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25181发布日期:2019-05-22 02:27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冰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有将冷气向贮藏室排出的冷气管道的冰箱。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以往的冰箱。该冰箱在贮藏室的背面具有冷气管道。在冷气管道内配置送风风扇,冷气管道形成为从送风风扇朝向上方延伸。另外,在冷气管道中设置有多个与贮藏室相对的排出口。通过送风风扇的运转,冷气在冷气管道中流通并从排出口向贮藏室内排出,使贮藏室内冷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667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根据上述专利文献中公开的冰箱,存在用户在贮藏室内将饮品洒落时液体经由排出口流入冷气管道内的情况。另外,还存在在贮藏室的后壁上凝结的水滴从排出口流入冷气管道内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存在在冷气管道中流下的液体粘到送风风扇上使送风风扇发生故障的问题。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送风风扇发生故障的冰箱。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冰箱包括:冷气管道,其配置在贮藏室的背面;以及送风风扇,其配置在所述冷气管道中,该冰箱的特征在于,所述冷气管道包括:第一通路,其从所述送风风扇向上方延伸;第二通路,其经由连结口与所述第一通路的上端连结并向下方延伸;第一排出口及第二排出口,其开设在所述第二通路上并与所述贮藏室相对,所述第一排出口配置在所述第二通路的上端部,所述第二排出口与所述连结口相比配置在下方。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构造的冰箱的基础上,特征在于,具有覆盖所述冷气管道的前表面的前面板,

所述第一排出口及所述第二排出口开设在所述前面板上,所述第二排出口的下端相对于所述第二通路的底壁配置在相同的高度或下方。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构造的冰箱的基础上,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路与所述第一通路的左右方向邻接,在所述第一排出口的所述连结口侧的端部与所述连结口之间,设有从前壁向后方突出并上下延伸的突出部。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构造的冰箱的基础上,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路与所述第一通路的前方邻接,所述第一排出口与所述连通口相比配置在下方。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构造的冰箱的基础上,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出口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排出口的开口面积。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构造的冰箱的基础上,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路的侧壁沿使所述第二通路朝向下方而变窄的方向倾斜。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构造的冰箱的基础上,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路的侧壁倾斜并配置在所述第二排出口的铅直下方。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冷气管道包括:从送风风扇向上方延伸的第一通路;以及经由连结口与第一通路的上端连结且向下方延伸的第二通路。在第二通路的上端部配置第一排出口,与第二通路的连结口相比在下方配置第二排出口。由此,经由第一排出口流入冷气管道的液体在第二通路中流下,经由第二排出口向贮藏室排出。另外,经由第二排出口流入冷气管道的液体也经由第二排出口向贮藏室排出。因此,能够防止由于液体在第一通路中流下导致的送风风扇故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侧面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内部的主视图。

图3是从前面侧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管道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从背面侧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管道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管道部件的后视图。

图6是图5中的a-a线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管道部件的后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管道部件的后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管道部件的后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管道部件的后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管道部件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侧面剖视图及主视图。冰箱1具有前表面开口的呈箱状的隔热箱体7。隔热箱体7的外表面由外箱9形成,内表面由内箱8形成。外箱9由钢板等金属板构成,内箱8由树脂成形品构成。在外箱9和内箱8之间填充有发泡聚氨酯等发泡隔热材料10。

在隔热箱体7的上部配置有冷藏室(贮藏室)2,其冷藏保存贮藏物,利用门2a使前表面开闭。在冷藏室2的下方隔着隔热壁6配置有冷冻室3,该冷冻室3冷冻保存贮藏物,利用门3a使前表面开闭。在冷冻室3的下部后方设置有机械室5,在该机械室5中配置有进行冷冻循环运转的压缩机17。

在冷藏室2及冷冻室3的后方设置有冷气管道12、13。冷气管道12、13由配置在内箱8前方的树脂成形品的管道部件12a、13a形成。冷气管道12、13的背面由内箱8覆盖。

在管道部件12a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开设与冷藏室2相对的排出口2b(第一排出口)及排出口2c(第二排出口)。排出口2b配置在排出口2c的上方。在管道部件13a上开设与冷冻室3相对的排出口3b及返回口3c。排出口3b配置在返回口3c的上方。

冷气管道12、13经由设置于隔热壁6的挡板16连通。在冷气管道12的下部设置送风风扇14,在冷气管道13中设置送风风扇15及冷却器20。

冷却器20成为利用压缩机17运转的冷冻循环的低温部,生成冷气。送风风扇15配置在冷却器20的上方,利用送风风扇15将由冷却器20生成的冷气送出。

在送风风扇14、15运转时,根据挡板16的开闭量调整从冷气管道13向冷气管道12流入的风量。

图3、图4表示从前面侧及背面侧观察管道部件12a的立体图,图5表示管道部件12a的后视图。管道部件12a偏向左方安装于内箱8。管道部件12a在背面侧凹设冷气管道12,形成冷气管道12的周壁的周壁部34朝向后方突出。冷气管道12的前表面由与周壁部34一体成形的前面板33覆盖。也可以由管道部件12a一体地形成冷气管道12的后壁,将由与管道部件12a独立的部件形成的前面板33配置为管道部件12a的前表面。

周壁部34的后端隔着密封部件(未图示)与内箱8抵接,在由前面板33、周壁部34及内箱8包围的区域形成冷气管道12。

冷气管道12包括在左右方向上邻接且上下延伸的第一通路31及第二通路32。第一通路31从送风风扇14(参照图1)向上方延伸,在上端经由连结口35与第二通路32连结。第二通路32经由连结口35与第一通路31的上端连结并向下方延伸。

由周壁部34形成第一通路31的两个侧壁34a、34f及顶壁34b。另外,由周壁部34形成第二通路32的顶壁34c、两个侧壁34d、34f及底壁34e。侧壁34f的上部形成分隔第一通路31和第二通路32的分隔部。

侧壁34f沿朝向上方而远离第二通路32的方向倾斜,在侧壁34f的上端形成铅直配置的连结口35。

第一通路31形成为大致恒定的通路宽度,沿从配置在第二通路32的底壁34e的铅直下方的下部朝向上方而远离第二通路32的方向倾斜。

另外,第一通路31的侧壁34a弯曲形成,在第一通路31中上升的冷气沿侧壁34a而被顺滑地向连结口35引导。由此,能够提高送风风扇14的送风效率。

第二通路32在前面板33上开设排出口2b及排出口2c,排出口2b配置在第二通路32的上端部。另外,排出口2c的开口面积小于排出口2b,与连结口35相比配置在下方。排出口2c的下端配置在与第二通路32的底壁34e的上表面相同的高度。

在冷藏室2内,在饮品洒落而液体从排出口2b流入第二通路32的情况下,液体在第二通路32中流下,从排出口2c排出到冷藏室2中。另外,在液体从排出口2c流入第二通路32的情况下,立即被从排出口2c排出。因此,能够防止液体从第一通路31流下而导致送风风扇14发生故障。另外,还能够防止配置在送风风扇14下方的挡板16及送风风扇15发生故障。

另外,第二通路32的侧壁34d、34f沿使第二通路32朝向下方变窄的方向倾斜,排出口2c的下端相对于第二通路32的底壁34e配置在相同的高度。由此,到达第二通路32的底壁34e上的液体被向排出口2c引导,容易经由排出口2c排出到冷藏室2侧。并且,也可以将在前面板33上开设的排出口2c的下端相对于第二通路32的底壁34e配置在下方,将第二通路32的下端部形成为前方下降的阶差形状。

图6示出图5的a-a线剖视图。在第二通路32的前壁上设有从排出口2b的连结口35侧的端部上下延伸且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36。突出部36由在前面板33上形成的楔形状的槽部36a形成。突出部36阻挡经由排出口2b流入第二通路32的液体,防止液体经由连结口35流入第一通路31。另外,能够将从排出口2b流入的液体沿槽部36a向下方引导,并由侧壁34f向排出口2c引导。

并且,突出部36可以配置在排出口2b的连结口35侧的端部与连结口35之间,也可以将槽部36a形成为其他形状。另外,也可以取代槽部36a,由从前面板33朝向后方突出的加强筋形成突出部36。另外,突出部36及槽部36a也可以设置在第二通路32的内箱8的壁上。经由排出口2b流入第二通路32的液体在内箱8的壁上流动而被向下方引导,能够防止液体经由连结口35液体流入第一通路31。

另外,第一通路31的侧壁34f的下部倾斜地配置在排出口2c的铅直下方。由此,在液体从底壁34e与内箱8之间的间隙漏出到第二通路32下方的情况下,液体沿第一通路31的侧壁34f的外表面向下方流动。由此,能够防止从第二通路32漏出的液体流入第一通路31。

另外,排出口2b的开口面积大于排出口2c的开口面积,因此从冷藏室2的上部排出的冷气较多。因此,由于自重而下降的冷气在冷藏室2内扩散,能够提高冷藏室2的冷却效率。

根据本实施方式,冷气管道12包括从送风风扇14向上方延伸第一通路31,和经由连结口35与第一通路31的上端连结并向下方延伸的第二通路32。另外,在第二通路32的上端部配置排出口2b(第一排出口),在第二通路32的与连结口35相比的下方配置排出口2c(第二排出口)。由此,经由排出口2b流入冷气管道12的液体在第二通路32中流下,经由排出口2c排出到冷藏室2。另外,经由排出口2c流入冷气管道12的液体被立即经由排出口2c向冷藏室2排出。因此,从排出口2b、2c流入冷气管道12的液体不会流入第一通路31,能够防止由液体在第一通路31中流下导致送风风扇14发生故障。

另外,在覆盖冷气管道12前表面的前面板33上开设排出口2b及排出口2c,排出口2c的下端相对于第二通路32的底壁34e配置在相同的高度或下方。由此,能够可靠地将到达第二通路32的底壁34e的液体从排出口2c排出,防止底壁34e上的液体贮留。

另外,在排出口2b的连结口35侧的端部与连结口35之间,设置从前壁(前面板33)朝向后方突出并上下延伸的突出部36。由此,能够阻挡经由排出口2b流入第二通路32的液体,更加可靠地防止液体经由连结口35流入第一通路31。

另外,由于排出口2b的开口面积大于排出口2c的开口面积,因此能够从冷藏室2的上部喷出大量冷气,提高冷藏室2的冷却效率。

另外,由于第二通路32的侧壁34f沿使第二通路32朝向下方变窄的方向倾斜,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将在第二通路32中流下的液体向排出口2c引导。

另外,第一通路31的侧壁34f的下部倾斜,配置在排出口2c的铅直下方。由此,从底壁34e与内箱8之间的间隙漏出到第二通路32下方的液体沿侧壁34f的外表面流向下方。由此,能够防止从第二通路32漏出的液体流入第一通路31。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图7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管道部件12a的后视图。并且,对与前述图1至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通路31设置排出口41。其他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排出口41开设于第一通路31的侧壁34a上及侧壁34f上的下部。在第一通路31中向上方流通的冷气经由排出口41向两侧方排出。由此,能够将在第一通路31中流通的温度更低的冷气向冷藏室2排出。因此,能够使冷藏室2的底部形成为冷冻温度带等低温。

并且,由于排出口41面向侧方开口,因此即使在冷藏室2内使装有液体的容器向后方倾倒的情况下,液体也很难经由排出口41流入第一通路31。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图8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管道部件12a的后视图。并且,对与前述图1至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通路32上,在排出口2b及排出口2c的基础上设置排出口42。其他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排出口42开设在第二通路32的前面板33上,配置在排出口2b与排出口2c之间。经由排出口2b及排出口42流入第二通路32的液体在第二通路32中流下,从排出口2c向冷藏室2排出。因此,能够防止液体向第一通路31流入。

另外,通过在第二通路32设置排出口42,即使排出口2b及排出口42各自的开口面积较小,也能够向冷藏室2供给冷气。在冷藏室2内,饮品洒落时的液体仅从在上下方向上分离的排出口2b及排出口42中的一方流入第二通路32的可能性较高。因此,能够减小排出口2b及排出口42各自的开口面积,减少液体向第二通路32流入。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图9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管道部件12a的后视图。并且,对与前述图1至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出口2b相对于排出口2c在左右方向上错开配置。其他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排出口2b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相对于排出口2c的左右方向的中心偏向远离连结口35的方向配置。另外,排出口2b的连结口35侧的端部相对于排出口2c的连结口35侧的端部向远离连结口35的方向偏移距离w。

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经由排出口2b流入第二通路32的液体经由连结口35流入第一通路31。另外,在排出口2b的连结口35侧的端部的铅直下方配置有排出口2c,能够更容易将从排出口2b流下的液体向排出口2c引导。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图10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管道部件12a的后视图。并且,对与前述图1至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通路31分支为分支部31a、31b。其他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一通路31在送风风扇14(参照图2)的上方利用分支部31a、31b而左右分支。分支部31a、31b沿上下方向延伸,在各自的上端部经由连结口35与第二通路32连结。另外,在各分支路31a、31b外侧的侧壁34a朝向侧方开设排出口41。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由于分支部31a、31b配置在冷藏室2背面的两侧部,因此能够从排出口41向冷藏室2的后方侧端部供给冷气。因此,能够均匀地对冷藏室2内进行冷却。

<第六实施方式>

接下来,图11示出第六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管道部件12a的纵剖视图。并且,对与前述图1至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通路32与第一通路31的前方邻接配置。其他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冷气管道12的第一通路31从送风风扇14起在冷藏室2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朝向上方延伸。第二通路32隔着分隔壁34g与第一通路31的前方邻接,经由在分隔壁34g的上方形成的铅直的连结口35与第一通路31连通。另外,第二通路32与第一通路31的上部邻接,且与第一通路31相比上下方向较短。

管道部件12a的前表面由前面板33覆盖。前面板33的上部33b以l字状屈曲,形成第二通路32的前壁及底壁34e。另外,前面板33的下部33a从上部33b的后端朝向下方延伸,与分隔壁34g配置在同一面内。由此,第一通路31的前壁由前面板33的下部33a及分隔壁34g形成。

在第二通路32的前壁开设排出口2b,在底壁34e开设排出口2c。排出口2b与连结口35相比配置在下方。

从排出口2b流入冷气管道12的液体在第二通路32中流下,从排出口2c排出。因此,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第二通路32与第一通路31的前方邻接,因此能够将第二通路32的下方作为贮藏区域使用。因此,能够提高冰箱1的容积效率。

另外,排出口2b与连结口35相比配置在下方,因此即使液体从排出口2b迅疾地流入冷气管道12,也能够防止液体流入第一通路31。

另外,由于排出口2c开设在第二通路32的底壁34e,因此可靠地能够防止底壁34e上的液体贮留。

根据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具有将冷气向贮藏室排出的冷气管道的冰箱。

附图标记说明

1冰箱

2冷藏室(贮藏室)

2a、3a门

2b、2c、3b、41、42排出口

3冷冻室

3c返回口

5机械室

6隔热壁

7隔热箱体

8内箱

9外箱

10发泡隔热材料

12、13冷气管道

12a、13a管道部件

14、15送风风扇

16挡板

17压缩机

20冷却器

31第一通路

31a、31b分支部

32第二通路

33前面板

33a下部

33b上部

34周壁部

34a、34d、34f侧壁

34b、34c顶壁

34e底壁

34g分隔壁

35连结口

36突出部

w距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