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系统用的卧式贮液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786733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冷系统用的卧式贮液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用的卧式贮液器,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卧式贮液器的气液分离性能差等技术问题。贮液器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贮液筒,贮液筒内开设有内腔,贮液筒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内腔相连通的进汽管和出汽管,其特征在于,进汽管和出汽管均为弯管,进汽管的内端和出汽管的内端均位于内腔中,进汽管的内端和出汽管的内端分别朝向不同的方向,进汽管的外端和出汽管的外端均延伸至贮液筒外。本实用新型具有气液分离性能好等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制冷系统用的卧式贮液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制冷系统用的卧式贮液器。

【背景技术】
[0002] 卧式贮液器是供液制冷系统中的重要设备,用于分离液体制冷剂经节流后产生的 闪发蒸汽,以及分离蒸发器回汽中夹带的液滴,贮存液泵工作时所需的制冷剂液体,以及在 无排液桶的制冷系统中兼作排液桶使用。它对安装位置的高度空间要求比立式低压循环贮 液器要小得多。
[0003] 我国专利CN201449091U公开了一种用于氨压缩制冷系统的氨贮液器,所述横向 桶形的贮液器本体上端面开设有进液口、平衡口、空气释放口,在同一端面接设有压力表、 安全阀及出液阀中心管,并在旁侧的上、下端面分别接设相连通的液面计,所述贮液桶本体 在其下端面朝向重力方向设有一个储油泡,且在储油泡上开设有一个带放油阀的放油口。 上述贮液器能够轻松将贮液器中的积油通过流量可控的放油阀排出,提高氨制冷系统的节 能和高效性。
[0004]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蒸发器回汽从卧式贮液器一端进入贮液器内部时,气流会高 速地通过出汽管回到压缩机吸气口内,带有液滴的蒸汽在贮液器内时间较短,不能够得到 有效的气液分离就直接进入压缩机中,会造成压缩机液击。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制冷系统用的卧式贮液 器,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通过提高本贮液器的气液分离性能,从而避免 压缩机出现液击现象。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 -种制冷系统用的卧式贮液器,所述贮液器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贮液筒,所述 贮液筒内开设有内腔,所述贮液筒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腔相连通的进汽管和出汽管, 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汽管和出汽管均为弯管,所述进汽管的内端和出汽管的内端均位于所 述内腔中,所述进汽管的内端和出汽管的内端分别朝向不同的方向,所述进汽管的外端和 出汽管的外端均延伸至所述贮液筒外。
[0008] 其工作原理如下:本卧式贮液器的进汽管与蒸发器回气管相连接,本卧式贮液器 的出汽管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接,同时,本卧式贮液器也设置有进液管等结构,在此不加 以赘述。而本申请的创新点在于,从蒸发器流出的蒸汽依次经过进汽管、贮液筒、出汽管,最 后进入压缩机,由于本申请中的进汽管和出汽管均为弯管,则可降低蒸汽的流速并改变蒸 汽的流向,增加蒸汽位于贮液筒内的滞留时间,从而提高其气液分离效果;而进汽管的内端 和出汽管的内端分别朝向不同的方向,可降低蒸汽的流速,提高本贮液器气液分离的能力, 从而避免液体随着蒸汽进入压缩机对压缩机造成液击。
[0009] 在上述的一种制冷系统用的卧式贮液器中,所述贮液筒包括筒体、左封头和右封 头,所述左封头和右封头分别与所述筒体的左端和右端相固连且三者组合围成所述的内 腔。设计有左封头和右封头后,可满足贮液筒整体的安装以及密封性。
[0010] 在上述的一种制冷系统用的卧式贮液器中,所述进汽管靠近所述右封头,所述进 汽管的内端朝向所述右封头,所述进汽管的外端沿所述贮液筒的高度方向延伸至该贮液筒 夕卜。进汽管的内端朝向右封头,气流流至右封头后遇到阻碍才会返回进入出汽管中,如上设 计增加了蒸汽的行程,降低蒸汽的流速,从而提高了本贮液器的气液分离效果。
[0011] 在上述的一种制冷系统用的卧式贮液器中,作为一种方案,所述出汽管靠近所述 左封头,所述出汽管的内端朝向所述左封头,所述出汽管的外端沿所述贮液筒的高度方向 延伸至该贮液筒外。出汽管的内端朝向左封头,则蒸汽从进汽管流入后流至右封头处遇到 阻碍,然后改向流至左封头处遇到阻碍,最后才进入出汽管中,极大的增加了蒸汽的行程, 降低蒸汽的流速,提高本贮液器的气液分离效果。
[0012] 在上述的一种制冷系统用的卧式贮液器中,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筒体的顶部设 置有与所述内腔相连通的储汽包,所述储汽包和出汽管均靠近所述左封头,所述出汽管的 内端位于所述储汽包内,所述出汽管的外端延伸至所述贮液筒外。
[0013] 在上述的一种制冷系统用的卧式贮液器中,作为一种方案,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 有与所述内腔相连通的出液管和放油管,所述出液管的内端和放油管的内端均位于至所述 内腔中且前者的高度大于后者的高度,所述出液管的外端和放油管的外端均延伸至所述筒 体外。出液管的高度大于放油管的高度,可避免贮液器底部的润滑油随氨液由出液管进入 蒸发器,提高蒸发器的传热性能。
[0014] 在上述的一种制冷系统用的卧式贮液器中,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贮液器还包括 储油包、放油管和出液管,所述储油包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筒体的底部且与所述内腔相连通, 所述放油管固定于所述储油包的下端且与该储油包相连通,所述出液管固定于所述储油包 的侧壁上且与该储油包相连通。设计有储油包后,可提高本贮液器的储油性能,同时将放油 管设计于储油包的下端处,而出液管设计于储油包的侧壁上,同样可避免贮液器底部的润 滑油随氨液由出液管进入蒸发器,提高蒸发器的传热性能。
[0015] 在上述的一种制冷系统用的卧式贮液器中,所述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腔 相连通的进液管。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17] 1、本申请中的进汽管和出汽管均为弯管,则可降低蒸汽的流速并改变蒸汽的流 向,增加蒸汽位于贮液筒内的滞留时间,从而提高其气液分离效果;
[0018] 2、进汽管内端的朝向与出汽管内端的朝向交叉或相向,同样是为了避免从进汽管 内出来的蒸汽直接进入出汽管,降低蒸汽的流速,提高本贮液器气液分离的能力,从而避免 液体随着蒸汽进入压缩机对压缩机造成液击;
[0019] 3、出液管的高度大于放油管的高度,可避免贮液器底部的润滑油随氨液由出液管 进入蒸发器,提高蒸发器的传热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卧式贮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是实施例二中本卧式贮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中,1、贮液筒;11、内腔;12、筒体;13、左封头;14、右封头;15、储汽包;2、进汽 管;3、出汽管;4、出液管;5、放油管;6、储油包;7、进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 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4] 实施例一:
[0025] 如图1所示,本贮液器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贮液筒1,贮液筒1内开设有内腔 11,具体来讲,贮液筒1包括筒体12、左封头13和右封头14,左封头13和右封头14分别与 筒体12的左端和右端相固连且形成的内腔11。筒体12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内腔11相连通 的进液管7。
[0026] 如图1所示,贮液筒1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内腔11相连通的进汽管2和出汽管3,进 汽管2和出汽管3均为弯管,进汽管2的内端和出汽管3的内端均位于内腔11中,进汽管2 的内端和出汽管3的内端分别朝向不同的方向,进汽管2的外端和出汽管3的外端均延伸 至贮液筒1外。本实施例中,进汽管2靠近右封头14,进汽管2的内端朝向右封头14,进汽 管2的外端沿贮液筒1的高度方向延伸至该贮液筒1外。出汽管3靠近左封头13,出汽管 3的内端朝向左封头13,出汽管3的外端沿贮液筒1的高度方向延伸至该贮液筒1外。
[0027] 如图1所示,筒体12的底部设置有与内腔11相连通的出液管4和放油管5,出液 管4的内端和放油管5的内端均位于至内腔11中且前者的高度大于后者的高度,出液管4 的外端和放油管5的外端均延伸至筒体12外。
[002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本卧式贮液器的进汽管与蒸发器回气管相连接,本 卧式贮液器的出汽管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接,从蒸发器流出的蒸汽依次经过进汽管进入 内腔中,流至右封头上遇到阻碍,然后向左封头处流动后遇到阻碍,最后折回流入出汽管 中,蒸汽发生多次转向和减速,可增加蒸汽在贮液筒内的滞留时间,从而提高本贮液器的气 液分离效果。
[0029] 实施例二:
[0030]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筒体12 的顶部设置有与内腔11相连通的储汽包15,储汽包15和出汽管3均靠近左封头13,出汽 管3的内端位于储汽包15内,出汽管3的外端延伸至贮液筒1外。作为优选,出汽管3内 端的朝向与进汽管2内端的朝向相垂直。
[0031] 如图2所示,本C:液器还包括储油包6、放油管5和出液管4,储油包6的上端固定 于筒体12的底部且与内腔11相连通,放油管5固定于储油包6的下端且与该储油包6相 连通,出液管4固定于储油包6的侧壁上且与该储油包6相连通。作为优选,出液管4有两 根且沿储油包6的周向均匀分布。
[0032]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 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制冷系统用的卧式贮液器,所述贮液器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贮液筒(1),所 述贮液筒⑴内开设有内腔(11),所述贮液筒⑴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腔(11)相连通 的进汽管⑵和出汽管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汽管⑵和出汽管⑶均为弯管,所述进汽 管⑵的内端和出汽管⑶的内端均位于所述内腔(11)中,所述进汽管⑵的内端和出汽 管(3)的内端分别朝向不同的方向,所述进汽管(2)的外端和出汽管(3)的外端均延伸至 所述贮液筒⑴外。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用的卧式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筒(1)包 括筒体(12)、左封头(13)和右封头(14),所述左封头(13)和右封头(14)分别与所述筒体 (12)的左端和右端相固连且三者组合围成所述的内腔(11)。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用的卧式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汽管(2)靠近 所述右封头(14),所述进汽管(2)的内端朝向所述右封头(14),所述进汽管(2)的外端沿 所述贮液筒(1)的高度方向延伸至该贮液筒(1)夕卜。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用的卧式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汽管(3)靠近 所述左封头(13),所述出汽管(3)的内端朝向所述左封头(13),所述出汽管(3)的外端沿 所述贮液筒(1)的高度方向延伸至该贮液筒(1)夕卜。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用的卧式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2)的顶 部设置有与所述内腔(11)相连通的储汽包(15),所述储汽包(15)和出汽管(3)均靠近所 述左封头(13),所述出汽管(3)的内端位于所述储汽包(15)内,所述出汽管(3)的外端延 伸至所述贮液筒(1)夕卜。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冷系统用的卧式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2) 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内腔(11)相连通的出液管(4)和放油管(5),所述出液管(4)的内端 和放油管(5)的内端均位于至所述内腔(11)中且前者的高度大于后者的高度,所述出液管 (4)的外端和放油管(5)的外端均延伸至所述筒体(12)夕卜。
7.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冷系统用的卧式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器还包 括储油包(6)、放油管(5)和出液管(4),所述储油包(6)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筒体(12)的底 部且与所述内腔(11)相连通,所述放油管(5)固定于所述储油包(6)的下端且与该储油包 (6)相连通,所述出液管(4)固定于所述储油包(6)的侧壁上且与该储油包(6)相连通。
8.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制冷系统用的卧式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 (12)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腔(11)相连通的进液管(7)。
【文档编号】F25B43/00GK203848569SQ201420263720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1日
【发明者】林文贤, 熊从贵 申请人:温岭市钱江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