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冷冰箱的风道组件及风冷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4280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冷冰箱的风道组件及风冷冰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冰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冷冰箱的风道组件及风冷冰箱。



背景技术:

风冷冰箱是目前冰箱市场中深受好评的一种冰箱,其风道结构内设有强制循环风扇,能够使冰箱内的冷空气不断循环,冰箱内不易结冰或霜,且间室内温度均匀,制冷效果好。

现有技术中风冷冰箱的各间室均设有进风口,在进风口处设置电动风门,转动电动风门可调节进风口的大小,以改变进入各间室内的冷量。当风道内的冷风量较大、风压较大时,容易推动风门使得进风口的开口更大,或是风门本身处于关闭状态,风道内的冷风将风门推开,导致漏风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风冷冰箱的风道组件及风冷冰箱,可解决现有技术中风道组件中风门容易漏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风冷冰箱的风道组件,包括送风风道组件,所述送风风道组件包括送风风道壳体,所述送风风道壳体内形成有风门容纳腔、第一风道腔和第二风道腔,所述第一风道腔和所述第二风道腔的入口分别与所述风门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风道腔和所述第二风道腔的出口分别用于连接冰箱的两个间室,所述风门容纳腔内设有风门组件,所述风门组件包括可转动的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所述第一风门与所述第一风道腔对应,所述第二风门与所述第二风道腔对应,所述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打开时转动的方向与所述风门容纳腔内风的流动方向相逆。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风冷冰箱,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风道组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冷冰箱的风道组件及风冷冰箱,相较于现有技术,在送风风道壳体内的风门容纳腔中设置风门组件,风门组件包括可转动的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因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打开时的转动方向与风门容纳腔内风的流动方向相逆,当风门容纳腔内的风压较大时,风不会使风门转动的角度增大,而会使风门关闭的更紧,所以,风门组件不易漏风,可精准的控制上述两个冰箱间室内的温度;并且风道腔内的冷凝水可沿壳体内壁流至第一风门或第二风门,再沿风门的表面流下,因风门开启时,风门的一端朝下,所以可加速冷凝水沿风门表面向下排出。此外,将风门组件设置于风道组件内,相对于将风门组件设置于冰箱的冷冻间室内,风道组件内的温度不会过低,可避免风门组件结霜或结冰而导致风门控制失灵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风冷冰箱的风道组件中送风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风冷冰箱的风道组件中送风风道组件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风冷冰箱的风道组件中送风风道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风冷冰箱的风道组件中送风风道组件卡接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风冷冰箱的风道组件中弹性卡爪的局部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风冷冰箱的风道组件中弹性卡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风冷冰箱的风道组件中送风风道组件的仰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风冷冰箱的风道组件中回风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风冷冰箱的风道组件中回风风道组件三通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风冷冰箱中部分组件的爆炸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风冷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风冷冰箱的风道组件包括送风风道组件和回风风道组件,送风组件分别与冰箱间室的进风口连通,实现各间室的制冷;回风风道组件与各间室的回风口连通,使各间室的冷风强制进行循环,从而各间室均处于恒定温度范围。

参照图1~3,本发明实施例风冷冰箱的风道组件包括送风风道组件,该送风风道组件包括送风风道壳体1,送风风道壳体1内形成有第一风道腔11、第二风道腔12以及风门容纳腔13,其中,第一风道腔11和第二风道腔12的入口分别与风门容纳腔13连通,第一风道腔11和第二风道腔12的出口分别与风冷冰箱的两个间室(如冷藏室和变温室)连接,在风门容纳腔13内设置风门组件2,该风门组件2包括可转动的第一风门21和第二风门22,将第一风门21与第一风道腔11对应设置,第二风门22与第二风道腔12对应设置,并且第一风门21和第二风门22设计为打开时的转动方向与风门容纳腔13内风的流动方向相逆,当第一风门21和第二风门22开启时,可对冰箱的两个间室进行制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冷冰箱的风道组件,相较于现有技术,在送风风道壳体1内的风门容纳腔13中设置风门组件2,风门组件2包括可转动的第一风门21和第二风门22,因第一风门21和第二风门22打开时的转动方向与风门容纳腔13内风的流动方向相逆,风门容纳腔13内的风压较大时,风不会使风门转动的角度增大,而会使风门关闭的更紧,所以,风门组件2不易漏风,可精准的控制上述两个冰箱间室内的温度;并且风道腔内的冷凝水可沿壳体内壁流至第一风门或第二风门,再沿风门的表面流下,因风门开启时,风门的一端朝下,所以可加速冷凝水沿风门表面向下排出。此外,将风门组件2设置于风道组件内,相对于将风门组件2设置于冷冻间室内,风道组件内的温度不会过低,可避免风门组件结霜或结冰而导致风门控制失灵的问题。

上述的送风风道壳体1内还可设置第三风道腔、第四风道腔等,从而通过一个送风风道结构即可实现对冰箱内2个或2个以上间室同时送风,可避免使用多个送风管道分别单独对各间室送风,简化了送风风路,并降低了成本。此外,因各风道腔的结构均相同,本发明实施例以送风风道壳体1内设置有两个风道腔为例进行结构及功能说明。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的送风风道壳体1包括前壳101和后壳102,其中,前壳101靠近冰箱的间室设置,并且在前壳101的开口一周与后壳102的开口一周设置卡接结构3,将前壳101与后壳102连接紧密,使得前壳101与后壳102可相互扣合,如图1和图3所示,可省去螺钉,提高装配效率;此外,通常各风道腔可通过风道泡沫形成,而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前壳101与后壳102扣合后即可形成各个送风风道腔,不需再设计风道泡沫。

上述卡接结构3包括沿前壳101的开口边沿形成的凸缘31,以及沿后壳102的开口边沿形成的凹槽32,凸缘31与凹槽32配合卡接,从而防止前壳101和后壳102沿垂直于扣合方向的方向相对移动,凹槽32与凸缘31的卡接较紧密,在对冰箱进行发泡时,可防止发泡料进入送风风道壳体1内;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前壳101和后壳102沿扣合方向相对移动,卡接结构3还包括沿前壳101的开口边沿间隔设置的多个卡舌33,对应地,沿后壳102的开口边沿间隔设置多个卡扣34,上述的多个卡舌33与多个卡扣34一一对应卡接,如图3~5所示,从而将前壳101与后壳102锁紧。上述的凸缘31还可设置于后壳102上,凹槽32设置于前壳101上,即凸缘31与凹槽32的位置可互换,同理,卡舌33、卡扣34的位置也可互换。

进一步地,上述的凸缘31包括沿径向排列的第一凸缘311和第二凸缘312,其中,第一凸缘311围绕第二凸缘312的外侧设置,相应地,上述的凹槽32包括沿径向排列的第一凹槽321和第二凹槽322,该第一凹槽321围绕第二凹槽322的外侧设置,第一凸缘311与第一凹槽321配合卡接,第二凸缘312与第二凹槽322配合卡接,如图4所示,因沿壳体一周设置了上述两道环形的凸缘、凹槽卡接结构,相对仅设置一道环形的凸缘、凹槽卡接结构,可使前壳101与后壳102的连接处具有较好的密封作用,可防止送风风道壳体内的冷量流失。

参照图5,本发明实施例中前壳的卡舌33凸出于前壳101的表面,卡舌33的上端与卡扣34的配合面为斜面,卡扣34为设置于后壳边沿拐角处的开口,卡舌33为弹性件,通过弹性形变沿斜面伸入卡扣34内,实现卡舌33与卡扣34卡接。

通常将冰箱的冷冻室和变温室的送风风道在一个内胆中,并在内胆中设置中隔板,通过中隔板将冷冻室风道与变温室风道隔开,从而防止两个间室的风道出现冷量交换,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用于围成第一风道腔11的送风风道壳体1外壁与用于围成第二风道腔12的送风风道壳体1外壁间隔设置,如图2所示,以阻止两个风道腔之间出现冷量交换,当第一风门或第二风门打开时,可避免两个风道腔因热交换发生冷量流失;并且该送风风道壳体1的外形如图2中所示的类似“u”形,省去中隔板,风道结构更简单。

为防止冰箱发泡过程中,发泡料挤压壳体使之形变而导致壳体压坏风门,本发明实施例在风门容纳腔13设有支撑柱103,该支撑柱103沿前壳101和后壳102的扣合方向延伸以提供支撑风门容纳腔13的支撑力,从而避免风门容纳腔13被压缩变形而导致风门被压坏。

可选地,上述的支撑柱103的一端与前壳101和后壳102中的一个连接,支撑柱103的另一端与前壳101和后壳102中的另一个抵靠,这种方案前壳和后壳装配简单;当然,上述支撑柱103还可分别设置在前壳101和后壳102,且位置相对,当前壳101与后壳102扣合后,前壳101的支撑柱103可与后壳102的支撑柱103对应抵靠,如图7所示,支撑柱103不突出于前壳101或后壳102之外,方便运输、存储。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在第一风道腔11、第二风道腔12内也设置支撑柱103,并且在前壳101和后壳102的外表面设置横向、竖向的加强筋,进一步提高壳体的强度,防止冰箱发泡时,发泡料挤压壳体而导致壳体变形,影响送风风量。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还可将上述的两种支撑柱方案结合,在风道腔较小的区域采用一体式的支撑柱结构,在风道腔较宽的区域或风门容纳腔采用相互对接抵靠的支撑柱结构。

此外,上述风门组件2中的第一风门21和第二风门22可为单独的两个风门,也可为一体式的双开风门,风门为电动风门。上述的风门容纳腔13内设置风门卡接结构,如图3、图6(a)、图6(b)所示,该风门卡接结构包括支撑凸台104、卡筋105及弹性卡爪106,其中,支撑凸台104形成于风门容纳腔13顶部,且与风门组件2的顶部抵靠;卡筋105固定于风门容纳腔13后壁上,且与风门组件2的后端卡接;弹性卡爪106固定于风门容纳腔13前壁上,且与风门组件2的前端卡接,从而实现风门组件2上下方向、前后方向的固定。若需要维修风门组件2时,可通过使弹性卡爪106形变,将风门组件2从风门容纳腔13下端的开口取出。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送风风道组件后期的可维修性好。

需要说明的是,图3所示的方案中,由于风门组件2的下方设有支撑柱103,阻挡了风门组件2的取出路径,因此在首次维修时,需先将风门组件2下方的支撑柱103掰断,再按压弹性卡爪106将风门组件2取出,维修完成后,再通过弹性卡爪106的形变将风门组件2放回风门容纳腔13内;后续再次维修时,仅需按压弹性卡爪106即可将风门组件2取出或放回。

可选地,参照图6(a),上述的弹性卡爪106可与风门组件2的前端侧面抵靠,并沿图中p方向将风门组件2压在后壳102的内壁上,当风门组件2开启时,风门组件2会受到气流的冲击,因弹性卡爪106不能给风门组件2的前端底部提供可靠的支撑,风门组件2容易产生振动,从而发出噪音。因此,优选地,参照图6(b),本发明实施例中弹性卡爪106与风门组件2的前端下表面卡接,可将风门组件2的底端托起,弹性卡爪106可为风门组件2的底部提供可靠的弹性支撑力,当风门组件2受到气流的冲击时,风门组件2不易振动,从而降低了噪音。

此外,前壳101上还形成有与风门组件2形状匹配的限位凸台1011,弹性卡爪106设置于该限位凸台1011上,从而进一步限制风门组件2的前后移动。

在安装送风风道组件时,先将风门组件2安装于壳体内的风门容纳腔13内,使风门组件2与前壳101或后壳102上的卡接结构3固定后,再将前壳101与后壳102扣合,扣合时需将前壳101与后壳102内对应的结构对准后,再将前壳101与后壳102锁合,最后再进行冰箱发泡。或者在冰箱发泡后,再将风门组件2安装于风门容纳腔13内,因冰箱发泡过程不可避免会使壳体有一定的变形,所以,这种安装方案可能无法将风门组件2装入变形后的壳体内。因此,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前者的安装方案,可以提高冰箱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在围绕第一风道腔11的出口一周形成第一凸台107,在第一凸台107上设置双面胶条109,同样地,在围绕第二风道腔12的出口一周形成第二凸台108,并在第二凸台108上也设置双面胶条109,如图2所示,该双面胶条109将第一风道腔11的出口、第二风道腔12的出口分别与冰箱间室的进风口边缘粘结,本发明实施例仅通过双面胶条109即可实现风道组件的出口与冰箱间室进风口的固定和密封,可免去通过螺钉固定、密封棉密封的操作,使得安装操作更简单。

相应地,参照图8~9,上述的风道组件还包括回风风道组件4,该回风风道组件4包括第一回风管41、第二回风管42以及三通接头43,该三通接头43包括第一接口431、第二接口432和第三接口433,其中,第一接口431和第二接口432分别连接有第一回风管41和第二回风管42,第一回风管41和第二回风管42分别与冰箱的冷藏室和变温室连通,第三接口433与冰箱的冷冻室连通,不需采用2个接头分别与第一回风管41、第二回风管42连通,可省去一个接头。

可选地,第一回风管41和第二回风管42分别与冰箱的冷藏室和变温室连通的方式、第三接口433与冰箱的冷冻室连通的方式,也可采用双面胶条109实现接口与间室的固定和密封,可免去螺钉固定和密封棉密封操作,提高装配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风冷冰箱,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用于风冷冰箱的风道组件。由于在本实施例的风冷冰箱内安装的风道组件与上述风冷冰箱的风道组件的各实施例中提供的结构相同,因此二者能够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并达到相同的预期效果。

参照图10~11,本发明实施例的风冷冰箱包括冷藏室5、变温室6及冷冻室7,各间室的后侧与冰箱箱体之间形成风道内胆,风道内胆中设有冷冻风道组件9,该冷冻风道组件9包括冷冻风道前盖板91和冷冻风道后盖板92,风机8安装于冷冻风道前盖板91和冷冻风道后盖板92之间,冷冻风道后盖板92的下部安装有蒸发器(图中未示出),冷冻风道组件9设有出风口,该出风口与冷冻室进风口(图中未示出)连通,上述送风风道组件的下端开设有进风口,该进风口与冷冻室出风口71连通,送风风道壳体1中的第一风道腔11的出风口与冷藏室进风口51连通,第二风道腔12的出风口与变温室进风口61连通,回风风道组件4中第一回风管41的进风口与冷藏室回风口52连通,第二回风管42的进风口与变温室回风口62连通,三通接头43的第三接口433与冷冻室回风口72连通,将所有回风导至蒸发器的下端,对回风重新进行换热制冷。

在对风冷冰箱发泡前,可将送风风道组件、回风风道组件4安装于风冷冰箱的内胆中,再对风冷冰箱进行发泡。上述的风道组件均位于冰箱间室外,不占用风冷冰箱内部的储藏容积,因此,提高了风冷冰箱的储物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