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流器和家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7568发布日期:2018-11-07 08:02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混流器和家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流器和一种包括该混流器的家电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采用冷媒进行制冷或制热的家电设备如空调器,在空调运行时,冷媒管路中通常存在气、液两相冷媒,由于气态冷媒形成的气泡在破碎过程中导致液态冷媒产生不规则湍流运动,湍流中的不均匀压差引起管道壁面振动,从而辐射出“嘶嘶”声的冷媒噪音,影响用户对产品的体验感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流器。

本发明另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混流器的家电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混流器,包括:扩张腔外套筒,具有沿轴向逐渐向外扩张的第一锥形扩张段;孔板,置于所述扩张腔外套筒内部,所述孔板的板面形成为用于与流体撞击的撞击破碎面,且所述孔板上开设有贯通所述撞击破碎面的多个混流孔;和扩张腔内套筒,具有沿轴向逐渐向外扩张的第二锥形扩张段,所述扩张腔内套筒由所述第二锥形扩张段的大端对向所述第一锥形扩张段的大端内插于所述扩张腔外套筒,并顶住所述孔板以将所述孔板固定于所述扩张腔外套筒中;其中,所述扩张腔外套筒和所述扩张腔内套筒中的一个连接有管接头、另一个连接有接管螺母,所述混流器通过所述管接头和所述接管螺母衔接冷媒管路。

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混流器,能够装设于冷媒管路中并固定连接于冷媒管路的两管段之间,用于降低冷媒管路中冷媒的流动噪音,具体地,混流器包括扩张腔外套筒、孔板和扩张腔内套筒,扩张腔外套筒及扩张腔内套筒起到导流作用、及用于辅助固定孔板,孔板主要用于破碎、混合流体,冷媒流通过程中先利用第一锥形扩张段或第二锥形扩张段对流体起到导流作用,减少流体流动过程中的脱流现象,减小湍流程度;再利用孔板上形成的撞击破碎面对流体的阻力作用,使得大的液滴破碎从而与流体中的气泡充分混合,变成多个分散的小液滴;沿流体流动方向上,大气泡在经过孔板上的多个混流孔后破碎成小气泡,与液态流体充分混合,从而使得冷媒管路中的气、液两相冷媒充分混合,达到使冷媒平稳流动的目的,实现改善或消除冷媒流动异音、噪音的效果,提升用户对产品的体验感受;并且由于在孔板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锥形扩张段和第二扩张段,使混流器整体呈对称结构,因此安装混流器时不必要区分方向,即制冷和制热均产生混流降噪效果,提升了混流器的安装便利性及适用性;另外,混流器采用管接头和接管螺母连接冷媒管路,使得混流器在冷媒管路中的安装更方便,且避免混流器与冷媒管路焊接连接操作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其次,在孔板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锥形扩张段和第二锥形扩张段,使混流器整体呈对称结构,因此在将混流器安装到冷媒管路中不必区分混流器的方向,使混流器的安装更方便,且制冷和制热均产生混流降噪效果,提升了混流器的安装便利性及适用性。

具体而言,从流体力学、管道声学的角度理解,现有空调器工作时,由于气态冷媒形成的气泡在破碎过程中导致液态冷媒产生不规则湍流运动,湍流中的不均匀压差引起管道壁面振动,从而辐射出“嘶嘶”声的冷媒噪音;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从管流声辐射原理出发,通过在冷媒管路中装设混流器,利用置于扩张腔外套筒内部的孔板对冷媒进行分流、破碎,使得气、液冷媒充分混合,从而使冷媒的流动更平稳,减少或避免因液态冷媒湍流中的不均匀压差而引起管道壁面振动的情况发生,从而改善甚至消除了冷媒流动异音、噪音;另外,扩张腔外套筒及扩张腔内套筒的设置,可以增大设置孔板处的流道的整体截面积,从而确保孔板的设置不影响冷媒的正常流动速度,从而确保制冷或制热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

另外,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混流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扩张腔外套筒具有连接于所述第一锥形扩张段小端的第一外套筒连接段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锥形扩张段大端的第二外套筒连接段;所述扩张腔内套筒具有连接于所述第二锥形扩张段小端的第一内套筒连接段及连接于所述第二锥形扩张段大端的第二内套筒连接段;所述第二内套筒连接段内插于所述第二外套筒连接段,并顶住所述孔板以将所述孔板固定于所述第一锥形扩张段的大端处。

孔板塞于扩张腔外套筒内部,通过内插于第二外套筒连接段的第二内套筒连接段顶住孔板,以对孔板进行定位安装,实现将孔板固定于第一锥形扩张段的大端处,工艺简单,固定牢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外套筒连接段为与所述第一锥形扩张段的大端直径相等的柱形扩张段,所述第二内套筒连接段为与所述第二锥形扩张段的大端直径相等的柱形连接段,所述第二内套筒连接段内插于所述第二外套筒连接段且与所述第二外套筒连接段焊接连接。

优选地,在第二外套筒连接段的端口处连接导向翻边,以便于第二内套筒连接段沿导向翻边顺利内插于第二外套筒连接段;进一步地,第二内套筒连接段内插于第二外套筒连接段并顶住孔板后,采用焊接方式将第二内套筒连接段与第二外套筒连接段焊接连接固定,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外套筒连接段为与所述第一锥形扩张段的小端直径相等的柱形连接段,所述第一外套筒连接段插入所述管接头的内孔中并与所述管接头焊接连接;所述第一内套筒连接段为与所述第二锥形扩张段的小端直径相等的柱形连接段,所述第一内套筒连接段的端部连接有喇叭口,所述接管螺母的内孔形成有与所述喇叭口形状相适配的锥形孔壁面。

扩张腔外套筒的第一外套筒连接段连接管接头,扩张腔内套筒的第一内套筒连接段连接接管螺母(如铜螺母),进而通过管接头和接管螺母衔接冷媒管路,以便于将混流器安装到需要进行流体降噪的管路部位;具体地,在需要进行流体降噪的管路部位,将原管路断开一段,然后将本混流器安装于断开部位以替代原管段,即可以实现混流器在冷媒管路中的安装,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优选地,管接头与接管螺母均为标准件,具体规格视应用环境选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外套筒连接段及所述第一内套筒连接段的长度均在10mm~15mm范围内;所述第二外套筒连接段及所述第二内套筒连接段的长度均在5mm~10mm范围内。

设计第一外套筒连接段及第一内套筒连接段的长度均在10mm~15mm范围内,以确保第一外套筒连接段(或第一内套筒连接段)与管接头之间具有足够的插入深度,确保焊接连接可靠性;设计第二外套筒连接段及第二内套筒连接段的长度均在5mm~10mm范围内,以确保第二内套筒连接段内插于第二外套筒连接段具有足够的插入深度,从而保证焊接时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锥形扩张段的大端横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一锥形扩张段的小端横截面面积之比大于等于8;所述第二锥形扩张段的大端横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二锥形扩张段的小端横截面面积之比大于等于8。

上述设计也即确保第一锥形扩张段的大端及第二锥形扩张段的大端具有较大的横截面面积,一方面确保第一锥形扩张段及第二锥形扩张段的导流效果,以利用第一锥形扩张段及第二锥形扩张段有效减少流体流动过程中的脱流现象,减小湍流程度,提升混流降噪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使安装于第一锥形扩张段大端的孔板具有较大直径及较大截面积,从而确保孔板上的多个混流孔的截面积之和较大,进而确保冷媒通过孔板时不会导致冷媒流动速度减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锥形扩张段的侧壁相对于所述扩张腔外套筒的中轴线的倾斜角度小于等于10度;所述第二锥形扩张段的侧壁相对于所述扩张腔内套筒的中轴线的倾斜角度小于等于10度。

上述设计也即确保第一锥形扩张段及第二锥形扩张段的侧壁的倾斜角度较小,从而确保第一锥形扩张段及第二锥形扩张段的导流效果,实现利用第一锥形扩张段及第二锥形扩张段有效减少流体流动过程中的脱流现象,减小湍流程度,提升混流降噪效果的目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所述混流孔的横截面面积之和与所述第一锥形扩张段的小端横截面面积之比大于等于2;多个所述混流孔的横截面面积之和与所述第二锥形扩张段的小端横截面面积之比大于等于2。

上述设计以通过增大流体通过多个混流孔的截面积之和来抵消孔板的撞击破碎面对流体流动阻力的影响,从而使冷媒通过孔板时不会导致冷媒流动速度减慢,进而保证制冷或制热过程正常运行;优选地,第一锥形扩张段的小端横截面面积和第二锥形扩张段的小端横截面面积相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孔板的厚度在0.5mm~2mm范围内;和/或每一所述混流孔的孔径大于等于2mm。

冷媒管路的管壁厚度约为1mm,优选地设计孔板的厚度为1mm,既确保孔板的结构强度,又使得孔板厚度尺寸与冷媒管路管壁厚度尺寸更好地匹配;设计每一混流孔的孔径大于等于2mm,以确保流体顺利通过混流孔;优选地设计每一混流孔的孔径在2mm~4mm范围内。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家电设备,所述家电设备具有冷媒管路,所述家电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混流器,所述混流器装设于所述冷媒管路中并固定连接于所述冷媒管路的两管段之间。

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家电设备,因其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混流器,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混流器的有益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家电设备为空调器或冰箱。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混流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混流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混流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混流器的扩张腔外套筒、孔板及扩张腔内套筒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结构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所示结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混流器的扩张腔外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混流器的扩张腔内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混流器的孔板样式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混流器的孔板样式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所述混流器的孔板样式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混流器的孔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混流器的孔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混流器,1扩张腔外套筒,11第一锥形扩张段,12第一外套筒连接段,13第二外套筒连接段,2孔板,21混流孔,3扩张腔内套筒,31第二锥形扩张段,32第一内套筒连接段,33第二内套筒连接段,34喇叭口,4管接头,5接管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1至图16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混流器和家电设备。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流器100,混流器100能够装设于冷媒管路中并固定连接于冷媒管路的两管段之间,混流器100包括:扩张腔外套筒1、孔板2、扩张腔内套筒3、管接头4和接管螺母5。

具体地,扩张腔外套筒1具有沿轴向逐渐向外扩张的第一锥形扩张段11;孔板2置于扩张腔外套筒1内部,孔板2的板面形成为用于与流体撞击的撞击破碎面,且孔板2上开设有贯通撞击破碎面的多个混流孔21;扩张腔内套筒3具有沿轴向逐渐向外扩张的第二锥形扩张段31,扩张腔内套筒3由第二锥形扩张段31的大端对向第一锥形扩张段11的大端内插于扩张腔外套筒1,并顶住孔板2以将孔板2固定于扩张腔外套筒1中;其中,扩张腔外套筒1和扩张腔内套筒3中的一个连接有管接头4、另一个连接有接管螺母5,混流器100通过管接头4和接管螺母5衔接冷媒管路。

需要说明的是,流体流经混流器100时,孔板2上对向流体流动方向的板面为用于与流体撞击的撞击破碎面;当流体反方向流动时,孔板2的另一侧板面为用于与流体撞击的撞击破碎面。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混流器100,能够装设于冷媒管路中并固定连接于冷媒管路的两管段之间,用于降低冷媒管路中冷媒的流动噪音,具体地,混流器100包括扩张腔外套筒1、孔板2和扩张腔内套筒3,扩张腔外套筒1及扩张腔内套筒3起到导流作用、及用于辅助固定孔板2,孔板2主要用于破碎、混合流体,冷媒流通过程中先利用第一锥形扩张段11或第二锥形扩张段31对流体起到导流作用,减少流体流动过程中的脱流现象,减小湍流程度;再利用孔板2上形成的撞击破碎面对流体的阻力作用,使得大的液滴破碎从而与流体中的气泡充分混合,变成多个分散的小液滴;沿流体流动方向上,大气泡在经过孔板2上的多个混流孔21后破碎成小气泡,与液态流体充分混合,从而使得冷媒管路中的气、液两相冷媒充分混合,达到使冷媒平稳流动的目的,实现改善或消除冷媒流动异音、噪音的效果,提升用户对产品的体验感受;并且由于在孔板2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锥形扩张段11和第二扩张段,使混流器100整体呈对称结构,因此安装混流器100时不必要区分方向,即制冷和制热均产生混流降噪效果,提升了混流器100的安装便利性及适用性;另外,混流器100采用管接头4和接管螺母5连接冷媒管路,使得混流器100在冷媒管路中的安装更方便,且避免混流器100与冷媒管路焊接连接操作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其次,在孔板2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锥形扩张段11和第二锥形扩张段31,因此在将混流器100安装到冷媒管路中不必区分混流器100的方向,使得混流器100的安装更方便。

具体而言,从流体力学、管道声学的角度理解,现有空调器工作时,由于气态冷媒形成的气泡在破碎过程中导致液态冷媒产生不规则湍流运动,湍流中的不均匀压差引起管道壁面振动,从而辐射出“嘶嘶”声的冷媒噪音;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从管流声辐射原理出发,通过在冷媒管路中装设混流器100,利用置于扩张腔外套筒1内部的孔板2对冷媒进行分流、破碎,使得气、液冷媒充分混合,从而使冷媒的流动更平稳,减少或避免因液态冷媒湍流中的不均匀压差而引起管道壁面振动的情况发生,从而改善甚至消除了冷媒流动异音、噪音;另外,扩张腔外套筒1及扩张腔内套筒3的设置,可以增大设置孔板2处的流道的整体截面积,从而确保孔板2的设置不影响冷媒的正常流动速度,从而确保制冷或制热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9所示,扩张腔外套筒1具有连接于第一锥形扩张段11小端的第一外套筒连接段12及连接于第一锥形扩张段11大端的第二外套筒连接段13;扩张腔内套筒3具有连接于第二锥形扩张段31小端的第一内套筒连接段32及连接于第二锥形扩张段31大端的第二内套筒连接段33;第二内套筒连接段33内插于第二外套筒连接段13,并顶住孔板2以将孔板2固定于第一锥形扩张段11的大端处。

孔板2塞于扩张腔外套筒1内部,通过内插于第二外套筒连接段13的第二内套筒连接段33顶住孔板2,以对孔板2进行定位安装,实现将孔板2固定于第一锥形扩张段11的大端处,工艺简单,固定牢固。

进一步地,如图5至图7所示,第二外套筒连接段13为与第一锥形扩张段11的大端直径相等的柱形扩张段,第二内套筒连接段33为与第二锥形扩张段31的大端直径相等的柱形连接段,第二内套筒连接段33内插于第二外套筒连接段13且与第二外套筒连接段13焊接连接。

优选地,在第二外套筒连接段13的端口处连接导向翻边,以便于第二内套筒连接段33沿导向翻边顺利内插于第二外套筒连接段13;进一步地,第二内套筒连接段33内插于第二外套筒连接段13并顶住孔板2后,采用焊接方式将第二内套筒连接段33与第二外套筒连接段13焊接连接固定,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外套筒连接段12为与第一锥形扩张段11的小端直径相等的柱形连接段,第一外套筒连接段12插入管接头4的内孔中并与管接头4焊接连接;第一内套筒连接段32为与第二锥形扩张段31的小端直径相等的柱形连接段,第一内套筒连接段32的端部连接有喇叭口34,接管螺母5的内孔形成有与喇叭口34形状相适配的锥形孔壁面。

扩张腔外套筒1的第一外套筒连接段12连接管接头4,扩张腔内套筒3的第一内套筒连接段32连接接管螺母5(如铜螺母),进而通过管接头4和接管螺母5衔接冷媒管路,以便于将混流器100安装到需要进行流体降噪的管路部位;具体地,在需要进行流体降噪的管路部位,将原管路断开一段,然后将本混流器100安装于断开部位以替代原管段,即可以实现混流器100在冷媒管路中的安装,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优选地,管接头4与接管螺母5均为标准件,具体规格视应用环境选择。

当然,也可以扩张腔内套筒3的第一内套筒连接段32连接管接头4,扩张腔外套筒1的第一外套筒连接段12连接接管螺母5(如铜螺母),进而通过管接头4和接管螺母5衔接冷媒管路,实现将混流器100安装到需要进行流体降噪的管路部位。

优选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外套筒连接段12及第一内套筒连接段32的长度均在10mm~15mm范围内,即10mm≤l11≤15mm,10mm≤l21≤15mm,以确保第一外套筒连接段12(或第一内套筒连接段32)与管接头4之间具有足够的插入深度,确保焊接连接可靠性。

优选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外套筒连接段13及第二内套筒连接段33的长度均在5mm~10mm范围内,即5mm≤l12≤10mm,5mm≤l22≤10mm,以确保第二内套筒连接段33内插于第二外套筒连接段13具有足够的插入深度,从而保证焊接时的可靠性。

优选地,如图10所示,第一锥形扩张段11的大端横截面面积a12与第一锥形扩张段11的小端横截面面积a11之比大于等于8,即a12/a11≥8;如图11所示,第二锥形扩张段31的大端横截面面积a22与第二锥形扩张段31的小端横截面面积a21之比大于等于8,即a22/a21≥8。

上述设计也即确保第一锥形扩张段11的大端及第二锥形扩张段31的大端具有较大的横截面面积,一方面确保第一锥形扩张段11及第二锥形扩张段31的导流效果,以利用第一锥形扩张段11及第二锥形扩张段31有效减少流体流动过程中的脱流现象,减小湍流程度,提升混流降噪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使安装于第一锥形扩张段11大端的孔板2具有较大直径及较大截面积,从而确保孔板2上的多个混流孔21的截面积之和较大,进而确保冷媒通过孔板2时不会导致冷媒流动速度减慢。

优选地,如图10所示,第一锥形扩张段11的侧壁相对于扩张腔外套筒1的中轴线的倾斜角度α小于等于10度,即α≤10°;如图11所示,第二锥形扩张段31的侧壁相对于扩张腔内套筒3的中轴线的倾斜角度β小于等于10度,即β≤10°。

上述设计也即确保第一锥形扩张段11及第二锥形扩张段31的侧壁的倾斜角度较小,从而确保第一锥形扩张段11及第二锥形扩张段31的导流效果,实现利用第一锥形扩张段11及第二锥形扩张段31有效减少流体流动过程中的脱流现象,减小湍流程度,提升混流降噪效果的目的。

优选地,如图10和图16所示,多个混流孔21的横截面面积之和与第一锥形扩张段11的小端横截面面积a11之比大于等于2,即(n*a3)/a11≥2,其中,n为孔板2上的开孔数目,如图16所示,n=6,a3为开孔的截面积(即混流孔21的截面积)。

优选地,如图11和图16所示,多个混流孔21的横截面面积之和与第二锥形扩张段31的小端横截面面积a21之比大于等于2,即(n*a3)/a21≥2,其中,n为孔板2上的开孔数目,如图16所示,n=6,a3为开孔的截面积(即混流孔21的截面积)。

上述设计以通过增大流体通过多个混流孔21的截面积之和来抵消孔板2的撞击破碎面对流体流动阻力的影响,从而使冷媒通过孔板2时不会导致冷媒流动速度减慢,进而保证制冷或制热过程正常运行;优选地,第一锥形扩张段11的小端横截面面积和第二锥形扩张段31的小端横截面面积相等,即a11=a21。

需要说明的是,孔板2上开设混流孔21的数目可以根据实际孔板2的大小及混流孔21的孔径大小等参数进行合理设计,孔板2的开孔样式可以为如图12至图14所示的三种样式,当然,也可以为其他样式;优选地,多个混流孔21在孔板2的板面上分散布置。

优选地,如图15所示,孔板2的厚度t在0.5mm~2mm范围内,即0.5mm≤t≤2mm;进一步地,冷媒管路的管壁厚度约为1mm,优选地设计孔板2的厚度为1mm,即优选地,t=1mm,既确保孔板2的结构强度,又使得孔板2厚度尺寸与冷媒管路管壁厚度尺寸更好地匹配。

优选地,如图16所示,每一混流孔21的孔径d大于等于2mm,即d≥2mm,以确保流体顺利通过混流孔21;进一步优选地,2mm≤d≤4mm。

优选地,孔板2优选304不锈钢材质,扩张腔外套筒1及扩张腔内套筒3优选普通黄铜材质。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家电设备,家电设备具有冷媒管路,家电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混流器100,混流器100装设于冷媒管路中并固定连接于冷媒管路的两管段之间。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家电设备,因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混流器100,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混流器100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混流器100在家电设备上的安装位置,可以是两器、节流部件、连接管道等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家电设备为空调器或冰箱。

当然,所述的家电设备还可以是采用冷媒进行制冷或制热的其他家电设备,如热泵热水器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流器,通过对扩张腔外套筒及扩张腔内套筒特殊的结构设计,减少流体流动过程中的脱流现象,减小湍流程度;同时通过孔板结构,使气、液两相冷媒充分混合,以达到流动平稳的目的,实现改善或消除冷媒流动异音的效果;混流器采用管接头和接管螺母连接冷媒管路,使得混流器在冷媒管路中的安装更方便,且混流器的对称结构设计,使得将混流器安装于冷媒管路中时不必要区分方向,提升了混流器的安装便利性及适用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