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7905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蒸发 器、压缩机、冷凝器、风扇、膨胀阀与冷媒的配合,使计算机主机单元内 的发热源达到快速进行热源散逸功效的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现有传统的计算机主机的散热结构,是在主机板的处理芯片上配 置有一散热片,该散热片是贴覆于处理芯片上,另在该散热片上组装设有
一风扇;其散热的方式是藉由散热片吸取处理芯片所产生的热气以扩大热 源区域,再由散热片上所组设的风扇吹风产生气流,使散热片的热流向四 方流动,藉此达到散热的功效。
但是,由于计算机主机壳体内部是属于一封闭空间,并无法直接完全 将热气排出计算机主机壳体外,使得热气会在计算机主机壳体内部循环,其 所产生的散热效果并不佳,而无法达到完全散热的功能,经常产生处理芯 片因温度过高而有运作效率降低或当机的情况发生。
因此,便有相关业者研发出一种具有水冷头结构的散热装置,其包括 有一底座、 一具有容置空间且盖设于底座上的上盖、以及二根设置于上盖 一面上并与容置空间连通的输入管与输出管;藉此,可以将底座与主机板 上的处理芯片接触贴附,让工作流体由输入管流入容置空间中吸收底座所 吸取的热源,待进行吸热之后再由输出管将容置空间中已吸收热源的工作 流体排出进行冷却,而改善传统散热结构的缺点,达到较佳的热源散逸功 效。
虽然上述现有习用的水冷头结构可让工作流体由输入管流入容置空间 中,进行吸热之后再由输出管将工作流体排出进行冷却,而达到热源散逸的 功效;j旦是由于其进行热交换时,该输入管与输出管是共享一容置空间,因 此使已产生反应与未产生反应的工作流体有冷、热液体混合的情形发生,而 使热交换的温差较小,进而导致有散热较差的现象发生;使得现有习用的 水冷头结构的散热装置仍然无法符合实际使用的所需。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计算机冷却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 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 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 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改良式计算机冷却 装置,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计算机冷却装置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 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 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能够改 进一般现有的计算机冷却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 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计算机冷却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 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 以利用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风扇、膨胀阀与冷媒的配合,使计算机 主机单元内的发热源能够达到快速进行热源散逸的功效,非常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
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其包括 一蒸发器,其设置 于一中央处理器的一面,该中央处理器是设置于一计算机主机单元的一主 机板;一压缩机,其与该蒸发器连接; 一冷凝器,其与该压缩^/L连接; 一膨 胀阀,其连接于该冷凝器与该蒸发器之间; 一风扇,其设置于该冷凝器的 一面;以及一冷々某,其循环于该蒸发器、该压缩机、该冷凝器与该膨胀阀之 间。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 步实现。 前述的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的计算机主机单元更具有一
机壳,及设置于该机壳内的一组装架,该主机板、该压缩机及该冷凝器固
设于该组装架。
前述的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的组装架包括一支撑架、 一固 定座、 一第一固定架及一第二固定架,该主机板及该固定座固设于该支撑 架,该压缩机固设于该固定座,该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该冷凝器与该固定 座,该第二固定架固定连接该冷凝器与该蒸发器。
前述的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的组装架更包括一第三固定 架,该第三固定架固定连接该第一固定架与该冷凝器。
前述的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的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与 膨胀阀之间以硬质或软质管体连接。
前述的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的压缩机、冷凝器、风扇及该 膨胀阀设置于一壳体内,该蒸发器设置位于该壳体外。
前述的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的壳体设置于该计算机主机 单元内或外。
5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
发明提出的一种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其包括至少一蒸发器,其设置于 至少一发热源的一面,该发热源i殳置于一计算机主机单元内; 一压缩机,其 与该蒸发器连接; 一冷凝器,其与该压缩才几连接; 一膨胀阀,其连接于该冷 凝器与该蒸发器之间; 一风扇,其设置于该冷凝器的一面;以及一冷媒,其 循环于该蒸发器、该压缩机、该冷凝器与该膨胀阀之间。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的计算机主机单元更具有一 机壳,及设置于该机壳内的一组装架,该压缩机及该冷凝器固设于该组装 架。
前述的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的组装架包括一支撑架、 一固 定座、 一第一固定架及一第二固定架,该固定座固设于该支撑架,该压缩机 固设于该固定座,该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该冷凝器与该固定座,该第二固定 架固定连接该冷凝器与该蒸发器。
前述的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的组装架更包括一第三固定 架,该第三固定架固定连接该第一固定架与该冷凝器。
前述的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的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与 膨胀阀之间以硬质或软质管体相连接。
前述的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的压缩机、冷凝器、风扇及膨 胀阀设置于一壳体内,该蒸发器位于该壳体外。
前述的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的壳体设置于该计算机主机 单元内或外。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 案,本发明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可 以有效的改善现有习用的计算机冷却装置存在的种种缺点,可以利用蒸发 器、压缩机、冷凝器、风扇、膨胀阀与冷媒的配合,使计算机主机单元内 的发热源达到快速进行热源散逸的功效,进而使本发明具有技术更进步、更 实用、更符合使用者所需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其包括至少 一蒸发器,其设置于至少一发热源的一面,该发热源设置于一计算机主机 单元内,该发热源可为一中央处理器; 一压缩^/L,其与该蒸发器连接;一冷 凝器,其与该压缩机连接; 一膨胀阀,其连接于该冷凝器与该蒸发器之间;一 风扇,其设置于该冷凝器的一面;以及一冷媒,其循环于该蒸发器、该压缩 机、该冷凝器与该膨胀阀之间。藉此,本发明可利用蒸发器、压缩机、冷 凝器、风扇、膨胀阀与冷媒的配合,使计算机主机单元内的发热源能够达 到快速进行热源散逸的功效,非常适于实用。本发明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产品的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 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计算机冷却装置具有增 进的突出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 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 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 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 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状态结构 示意图一。
图3是本发明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状态结构 示意图二。
图4是本发明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完成的结 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状态结构 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组装状态 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1,计算机主机单元11二机壳
12 組装架121支撑架
122固定座123第一固定架
124.第二固定架125.第三固定架
13 主机板131:中央处理器
132:电子芯片2二蒸发器
2a蒸发器21管体
3冷凝器31管体
4膨胀阀41管体
5风扇6压缩机
76 1 :管体 7 : 冷媒
8: 壳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 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 置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 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的说明,当
;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 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图1是本发明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第一较 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是组装状态结构示意图一,图3是组装 状态结构示意图二,图4是组装完成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 例的的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至少由一蒸发器2、 一压缩机6、 一冷凝 器3 、 一风扇5 、 一膨胀阀4以及一冷媒7所组成;其中
上述的蒸发器2,设置于一中央处理器l 3 l的一面上,该中央处理 器1 3 1设置于一计算机主机单元1的一主机板1 3 ;
上述的压缩机6 ,与该蒸发器2相连接;
上述的冷凝器3 ,与该压缩机6相连接;
上述的膨胀阀4 ,连接于该冷凝器3与该蒸发器2之间,该风扇4设 置于该冷凝器3的一面;
上述的冷媒7,循环于该蒸发器2 、该压缩机6、该冷凝器3与该膨胀 阀4之间。
该计算机主机单元1,更可具有一机壳1 1 ,及设置于该机壳1 1内的 一组装架1 2 ,该组装架12包括一支撑架12 1、 一固定座12 2、 一第 一固定架l 2 3及一第二固定架1 2 4,该主机板l 3及该固定座1 2 2 固设于该支撑架l 2 1,该压缩机6固设于该固定座1 2 2,该第一固定 架1 2 3固定连接该冷凝器3与该固定座12 2,该第二固定架1 2 4固 定连接该冷凝器3与该蒸发器2;另外,可以增加一第三固定架l 2 5固 定连接于该第一固定架l 2 3与该冷凝器3之间。
该蒸发器2 、该压缩机6 、该冷凝器3与该膨胀阀4之间,可以硬质或 软质管体2 1 、 6 1 、 3 1 、 4 l相连接。
当本发明在组装时,是先将主机板l 3固设于支撑架l 2 l,再利用固 定座1 2 2承载压缩机6 ,第一固定架1 2 3固定连接固定座1 2 2及第三固定架12 5,冷凝器3固定连接于第三固定架125,第二固定架l24
固定连接冷凝器3及蒸发器2 ,之后将固定座1 2 2固设于支撑架121、蒸 发器2配合导热胶或其它导热介质(图未示)贴附于中央处理器1 3 l,及 冷凝器3配合风扇5固设于支撑架1 2 1的背板,最后再将支撑架121由 机壳1 l后方置入,如此,即可完成本发明的组装设置。
上述组装过程中,先固设蒸发器2 、冷凝器3及压缩机6 ,之后将其
固设于支撑架12 1,最后将其推入机壳1 1 ,因此本发明可以使组装过 程模块化,而可以增加组装效率。另外,主机板l 3、压缩机6及冷凝器
3亦可固设于机壳1 l的一侧板(图未示),而该侧板的一侧可与机壳11枢 接,4吏该侧板在4几壳1 1的侧面进行关闭及开启的动作,进而可以让主机板
1 3 、蒸发器2 、压缩机6 、冷凝器3 、风扇5及膨胀阀4配合侧板的关 闭及开启而可收容或外露出机壳1 1,进而易于进行相关的维修。
当该主机板l3运作使中央处理器13l产生热时,该蒸发器2是直 接吸收中央处理器l 3 l的热,此时,该压缩机6是加压使吸热后的冷媒
7进入冷凝器3并配合风扇5进行散热,之后再将进行热交换后的冷媒7 经过膨胀阀4的降压,将冷却后的冷媒7传输至蒸发器2作为预备吸热之 用,如此,即可使中央处理器l 3 1达到快速进行热源散逸的功效。
请参阅图5至图7所示,图5是本发明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第二较 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6是组装状态结构示意图,图7是另一组 装状态结构示意图。请同时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改良 式计算机冷却装置,除了具有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型态外,亦可将压 缩机6 、冷凝器3 、风扇5及膨胀阀4设置于一壳体8内,而蒸发器2则 设置位于壳体8外;在设置时是将该蒸发器2与主机板1 3的中央处理器
1 3 l进行贴附,并依实际使用状况的所需将设有压缩机6 、冷凝器3、风 扇5及膨胀阀4的壳体8设置于计算机主机单元1的内部或外部,如此,同 样可以达到上述所说明的使中央处理器131达到快速进行热源散逸的功 效。
请参阅图8所示,是本发明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第三较佳实施例的 使用状态示意图。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除了 具有上述第一及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型态外,在实际运用时可以依所需 串联设有多个蒸发器2 、 2 a,使各该蒸发器2 、 2 a同时与计算机主机单 元1内相关的发热源进行贴附,如中央处理器l 3 l以及相关的电子芯片 1 3 2或适配卡(图未示)上的处理芯片(图未示),并以上述第一较佳实施 例所提及的结构方式进行散热,让中央处理器1 3 l及相关的电子芯片132 或适配卡上的处理芯片同样可以达到快速进行热源散逸的功效。
请同时参阅图1所示,蒸发器2 、压缩机6 、冷凝器3与膨胀阀4之间同样可以硬质或软质管体21、 61、 31、 4l相连接。
另外,请同时参阅图l至图4所示,类似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计 算机主机单元1更可具有一机壳11,以及设置于机壳11内的一组装架 12,压缩机6及冷凝器3可固设于组装架1 2 ,其细部组装结构亦如上述的 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再者,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5至图7所示,如上述 第二较佳实施例所述,压缩机6 、冷凝器3 、风扇5及膨胀阀4可以设置 于一壳体8内,蒸发器2位于壳体8外,而壳体8可设置于计算机主机单 元1内或夕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 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 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 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 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 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蒸发器,其设置于一中央处理器的一面,该中央处理器设置于一计算机主机单元的一主机板;一压缩机,其与该蒸发器连接;一冷凝器,其与该压缩机连接;一膨胀阀,其连接于该冷凝器与该蒸发器之间;一风扇,其设置于该冷凝器的一面;以及一冷媒,其循环于该蒸发器、该压缩机、该冷凝器与该膨胀阀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 述的计算机主机单元更具有一机壳,及设置于该机壳内的一组装架,该主机 板、该压缩机及该冷凝器固设于该组装架。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 述的组装架包括一支撑架、 一固定座、 一第一固定架及一第二固定架,该主 机板及该固定座固设于该支撑架,该压缩才几固设于该固定座,该第一固定 架固定连接该冷凝器与该固定座,该第二固定架固定连接该冷凝器与该蒸 发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 述的组装架更包括一第三固定架,该第三固定架固定连接该第一固定架与 该冷凝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 述的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与膨胀阀之间以硬质或软质管体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 述的压缩机、冷凝器、风扇及该膨胀阀设置于一壳体内,该蒸发器设置位 于该壳体外。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 述的壳体设置于该计算机主机单元内或外。
8、 一种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 一蒸发器,其设置于至少 一发热源的 一 面,该发热源设置于 一计算 机主机单元内;一压缩机,其与该蒸发器连接;一冷凝器,其与该压缩机连接;一膨胀阀,其连接于该冷凝器与该蒸发器之间;一风扇,其设置于该冷凝器的一面;以及一冷媒,其循环于该蒸发器、该压缩机、该冷凝器与该膨胀阀之间。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 述的计算机主机单元更具有一机壳,及设置于该机壳内的一组装架,该压缩 机及该冷凝器固设于该组装架。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 述的组装架包括一支撑架、 一固定座、 一第一固定架及一笫二固定架,该固 定座固设于该支撑架,该压缩机固设于该固定座,该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 该冷凝器与该固定座,该第二固定架固定连接该冷凝器与该蒸发器。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的组装架更包括一第三固定架,该第三固定架固定连接该第一固定架 与该冷凝器。
12、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 述的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与膨胀阀之间以硬质或软质管体相连接。
13、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 述的压缩机、冷凝器、风扇及膨胀阀设置于一壳体内,该蒸发器位于该壳 体外。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的壳体设置于该计算机主机单元内或外。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改良式计算机冷却装置,其包括至少一蒸发器,其设置于至少一发热源的一面,该发热源设置于一计算机主机单元内,该发热源可为一中央处理器;一压缩机,其与该蒸发器连接;一冷凝器,其与该压缩机连接;一膨胀阀,其连接于该冷凝器与该蒸发器之间;一风扇,其设置于该冷凝器的一面;以及一冷媒,其循环于该蒸发器、该压缩机、该冷凝器与该膨胀阀之间。藉此,本发明可利用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风扇、膨胀阀与冷媒的配合,使计算机主机单元内的发热源达到快速进行热源散逸的功效。
文档编号F25B1/00GK101561702SQ200810089190
公开日2009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7日
发明者林培熙 申请人:曜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