的吸附材料。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充填的规定的吸附材料中,混合着热传导率比所述规定的吸附材料的热传导率大的规定材料。
全文摘要
以往的蓄热热泵系统,是一边重复利用从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的冷凝热并使贮热水箱的内部的热水进行循环的升温循环、一边将多量的热水贮存在贮热水箱的内部并通过龙头等对该热水进行供热水的系统。在这样的以往的蓄热热泵系统中,存在需要大容量的贮热水箱的问题。本发明的热泵装置,具有流通规定的热媒体的制冷剂流路(1);将流通的热媒体利用升压并进行升温的压缩装置(2);使规定的被加热媒体进行流通的被加热媒体流路(6);将流通的被加热媒体与流通的升温后的热媒体利用热交换而进行升温的散热装置(3);将流通的热媒体和/或流通的被加热媒体利用规定的化学反应进行升温的制冷剂加热装置(8)。
文档编号F25B30/00GK1692258SQ20038010035
公开日2005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2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8日
发明者铃木基启, 寺岛彻生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