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式空调热水两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7668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泵式空调热水两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改进,特别是指一种热泵式空调热水两 用装置。
技术背景现有的冷暧空调器只在夏冬两季有用,春、秋季一般被闲置, 这种季节性产品使厂家和商家的大笔资金积压,而用户购置设备的利用率也不高,造成设备和资金的一种浪费,此外,上述空调器在 夏天工作时,在给室内空调房间制冷降温的同时,其室外的冷凝器 给外界排放大量的热能,这不仅带来能源浪费,同时还给环境带来 一定程度的热污染,对此,部分厂商研发了空调热水两用装置,在 系统中加入水冷式换热器来提供热水,在控制方式中,目前主要是 采用一个或多个四通阀来切换控制冷媒的流向,或者利用四通阀与 双节流装置相结合的方式来控制,但由于四通阀的结构复杂,导致 其造价高、可靠性差,此外,使用上述两种方式制成的工作系统的 整体结构复杂,对控制系统的要求高,也增加了设备的制造成本和 故障率。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成本低、控制方便、 可靠性高、节能效果好的热泵式空调热水两用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热泵式空调热水两用装置,其包括由压縮机、室外换热器、节流器、 室内换热器、水冷式换热器与四个三通型换向阀组成的冷媒循环系 统,其中第一换向阀分别连通压缩机高压侧、水冷式换热器入口 与室外换热器入口;第二换向阀分别连通节流器入口、水冷式换热 器出口与室外换热器出口;第三换向阀分别连通节流器出口、室内 换热器入口、室外换热器出口;第四换向阀分别连通压縮机低压侧、 室内换热器出口与室外换热器入口,所述水冷式换热器还设有进、 出水口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至少一个热水箱通过水管与水冷式换热 器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热水箱设有供热水管。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设计采用三通换向阀来控制冷媒在不 同管之间流动,从而方便的实现如下功能空调制冷兼制备热水, 单一空调制冷、单一制备热水;此外,本系统的管路布置合理、配 件结构简单、造价低,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率以及系统的可靠性; 为了进一步合理利用能源,还设置有热水箱,它可将来自水冷式换 热器中的热水储存起来,再集中供应热水,使人们在淋浴时水量充 足、更加舒适。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在制冷及制热水时的示意图; 图2是单一空调制冷时的示意图; 图3是单一制备热水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l,热泵式空调热水两用装置,其包括由压縮机l、室外换热器2、节流器3、室内换热器4、水冷式换热器5与四个三通型换 向阀61、 62、 63、 64组成的冷媒循环系统,其中第一换向阀61 分别连通压縮机高压侧11、水冷式换热器入口 51与室外换热器入口 21;第二换向阀62分别连通节流器入口 31、水冷式换热器出口 52 与室外换热器出口22;第三换向阀63分别连通节流器出口 32、室 内换热器入口 41、室外换热器出口22;第四换向阀64分别连通压 縮机低压侧12、室内换热器出口 42与室外换热器入口 21,所述水 冷式换热器5还设有进、出水口53、 54。本设计的节流器可根据需 要选用电子膨胀阀或机械式膨胀阀或毛细管等节流装置。为了让冷媒侧与水流侧的流体热交换的效果更好,所述进水口 53设置在水冷式换热器冷媒的出口 52侧,出水口 54设置在水冷式 换热器冷媒的入口 51顶lj。本发明通过控制三通换向阀来连通不同的 冷媒管道从而分别实现以下三种功能参照图1,空调制冷兼制备热水时的冷媒工作循环从压縮机高 压侧11排出一一经第一换向阀61流入水冷式换热器入口 51,冷媒 在水冷式换热器中冷凝的同时对水管中的水进行加热,制得热水一 一冷媒经第二换向阀62流向节流器3中节流降压——经第三换向阀 63流入室内换热器4中蒸发制冷——经第四换向阔64流回压縮机1。参照图2,单一空调制冷时的冷媒工作循环从压縮机高压侧 11排出一一经第一换向阀61流入室外换热器2中冷凝放热一一经第二换向阀62流向节流器3中节流降压——经第三换向阀63流入室 内换热器4中蒸发制冷——经第四换向阀64流回压縮机1。参照图3,单一制备热水时的冷媒工作循环从压縮机高压侧 11排出——经第一换向阀61流入水冷式换热器入口 51,冷媒在水 冷式换热器中冷凝的同时对水管中的水进行加热,制得热水一一冷 媒经第二换向阀6 2流向节流器3中节流降压——冷媒经第三换向阀 63后回流至室外换热器2中,此时,室外换热器出口 22成为冷媒的 流入口,而室外换热器入口 21则成为冷媒的流出口——最后经第四 换向阀64流回压縮机1。本设计将从水冷式换热器5的出来的热水通过管道接入热水箱 7中,热水箱7设有供热水管71,热水箱可将热水预先储存起来, 便于在淋浴或其它需要使用热水获得更大的水量。进一步,在水冷式换热器5的出水管路上设有流量控制器55, 使用者可根据水温状况来调节水冷式换热器5的出水量;更优选的 方式,该流量控制器55采用感温式控制器,在水冷式换热器的出水 管路上还设有感温探头56,通过预先设置的参数范围可自动控制出 水量,从而保证从水冷式换热器5流出来的水的水温在一定的高值。 类似的,感温探头56也可以安装于热水箱的适当位置,工作时,自 来水管8的水从。由于热水箱具有一定的容量,有时在制冷负荷不大或者用户想 获得更高温度的水时,经水冷式换热器5 —次加热后流到热水箱的 热水达不到用户要求的温度,本设计还设有回水管74,回水管74的一头接热水箱7的下部,另一端与自来水管8并联后与水冷式换 热器的进水口53连接,回水管74安装有回水泵75,回水管与自来 水管各设有单向阀76、 81,当热水箱7内的水温不够时,启动回水 泵75,将热水箱7抽回水冷式换热器5中继续加热,此过程中,单 向阀76导通,而装于自来水管上的单向阀81则关闭,阻挡自来水 进入系统中,使热水箱中的水被循环加热。进一步的优选方式,在 回水管的单向阀76的前端设有感温探头77,感温控头可装于回水管 路上,也可装于热水箱中的适当位置,当水温低于用户设定温度时, 感温探头将信号反馈给系统的控制器,控制器启动回水泵75工作。本设计在用户的用水侧即供热水管71上设有加压泵72,当用水 的水压不够时利用加压泵来辅助供水,使设计更加符合人性化,加 压泵72可以采用手动控制式,也可以利用在前端管路或热水箱上设 置压力传感器73,利用压力信号来控制。进一步的优选方式,热水箱7设有液位控制器78,该液位控制 器可以是装于热水箱中的浮球阀,也可以是液位探头,到水位达到 一定高度时,将信号反馈给使用者或者直接利用该信号对系统下达 相关操作指令。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 的限制,只要是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
权利要求
1.热泵式空调热水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节流器(3)、室内换热器(4)、水冷式换热器(5)与四个三通型换向阀(61、62、63、64)组成的冷媒循环系统,其中第一换向阀(61)分别连通压缩机高压侧(11)、水冷式换热器入口(51)与室外换热器入口(21);第二换向阀(62)分别连通节流器入口(31)、水冷式换热器出口(52)与室外换热器出口(22);第三换向阀(63)分别连通节流器出口(32)、室内换热器入口(41)、室外换热器出口(22);第四换向阀(64)分别连通压缩机低压侧(12)、室内换热器出口(42)与室外换热器入口(21),所述水冷式换热器(5)还设有进、出水口(53、5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式空调热水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口 (53)设置在水冷式换热器冷媒的出口 (52)侦ij, 出水口 (54)设置在水冷式换热器冷媒的入口 (51)侧。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热泵式空调热水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热水箱(7)通过水管与水冷式换热器的出水口 (54) 连接,所述热水箱(7)设有供热水管(71)。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式空调热水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水冷式换热器(5)的出水管路上设有流量控制器(55)。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式空调热水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器(55)是感温式控制器,在水冷式换热器的出 水管路上还设有感温探头(56)。
6. 根据权利要求3、 4或者5所述的热泵式空调热水两用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热水箱下部连接有回水管(74),回水管(74) 的另一端与自来水管(8)并联后与水冷式换热器的进水口(53) 连接,回水管(74)安装有回水泵(75),回水管与自来水管 各设有单向阀(76、 81)。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泵式空调热水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回水管单向阀(74)的前端设有感温探头(77)。
8. 根据权利要求3、 4或者5所述的热泵式空调热水两用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供热水管(71)上设有加压泵(72)。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泵式空调热水两用装置,其特征在于 加压泵(72)的前端设有压力传感器(73)。
10. 根据权利要求3、 4或者5所述的热泵式空调热水两用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箱(7)设有液位控制器(78)。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泵式空调热水两用装置,其包括由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器、室内换热器、水冷式换热器与四个三通型换向阀组成的冷媒循环系统,其中第一换向阀分别连通压缩机高压侧、水冷式换热器入口与室外换热器入口;第二换向阀分别连通节流器入口、水冷式换热器出口与室外换热器出口;第三换向阀分别连通节流器出口、室内换热器入口、室外换热器出口;第四换向阀分别连通压缩机低压侧、室内换热器出口与室外换热器入口,所述水冷式换热器还设有进、出水口,本发明的装置制造成本低、控制方便、可靠性高、节能效果好。
文档编号F25B30/02GK101324381SQ200810029289
公开日2008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5日
发明者黄军华 申请人:林志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