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与基于其上的吸收式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0773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与基于其上的吸收式机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温余热利用热泵/制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
采用吸收式制冷机进行制冷和利用吸收式热泵技术进行余热利用是热能利用中的重要内容,提高吸收式机组对余热资源的利用深度或降低制冷时机组对驱动热介质的温度要求具有积极意义。
从热泵的角度看,提升热泵的供热温度、利用更低温度的余热资源和提高机组的性能指数是人们努力的主要方向。为了保持一定的余热利用率,则要求利用余热的热泵流程不随余热资源的温度降低而改变。在余热资源数量少的情况下,余热介质流经蒸发器的温度变化范围大,为了提高余热资源的利用深度和满足用户的热需求,往往采用不同的效数、级数的热泵流程组合——温度高的余热用于效数高或级数低的流程,温度低的余热用于效数低或级数高的流程——来实现这样的目的。但这种组合方式带来了余热利用率的降低一一低效数、高级数流程的性能指数低于高效数、低级数流程的性能指数,当供热负荷确定的情况下,系统性能指数越低则需要投入的驱动热负荷越多,余热的利用量就越少,余热的利用程度就越受到限制。从制冷的角度看,在冷却介质和驱动热介质的参数确定的情况下,被制冷介质温度高的阶段则采用制冷系数高的流程——即采用双效、多效或低级数等流程;被制冷介质温度低的阶段则采用单效、两级或多级流程。当被制冷介质由较高温度降低到较低温度时,要采用不同的效数、级数的热泵流程组合来完成,实现被制冷介质低温段的制冷流程性能指数低使得制冷系统的性能指数不理想。可见,不论是制冷还是制热,余热介质的温度变化范围越大,采用不同效数、级数的流程组合来获得较高的性能指数则难以实现。
改变机组的结构和流程,使机组能够在效数或级数——对应着相应的性能指数——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对余热介质的深度利用,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本发明从提高余热资源的利用率出发,提出了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与分段吸收型吸收式机组,以实现不改变机组性能指数的前提下深化对余热资源的利用或完成温度变化范围较大的被制冷介质的制冷,从而降低高温驱动热负荷的投入。这对低温余热资源的深度利用尤其具有积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与分段吸收型吸收式机组,使机组冷剂蒸汽吸收过程分别在吸收器和第二吸收器中进行——较高温度的冷剂蒸汽进入溶液浓度低的吸收器被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较低温度的冷剂蒸汽进入溶液浓度高的第二吸收器被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以实现对余热介质的深度和高效利用。
本发明中的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之一是这样实现的① 结构上,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发生器,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泵连通吸收器,发生器还分别有冷剂蒸汽管路和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第二吸收器还分别有冷剂蒸汽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第二吸收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 流程上,驱动热介质加热进入发生器的溶液释放出高温冷剂蒸汽,发生器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进入第二吸收器、吸收外部较低温度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收器的稀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泵进入吸收器、吸收外部较高温度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吸收器的稀溶液再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进入发生器,形成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
本发明中的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之二是这样实现的
① 结构上,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发生器,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器,发生器还分别有冷剂蒸汽管路和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第二吸收器还分别有冷剂蒸汽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第二吸收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 流程上,驱动热介质加热进入发生器的溶液释放出高温冷剂蒸汽,发生器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溶液热交换器进入第二吸收器、吸收外部较低温度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收器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进入吸收器、吸收外部较高温度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吸收器的稀溶液再经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进入发生器,形成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
下面以如图3所示的、建立在本发明的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上的分段吸收型单级吸
收式机组为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① 结构上,在以图l所示的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的基础上,增加冷凝器、高温蒸发器、低温蒸发器、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冷凝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高温蒸发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连通低温蒸发器,高温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吸收器,低温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第二吸收器,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高温蒸发器、低温蒸发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 流程上,高温驱动热介质加热进入发生器的稀溶液释放高温冷剂蒸汽向冷凝器提供,进入冷凝器的冷剂蒸汽向被加热介质提供高温热负荷,浓度提高后的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进入第二吸收器;冷凝器经第二节流阀向低温蒸发器提供冷剂液,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低温蒸发器加热冷剂液成较低温度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吸收器、被来自发生器的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浓度降低后的稀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泵进入吸收 器;冷凝器经节流阀向高温蒸发器提供冷剂液,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高温蒸发器加 热冷剂液成较高温度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被来自第二吸收器的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 介质,吸收器中的稀溶液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进入发生器;吸收 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分别向被加热介质供热,从而得到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 单级吸收式机组。
从图中标注的关键参数可以看出在将被加热介质由6(TC加热到94t:、溶液放气浓度 范围为5%的情况下,采用传统单级吸收式热泵机组时,余热介质的利用范围为50。C 45 °C;采用本发明后,余热介质的利用范围变为5(TC 4(TC,余热资源被利用的程度得到较 大提高。换一个角度看,后者分解了传统单级热泵流程的吸收热负荷,它们都是由被加热 介质参数、驱动热介质参数和溶液放气范围相等情况下的单级热泵流程来完成,其性能指 数基本一致,但后者能够较大程度地利用更低温度的余热资源,这就为提高余热资源利用 深度提供了相应的机组。
在本发明的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上增加相应部件,得到相应分段吸收型吸收式机组
1. 以前述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为基础,增加冷凝器、高温蒸发器、低温蒸发器、 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将发生器与外部连通的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冷凝器再有冷剂 液管路经节流阀与高温蒸发器连通,冷凝器或高温蒸发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连 通低温蒸发器,将吸收器与外部连通的冷剂蒸汽管路连通高温蒸发器,将第二吸收器与外 部连通的冷剂蒸汽管路连通低温蒸发器,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高温蒸 发器、低温蒸发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
质流经高温蒸发器加热冷剂液成较高温度冷剂蒸汽向吸收器提供,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 流经低温蒸发器加热冷剂液成较低温度冷剂蒸汽向第二吸收器提供,驱动热介质流经发生 器加热溶液释放高温冷剂蒸汽向冷凝器提供,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分别向被加热 介质供热,从而得到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单级吸收式机组。
为使叙述方便,上述内容中的"将发生器与外部连通的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 "将吸收器与外部连通的冷剂蒸汽管路连通高温蒸发器"和"将第二吸收器与外部连通的 冷剂蒸汽管路连通低温蒸发器"也分别表述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高 温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吸收器"和"低温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第二吸收
器";这些表述或类似的表述将用于下述发明内容中。
2. 以前述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为基础,增加部件构成溶液串联循环、分段吸收并 具有三个供热端的双效单级吸收式机组——或是增加冷凝器、高温蒸发器、低温蒸发器、 节流阀、第二节流阀、低压发生器、第三节流阔和第三溶液泵,或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 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发生器改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 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低压发生器后低压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 三溶液泵连通发生器,或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发生器改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低压发生器后低压发生器再有浓 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连通发生器;或是增加冷凝器、高温蒸发器、低温蒸发器、节流阀、 第二节流阀、低压发生器、第三节流阀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或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 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发生器改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 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发生器和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 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吸收器改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
低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吸收器,或将吸收 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发生器改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 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发生器和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 液热交换器、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吸收器改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连通低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 二吸收器;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低压发生器后低压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 节流阀连通冷凝器,低压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冷凝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 节流阀与高温蒸发器连通,冷凝器或高温蒸发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连通低温蒸 发器,高温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吸收器,低温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第二 吸收器,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高温蒸发器、低温蒸发器还分别有余热 介质或被制冷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高温蒸发器加热冷剂液成 较高温度冷剂蒸汽向吸收器提供,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低温蒸发器加热冷剂液成较 低温度冷剂蒸汽向第二吸收器提供,驱动热介质流经发生器加热溶液释放高温冷剂蒸汽进 入低压发生器作为其驱动热介质、加热进入低压发生器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 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分别向被加热介质供热,从而得到溶液串联循环、分段吸收 并具有三个供热端双效单级吸收式机组。
3.以前述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为基础,增加部件构成溶液并联循环、分段吸收并 具有三个供热端的双效单级吸收式机组——增加冷凝器、高温蒸发器、低温蒸发器、节流 阀、第二节流阀、低压发生器、第三节流阀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或是自吸收器经溶液泵 或再经溶液热交换器后增设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低压发生器,或自第二吸收 器经第二溶液泵或再经溶液热交换器增设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低压发生器, 低压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器或第二吸收器,发生器有冷剂 蒸汽管路连通低压发生器后低压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冷凝器,低压发 生器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冷凝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高温蒸发器连通, 冷凝器或高温蒸发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连通低温蒸发器,高温蒸发器还有冷剂 蒸汽管路连通吸收器,低温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第二吸收器,冷凝器还有被加热 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高温蒸发器、低温蒸发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管路与外 部连通;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高温蒸发器加热冷剂液成较高温度冷剂蒸汽向吸收器 提供,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低温蒸发器加热冷剂液成较低温度冷剂蒸汽向第二吸收器提供,驱动热介质流经发生器加热溶液释放高温冷剂蒸汽进入低压发生器作为其驱动热 介质、加热进入低压发生器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 器分别向被加热介质供热,从而得到溶液并联循环、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双效单级 吸收式机组。
4. 以前述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为基础,增加冷凝器、高温蒸发器、吸收-蒸发器、 节流阔、第三节流阀或冷剂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低温蒸发器、第二吸收-蒸发器、第 二节流阀、第四节流阀或第二冷剂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泵;或将吸收器有 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发生器改为吸收器有稀溶液 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蒸发器后吸收-蒸发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第三 溶液热交换器、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发生器,并由吸收器增设稀溶液管 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后第二吸收-蒸发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 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后接通自吸收-蒸发器连接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之后的溶液 管路;或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泵连通吸收器改为第二吸 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蒸发器后吸收-蒸发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 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器,并由第二吸收器增设稀溶液 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后第二吸收-蒸发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 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后接通自吸收-蒸发器连接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之后的溶 液管路;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冷凝器还分别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连通 高温蒸发器和经第二节流阀连通低温蒸发器,高温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吸收-蒸发 器,低温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 流阀或高温蒸发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连通吸收-蒸发器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 汽管路连通吸收器,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四节流阔或低温蒸发器经第二冷剂液泵连 通第二吸收-蒸发器后第二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第二吸收器,冷凝器还有被
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高温蒸发器、低温蒸发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管路 与外部连通;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高温蒸发器加热冷剂液成较高温度冷剂蒸汽进入 吸收-蒸发器、被来自吸收器或第二吸收器的溶液吸收并加热流经吸收-蒸发器的冷剂液成 冷剂蒸汽向吸收器提供,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低温蒸发器加热冷剂液成较低温度冷 剂蒸汽进入第二吸收-蒸发器、被来自吸收器或第二吸收器的溶液吸收并加热流经第二吸收 -蒸发器的冷剂液成冷剂蒸汽向第二吸收器提供,驱动热介质流经发生器加热溶液释放高温 冷剂蒸汽向冷凝器提供,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分别向被加热介质供热,从而得到 由吸收-蒸发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两级吸收式机组。
5. 以前述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为基础,增加冷凝器、高温蒸发器、吸收-蒸发器、 低压发生器、第三溶液泵、节流阀、第三节流阀或冷剂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低温蒸 发器、第二吸收-蒸发器、第二低压发生器、第四溶液泵、第二节流阀、第四节流阀或第二 冷剂液泵以及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发生器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连通高温蒸发器,高温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吸收-蒸发器,吸收-蒸 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低压发生器后低压发生器再有 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蒸发器,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或 高温蒸发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连通吸收-蒸发器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 连通吸收器,低压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吸收器;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 流阀连通低温蒸发器,低温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第二吸收-蒸 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低压发生器后第二低压发 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 第四节流阀或低温蒸发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后第二吸 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第二吸收器,第二低压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第二 吸收器;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高温蒸发器和低温蒸发器还分别有余热 介质或被制冷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高温蒸发器加热冷剂液成 冷剂蒸汽进入吸收-蒸发器、被来自低压发生器的溶液吸收并加热流经吸收-蒸发器的冷剂 液成较高温度冷剂蒸汽向吸收器提供,驱动热介质加热进入低压发生器的溶液释放冷剂蒸 汽向吸收器提供;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低温蒸发器加热冷剂液成冷剂蒸汽进入第二 吸收-蒸发器、被来自第二低压发生器的溶液吸收并加热流经第二吸收-蒸发器的冷剂液成 较高温度冷剂蒸汽向第二吸收器提供,驱动热介质加热进入第二低压发生器的溶液释放冷 剂蒸汽向第二吸收器提供;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分别向被加热介质供热,从而得 到由吸收-蒸发器与低压发生器共同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 两级吸收式机组。
6. 以前述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为基础,增加冷凝器、高温蒸发器、低温蒸发器、 节流阀、第二节流阀、高温发生器、高温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发生 器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高温吸收器,高温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 热交换器连通高温发生器,高温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连通高温吸收 器,高温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冷凝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高温蒸 发器连通,冷凝器或高温蒸发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连通低温蒸发器,高温蒸发 器还有冷剂蒸汽管路与吸收器连通,低温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第二吸收器,冷凝 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高温蒸发器、低温蒸发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或被制冷 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高温蒸发器加热冷剂液成较高温度冷剂 蒸汽向吸收器提供,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低温蒸发器加热冷剂液成较低温度冷剂蒸 汽向第二吸收器提供,驱动热介质流经发生器加热溶液释放高温冷剂蒸汽向高温吸收器提 供,吸收器、第二吸收器、高温吸收器和冷凝器分别向被加热介质供热,得到由低压发生 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分段吸收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两级吸收式机组。
7. 在前述分段吸收、由低压发生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两级 吸收式机组中,再增加第二冷凝器和第三节流阀,由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第二冷凝器,或是将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连通高温蒸发器改为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 流阀连通第二冷凝器后第二冷凝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高温蒸发器,或是将 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连通低温蒸发器改为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 连通第二冷凝器后第二冷凝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连通低温蒸发器,第二冷凝器 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第二吸收器、第二冷凝器、高温吸收器和冷凝 器分别向被加热介质供热,得到分段吸收、由低压发生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并具有五 个供热端的两级吸收式机组。
8.在前述各分段吸收型吸收式机组中,增加吸收器、吸收-蒸发器、节流阀或冷剂液 泵、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或将连通发生器为其提供溶液的管路改为连通新增吸收器、 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吸收-蒸发器 还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发生器,或自发生器增设浓溶液 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蒸发 器、新增吸收-蒸发器还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发生器;或 是高温蒸发器或低温蒸发器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 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或是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 新增吸收-蒸发器后新增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由高温蒸发器或 低温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 部连通;来自高温蒸发器或低温蒸发器的冷剂蒸汽进入新增吸收-蒸发器、被来自新增吸收 器的溶液吸收并加热流经新增吸收器的冷剂液成较高温度的冷剂蒸汽向新增吸收器提供, 进入新增吸收器的冷剂蒸汽被来自吸收器或发生器的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新增 吸收器成为机组新增高温供热端,从而得到附加高温供热端的分段吸收型吸收式机组。
本发明从吸收式机组流程的核心——溶液吸收冷剂蒸汽——着手,给出了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和建立在该体系上的各种具体的分段吸收型吸收式机组,结构简单,类型丰富, 能够使机组在基本保持性能指数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余热资源的深度、高效利用,具有很好 的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


图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的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2也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的结构和流程示意图;与图1所 示的相比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在具体流程上有一点差别。
图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基于图1所示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的分段吸收并具有三 个供热端的单级吸收式机组的系统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基于图2所示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的分段吸收并具有三 个供热端的单级吸收式机组的系统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基于图1所示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的溶液串联循环、分 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双效单级吸收式机组的系统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基于图2所示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的溶液串联循环、分
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双效单级吸收式机组的系统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7也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基于图1所示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的溶液串联循环、 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双效单级吸收式机组的系统结构和流程示意图;与图5所示的 相比,二者的区别在于①图7中采用第三溶液热交换代替了图5中的第三溶液泵;②图
5中低压发生器通过第三溶液泵向发生器提供溶液,而图7中则是发生器经过第三溶液热
交换器向低压发生器提供溶液。
图8也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基于图2所示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的溶液串联循环、 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双效单级吸收式机组的系统结构和流程示意图;与图6所示的
相比,二者的区别在于①图8中采用第三溶液热交换代替了图6中的第三溶液泵;②图
6中低压发生器通过第三溶液泵向发生器提供溶液,而图8中则是发生器经过第三溶液热
交换器向低压发生器提供溶液。
图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基于图2所示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的溶液并联循环、分 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双效单级吸收式机组的系统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0也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基于图2所示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的溶液并联循环、 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双效单级吸收式机组的系统结构和流程示意图;与图9所示的 相比,图9中由第二吸收器经第二溶液泵向低压发生器提供溶液,低压发生器的浓溶液回 到第二吸收器;而图10中则是吸收器经溶液泵向低压发生器提供溶液,低压发生器的浓溶 液回到吸收器。
图1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基于图1所示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的溶液并联循环、分 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双效单级吸收式机组的系统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基于图1所示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的由吸收-蒸发器向 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两级吸收式机组的系统结构和流程示 意图。
图1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基于图2所示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的由吸收-蒸发器向 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两级吸收式机组的系统结构和流程示 意图。
图1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基于图1所示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的由吸收-蒸发器与 低压发生器共同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两级吸收式机组。
图1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基于图2所示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的由吸收-蒸发器与 低压发生器共同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两级吸收式机组。
图1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图l所示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的由低压发生器向 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分段吸收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两级吸收式机组的系统结构和流程示 意图。
图1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图2所示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的由低压发生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分段吸收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两级吸收式机组的系统结构和流程示 意图。
图1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图1所示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的由低压发生器向 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分段吸收并具有五个供热端的两级吸收式机组的系统结构和流程示 意图。
图1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图2所示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的由低压发生器向 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分段吸收并具有五个供热端的两级吸收式机组的系统结构和流程示 意图。
图2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在图4所示的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单级吸收式机 组中附加高温供热端的吸收式机组系统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2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在图3所示的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单级吸收式机 组中附加高温供热端的吸收式机组系统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20、图21是附加了高温供热端的上述各分段吸收型吸收式机组的代表,它们体现 了上述各分段吸收型吸收式机组附加高温供热端的方法和步骤。
图中,l一吸收器(低浓度吸收器),2—第二吸收器(高浓度吸收器),3—发生器,4 一溶液泵,5—第二溶液泵,6—溶液热交换器,7—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其中,第二溶液泵5用于克服第二吸收器2和吸收器1之间的压差和溶液流动阻力; 当第二吸收器2布于高于吸收器1的位置时可利用重力差而省去第二溶液泵5。
图2-图4、图20-图21中,Al—冷凝器,Bl—高温蒸发器,Cl一低温蒸发器,Dl—节 流阀,El—第二节流阀;a—新增吸收器,b—新增吸收-蒸发器,c一新增溶液泵,d—新增 节流阀,e—新增溶液热交换器,f—新增冷剂液泵。
图5-图11中,A2—冷凝器,B2—高温蒸发器,C2—低温蒸发器,D2—节流阀,E2— 第二节流阀,F2—低压发生器,G2—第三节流阀,H2—第三溶液泵,12—第三溶液热交换器。
图12-图13中,A3—冷凝器,B3—高温蒸发器,C3—吸收-蒸发器,D3—节流阀,E3 一第三节流阀,F3—第三溶液热交换器,G3—冷剂液泵,b3—低温蒸发器,c3—第二吸收-蒸发器,d3—第二节流阀,e3—第四节流阀,f3—第四溶液热交换器,g3—第三溶液泵, h3—第二冷剂液泵。
图14-图15中,A4—冷凝器,B4—高温蒸发器,C4一吸收-蒸发器,D4—低压发生器, E4—第三溶液泵,F4—节流阀,G4—第三节流阀,H4—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4一冷剂液泵; b4—低温蒸发器,c4一第二吸收-蒸发器,d4—第二低压发生器,e4—第四溶液泵,f4—第 二节流阀,g4—第四节流阀,h4—第四溶液热交换器,i4—第二冷剂液泵。
图16-图19中,A5—冷凝器,B5—高温蒸发器,C5—低温蒸发器,D5—节流阀,E5— 第二节流阀,F5—高温发生器,G5—高温吸收器,H5—第三溶液泵,15—第三溶液热交换 器,J5—第二冷凝器,K5—第三节流阀。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l所示,本发明中的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之一是这样实现的
① 结构上,本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由吸收器l、第二吸收器2、发生器3、溶液泵4、 第二溶液泵5、溶液热交换器6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组成,吸收器l有稀溶液管路经溶 液泵4、溶液热交换器6、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连通发生器3,发生器3再有浓溶液管路经 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连通第二吸收器2,第二吸收器2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6、 第二溶液泵5连通吸收器1,发生器3还分别有冷剂蒸汽管路和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 通,吸收器l、第二吸收器2还分别有冷剂蒸汽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l、第二吸收器2 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 流程上,驱动热介质加热进入发生器3的溶液释放出高温冷剂蒸汽,发生器3的浓 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进入第二吸收器2、吸收外部较低温度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 加热介质,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6和第二溶液泵5进入吸收器1、吸收 外部较高温度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吸收器1的稀溶液再经溶液泵4、溶液热 交换器6、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进入发生器3,形成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
图2所示,本发明中的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之二是这样实现的
① 结构上,本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由吸收器l、第二吸收器2、发生器3、溶液泵4、 第二溶液泵5、溶液热交换器6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组成,吸收器l有稀溶液管路经溶 液泵4、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连通发生器3,发生器3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7、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第二吸收器2,第二吸收器2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5、溶 液热交换器6连通吸收器1 ,发生器3还分别有冷剂蒸汽管路和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 通,吸收器l、第二吸收器2还分别有冷剂蒸汽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l、第二吸收器2 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 流程上,驱动热介质加热进入发生器3的溶液释放出高温冷剂蒸汽,发生器3的浓 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和溶液热交换器6进入第二吸收器2、吸收外部较低温度的冷 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5和溶液热交换器6进 入吸收器l、吸收外部较高温度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吸收器l的稀溶液再经 溶液泵4、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进入发生器3,形成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
图3所示,具有三个供热端的分段吸收型单级吸收式机组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以图1的所示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为基础,增加冷凝器A1、高温蒸发器 Bl、低温蒸发器C1、节流阀Dl和第二节流阀El,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Al, 冷凝器A1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Dl与高温蒸发器B1连通,冷凝器A1还有冷剂液管路 经第二节流阀El连通低温蒸发器Cl,高温蒸发器Bl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吸收器1,低 温蒸发器Cl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第二吸收器2,冷凝器Al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 连通,高温蒸发器B1、低温蒸发器C1还分别有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高温驱动热介质加热进入发生器3的稀溶液释放高温冷剂蒸汽向冷凝器A1 提供,进入冷凝器A1的冷剂蒸汽向被加热介质提供高温热负荷,浓度提高后的溶液经第二 溶液热交换器7进入第二吸收器2;冷凝器Al经第二节流阀El向低温蒸发器Cl提供冷剂 液,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低温蒸发器Cl加热冷剂液成较低温度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吸 收器2、被来自发生器3的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浓度降低后的稀溶液经溶液热 交换器6、第二溶液泵5进入吸收器1;冷凝器Al经节流阀Dl向高温蒸发器Bl提供冷剂 液,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高温蒸发器B1加热冷剂液成较高温度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 1、被来自第二吸收器2的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吸收器1中的稀溶液经溶液泵4、 溶液热交换器6、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进入发生器3;吸收器l、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A1 分别向被加热介质供热,从而得到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单级吸收式机组。
由于各分段吸收型机组的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的结构和流程已在前面有细致的描 述,因此,分段吸收型单级吸收式机组的工作流程的描述可以不再对涉及溶液在发生-吸收 -再吸收体系中的过程,采取如下方式进行
发生器3释放高温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Al向被加热介质提供高温热负荷后成冷剂液, 冷凝器Al经第二节流阀El向低温蒸发器C1提供冷剂液,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低温 蒸发器Cl加热冷剂液成较低温度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吸收器2,冷凝器Al经节流阀Dl向高 温蒸发器Bl提供冷剂液,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高温蒸发器Bl加热冷剂液成较高温 度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l,吸收器l、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A1分别向被加热介质供热, 从而得到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单级吸收式机组。
后面各分段型吸收式机组的结构和流程描述将不再涉及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部分。
图4所示的具有三个供热端的分段吸收型单级吸收式机组,它与图3所示的区别在于 ①图3所示的是以图1所示的发生一吸收一在吸收体系为基础,而图4所示的是以图2所 示的发生一吸收一在吸收体系为基础;②图3中,冷凝器A1经第二节流阀E1直接连通低 温蒸发器Cl,冷凝器Al向低温蒸发器Cl直接提供冷剂液;而图4中则是高温蒸发器Bl 经第二节流阀El直接连通低温蒸发器C1,冷凝器A1的冷剂液先是全部进入高温蒸发器B1 部分受热蒸发,剩余部分再经第二节流阀El节流进入低温蒸发器Cl。
图5所示,溶液串联循环、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双效单级吸收式机组是这样实 现的
①结构上,在以图l所示的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上,增加冷凝器A2、高温蒸发器B2、 低温蒸发器C2、节流阀D2、第二节流阀E2、低压发生器F2、第三节流阀G2和第三溶液泵 H2,将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4、溶液热交换器6、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连通发生 器3改为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4、溶液热交换器6、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连通低 压发生器F2后低压发生器F2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H2连通发生器3,发生器3还 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低压发生器F2后低压发生器F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G2连通 冷凝器A2,低压发生器F2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A2,冷凝器A2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D2与高温蒸发器B2连通,冷凝器A2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E2连通低温蒸 发器C2,高温蒸发器B2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吸收器1,低温蒸发器C2还有冷剂蒸汽管 路连通第二吸收器2,冷凝器A2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高温蒸发器B2、低温蒸 发器C2还分别有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吸收器1通过溶液泵4再经溶液热交换器6、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向低压 发生器F2提供稀溶液,发生器3释放高温冷剂蒸汽进入低压发生器F2作为其驱动热介质, 低压发生器F2释放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A2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热负荷后成冷剂液,浓溶液 经第三溶液泵H2进入发生器3,作为驱动热介质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后经第三节流阀 G2节流降压后进入冷凝器A2;冷凝器A2经第二节流阀E2向低温蒸发器C2提供冷剂液, 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低温蒸发器C2加热冷剂液成较低温度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吸收 器2;冷凝器A2经节流阀D2向高温蒸发器B2提供冷剂液,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高 温蒸发器B2加热冷剂液成较高温度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1;吸收器l、第二吸收器2和冷 凝器3分别向被加热介质供热,从而得到溶液串联循环、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双效 单级吸收式机组。
图6所示的溶液串联循环、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双效单级吸收式机组,它与图 5所示的区别在于①图5所示的是以图1所示的发生一吸收一再吸收体系为基础,而图6 所示的是以图2所示的发生一吸收一再吸收体系为基础;②图5中,冷凝器A2经第二节流 阀E2直接连通低温蒸发器C2,冷凝器A2向低温蒸发器C2直接提供冷剂液;而图6中则 是高温蒸发器B2经第二节流阀E2连通低温蒸发器C2,冷凝器A2的冷剂液先是全部进入 高温蒸发器B2部分受热蒸发,剩余部分再经第二节流阀E2节流进入低温蒸发器C2。
图7所示,溶液串联循环、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双效单级吸收式机组是这样实 现的
①结构上,在以图l所示的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上,增加冷凝器A2、高温蒸发器B2、
低温蒸发器C2、节流阀D2、第二节流阀E2、低压发生器F2、第三节流阀G2和第三溶液热
交换器12,将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4、溶液热交换器6、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
连通发生器3改为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4、溶液热交换器6、第二溶液热交换器
7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2连通发生器3,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
连通第二吸收器2改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2连通低压发生器F2、
低压发生器F2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连通第二吸收器2,发生器3还有冷
剂蒸汽管路连通低压发生器F2后低压发生器F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G2连通冷凝
器A2,低压发生器F2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A2,冷凝器A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
阀D2与高温蒸发器B2连通,冷凝器A2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E2连通低温蒸发器
C2,高温蒸发器B2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吸收器1,低温蒸发器C2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
通第二吸收器2,冷凝器A2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高温蒸发器B2、低温蒸发器
C2还分别有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②流程上,吸收器1通过溶液泵4再经溶液热交换器6、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第三溶 液热交换器12向发生器3提供稀溶液,发生器3的浓溶液再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2向低 压发生器F2提供以作为其稀溶液,发生器3释放高温冷剂蒸汽进入低压发生器F2作为其 驱动热介质,低压发生器F2释放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A2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热负荷后成冷 剂液,低压发生器F2的浓溶液再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进入第二吸收器2,作为驱动热介 质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后经第三节流陶G2节流降低后进入冷凝器A2;冷凝器A2经第 二节流阀E2向低温蒸发器C2提供冷剂液,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低温蒸发器C2加热 冷剂液成较低温度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吸收器2;冷凝器A2经节流阀D2向高温蒸发器B2提 供冷剂液,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高温蒸发器B2加热冷剂液成较高温度冷剂蒸汽进入 吸收器l;吸收器l、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3分别向被加热介质供热,从而得到溶液串联 循环、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双效单级吸收式机组。
图8所示的溶液串联循环、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双效单级吸收式机组,它与图 7所示的区别在于①图7所示的是以图1所示的发生一吸收一再吸收体系为基础,而图8 所示的是以图2所示的发生一吸收一再吸收体系为基础;②图7中,冷凝器A2经第二节流 阀E2直接连通低温蒸发器C2,冷凝器A2向低温蒸发器C2直接提供冷剂液;而图8中则 是高温蒸发器B2经第二节流阀E2连通低温蒸发器C2,冷凝器A2的冷剂液先是全部进入 高温蒸发器B2部分受热蒸发,剩余部分再经第二节流阀E2节流进入低温蒸发器C2。
图9所示,溶液并联循环、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双效单级吸收式机组是这样实 现的
① 结构上,以图2所示的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为基础,增加冷凝器A2、高温蒸发器 B2、低温蒸发器C2、节流阀D2、第二节流阀E2、低压发生器F2、第三节流阀G2和第三溶 液热交换器12,自第二吸收器2经第二溶液泵5增设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2连 通低压发生器F2,低压发生器F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2连通第二吸收器 2,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低压发生器F2后低压发生器F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 流阀G2连通冷凝器A2,低压发生器F2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A2,冷凝器A2再有 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D2与高温蒸发器B2连通,高温蒸发器B2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 阀E2连通低温蒸发器C2,高温蒸发器B2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吸收器1,低温蒸发器C2 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第二吸收器2,冷凝器A2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高温蒸 发器B2、低温蒸发器C2还分别有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 流程上,第二吸收器2通过溶液泵5再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2向发生器3提供稀溶 液,发生器3释放高温冷剂蒸汽进入低压发生器F2作为其驱动热介质,低压发生器F2释 放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A2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热负荷后成冷剂液,低压发生器F2的浓溶液 再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二吸收器2,作为驱动热介质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后 经第三节流阀G2节流降低后进入冷凝器A2;冷凝器A2经节流阀D2向高温蒸发器B2提供 冷剂液,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高温蒸发器B2加热冷剂液成较高温度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1;高温蒸发器B2经第二节流阀E2向低温蒸发器C2提供冷剂液,余热介质或被制冷 介质流经低温蒸发器C2加热冷剂液成较低温度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吸收器2;吸收器l、第 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3分别向被加热介质供热,从而得到溶液并联循环、分段吸收并具有 三个供热端双效单级吸收式机组。
图10所示,溶液并联循环、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双效单级吸收式机组是这样实 现的-
① 结构上,以图2所示的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为基础,增加冷凝器A2、高温蒸发器 B2、低温蒸发器C2、节流阀D2、第二节流阔E2、低压发生器F2、第三节流阀G2和第三溶 液热交换器12,自吸收器1经溶液泵4增设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2连通低压发 生器F2,低压发生器F2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2连通吸收器1,发生器3 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低压发生器F2后低压发生器F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G2连通 冷凝器A2,低压发生器F2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A2,冷凝器A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 节流阀D2与高温蒸发器B2连通,冷凝器A2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E2连通低温蒸 发器C2,高温蒸发器B2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吸收器1,低温蒸发器C2还有冷剂蒸汽管 路连通第二吸收器2,冷凝器A2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高温蒸发器B2、低温蒸 发器C2还分别有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 流程上,吸收器1通过溶液泵4再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2向低压发生器F2提供稀 溶液,发生器3释放高温冷剂蒸汽进入低压发生器F2作为其驱动热介质,低压发生器F2 释放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A2向被加热介质提供热负荷后成冷剂液,低压发生器F2的浓溶 液再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吸收器1,作为驱动热介质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后经 第三节流阀G2节流降低后进入冷凝器A2;冷凝器A2经节流阀D2向高温蒸发器B2提供冷 剂液,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高温蒸发器B2加热冷剂液成较高温度冷剂蒸汽进入吸收 器1;冷凝器A2经第二节流阀E2向低温蒸发器C2提供冷剂液,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 经低温蒸发器C2加热冷剂液成较低温度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吸收器2;吸收器l、第二吸收
器2和冷凝器3分别向被加热介质供热,从而得到溶液并联循环、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 热端双效单级吸收式机组。
图11所示的溶液并联循环、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双效单级吸收式机组,与图 IO所示的相比,图10是基于图2所示的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而图ll是基于图l所示 的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图10中自吸收器1经溶液泵4增设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 器12连通低压发生器F2,低压发生器F2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2连通吸 收器1;而图11中,自吸收器1经溶液泵4、溶液热交换器6后增设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 热交换器12连通低压发生器F2,低压发生器F2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2 连通第二吸收器2。
图12所示,由吸收-蒸发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两级吸收式机组是这样实现的
① 结构上,以图1所示的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为基础,增加冷凝器A3、高温蒸发器
B3、吸收-蒸发器C3、节流阀D3、第三节流阀E3、第三溶液热交换器F3、低温蒸发器b3、 第二吸收-蒸发器c3、第二节流阀d3、第四节流阔e3、第四溶液热交换器f3和第三溶液 泵g3;将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4、溶液热交换器6、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连通 发生器3改为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F3连通吸收-蒸发C3后吸收-蒸 发器C3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4、第三溶液热交换器F3、溶液热交换器6、第二溶液热 交换器7连通发生器3,并由吸收器1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f3连通第二吸 收-蒸发器c3后第二吸收-蒸发器c3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g3、第四溶液热交换器 f3后接通自吸收-蒸发器C3连接溶液泵4、第三溶液热交换器F3之后的溶液管路;发生器 3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A3,冷凝器A3还分别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D3连通高温 蒸发器B3和经第二节流阀d3连通低温蒸发器b3,高温蒸发器B3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 吸收-蒸发器C3,低温蒸发器b3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c3,冷凝器A3还 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E3连通吸收-蒸发器C3后吸收-蒸发器C3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 通吸收器1,冷凝器A3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四节流阀e3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c3后第二 吸收-蒸发器c3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第二吸收器2,冷凝器A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 部连通,高温蒸发器B3、低温蒸发器b3还分别有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 流程上,发生器3释放高温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A3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后成冷剂液, 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高温蒸发器B3加热冷剂液成较高温度冷剂蒸汽进入吸收-蒸发 器C3,吸收器1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F3向吸收-蒸发器C3提供溶液、吸收来自高温蒸发 器B3的冷剂蒸汽并加热自冷凝器A3经第三节流阀E3节流后流经吸收-蒸发器C3的另一路 冷剂液成冷剂蒸汽向吸收器1提供,吸收-蒸发器C3的稀溶液经溶液泵4、第三溶液热交 换器F3、溶液热交换器6、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进入发生器3;冷凝器A3经第二节流阀d3 向低温蒸发器b3提供冷剂液,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低温蒸发器C3加热冷剂液成较 低温度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吸收-蒸发器c3,吸收器1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f3向第二吸收-蒸发器c3提供溶液、吸收来自低温蒸发器b3的冷剂蒸汽并加热自冷凝器A3经第四节流阀 e3节流后流经第二吸收-蒸发器c3的冷剂液成冷剂蒸汽向第二吸收器2提供,第二吸收-蒸发器c3的稀溶液经第四溶液泵g3、第四溶液热交换器f3后与来自吸收-蒸发器C3的稀 溶液汇合、再经溶液热交换器6、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进入发生器3;吸收器l、第二吸收 器2和冷凝器A3分别向被加热介质供热,从而得到由吸收-蒸发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 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两级吸收式机组。
图13所示,由吸收-蒸发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两 级吸收式机组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以图2所示的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为基础,增加冷凝器A3、高温蒸发器 B3、吸收-蒸发器C3、节流阀D3、冷剂液泵G3、第三溶液热交换器F3、低温蒸发器b3、第二吸收-蒸发器c3、第二节流阀d3、第二冷剂液泵h3、第四溶液热交换器f3和第三溶 液泵g3;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6、第二溶液泵5连通吸收器1改 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F3连通吸收-蒸发器C3后吸收-蒸发器 C3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5、第三溶液热交换器F3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吸收器1, 并由第二吸收器2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f3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c3后第二 吸收-蒸发器c3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g3、第四溶液热交换器f3后接通自吸收-蒸 发器C3连接溶液泵4、第三溶液热交换器F3之后的溶液管路;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管 路连通冷凝器A3,冷凝器A3还分别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D3连通高温蒸发器B3和经第 二节流阀d3连通低温蒸发器b3,高温蒸发器B3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吸收-蒸发器C3, 低温蒸发器b3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c3,高温蒸发器B3还有冷剂液管 路经冷剂液泵G3连通吸收-蒸发器C3后吸收-蒸发器C3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吸收器1, 低温蒸发器b3经第二冷剂液泵h3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c3后第二吸收-蒸发器c3再有冷 剂蒸汽管路连通第二吸收器2,冷凝器A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高温蒸发器B3、 低温蒸发器b3还分别有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发生器3释放高温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A3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后成冷剂液, 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高温蒸发器B3加热冷剂液成较高温度冷剂蒸汽进入吸收-蒸发 器C3,第二吸收器2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F3向吸收-蒸发器C3提供溶液、吸收来自高温 蒸发器B3的冷剂蒸汽并加热自高温蒸发器B3经冷剂液泵G3加压后流经吸收-蒸发器C3的 另一路冷剂液成冷剂蒸汽向吸收器1提供,吸收-蒸发器C3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5、第 三溶液热交换器F3、溶液热交换器6进入吸收器1;冷凝器A3经第二节流阀d3向低温蒸 发器b3提供冷剂液,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低温蒸发器b3加热冷剂液成较低温度冷 剂蒸汽进入第二吸收-蒸发器c3,第二吸收器2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f3向第二吸收-蒸发 器c3提供溶液、吸收来自低温蒸发器b3的冷剂蒸汽并加热自低温蒸发器b3经第二冷剂液 泵h3加压后流经第二吸收-蒸发器c3的冷剂液成冷剂蒸汽向第二吸收器2提供,第二吸收 -蒸发器c3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g3、第四溶液热交换器f3后与来自吸收-蒸发器C3的 稀溶液会合、再经溶液热交换器6进入吸收器1;吸收器l、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A3分 别向被加热介质供热,从而得到由吸收-蒸发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分段吸收并具有三 个供热端的两级吸收式机组。
图14所示的由吸收-蒸发器与低压发生器共同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分段吸收并具 有三个供热端的两级吸收式机组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以图1所示的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为基础,增加冷凝器A4、高温蒸发器 B4、吸收-蒸发器C4、低压发生器D4、第三溶液泵E4、节流阀F4、第三节流阀G4、第三 溶液热交换器H4、低温蒸发器b4、第二吸收-蒸发器c4、第二低压发生器d4、第四溶液泵 e4、第二节流阀f4、第四节流阀g4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h4,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管路连 通冷凝器A4;冷凝器A4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F4连通高温蒸发器B4,高温蒸发器B4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吸收-蒸发器C4,吸收-蒸发器C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E4、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H4连通低压发生器D4,低压发生器D4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 换器H4连通吸收-蒸发器C4,冷凝器A4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G4连通吸收-蒸发 器C4后吸收-蒸发器C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吸收器1,低压发生器D4还有冷剂蒸汽管 路连通吸收器1;冷凝器A4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阔f4连通低温蒸发器b4,低温蒸 发器b4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c4,第二吸收-蒸发器c4还有稀溶液管路 经第四溶液泵e4、第四溶液热交换器h4连通第二低压发生器d4,第二低压发生器d4再有 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h4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c4,冷凝器A4还有冷剂液管路 经第四节流阀g4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c4后第二吸收-蒸发器c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第 二吸收器2,第二低压发生器d4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第二吸收器2;低压发生器D4、第 二低压发生器d4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A4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 外部连通,高温蒸发器B4和低温蒸发器b4还分别有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管路与外部连 通。
②流程上,发生器3释放高温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A4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后成冷剂液, 冷凝器A4经节流阀F4向高温蒸发器B4提供冷剂液,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高温蒸发 器B4加热冷剂液成较高温度冷剂蒸汽进入吸收-蒸发器C4,进入吸收-蒸发器C4的冷剂蒸 汽被来自低压发生器D4的溶液吸收并加热自冷凝器A4经第三节流阀G4节流后流经吸收-蒸发器C4的冷剂液成冷剂蒸汽向吸收器1提供,吸收-蒸发器C4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 E4、第三溶液热交换器H4进入低压发生器D4,驱动热介质加热进入低压发生器D4的溶液 释放冷剂蒸汽向吸收器1提供,低压发生器D4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H4回到吸收-蒸发器C4;冷凝器A4经第二节流阀f4向低温蒸发器b4提供冷剂液,余热介质或被制冷 介质流经低温蒸发器b4加热冷剂液成较高温度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吸收-蒸发器c4,进入第 二吸收-蒸发器c4的冷剂蒸汽被来自第二低压发生器d4的溶液吸收并加热自冷凝器A4经 第四节流阀g4节流后流经第二吸收-蒸发器c4的冷剂液成冷剂蒸汽向第二吸收器2提供, 第二吸收-蒸发器c4的稀溶液经第四溶液泵e4、第四溶液热交换器h4进入第二低压发生 器d4,驱动热介质加热进入第二低压发生器d4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向第二吸收器2提供, 第二低压发生器d4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h4回到第二吸收-蒸发器c4;吸收器1、 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A4分别向被加热介质供热,从而得到由吸收-蒸发器与低压发生器 共同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两级吸收式机组。
图15所示的由吸收-蒸发器与低压发生器共同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分段吸收并具 有三个供热端的两级吸收式机组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以图2所示的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为基础,增加冷凝器A4、高温蒸发器 B4、吸收-蒸发器C4、低压发生器D4、第三溶液泵E4、节流阀F4、第三溶液热交换器H4、 冷剂液泵I4、低温蒸发器b4、第二吸收-蒸发器c4、第二低压发生器d4、第四溶液泵e4、 第二节流阀f4、第四溶液热交换器h4和第二冷剂液泵i4,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
24冷凝器A4;冷凝器A4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阔F4连通高温蒸发器B4,高温蒸发器B4还 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吸收-蒸发器C4,吸收-蒸发器C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E4、 第三溶液热交换器H4连通低压发生器D4,低压发生器D4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 换器H4连通吸收-蒸发器C4,高温蒸发器B4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14连通吸收-蒸 发器C4后吸收-蒸发器C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吸收器1,低压发生器D4还有冷剂蒸汽 管路连通吸收器1;冷凝器A4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f4连通低温蒸发器b4,低温 蒸发器b4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c4,第二吸收-蒸发器c4还有稀溶液管 路经第四溶液泵e4、第四溶液热交换器h4连通第二低压发生器d4,第二低压发生器d4再 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h4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c4,低温蒸发器b4还有冷剂 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i4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c4后第二吸收-蒸发器c4再有冷剂蒸汽管 路连通第二吸收器2,第二低压发生器d4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第二吸收器2;低压发生 器D4、第二低压发生器d4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A4还有被加热介 质管路与外部连通,高温蒸发器B4和低温蒸发器b4还分别有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管路 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发生器3释放高温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A4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后成冷剂液, 冷凝器A4经节流阀F4向高温蒸发器B4提供冷剂液,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高温蒸发 器B4加热冷剂液成较高温度冷剂蒸汽进入吸收-蒸发器C4,进入吸收-蒸发器C4的冷剂蒸 汽被来自低压发生器D4的溶液吸收并加热自高温蒸发器B4经冷剂液泵14加压后流经吸收 -蒸发器C4的冷剂液成冷剂蒸汽向吸收器1提供,吸收-蒸发器C4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 E4、第三溶液热交换器H4进入低压发生器D4,驱动热介质加热进入低压发生器D4的溶液 释放冷剂蒸汽向吸收器1提供,低压发生器D4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H4回到吸收-蒸发器C4;冷凝器A4经第二节流阀f4向低温蒸发器b4提供冷剂液,余热介质或被制冷 介质流经低温蒸发器b4加热冷剂液成较高温度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吸收-蒸发器c4,进入第 二吸收-蒸发器c4的冷剂蒸汽被来自第二低压发生器d4的溶液吸收并加热自低温蒸发器 b4经第二冷剂液泵i4后流经第二吸收-蒸发器c4的冷剂液成冷剂蒸汽向第二吸收器2提 供,第二吸收-蒸发器c4的稀溶液经第四溶液泵e4、第四溶液热交换器h4进入第二低压 发生器d4,驱动热介质加热进入第二低压发生器d4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向第二吸收器2 提供,第二低压发生器d4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h4回到第二吸收-蒸发器c4;吸 收器1、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A4分别向被加热介质供热,从而得到由吸收-蒸发器与低 压发生器共同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两级吸收式机组。
图16所示的由低压发生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分段吸收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两级 吸收式机组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以图1所示的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为基础,增加冷凝器A5、高温蒸发器 B5、低温蒸发器C5、节流阀D5、第二节流阀E5、高温发生器F5、高温吸收器G5、第三溶 液泵H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I5,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高温吸收器G5,高温吸收器G5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H5、第三溶液热交换器I5连通高温发生器F5,高温发 生器F5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连通高温吸收器G5,高温发生器F5还分 别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A5和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A5再有冷剂液 管路经节流阀D5与高温蒸发器B5连通,冷凝器A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E5连通 低温蒸发器C5,高温蒸发器B5还有冷剂蒸汽管路与吸收器1连通,低温蒸发器C5还有冷 剂蒸汽管路连通第二吸收器2,冷凝器A5和高温吸收器G5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 部连通,高温蒸发器B1、低温蒸发器C1还分别有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发生器3向高温吸收器G5提供冷剂蒸汽、被来自高温发生器F5的溶液吸 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高温吸收器G5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H5、第三溶液热交换器I5 进入高温发生器F5,驱动热介质加热进入高温发生器F5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A5 提供,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I5进入高温吸收器G5;进入冷凝器A5的冷剂蒸汽放热 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 一部分经节流阀D5节流进入高温蒸发器B5,另一部分经第二节 流阀E5节流进入低温蒸发器C5;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低温蒸发器C5加热冷剂液成 较低温度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吸收器2,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高温蒸发器B5加热冷剂 液成较高温度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1;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高温吸收器G5和冷凝器 A5分别向被加热介质供热,得到由低压发生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分段吸收并具有四 个供热端的两级吸收式机组。
图17所示的由低压发生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分段吸收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两级 吸收式机组,它与图16所示的区别在于①图16所示的是以图1所示的发生一吸收一在 吸收体系为基础,而图17所示的是以图2所示的发生一吸收一在吸收体系为基础;②图 16中,冷凝器A5经第二节流阀E5直接连通低温蒸发器C5,冷凝器A5向低温蒸发器C5直 接提供冷剂液;而图17中则是高温蒸发器B5经第二节流阀E5连通低温蒸发器C5,冷凝 器A5的冷剂液先是全部进入高温蒸发器B5部分受热蒸发,剩余部分再经第二节流阀E5节 流进入低温蒸发器C5。
图18所示的分段吸收、由低压发生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并具有五个供热端的两级 吸收式机组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16所示的分段吸收、由低压发生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两 级吸收式机组中,再增加第二冷凝器J5和第三节流阀K5,由发生器3增设冷剂蒸汽管路 连通第二冷凝器J5,将冷凝器A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E2连通低温蒸发器C5改为 冷凝器A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E5连通第二冷凝器J5后第二冷凝器J5再有冷剂液 管路经第三节流阀K5连通低温蒸发器C5,第二冷凝器J5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第二冷凝器J5、高温吸收器G5和冷凝器A5分别向被加热介质 供热,得到分段吸收、由低压发生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并具有五个供热端的两级吸收 式机组。图19所示的分段吸收、由低压发生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并具有五个供热端的两级 吸收式机组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17所示的分段吸收、由低压发生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两 级吸收式机组中,再增加第二冷凝器J5和第三节流阔K5,由发生器3增设冷剂蒸汽管路 连通第二冷凝器J5,将冷凝器A5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D5连通高温蒸发器B5改为冷凝 器A5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D5连通第二冷凝器J5后第二冷凝器J5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 三节流阀K5连通高温蒸发器B5,第二冷凝器J5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 1、第二吸收器2、第二冷凝器J5、高温吸收器G5和冷凝器A5分别向被加热介质供热,得 到分段吸收、由低压发生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并具有五个供热端的两级吸收式机组。
图20所示,附加高温供热端的分段吸收型单级吸收式机组是这样实现的
① 结构上,在如图4所示的具有三个供热端的分段吸收型单级吸收式机组中,增加吸 收器a、吸收-蒸发器b、溶液泵c、节流阀d和溶液热交换器e;将连通发生器3为其提供 溶液的管路改为连通新增吸收器a、新增吸收器a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e 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b、新增吸收-蒸发器b还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新增溶 液热交换器e连通发生器3,冷凝器Al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d连通新增吸收-蒸发 器b后新增吸收-蒸发器b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a,低温蒸发器Cl增设冷剂 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b,新增吸收器a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 流程上,吸收器1通过溶液泵4并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向新增吸收器a提供溶液, 低温蒸发器Cl向新增吸收-蒸发器b提供冷剂蒸汽;进入新增吸收-蒸发器b的冷剂蒸汽被 来自新增吸收器a的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自冷凝器Al经新增节流阀d节流后流经新增吸收器 a的冷剂液成较高温度的冷剂蒸汽向新增吸收器a提供,进入新增吸收器a的冷剂蒸汽被 来自吸收器1的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新增吸收-蒸发器b的稀溶液通过新增溶液 泵c并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e进入发生器3,驱动热介质加热自新增吸收-蒸发器b进入发 生器3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A1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 一部分冷剂液经 新增节流阀d节流后流经新增吸收-蒸发器b,另一部分经节流阀D1、高温蒸发器B1、第 二节流阀El后进入低温蒸发器Cl吸热成冷剂蒸汽向新增吸收-蒸发器b提供;新增吸收器 a成为机组新增高温供热端,从而得到附加高温供热端的分段吸收型吸收式机组。
图21所示,附加高温供热端的分段吸收型单级吸收式机组是这样实现的
在如图3所示的具有三个供热端的分段吸收型单级吸收式机组中,增加吸收器a、吸 收-蒸发器b、溶液泵c、溶液热交换器e和冷剂液泵f;自发生器3增设浓溶液管路连通 新增吸收器a、新增吸收器a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e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 b、新增吸收-蒸发器b还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e连通发生 器3,高温蒸发器Bl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f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b后新增吸收-蒸发器b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a,由高温蒸发器Bl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 增吸收-蒸发器b,新增吸收器a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来自低温蒸发器Cl的冷剂蒸汽进入新增吸收-蒸发器b、被来自新增吸收器a的溶液吸收并放热于流经新增吸收 器a的冷剂液成较高温度的冷剂蒸汽向新增吸收器a提供,进入新增吸收器a的冷剂蒸汽 被来自发生器3的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新增吸收器a成为机组新增高温供热端, 从而得到附加高温供热端的分段吸收型吸收式机组。 特别指出
① 图20和图21所示的附加高温供热端的分段型吸收式机组,它们既是附加高温供热 端的分段型吸收式机组的两个代表,也是上述其它各分段吸收型机组附加高温供热端的范 例;同样的方法适用于上述各分段吸收型机组,得到相应的附加高温热泵流程的高温型第 一类吸收式机组。
② 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分别经节流阀连通高温蒸发器和经第二节流阔连通低温蒸发 器,以及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连通高温蒸发器、高温蒸发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 二节流阀连通低温蒸发器,这两种连接方式适用于上述各具体机组。
本发明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与分段吸收型 吸收式机组具有如下的效果和优势
① 提出的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流程合理,结构简单。
② 提出的分段吸收型吸收式机组,能够在保持机组性能指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降低对 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的温度要求,这在余热利用和制冷中都有比较大的实际意义——采 用热泵进行余热利用时能够减少驱动热的投入,从而提高余热利用率;制冷中能够用于降 低驱动热的温度要求和降低驱动热的投入。
③ 能够小幅度提升机组的供热温度。
④ 丰富了吸收式机组的类型,能够更好地实现机组与用户需求之间的相互匹配。
总之,本发明能够实现对余热介质的深度利用,能够提高余热资源的利用价值,降低 对驱动热介质的温度要求和投入;丰富了吸收式机组的类型,更好地实现机组供热与用户 需求的相互匹配,特别适合于采用余热资源量相对较少或被制冷介质的温度变化范围相对 较大的场合,具有很好的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
28
权利要求
1. 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组成,或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4)、溶液热交换器(6)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连通发生器(3)、发生器(3)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连通第二吸收器(2)后第二吸收器(2)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6)和第二溶液泵(5)连通吸收器(1),或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4)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连通发生器(3)、发生器(3)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第二吸收器(2)后第二吸收器(2)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5)、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吸收器(1),发生器(3)还分别有冷剂蒸汽管路和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还分别有冷剂蒸汽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外部较高温度的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1)被来自第二吸收器(2)的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外部较低温度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吸收器(2)被来自发生器(3)的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驱动热介质加热进入发生器(3)的溶液释放出高温冷剂蒸汽、溶液浓度得到提高,形成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
2. 以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为基础,增加冷凝器(Al)、高温蒸 发器(Bl)、低温蒸发器(Cl)、节流阀(Dl)和第二节流阀(El),发生器(3)有冷剂蒸 汽管路连通冷凝器(Al),冷凝器(Al)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Dl)与高温蒸发器(Bl) 连通,冷凝器(Al)或高温蒸发器(Bl)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El)连通低温蒸 发器(Cl),高温蒸发器(Bl)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吸收器(1),低温蒸发器(Cl)还 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第二吸收器(2),冷凝器(Al)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高 温蒸发器(Bl)、低温蒸发器(Cl)还分别有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余 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高温蒸发器(Bl)加热冷剂液成较高温度冷剂蒸汽向吸收器(1) 提供,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低温蒸发器(Cl)加热冷剂液成较低温度冷剂蒸汽向第 二吸收器(2)提供,驱动热介质流经发生器(3)加热溶液释放高温冷剂蒸汽向冷凝器(Al) 提供,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Al)分别向被加热介质供热,从而得到 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单级吸收式机组。
3. 以权利要求l所述的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为基础,增加部件构成溶液串联循环、 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双效单级吸收式机组——或是增加冷凝器(A2)、高温蒸发 器(B2)、低温蒸发器(C2)、节流阀(D2)、第二节流阀(E2)、低压发生器(F2)、第三 节流阔(G2)和第三溶液泵(H2),或将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4)、溶液热 交换器(6)、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连通发生器(3)改为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 溶液泵(4)、溶液热交换器(6)、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连通低压发生器(F2)后低压 发生器(F2)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H2)连通发生器(3),或将吸收器(1)有 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4)、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连通发生器(3)改为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4)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连通低压发生器(F2)后低压发生器(F2) 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H2)连通发生器(3);或是增加冷凝器(A2)、高温蒸发 器(B2)、低温蒸发器(C2)、节流阀(D2)、第二节流阔(E2)、低压发生器(F2)、第三 节流阀(G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2),或将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4)、 溶液热交换器(6)、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连通发生器(3)改为吸收器(1)有稀溶液 管路经溶液泵(4)、溶液热交换器(6)、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2) 连通发生器(3)和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连通第二吸收 器(2)改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2)连通低压发生器(F2)、 低压发生器(F2)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连通第二吸收器(2),或将 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4)、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连通发生器(3)改为 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4)、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2) 连通发生器(3)和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第二吸收器(2)改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2)连 通低压发生器(F2)、低压发生器(F2)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溶液 热交换器(6)连通第二吸收器(2);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低压发生器(F2) 后低压发生器(F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G2)连通冷凝器(A2),低压发生器(F2)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A2),冷凝器(A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D2) 与高温蒸发器(B2)连通,冷凝器(A2)或高温蒸发器(B2)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 阀(E2)连通低温蒸发器(C2),高温蒸发器(B2)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吸收器(1), 低温蒸发器(C2)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第二吸收器(2),冷凝器(A2)还有被加热介质 管路与外部连通,高温蒸发器(B2)、低温蒸发器(C2)还分别有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 管路与外部连通;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高温蒸发器(B2)加热冷剂液成较高温度冷 剂蒸汽向吸收器(1)提供,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低温蒸发器(C2)加热冷剂液成 较低温度冷剂蒸汽向第二吸收器(2)提供,驱动热介质流经发生器(3)加热溶液释放高 温冷剂蒸汽进入低压发生器(F2)、作为其驱动热介质加热进入低压发生器(F2)的溶液 释放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A2),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A2)分别向被 加热介质供热,从而得到溶液串联循环、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双效单级吸收式机组。
4.以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为基础,增加部件构成溶液并联循环、 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双效单级吸收式机组——增加冷凝器(A2)、高温蒸发器(B2)、低温蒸发器(C2)、节流阀(D2)、第二节流阀(E2)、低压发生器(F2)、第三节 流阀(G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2),或是自吸收器(1)经溶液泵(4)或再经溶液热 交换器(6)后增设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2)连通低压发生器(F2),或自第二 吸收器(2)经第二溶液泵(5)或再经溶液热交换器(6)增设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 换器(12)连通低压发生器(F2),低压发生器(F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 器(12)连通吸收器(1)或第二吸收器(2),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低压发生器(F2)后低压发生器(F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G2)连通冷凝器(A2),低 压发生器(F2)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A2),冷凝器(A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 流阀(D2)与高温蒸发器(B2)连通,冷凝器(A2)或高温蒸发器(B2)还有冷剂液管路 经第二节流阀(E2)连通低温蒸发器(C2),高温蒸发器(B2)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吸 收器(1),低温蒸发器(C2)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第二吸收器(2),冷凝器(A2)还有 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高温蒸发器(B2)、低温蒸发器(C2)还分别有余热介质或 被制冷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高温蒸发器(B2)加热冷剂液成 较高温度冷剂蒸汽向吸收器(1)提供,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低温蒸发器(C2)加 热冷剂液成较低温度冷剂蒸汽向第二吸收器(2)提供,驱动热介质流经发生器(3)加热 溶液释放高温冷剂蒸汽进入低压发生器(F2 )、作为其驱动热介质加热进入低压发生器(F2 ) 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A2),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A2)分 别向被加热介质供热,从而得到溶液并联循环、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双效单级吸收 式机组。
5.以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为基础,增加冷凝器(A3)、高温蒸 发器(B3)、吸收-蒸发器(C3)、节流阀(D3)、第三节流阀(E3)或冷剂液泵(G3)、第 三溶液热交换器(F3)、低温蒸发器(b3)、第二吸收-蒸发器(c3)、第二节流阀(d3)、 第四节流阀(e3)或第二冷剂液泵(h3)、第四溶液热交换器(f3)和第三溶液泵(g3); 或将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4)、溶液热交换器(6)、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 连通发生器(3)改为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F3)连通吸收-蒸 发器(C3)后吸收-蒸发器(C3)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4)、第三溶液热交换器(F3)、 溶液热交换器(6)、第二溶液热交换器(7)连通发生器(3),并由吸收器(1)增设稀溶 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f3)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c3)后第二吸收-蒸发器(c3) 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g3)、第四溶液热交换器(f3)后接通自吸收-蒸发器(C3) 连接溶液泵(4)、第三溶液热交换器(F3)之后的溶液管路;或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 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6)、第二溶液泵(5)连通吸收器(1)改为第二吸收器(2) 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F3)连通吸收-蒸发器(C3)后吸收-蒸发器(C3)再 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5)、第三溶液热交换器(F3)和溶液热交换器(6)连通吸 收器(1),并由第二吸收器(2)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f3)连通第二吸 收-蒸发器(c3)后第二吸收-蒸发器(c3)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g3)、第四溶 液热交换器(f3)后接通自吸收-蒸发器(C3)连接溶液泵(4)、第三溶液热交换器(F3) 之后的溶液管路;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冷凝器(A3),冷凝器(A3)还分别 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D3)连通高温蒸发器(B3)和经第二节流阀(d3)连通低温蒸发 器(b3),高温蒸发器(B3)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吸收-蒸发器(C3),低温蒸发器(b3) 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c3),冷凝器(A3)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 阀(E3)或高温蒸发器(B3)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G3)连通吸收-蒸发器(C3)后吸收-蒸发器(C3)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吸收器(1),冷凝器(A3)还有冷剂液管路 经第四节流阀(e3)或低温蒸发器(b3)经第二冷剂液泵(h3)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c3) 后第二吸收-蒸发器(c3)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第二吸收器(2),冷凝器(A3)还有被 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高温蒸发器(B3)、低温蒸发器(b3)还分别有余热介质或被 制冷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高温蒸发器(B3)加热冷剂液成较 高温度冷剂蒸汽进入吸收-蒸发器(C3)、被来自吸收器(1)或第二吸收器(2)的溶液吸 收并加热流经吸收-蒸发器(C3)的冷剂液成冷剂蒸汽向吸收器(1)提供,余热介质或被 制冷介质流经低温蒸发器(b3)加热冷剂液成较低温度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吸收-蒸发器 (c3)、被来自吸收器(1)或第二吸收器(2)的溶液吸收并加热流经第二吸收-蒸发器(c3) 的冷剂液成冷剂蒸汽向第二吸收器(2)提供,驱动热介质流经发生器(3)加热溶液释放 高温冷剂蒸汽向冷凝器(A3)提供,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A3)分别 向被加热介质供热,从而得到由吸收-蒸发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分段吸收并具有三 个供热端的两级吸收式机组。
6.以权利要求l所述的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为基础,增加冷凝器(A4)、高温蒸 发器(B4)、吸收-蒸发器(C4)、低压发生器(D4)、第三溶液泵(E4)、节流阀(F4)、第 三节流阀(G4)或冷剂液泵(14)、第三溶液热交换器(H4)、低温蒸发器(b4)、第二吸 收-蒸发器(c4)、第二低压发生器(d4)、第四溶液泵(e4)、第二节流阀(f4)、第四节 流阀(g4)或第二冷剂液泵(i4)以及第四溶液热交换器(h4),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 管路连通冷凝器(A4);冷凝器(A4)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F4)连通高温蒸发器(B4), 高温蒸发器(B4)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吸收-蒸发器(C4),吸收-蒸发器(C4)还有稀 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E4)、第三溶液热交换器(H4)连通低压发生器(D4),低压发生 器(D4)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H4)连通吸收-蒸发器(C4),冷凝器(A4) 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G4)或高温蒸发器(B4)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14) 连通吸收-蒸发器(C4)后吸收-蒸发器(C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吸收器(1),低压发 生器(D4)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吸收器(1);冷凝器(A4)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 阀(f4)连通低温蒸发器(b4),低温蒸发器(b4)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第二吸收-蒸发 器(c4),第二吸收-蒸发器(c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e4)、第四溶液热交换 器(h4)连通第二低压发生器(d4),第二低压发生器(d4)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 热交换器(h4)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c4),冷凝器(A4)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四节流阀 (g4)或低温蒸发器(b4)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i4)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 (c4)后第二吸收-蒸发器(c4)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第二吸收器(2),第二低压发生 器(d4)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第二吸收器(2);低压发生器(D4)、第二低压发生器(d4) 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A4)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高 温蒸发器(B4)和低温蒸发器(b4)还分别有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余 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高温蒸发器(B4)加热冷剂液成冷剂蒸汽进入吸收-蒸发器(C4)、被来自低压发生器(D4)的溶液吸收并加热流经吸收-蒸发器(C4)的冷剂液成较高温度 冷剂蒸汽向吸收器(1)提供,驱动热介质加热进入低压发生器(D4)的溶液释放冷剂蒸 汽向吸收器(1)提供;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低温蒸发器(b4)加热冷剂液成冷剂 蒸汽进入第二吸收-蒸发器(c4)、被来自第二低压发生器(d4)的溶液吸收并加热流经第 二吸收-蒸发器(c4)的冷剂液成较高温度冷剂蒸汽向第二吸收器(2)提供,驱动热介质 加热进入第二低压发生器(d4)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向第二吸收器(2)提供;吸收器(1)、 第二吸收器(2)和冷凝器(A4)分别向被加热介质供热,从而得到由吸收-蒸发器与低压 发生器共同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分段吸收并具有三个供热端的两级吸收式机组。
7. 以权利要求l所述的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为基础,增加冷凝器(A5)、高温蒸 发器(B5)、低温蒸发器(C5)、节流阀(D5)、第二节流阀(E5)、高温发生器(F5)、高 温吸收器(G5)、第三溶液泵(H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 管路连通高温吸收器(G5),高温吸收器(G5)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H5)、第三 溶液热交换器(15)连通高温发生器(F5),高温发生器(F5)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 液热交换器(15)连通高温吸收器(G5),高温发生器(F5)还分别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 冷凝器(A5)和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A5)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D5) 与高温蒸发器(B5)连通,冷凝器(A5)或高温蒸发器(B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 阀(E5)连通低温蒸发器(C5),高温蒸发器(B5)还有冷剂蒸汽管路与吸收器(1)连通, 低温蒸发器(C5)还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第二吸收器(2),冷凝器(A5)和高温吸收器(G5) 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高温蒸发器(B5)、低温蒸发器(C5)还分别有余 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高温蒸发器(B5)加热 冷剂液成较高温度冷剂蒸汽向吸收器(1)提供,余热介质或被制冷介质流经低温蒸发器(C5)加热冷剂液成较低温度冷剂蒸汽向第二吸收器(2)提供,驱动热介质流经发生器 (3)加热溶液释放高温冷剂蒸汽向高温吸收器(G5)提供,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高温吸收器(G5)和冷凝器(A5)分别向被加热介质供热,得到由低压发生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分段吸收并具有四个供热端的两级吸收式机组。
8. 在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段吸收、由低压发生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并具有四个 供热端的两级吸收式机组中,再增加第二冷凝器(J5)和第三节流阀(K5),由发生器(3) 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第二冷凝器(J5),或是将冷凝器(A5)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D5) 连通高温蒸发器(B5)改为冷凝器(A5)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D5)连通第二冷凝器(J5) 后第二冷凝器(J5)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阔(K5)连通高温蒸发器(B5),或是将 冷凝器(A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E5)连通低温蒸发器(C5)改为冷凝器(A5) 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E5)连通第二冷凝器(J5)后第二冷凝器(J5)再有冷剂液 管路经第三节流阀(K5)连通低温蒸发器(C5),第二冷凝器(J5)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 与外部连通;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第二冷凝器(J5)、高温吸收器(G5)和冷 凝器(A5)分别向被加热介质供热,得到分段吸收、由低压发生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并具有五个供热端的两级吸收式机组。
9.在权利要求2-8所述的各分段吸收型吸收式机组中,增加吸收器(a)、吸收-蒸 发器(b)、节流阀(d)或冷剂液泵(f)、溶液泵(c)和溶液热交换器(e);或将连通发 生器(3)为其提供溶液的管路改为连通新增吸收器(a)、新增吸收器(a)再有稀溶液管 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e)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b)、新增吸收-蒸发器(b)还再有浓 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e)连通发生器(3),或自发生器(3) 增设浓溶液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a)、新增吸收器(a)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 换器(e)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b)、新增吸收-蒸发器(b)还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 液泵(c)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e)连通发生器(3);或是高温蒸发器或低温蒸发器有冷 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f)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b)后新增吸收-蒸发器(b)再有 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a),或是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d)连通新 增吸收-蒸发器(b)后新增吸收-蒸发器(b)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a);由 高温蒸发器或低温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b),新增吸收器(a) 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来自高温蒸发器或低温蒸发器的冷剂蒸汽进入新增吸收 -蒸发器(b)、被来自新增吸收器(a)的溶液吸收并加热流经新增吸收器(a)的冷剂液 成较高温度的冷剂蒸汽向新增吸收器(a)提供,进入新增吸收器(a)的冷剂蒸汽被来自 吸收器(1)或发生器(3)的溶液吸收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新增吸收器(a)成为机组 新增高温供热端,从而得到附加高温供热端的分段吸收型吸收式机组。
全文摘要
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与基于其上的吸收式机组,属热泵/制冷技术领域。由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一个或两个溶液泵组成;或吸收器经溶液泵、两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发生器,发生器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再经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器;或吸收器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再经第二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发生器,发生器再经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器;发生器有冷剂蒸汽管路和驱动热介质管路分别与外部连通,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各有冷剂蒸汽管路和被加热介质管路分别与外部连通;发生器对外提供高温冷剂蒸汽,吸收器吸收较高温度冷剂蒸汽并放热,第二吸收器吸收较低温度冷剂蒸汽并放热,形成发生-吸收-再吸收体系;增加部件得到基于该体系上的吸收式机组。
文档编号F25B15/12GK101520251SQ200910019730
公开日2009年9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8日
发明者尹志青, 李华玉 申请人:李华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