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5676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特别涉及在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被选择性地利用于热水供给和空气调节中的至少一个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热泵是利用制冷剂的发热或冷凝热,将低温的热源传递给高温的热源, 或是将高温的热源传递给低温的热源的制冷制热装置。热泵包括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机构、室内热交换器,最近,趋于开发一种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用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加热水并利用于热水供给,使得化石燃料的消耗达到最少。JP 2001-263857 A(2001. 9. 26)中公开了一种制冷制热热水供给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其中,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依次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膨胀机构、 空气调节用热交换器后回收到压缩机,或是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依次通过空气调节用热交换器、膨胀机构、室外热交换器后回收到压缩机。但是,在现有技术的制冷制热热水供给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中,由于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的冷凝剂依次通过室外热交换器、膨胀机构、室外热交换器并冷凝、膨胀、蒸发, 所以存在降低热水供给性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的制冷剂能够绕过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之一,从而提高热水供给性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包括制冷循环回路,包括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机构及室内热交换器,用于进行空气调节运转;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经由热水供给流路与上述制冷循环回路相连接,使得从上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利用于热水供给中后,在上述制冷循环回路内得以冷凝、膨胀、蒸发;制冷剂调节部,调节从上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使得从上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通过或绕过上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热交换器旁通流路,连接成将通过上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引导到上述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之间,使得通过上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绕过上述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之一。上述制冷剂调节部对制冷剂进行在热水供给运转时或者热水供给运转和空气调节运转同时进行时调节成使制冷剂流动到上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上述制冷剂调节部对制冷剂进行在空气调节运转时调节成使制冷剂绕过上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还包括辅助制冷剂调节部,该辅助制冷剂调节部调节通过了上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使得通过了上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的制冷剂通过或绕过上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上述辅助制冷剂调节部在热水供给运转时调节成使制冷剂流动到上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在上述热水供给运转的过程中满足除霜条件的情况下,上述辅助制冷剂调节部对制冷剂进行调节,使得制冷剂绕过上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上述制冷循环回路从制热运转切换到制冷运转。上述辅助制冷调节部对制冷剂在热水供给运转和空气调节运转同时进行时调节成使制冷剂绕过上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上述膨胀机构包括室内膨胀机构和室外膨胀机构;上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的一端连接在上述热水供给流路,其另一端连接在上述室内膨胀机构和室外膨胀机构之间。还包括热交换器旁通阀,该热交换器旁通阀设置在上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上,用于约束制冷剂的流动。还包括液态制冷剂阀,该液态制冷剂阀设置在上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和室内膨胀机构之间,用于约束制冷剂的流动。还包括水-制冷剂热交换器,该水-制冷剂热交换器经由水-制冷剂热交换器连接流路与上述热水供给流路相连接,使得通过了上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对水进行加热后,流动到上述热水供给流路。还包括地板取暖管道,其经由取暖水管与上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相连接;地板取暖用泵,其设置在上述取暖水管上。还包括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制冷剂调节部,该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制冷剂调节部调节通过了上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使得通过了上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的制冷剂通过或绕过上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上述膨胀机构包括室内膨胀机构和室外膨胀机构;上述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还包括气液分离器,设置在上述室内膨胀机构和室外膨胀机构之间;喷射管路,将上述气液分离器的气态制冷剂喷射到上述压缩机。上述制冷循环回路还包括用于切换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的制冷/制热切换阀;上述热水供给流路包括热水供给用流入流路,使被上述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流动到上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使从上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流动到上述制冷/制热切换阀;上述热水供给用流入流路和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分别连接在上述压缩机和制冷/制热切换阀之间;上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与上述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相连接。


参照本发明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和以下的附图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在上述附图中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第一实施例的概略图。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3是表示图2中示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第一实施例在空间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
图4是表示图2中示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第一实施例在空间制热运转过程中进行热水供给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图5是表示图2中示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第一实施例在空间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图6是表示图2中示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第一实施例在空间制热运转的同时热水供给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图7是表示图2中示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第一实施例在地板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图8是表示图2中示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第一实施例在地板制热运转的同时热水供给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图9是表示图2中示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第一实施例在热水供给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图10是表示图9中示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第一实施例在热水供给运转的过程中除霜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图11是表示图2中示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第一实施例在空间制热运转、地板制热运转、热水供给运转同时进行时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图1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可具体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以下进行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结构将使用相同名称及附图标记,并省去与此相关的附加说明。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第一实施例的概略图,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本实施例中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可包括制冷循环回路2、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制冷剂调节部6、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及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制冷循环回路2包括压缩机12、室外热交换器14、膨胀机构16、17及室内热交换器18,可进行空气调节运转。制冷循环回路2可以对室内进行制冷或者制热,制冷循环回路2的空气调节运转可包括吸入室内的空气并进行制热的空间制热运转以及吸入室内的空气并进行制冷的空间制冷运转。在制冷循环回路2中,可在压缩机12的吸入流路22设置储液器24,以防止液态制冷剂流入到压缩机12,并可在压缩机12的排出流路沈设置机油分离器28,以在从压缩机 12排出的制冷剂和机油中分离出机油并回收到压缩机12。室外热交换器14用于冷凝或蒸发制冷剂,其可由室外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构成,也可由冷却水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水-制冷剂热交换器构成。在室外热交换器14由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构成的情况下,其可设置室外风扇30, 以向室外热交换器14吹送室外空气。室外热交换器14将由热交换器连接管32与室内热交换器18连接。
膨胀机构16、17设置在热交换器连接管32。膨胀机构16、17包括室外膨胀机构16,其设置成在室外热交换器14和室内热交换器18中靠近于室外热交换器14 ;室内膨胀机构17,其设置成在室外热交换器14和室内热交换器18中靠近于室内热交换器18。热交换器连接管32可包括室外热交换器-室外膨胀机构连接管34,其连接有室外热交换器14和室外膨胀机构16 ;膨胀机构连接管36,其连接有室外膨胀机构16和室内膨胀机构17 ;室内膨胀机构-室内热交换器连接管38,其连接有室内膨胀机构17和室内热交换器18。室内热交换器18使室内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对室内进行制冷或制热,其可设置有室内风扇39,以向室内热交换器18循环室内空气。制冷循环回路2可由制冷用空调机构成,其连接为压缩机12压缩的制冷剂依次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4、膨胀机构16、17及室内热交换器18后回收到压缩机12,由室内热交换器18冷却室内空气。制冷循环回路2可由制热用空调机构成,其连接为压缩机12压缩的制冷剂依次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8、膨胀机构16、17及室外热交换器14后回收到压缩机12,由室内热交换器14加热室内空气。制冷循环回路2可由具有制冷制热功能的空调机构成,在制冷运转时,压缩机12 压缩的制冷剂依次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4、膨胀机构16、17及室内热交换器18后回收到压缩机12,在制热运转时,依次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8、膨胀机构16、17及室外热交换器14后回收到压缩机12。制冷循环回路2优选设置为使室内热交换器18对室内进行制冷或制热,以下,以其由可切换制冷制热运转的具有制冷制热功能的空调机构成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制冷循环回路2还可包括制冷/制热切换阀40,其使制冷剂以压缩机12、室外热交换器14、膨胀机构16、17及室内热交换器18的顺序流动,或是以压缩机12、室内热交换器18、膨胀机构16、17及室外热交换器14的顺序流动。制冷/制热切换阀40可由压缩机吸入流路22及压缩机排出流路沈与压缩机12 连接,经由室外热交换器连接管42与室外热交换器14连接,并可经由室内热交换器连接管 44与室内热交换器18连接。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经由热水供给流路50与制冷循环回路2连接,使得从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利用于热水供给后,在制冷循环回路2冷凝、膨胀、蒸发。热水供给流路50可包括热水供给用流入流路52,其连接成使制冷循环回路2的制冷剂(特别是压缩机12压缩的制冷剂)流动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 ;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M,其连接成使从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流出的制冷剂流动到制冷循环回路2 (特别是制冷/制热切换阀40)。热水供给用流入流路52和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M可各分别连接在压缩机12和制冷/制热切换阀40之间。热水供给用流入流路52的一端可连接在压缩机排出流路26,另一端可连接在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M的一端可连接在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另一端可连接在压缩机排出流路26。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为如下的一种减温器(desuperheater):制冷剂调节部6 使制冷剂流动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时,从压缩机12加热的制冷剂与利用为热水供给的水产生热交换而冷凝。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具有使在压缩机12加热的制冷剂通过的制冷剂流路以及使利用于热水供给的水通过的水流路。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由制冷剂流路和水流路在其期间相隔热传递部件并内外形成的双重管热交换器构成,也能由制冷剂流路和水流路在其之间相隔热传递部件并交替形成的板形热交换器构成。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经由热水供给管58与热水供给槽56连接,在热水供给管 58中设置有热水供给用泵60。热水供给槽56中连接有给水部62,其使外部的水供给到热水供给槽56 ;出水部 64,其使热水供给槽56的水流出。在热水供给槽56中,在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中得到加热后流入到热水供给槽56 的水直接流出到出水部64。热水供给槽56在其内部设置有与热水供给管58连接的热水供给线圈,在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中加热的水在通过热水供给线圈时对热水供给槽56内部进行加热,流入到给水部62的水被热水供给线圈加热并流出到出水部64。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使对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进行加热的制冷剂及时流动到制冷循环回路2,还能利用于加热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的制冷剂制热室内地板或制热空调后,流动到制冷循环回路2。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还包括经由水-制冷剂热交换器连接流路70与热水供给流路50连接的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水-制冷剂热交换器连接流路70包括制热用流入流路74,其使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M的制冷剂流入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 ;制热用流出流路76,其使通过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的制冷剂流出到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M。制热用流出流路76中设置有止回阀78,其防止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M的制冷剂通过制热用流出流路76逆流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是在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中第一次冷凝的制冷剂在其中与水进行热交换而追加冷凝的冷凝热交换器。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具有使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的制冷剂通过的制冷剂流路以及使利用于地板制热或室内空气调节制热的水通过的水流路。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由制冷剂流路和水流路在其之间相隔热传递部件并内外形成的双重管热交换器构成,也能由冷剂流路和水流路在其之间相隔热传递部件并交替形成的板形热交换器构成。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经由取暖水管82与设置在室内地板上的地板取暖管道80 连接,在取暖水管82设置地板取暖用泵84时,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的制冷剂热量将进一步利用于室内地板制热中。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设置在壳体内部,在壳体内部设置使室内空气循环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的室内风扇时,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壳体、室内风扇构成为使室内空气在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循环而被制热的风扇线圈单元,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 4的制冷剂的热量进一步利用于室内空调制热中。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将以地板取暖管道80通过取暖水管82连接在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且在取暖水管82上设置板制热泵84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包括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制冷剂调节部86,其调节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的制冷剂的流动,使得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的制冷剂通过或绕过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能直接与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M连接,使得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的制冷剂始终利用于地板制热,但是,其优选地设置为使用户等选择性地执行地板制热运转。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制冷剂调节部86由地板制热阀构成,其在用户等选择地板制热时,使制冷剂通过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制冷剂调节部86在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运转包括地板制热运转的情况下,调节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使得制冷剂流动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在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运转不包括地板制热运转的情况下,调节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使得制冷剂绕过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制冷剂调节部86在地板制热运转时,在地板制热运转和热水供给运转同时进行时,在地板制热运转、热水供给运转及空气调节运转同时进行时,调节成使制冷剂流动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 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制冷剂调节部86能由三通阀构成,其设置在热水供给流路50 特别是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54,以能选择制冷剂的流出方向。在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制冷剂调节部86为三通阀的情况下,其入口部和第一出口部与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M连接,第二出口部与地板制热用流入流路74连接。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制冷剂调节部86包括第一阀,设置在地板制热用流入流路 74中,在地板制热运行时开放且地板制热没有运行时关闭;第二阀,设置在热水供给流出流入M中,在地板制热运行时关闭且地板制热没有运行时开放。制冷剂调节部6能调节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使得从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通过或绕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在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运转包括热水供给运转和地板制热运转中的至少一个运转的情况下,制冷剂调节部6进行调节而使压缩机12中压缩的制冷剂流动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在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运转不包括热水供给运转和地板制热运转的情况下, 制冷剂调节部6进行调节而使压缩机12压缩的制冷剂绕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在热水供给运转时,制冷剂调节部6进行调节而使制冷剂流动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在热水供给运转和空气调节运转同时进行时,制冷剂调节部6进行调节而使制冷剂流动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在热水供给运转和地板制热运转同时进行时,制冷剂调节部6进行调节而使制冷剂流动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
在热水供给运转和地板制热运转及空气调节运转同时进行时,制冷剂调节部6进行调节而使制冷剂流动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在地板制热运转时,制冷剂调节部6进行调节而使制冷剂流动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在空气调节运转时,制冷剂调节部6进行调节而使制冷剂绕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即,在空间制冷运转时,制冷剂调节部6进行调节而使制冷剂绕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在空间制热运转时,制冷剂调节部6进行调节而使制冷剂绕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制冷剂调节部6由一个三通阀构成,其设置在制冷循环回路2,用于选择制冷剂流出方向。在制冷剂调节部6为三通阀的情况下,其入口部和第一出口部与压缩机流出流路 26连接,第二出口部与热水供给用流入流路52连接。制冷剂调节部6包括第一阀,其设置在压缩机流出流路沈中制冷剂调节部6和制冷/制热调节阀40之间,在热水供给运转和地板制热运转中至少包括一个运转时关闭且在空气调节运转时开放;第二阀,其设置在热水供给流入流路52中,在热水供给运转和地板制热运转中至少包括一个运转时开放且在空气调节运转时关闭。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连接成使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的制冷剂引导到室外热交换器14和室内热交换器18之间,使得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的制冷剂绕过室外热交换器14和室内热交换器18之一。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的一端连接在热水供给流路50,另一端连接在室内膨胀机构 17和室外膨胀机构16之间。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的一端连接在热水供给流路50中的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M, 另一端连接在膨胀机构连接管36,使得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M的制冷剂引导到室内膨胀机构17和室外膨胀机构16之间。引导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的制冷剂在室内膨胀机构17中膨胀后,在室内热交换器18中蒸发并回收到压缩机12,或是在室外膨胀机构16中膨胀后,在室外热交换器14中蒸发并回收到压缩机12。S卩,在制冷剂通过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引导到室内膨胀机构17和室外膨胀机构16 之间时,在制冷循环回路2中不发生冷凝过程,而是只发生膨胀过程和蒸发过程,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和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的热传递量将增大,热水供给效率和地板制热效率将提高。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调节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使得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的制冷剂通过或绕过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在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运转包括热水供给运转和空气调节运转两个运转时,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进行调节而使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的制冷剂绕过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在热水供给运转和空气调节运转同时进行时,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进行调节而使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的制冷剂绕过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在热水供给运转和地板制热运转及空气调节运转同时进行时,辅助制冷剂调节部 10进行调节而使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的制冷剂绕过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
在空气调节运转时,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进行调节而使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的制冷剂流动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在热水供给运转时,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进行调节而使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的制冷剂流动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在热水供给运转和地板制热运转同时运转时,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进行调节而使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的制冷剂流动到热交换器旁通流动流路8。在地板制热运转时,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进行调节而使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的制冷剂流动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在热水供给运转的过程中达到除霜条件时,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进行调节而使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的制冷剂绕过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此时,制冷循环回路2为了室外热交换器14的除霜,从制热运转切换为制冷运转,室外热交换器14得以除霜。对于室外热交换器14的除霜将在后面详细进行说明。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由一个三通阀构成,其设置在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M,用于选择制冷剂流出方向。在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为三通阀的情况下,其入口部和第一出口部与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M连接,第二出口部与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连接。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包括第一阀,其设置在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M中制冷剂调节部10和制冷/制热调节阀40之间,在进行包含热水供给运转和空气调节运转的运转时或者包含地板制热运转和空气调节运转的运转时开放,在地板制热运转和热水供给运转中至少包含一个且不包含空气调节运转时关闭;第二阀,其设置在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在进行包含热水供给运转和空气调节运转的运转时或者包含地板制热运转和空气调节运转的运转时关闭,在地板制热运转和热水供给运转中至少包含一个且不包含空气调节运转时开放。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还包括热交换器旁通阀88,其设置在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 用于约束制冷剂的流动;液态制冷剂阀90,其设置在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和室内膨胀机构 17之间,用于约束制冷剂的流动。热交换器旁通阀88在热水供给运转和地板制热运转同时进行或是地板制热运转或是热水供给运转时开放,在空气调节运转或是空气调节运转和热水供给运转同时进行或是空气调节运转和热水供给运转及地板制热运转同时进行时关闭。液态制冷剂阀90在空气调节运转或是空气调节运转和热水供给运转同时进行或是空气调节运转和热水供给运转及地板制热运转同时进行时开放,可在热水供给运转和地板制热运转同时进行或是地板制热运转或是热水供给运转时关闭。制冷循环回路2构成具有室外机0和室内机I的分体式空调机,供给热水单元H 与室外机0连接。压缩机12、制冷/制热切换阀40、室外热交换器14、室外膨胀机构16及室外风扇 30设置在室外机0。室内膨胀机构17、室内热交换器18和室内风扇39设置在室内机I。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热水供给用泵60、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地板取暖用泵 84及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制冷剂调节部86设置在热水供给单元H。
11
制冷剂调节部6、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热交换器旁通阀88 及液态制冷剂阀90设置在室外机0。图3是表示图2中示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第一实施例在空间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在热水供给运转时,如下所述地进行运转。压缩机12进行驱动,制冷剂调节部6进行调节而使制冷剂绕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的同时流动到制冷/制热切换阀40,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进行调节而使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M的制冷剂流动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室外风扇30和室内风扇39进行旋转,制冷/制热切换阀40以制冷模式进行驱动,热交换器旁通阀88关闭,液态制冷剂阀90开放,热水供给用泵60和地板取暖用泵84不进行驱动。在压缩机12进行驱动时,在压缩机12压缩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调节部6后,绕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和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而流动到制冷/制热切换阀40,随后在室外热交换器14中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同时冷凝。在室外热交换器14中冷凝的制冷剂在室外膨胀机构16和室内膨胀机构17的至少一个中膨胀,在室内热交换器18蒸发。在室内热交换器18中蒸发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制热切换阀40后回收到压缩机12。S卩,从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依次通过制冷/制热切换阀40、室外热交换器14、 室外膨胀机构16、室内膨胀机构17、室内热交换器18、制冷/制热切换阀40后,回收到压缩机12。在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中,室外热交换器14使制冷剂冷凝,室内热交换器18使制冷剂蒸发,室内空气在与室内热交换器18进行热交换的同时冷却。在空间制冷运转时,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用于冷却室内空气。图4是表示图2中示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第一实施例在空间制冷运转和热水供给运转同时进行时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在空间制冷运转和热水供给运转同时进行时,按以下内容运转。压缩机12进行驱动,制冷剂调节部6进行调节而使制冷剂向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流动,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制冷调节部86进行调节而使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M的制冷剂绕过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进行调节而使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M的制冷剂绕过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室外风扇30和室内风扇39进行旋转,制冷/制热切换阀 40以制冷模式进行驱动,热交换器旁通阀88关闭,液态制冷剂阀90开放,热水供给用泵60 进行驱动,地板取暖用泵84不进行驱动。在热水供给用泵60进行驱动时,热水供给槽56的水通过热水管58流动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在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后循环到热水供给槽56。在压缩机12进行驱动时,在压缩机12压缩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调节部6和热水供给用流入流路52后,流动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在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的同时被压缩机12加热的制冷剂与水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在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冷凝的制冷剂通过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M的同时绕过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通过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流动到制冷/制热切换阀40,随后在室外热交换器14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同时被冷凝。在室外热交换器14中冷凝的制冷剂通过室外膨胀机构16和室内膨胀机构17中的至少一个并膨胀,在室内热交换器18并蒸发。在室内热交换器18蒸发的制冷剂通过制冷 /制热切换阀40后回收到压缩机12。S卩,从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依次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制冷/制热切换阀 40、室外热交换器14、室外膨胀机构16、室内膨胀机构17、室内热交换器18、制冷/制热切换阀40后回收到压缩机12。在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中,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和室外热交换器14使制冷剂冷凝,室内热交换器18使制冷剂蒸发,室内空气与室内热交换器18进行热交换时冷却,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对热水供给槽56的水进行加热。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在同时进行空间制冷运转和热水供给运转时,制冷剂利用于对热水供给槽56的水进行加热后,再利用于冷却室内空气。图5是表示图2中示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第一实施例在空间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在空气调节运转中进行空间制热运转时,如下所述地进行运转。压缩机12进行驱动,制冷剂调节部6进行调节而使制冷剂绕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 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流动到制冷/制热切换阀40,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进行调节而使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M的制冷剂流动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室外风扇30和室内风扇39进行旋转,制冷/制热切换阀40以制热模式进行驱动,热交换器旁通阀88关闭,液态制冷剂阀90开放,热水供给用泵60和地板取暖用泵84不进行驱动。在压缩机12进行驱动时,在压缩机12中压缩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调节部6后,绕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和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流动到制冷/制热切换阀40,随后在室外热交换器14中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同时冷凝。在室内热交换器18中冷凝的制冷剂在室外膨胀机构16和室内膨胀机构17的至少一个中膨胀,在室外热交换器14蒸发。室外热交换器14中蒸发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制热切换阀40后回收到压缩机12。S卩,从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依次通过制冷/制热切换阀40、室内热交换器18、 室外膨胀机构16、室内膨胀机构17、室外热交换器14、制冷/制热切换阀40并回收到压缩机12。在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中,室外热交换器14使制冷剂冷凝,室内热交换器18使制冷剂蒸发,室内空气在与室内热交换器18进行热交换的同时得以加热。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在空间制热运转时,利用于加热室内空气。图6是表示图2中示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第一实施例在空间制热运转的同时热水供给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在空间制热运转和热水供给运转同时进行时,如下所述地进行运转。在压缩机12进行驱动时,制冷剂调节部60进行调节而使制冷剂向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流动,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制冷剂调节部86进行调节而使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M 的制冷剂绕过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进行调节而使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M的制冷剂绕过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室外风扇30和室内风扇39进行旋转,制冷/ 制热切换阀40以制热模式进行驱动,热交换器旁通阀88关闭,液体制冷剂阀90开放,热水供给用泵60进行驱动,地板取暖用泵84不进行驱动。在热水供给用泵60进行驱动时,热水供给槽56的水通过热水供给循环流路58流动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在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后循环到热水供给槽56。在压缩机12进行驱动时,在压缩机12压缩的制冷剂在通过制冷剂调节部6和热水供给用流入流路52后,流动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在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的同时被压缩机12加热的制冷剂与水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在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冷凝的制冷剂通过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M的同时绕过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通过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流动到制冷/制热切换阀40,随后在室内热交换器18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并再次冷凝。在室内热交换器18中冷凝的制冷剂通过室外膨胀机构16和室内膨胀机构17中的至少一个并膨胀,在室外热交换器14中蒸发,在室外热交换器14中蒸发的制冷剂通过制冷 /制热切换阀40后回收到压缩机12。S卩,从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依次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制冷/制热切换阀 40、室内热交换器18、室外膨胀机构16、室内膨胀机构17、室外热交换器14、制冷/制热切换阀40,回收到压缩机12。在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中,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和室内热交换器18使制冷剂冷凝,室外热交换器14使制冷剂蒸发,室内空气在与室内热交换器18进行热交换的同时得以加热,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对热水供给槽56的水进行加热。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在空间制热运转和热水供给运转同时进行时,制冷剂被利用于对热水供给槽的水进行加热后,再利用于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图7是表示图2中示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第一实施例在地板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在地板制热运转时,按以下内容运转。压缩机12进行驱动, 制冷剂调节部6进行调节而使制冷剂向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流动,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制冷调节部86进行调节而使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M的制冷剂绕过水-制冷剂热交换器 72,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进行调节而使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M的制冷剂绕过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室外风扇30进行旋转,室内风扇39不进行旋转,制冷/制热切换阀40以制热模式进行驱动,热交换器旁通阀88开放,液态制冷剂阀90关闭,热水供给用泵60不进行驱动,地板取暖用泵84进行驱动。在地板热水供给用泵84进行驱动时,地板取暖管道80的水通过取暖水管82流动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在通过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后循环到地板取暖管道80。在压缩机12进行驱动时,在压缩机12中压缩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调节部6和热水供给用流入流路52后,流动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不进行热交换的情况下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随后流入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制冷剂调节部86。流入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制冷剂调节部86的制冷剂通过制热用流入流路74流入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中,通过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的同时与水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在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中冷凝的制冷剂通过制热用流入流路76流入热水供给流出流入54,随后通过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流动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流动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的制冷剂通过热交换器旁通阀88后,在室外膨胀机构16膨胀,随后在室外热交换器14中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并蒸发。室外热交换器14中蒸发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制热切换阀40后回收到压缩机12。即,从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依次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室外膨胀机构16、室外热交换器14、制冷/制热切换阀40后,回收到压缩机12。在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中,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使制冷剂冷凝,室外热交换器 14使制冷剂蒸发,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对地板取暖管道80的水进行加热。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在地板制热运转时,制冷剂利用于对地板取暖管道80的水进行加热,制冷剂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8或者热水供给用泵60被驱动的情况下,具有能够迅速提高地板取暖管道80的水温的优点。图8是表示图2中示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第一实施例在地板制热运转的同时热水供给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在地板制热运转和热水供给运转同时进行时,如下所述地进行运转。压缩机12进行驱动,制冷剂调节部6进行调节而使制冷剂向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 4流动,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制冷剂调节部86进行调节而使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M的制冷剂通过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进行调节而使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 54的制冷剂通过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室外风扇30进行旋转,室内风扇39不进行旋转,制冷/制热切换阀40以制热模式进行驱动,热交换器旁通阀88开放,液态制冷剂阀90关闭, 热水供给用泵60进行驱动,地板取暖用泵84进行驱动。在热水供给用泵60进行驱动时,热水供给槽56的水通过热水管58流动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在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后循环到热水供给槽56。在地板取暖用泵84进行驱动时,地板取暖管道80的水通过取暖水管82流动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在通过水-制冷剂热交换器4后循环到地板取暖管道80。在压缩机12进行驱动时,在压缩机12中压缩的制冷剂在通过制冷剂调节部6和热水供给用流入流路52后,向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流动,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的同时在压缩机12中加热的制冷剂与水进行热交换的同时冷凝。在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 冷凝的制冷剂流入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制冷剂调节部86,通过制热用流入流路74流入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中,通过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的同时与水进行热交换而冷凝。 在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中冷凝的制冷剂通过制热用流入流路76流入热水供给流出流入 54,随后通过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流动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流动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 8的制冷剂通过热交换器旁通阀88后,在室外膨胀机构16膨胀,随后在室外热交换器14中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室外热交换器14中蒸发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制热切换阀 40后回收到压缩机12。即,从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依次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室外膨胀机构16、室外热交换器14、制冷/制热切换阀40后回收到压缩机12。在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中,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和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使制冷剂依次冷凝,室外热交换器14使制冷剂蒸发,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对热水供给槽56的水进行加热,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对地板取暖管道80的水进行加热。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在地板制热运转和热水供给运转同时进行时,制冷剂利用于同时对水供给槽56的水和热地板取暖管道80的水进行加热,与制冷剂通过室内热交换器 18的情况相比,具有能够迅速提高热水供给槽56的水温和地板取暖管道80的水温的优点。图9是表示图2中示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第一实施例在热水供给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在热水供给运转时,如下所述地进行运转。压缩机12进行驱动,制冷剂调节部6进行调节而使制冷剂向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流动,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制冷剂调节部86进行调节而使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M的制冷剂绕过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进行调节而使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M的制冷剂通过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室外风扇30进行旋转,室内风扇39不进行旋转,制冷/制热切换阀40以制热模式进行驱动,热交换器旁通阀88开放,液态制冷剂阀90关闭,热水供给用泵60进行驱动,地板取暖用泵84不进行驱动。在热水供给用泵60进行驱动时,热水供给槽56的水通过热水管58流动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在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后循环到热水供给槽56。在压缩机12进行驱动时,在压缩机12中压缩的制冷剂在通过制冷剂调节部6和热水供给用流入流路52后,向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流动,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的同时在压缩机12中加热的制冷剂与水进行热交换的同时冷凝。在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 冷凝的制冷剂流入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制冷剂调节部86,绕过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流入到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流入到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的制冷剂流动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 8,通过热交换器旁通阀88后,在室外膨胀机构16膨胀。在室外膨胀机构16膨胀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14中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并通过制冷/制热切换阀40后回收到压缩机12。S卩,从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依次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室外膨胀机构16、室外热交换器14、制冷/制热切换阀40后回收到压缩机12。在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中,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使制冷剂冷凝,室外热交换器 14使制冷剂蒸发,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对热水供给槽56的水进行加热。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在热水供给运转时,制冷剂利用于对水供给槽56的水进行加热,与制冷剂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8的情况相比,具有能够迅速提高热水供给槽56的水温的优点。图10是表示图9中示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第一实施例在热水供给运转的过程中除霜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在热水供给运转时,由于室外热交换器14作为蒸发机进行驱动,室外热交换器14上可能会结霜,达到需要去除室外热交换器14上的冰霜的除霜条件时,在继续进行热水供给运转的同时切换为去除室外热交换器14上的冰霜的运转。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中,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进行调节而使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的制冷剂绕过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将制冷循环回路2从制热运转切换为制冷运转。其中,除霜条件是热水供给运转的累计时间为设定时间以上的条件以及室外热交换器14的温度以设定时间以上保持设定温度以下的条件等即为满足的条件。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在热水供给运转的过程中,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进行调节而使制冷剂流动到制冷/制热切换阀40,制冷/制热切换阀40以制冷模式进行驱动,液态制冷剂阀90开放,热交换器旁通阀88关闭。在压缩机12中压缩后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的同时冷凝的制冷剂,在通过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的同时绕过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并流入到制冷/制热切换阀40。通过制冷/制热切换阀40的制冷剂流动到室外热交换器14,对室外热交换器14进行除霜并再次冷凝,随后通过室外膨胀机构16和室内膨胀机构17中的至少一个而膨胀,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8而蒸发。从室内热交换器18蒸发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制热切换阀40回收到压缩机12。即,从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依次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制冷/制热切换阀 40、室外热交换器14、室外膨胀机构16、室内膨胀机构17、室内热交换器18、制冷/制热切换阀40后回收到压缩机12。在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中,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使制冷剂冷凝,室外热交换器 14使制冷剂再次冷凝并除霜,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对热水供给槽56的水进行加热。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在热水供给运转时,由于制冷剂继续对热水供给槽56的水进行加热并对室外热交换器14进行除霜,因而能更迅速地提高热水供给槽56的水温并提高热水供给效率。图11是表示图2中示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第一实施例在空间制热运转、地板制热运转、热水供给运转同时进行时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在地板制热运转、热水供给运转、空间制热运转同时进行时, 如下所述地进行运转。压缩机12进行驱动,制冷剂调节部6进行调节而使制冷剂向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流动,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制冷剂调节部86进行调节而使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M的制冷剂通过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进行调节而使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M的制冷剂绕过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室外风扇30进行旋转,室内风扇39进行旋转,制冷/制热切换阀40以制热模式进行驱动,热交换器旁通阀88关闭,液态制冷剂阀90开放,热水供给用泵60进行驱动,地板取暖用泵84进行驱动。在热水供给用泵60进行驱动时,热水供给槽56的水通过热水管58流动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在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后循环到热水供给槽56。在地板取暖用泵84进行驱动时,地板取暖管道80的水通过取暖水管82流动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在通过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后循环到地板取暖管道56。在压缩机12进行驱动时,在压缩机12中压缩的制冷剂在通过制冷剂调节部6和热水供给用流入流路52后,向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流动,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的同时在压缩机12中加热的制冷剂与水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在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冷凝的制冷剂流入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制冷剂调节部86,通过制热用流入流路74流入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中,通过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的同时与水进行热交换而再次冷凝。在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中冷凝的制冷剂通过制热用流入流路76流入热水供给流出流入 54,随后通过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绕过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后流动到制冷/制热切换阀 40。流动到制冷/制热切换阀40的制冷剂再流动到室内热交换器18后进一步冷凝,并在室外膨胀机构16和室内膨胀机构17的至少一个中膨胀,随后在室外热交换器14中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从室外热交换器14蒸发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制热切换阀40后,回收到压缩机12。即,从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依次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制冷/制热切换阀40、室内热交换器18、室内膨胀机构17、室外膨胀机构16、室外热交换器14、制冷/制热切换阀40后回收到压缩机12。在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中,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和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室内热交换器18使制冷剂依次冷凝,总共通过三次进行冷凝,室外热交换器14使制冷剂蒸发, 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对热水供给槽56的水进行加热,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对地板取暖管道80的水进行加热。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在地板制热运转和热水供给运转、空间制热运转同时进行时,制冷剂利用于同时对水供给槽56的水和热地板取暖管道80的水进行加热,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能够有效实施热水供给、地板制热、空间制热。图1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在本实施例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中,压缩机12由对制冷剂进行多级压缩的多级压缩机构成。压缩机12包括低压侧压缩部12a ;与低压侧压缩部1 连接,使制冷剂在低压侧压缩部1 压缩的高压侧压缩部12b。在热水供给用压缩机12中,低压侧压缩部1 和高压侧压缩部12b串联连接,在低压侧压缩部1 连接压缩机的吸入流路22,在高压侧压缩部12b连接压缩机的排出流路 26。在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中,在室外膨胀机构16和室内膨胀机构17之间设置有气液分离器100,在气液分离器100中连接用于将气态制冷剂喷射到压缩机12的喷射管路 102。气液分离器100设置在压缩机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和室外膨胀机构16之间,使得在热水供给运转制热运转同时进行或是热水供给运转或是制热运转时,向压缩机12喷射气态制冷剂。在喷射管路102中设置有喷射制冷剂调节部104,其可调节向压缩机12喷射的气态制冷剂。喷射制冷剂调节部104用于调节从气液分离器100流出的气态制冷剂,其由通过开/关控制而开放/关闭的开闭阀构成,也能由通过开度控制而调节开度的电子膨胀阀构成。喷射制冷剂调节部104在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启动运转时关闭,并在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稳定后根据室外热交换器14的温度而开放。室外热交换器14中设置有用于检测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08,喷射制冷剂调节部 104在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稳定后,在由温度传感器108检测出的温度为设定温度以下时开放。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包括电子膨胀阀,其在热水供给运转和制热运转同时进行或是热水供给运转或是制热运转时,避免气液分离器100内部的液态制冷剂流动到喷射管路 102,并将通过喷射管路102喷射的气态制冷剂的压力降低为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的冷凝压和室外热交换器14的蒸发压之间的中间压。电子膨胀阀优选地设置在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和气液分离器100之间,其能设置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旁通阀88和气液分离器100之间,也能设置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和热交换器旁通阀88之间。
在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中,在热交换器旁通阀88由电子膨胀阀构成的情况下,在热水供给运转和地板制热运转同时进行或是热水供给运转或是地板制热运转时,能够将通过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的制冷剂的压力降低为冷凝压和蒸发压之间的中间压,在热水供给运转的过程中的除霜运转或是空气调节运转和热水供给运转同时进行或是空气调节运转和热水供给运转及地板制热运转同时进行或是空气调节运转时可以关闭。除了压缩机12、热交换器旁通阀88、气液分离器100、喷射管路102、喷射制冷剂调节部104以外的其它结构及作用与上述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相同或类似,故将使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去与之对应的详细说明。以下,以热水供给运转为例进行说明。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在热水供给运转时,如上述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相同地进行运转,在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启动后稳定的状态下,当室外热交换器14为设定温度以下时, 热交换器旁通阀88利用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的冷凝压和室外热交换器14的蒸发压之间的压力使制冷剂膨胀,喷射制冷剂调节部104开放。在热交换器旁通阀88的制冷剂膨胀和喷射制冷剂调节部104开放时,在压缩机12 的低压侧压缩部1 和高压侧压缩部12b之间流入通过喷射管路102喷射的中间压的制冷剂,由此,具有由中间压的制冷剂流入对应地减少压缩功,由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4的冷凝容量增大而具有实现寒冷地区或室外低温时的有效的热水供给,并能够降低压缩机12的最高管理温度的优点。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在地板制热运转和热水供给运转同时进行或是地板制热运转时,也能够向压缩机12注入如上所述的中间压的制冷剂,从而实现有效的运转。此外,本发明并非限定于如上所述的实施例,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中也能够不包括水-制冷剂热交换器连接管70、水-制冷剂热交换器72、止回阀78、地板取暖管道80、取暖水管82、地板取暖用泵84及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制冷剂调节部86,在没有地板制热运转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调节运转和热水供给运转中的至少一个运转进行运转,当然在本发明所属的技术范围内能进行多种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中,在热水供给运转时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绕过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之一的情况下,能提高热水供给性能,在热水供给运转和空气调节运转同时进行时,通过对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进行加热的同时得到冷凝的制冷剂在全部通过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时,能提高空气调节性能。并且,具有在热水供给运转的过程中能够对室外热交换器进行除霜并实现连续的热水供给的优点。并且,在热水供给运转时,向压缩机喷射冷凝压和蒸发压之间的中间压的制冷剂, 能够防止在室外低温环境下热水供给性能降低,从而具有提高热水供给热交换器的冷凝性能而提高热水供给效率的优点。并且,具有能够同时执行热水供给、地板制热及空间空气调节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循环回路,包括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机构及室内热交换器,用于进行空气调节运转;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经由热水供给流路与所述制冷循环回路相连接,使得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利用于热水供给中后,在所述制冷循环回路内得以冷凝、膨胀、蒸发;制冷剂调节部,调节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使得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通过或绕过所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热交换器旁通流路,连接成将通过所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引导到所述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之间,使得通过所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绕过所述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之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调节部对制冷剂进行在热水供给运转时或者热水供给运转和空气调节运转同时进行时调节成使制冷剂流动到所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调节部对制冷剂进行在空气调节运转时调节成使制冷剂绕过所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制冷剂调节部,该辅助制冷剂调节部调节通过了所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使得通过了所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的制冷剂通过或绕过所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制冷剂调节部在热水供给运转时调节成使制冷剂流动到所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水供给运转的过程中满足除霜条件的情况下,所述辅助制冷剂调节部对制冷剂进行调节,使得制冷剂绕过所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所述制冷循环回路从制热运转切换到制冷运转。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制冷调节部对制冷剂在热水供给运转和空气调节运转同时进行时调节成使制冷剂绕过所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机构包括室内膨胀机构和室外膨胀机构;所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热水供给流路,其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室内膨胀机构和室外膨胀机构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交换器旁通阀, 该热交换器旁通阀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上,用于约束制冷剂的流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态制冷剂阀, 该液态制冷剂阀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和室内膨胀机构之间,用于约束制冷剂的流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制冷剂热交换器,该水-制冷剂热交换器经由水-制冷剂热交换器连接流路与所述热水供给流路相连接,使得通过了所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对水进行加热后,流动到所述热水供给流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地板取暖管道,其经由取暖水管与所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相连接;地板取暖用泵,其设置在所述取暖水管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制冷剂调节部,该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制冷剂调节部调节通过了所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使得通过了所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的制冷剂通过或绕过所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膨胀机构包括室内膨胀机构和室外膨胀机构;所述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还包括气液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室内膨胀机构和室外膨胀机构之间; 喷射管路,将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态制冷剂喷射到所述压缩机。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循环回路还包括用于切换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的制冷/制热切换阀; 所述热水供给流路包括热水供给用流入流路,使被所述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流动到所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使从所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流动到所述制冷/ 制热切换阀;所述热水供给用流入流路和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分别连接在所述压缩机和制冷/制热切换阀之间;所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与所述热水供给用流出流路相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中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包括制冷循环回路;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在制冷循环回路中连接热水供给流路,使得从制冷循环回路的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利用于热水供给,并在制冷循环回路内得以冷凝、膨胀、蒸发;制冷剂调节部,其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通过或绕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热交换器旁通流路,其连接为使通过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引导到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之间,从而具有热水供给运转时可迅速提高热水供给槽温度,而且同时进行热水供给运转和空气调节运转时,制冷剂的热量利用于提高热水供给槽温度后,可利用于调节室内空气的优点。
文档编号F25B29/00GK102235777SQ20111007262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2日
发明者卢镇熙, 崔焕锺, 朴熙雄, 朴鲁马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