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蒸发盘的制冷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78041发布日期:2019-02-26 19:1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具有蒸发盘的制冷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器具,特别是家用制冷器具,具有蒸发盘(verdunstungsschale),用以去除在制冷器具运行期间在蒸发器上落到制冷器具内部中的冷凝水。



背景技术:

这种蒸发盘一般在机器空间中安装在制冷器具的本体的后侧上,以便利用同样安置在该处的液化器的废热来蒸发冷凝水。

经常地,这种蒸发盘装配在压缩机的壳体上,以便通过直接接触而将压缩机的废热有效地导入到蒸发盘中以及所包含在其中的水中。为了确保与压缩机壳体为此所需要的大面积的紧密接触,蒸发盘必须精确制造并且准确地适配于压缩机壳体的外形,这使得这种盘的制造变得耗费和高成本。

现代的高能效的压缩机经常不再提供足够废热用以能够将冷凝水如此快速地消除,正如这种冷凝水(特别是在经常开门的情况下,或者在湿热气候中应用制冷器具的情况下)从蒸发器续流那样。

提高蒸发效率的手段是应用风机(ventilator),该风机将形成在蒸发盘的水平面上方的蒸汽立刻吹走并且通过干燥空气代替。从蒸发盘所引导到露天中的对流流动首先沿着温热的表面形成(在这些表面上,蒸汽不再立刻冷凝),而在由风机所驱动的空气流的情况下就不是这种情况。因此,风机的应用可能会容易导致:与蒸发盘中的水接触的润湿空气掠过这样的表面,这些表面冷于蒸发盘,并且蒸汽在这些表面上又冷凝。

由文献wo2012139956a1已知一种制冷器具,其中,这种再冷凝危险由此得以限制:即,使空气在蒸发盘的水表面上方吸收水蒸汽之后被引导通过液化器。通过在此发生的加热,降低了相对空气湿度,并且空气能够(当空气紧接着掠过冷表面时)在达到冷凝之前放出更多的热。

这种已知的制冷器具的蒸发效率由此被限制:即,空气在蒸发盘的水平面上方从盘外边缘直至中央通道(风机布置在该通道中)所经过的路径相比于盘棱边长度要短。此外,空气流必须传播(hinwegstreichen)经过盘外边缘和盘内边缘,盘必须处于水平面上方足够高处,以便防止盘的外溢,但是盘处于水表面上方越高,那么水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则越缓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制冷器具,其具有液化器和蒸发盘,该制冷器具能够有效利用液化器的废热来促进蒸发,并且避免了制冷器具的冷表面上再冷凝的危险。

该任务由此解决,其方式是,在具有由冷空气穿流的液化器以及具有蒸发盘的制冷器具中,液化器布置在蒸发盘上方且由冷空气从上往下穿流,从而冷空气在液化器中已被加热之后从上方到达蒸发盘中的水表面上。通过这种加热,提高了空气对于水蒸气的吸收能力,这种从上方的输送能够实现空气直接在水表面上的高流速进而将形成在该处的蒸汽立刻导走。因为空气在水表面上润湿之后不再需要用于其他目的,因此空气能够从制冷器具以短路径被立即导走;由此也减少了冷表面上(例如在压缩机的抽吸接口上)再冷凝的危险。

如果蒸发盘和压缩机安装在相同的机器空间中,那么能够防止压缩机上再冷凝的危险,其方式是布置风机,以便驱动从压缩机至液化器的冷空气流。

为了能够将竖直穿流的液化器以节省空间的方式安装在家用制冷器具中(典型地在机器空间中在器具本体的后下角),该液化器在流动方向上的尺寸范围(ausdehnung)应尽可能小。因此,在此优选mpe液化器。

为了将冷空气向下促动通过液化器,应设有风机。

为了使液化器上所加热的空气到达盘中的水平面并且在此发生偏转,风机应如此布置,以使得该风机的轴线与盘的底部交叉。

风机和液化器能够由共同的管包围,以便将由风机所驱动的空气流完全引导通过液化器。

为了确保顺利流过盘中的整个水表面,可以设有盖罩(haube),该盖罩在液化器和风机下方延伸经过蒸发盘,并且该盖罩具有这样的通道(durchgang):该通道由冷空气在从液化器和风机至蒸发盘的这样的路径上所经过。

通道优选居中地布置在盖罩中,以便空气流在盘中心流出并且能够从该中心沿着所有方向传播经过水表面。

为了反作用于随着与通道之间增大的间隙而导致流动速度降低,盖罩可以从通道至其外棱边是倾斜的。

在从上方的俯视图中观察,优选地,盖罩不覆盖蒸发盘的棱边,以便通过由空气流所推挤到该处的水反作用于边缘处水平面的升高。

盖罩可以具有限制该通道的管接头。通过该管接头与管进行插接连接,使得盖罩、管、液化器和风机都能够在制冷器具外部预装配成组件,该组件随后被安装在制冷器具中。

因为对于蒸发所需要的热基本上通过冷空气流从上方输送,因此盘能够在机器空间中最低地以靠置在底部上的方式装配。在此,具有大的棱边长度的盘也能够相对简单地安装,因为必须位于机器空间中的其他机组能够以伸展到该盘上方的方式布置。

附图说明

本发明另外的特征和优点由各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参照附图产生。附图示出:

图1:由按照本发明的家用制冷器具的壳体的后部示意局部视图;

图2:制冷器具的风机-液化器-组件截面;以及

图3:备选的风机-液化器-组件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家用制冷器具(例如冰箱、冷柜或诸如此类)的本体1的后侧俯视图。在本体1的不可见的前侧上以本领域已知的方式铰接有在此未示出的门,该门连同本体1限界出用于冷藏物品的储藏室。在本体1的后侧上,靠近支脚底部以同样自身已知的方式留出机器空间2。机器空间2的下接口通过承载轨3形成,该承载轨3以水平方式在本体1的侧壁4之间延伸。在承载轨3上装配有压缩机5以及蒸发盘6。

冷凝水管路7从未示出的、在机器空间2上方对冷藏室进行冷却的蒸发器出来并且通入到蒸发盘6中。

蒸发盘6和装配在其上的组件8在图2的横截面视图中示出。组件8包括液化器9、风机10、管11以及扁平的盖罩12,该管11环绕着液化器9和风机10。

液化器9与压缩机5以及蒸发器以已知方式连接成冷却剂回路,在该冷却剂回路中,由压缩机所压缩的、并且在此被加热的冷却剂经由压力管路13到达液化器9,在该处将其热量输出给穿流的冷空气,在此所冷凝的冷却剂经由节流部位到达蒸发器并且在该处蒸发,并且冷却剂蒸汽经由抽吸管路14返回至压缩机5。

液化器9在此构造成mpe液化器,亦即:该液化器9包括被冷却剂穿流的、多室的mpe(多端口挤压式)型材,该型材的相互平行(在图2中垂直于截面平面)延伸的型材区段15以自身已知的方式相互通过(平行于截面平面延伸的)薄片连接。

为了使得在液化器9上加热的空气能够向下流,于是风机10与液化器9相邻地布置。在图2的构型方案中,风机10布置在液化器9下方,并且从该处将空气抽吸通过液化器9;同样可考虑风机10布置在液化器9上方,在这种情况下,风机10将空气挤压通过液化器9。

液化器9和风机10容纳在管11中。这两者(液化器9和风机10)在区段16或17中完全填充了管11的横截面。为了对液化器9和风机10的不同外形尺寸进行补偿,管11在这些区段16、17之间具有过渡区段,在该过渡区段中,横截面连续变化。虽然管11的这些区段16、17、18具有不同的横截面,然而管11笔直地延伸,亦即,该管11所有的区段16、17、18都具有共同的纵轴线19,该纵轴线19同时是风机10的旋转轴线。

被风机10所驱动的空气流沿着轴线19、穿过盖罩12的通道、从上方垂直地到达水的表面20,并且从该处沿径向向外偏转。空气的压力将表面20在轴线19的周围向下推挤。

盖罩12的通道是通过管接头21形成,该管接头21密封地环绕着管11的下区段17。在管接头21的下边缘上附接有从旋转轴线10进一步延伸的围挡部22。围挡部22阻止了热空气的立刻再升高,而是强制这些热空气沿着水表面20朝着一侧转辙,从而,在整个水表面20上,热量能够从空气到水并且蒸汽到空气发生转移。

在此所推挤的水(由在偏转之后径向朝外取向的空气流进行支持的情况下)在径向方向上转辙,从而,当风机10在运行时,在蒸发盘6的壁23处水平面20要高于中心。

围挡部22可以在其整个面上水平地延伸,特别是这种情况:仅在矩形蒸发盘6的四个棱边25中的两个棱边25处留出排出缝隙24,在该排出缝隙24处,空气可以离开蒸发盘6与围挡部22之间的间隙。在图2中示出的设计方案中,围挡部21至其外棱边26是倾斜的。这特别是当排出缝隙24绕围挡部21环形地延伸时是适宜的,用以维持在从通道直至排出缝隙24的整个路径上空气大致保持不变的流动速度。

为了确保:由空气流所引起的水平面20沿着壁23的上升不会导致了蒸发盘6的溢出(或水滴从蒸发盘6抛出),有利的是,在壁23附近允许侧向空气流动的减缓或者使空气流向上偏转。出于该目的,在图2的构型方案中,壁23的至少上棱边25在侧向方向上伸出超过围挡部21的外棱边26。可考虑的是,壁23附加地、与图2的视图不同地向上延长超过外棱边26。

蒸发盘6如图2中所示可以具有多个从其底部26伸出的侧柱27,这些侧柱27支撑着盖罩12。特别是,如果蒸发盘6由塑料注射成型,那么这些侧柱27可以与蒸发盘6一件式地成型。这些侧柱27可以是空心的,从而,借助于从上方穿过盖罩12的孔伸入到空心侧柱中的螺栓,能实现盖罩12的固定。在图2的视图中,这些侧柱27在其尖端处承载有可弹性偏转的锁定钩28,盖罩12可以从上方桥接到这些锁定钩28上,从而,这些锁定钩28穿过盖罩12的孔29,其方式是,这些锁定钩28在穿过孔29之后相互推离(auseinanderrücken),盖罩12固定在蒸发盘6上。

蒸发盘6可以在制冷器具的组装期间在液化器9和风机10之前装配在机器空间2中,以便紧接着用作保持件,预装配在机器空间2外部的、由液化器9、风机10和盖罩12所组成的组件8锁定到该保持件上。备选地,蒸发盘6自身连同液化器9、风机10和盖罩12可以是在机器空间2外部预装配的、并且作为单元被引入的组件8的一部分。

图3示出组件8的与图2类似的截面,该组件8在多个相互独立可实现的特征方面不同于图2的组件。

这些特征中的第一特征是液化器9和风机10布置在管11中,而这个布置方案相对于图2而言是发生交换的。这种交换对热和蒸汽的过渡仅具有微小的影响;图3的布置方案的优点可以在于,在图3的布置方案中,压力脉冲通过布置在风机10与水表面20之间的液化器9缓冲,而这种压力脉冲在图2的情况下在水表面20上通过风机10的紧密掠过其上的叶片30所引起并且可能会导致蒸发盘6中的波浪式冲击。

第二区别特征是盖罩12支撑在蒸发盘6上。这种支撑在图3中是通过伸出超过外棱边26的、围挡部21的指状物31、32实现,这些指状物31、32支撑在蒸发盘6的上棱边25上,并且这些指状物31、32交替地向内和向外抓握(umgriffen)。为了确保以形状锁合方式的保持,这些上棱边25可以隆起地增厚并且被指状物31、32夹紧地抓握。

通过这些指状物31、32沿着上棱边25分布,由此这些指状物31、32将排出缝隙24划分成多个区段。这些区段的长度如此适配于在机器空间2中在组件8外部所敷设的线缆的灵活性,以使得线缆的自身刚性阻止了:这些线缆可能会足够程度地向前挤入到排出缝隙24中而与蒸发盘6的水平面20接触。

为了阻止在蒸发盘6的盖罩12与水平面20之间的通道处润湿的空气重新由风机10吸入,适宜的是,在机器空间2中如图1所示地设有分隔壁33,该分隔壁33将机器空间2划分成接收有压缩机5的子空间34和接收有蒸发盘6的子空间35,并且具有由管11完全填充的穿通开口。在图1中省去的机器空间2的后壁(出于可示出机器空间2内部的原因)可以在其各自与侧壁4相邻的端部上设有用于将新鲜空气吸入到子空间34中的入口和用于将润湿空气从子空间35吹出的出口。

分隔壁33可以通过穿通开口而两件式构成,特别是如果穿通开口布置成管11的两个通常具有矩形横截面的区段16、17中的较大者的高度,且这个区段16延伸经过机器空间2的整个深度。

特别是在分隔壁33的两件式构型的情况下,穿通开口的宽度是可变的。然而,为了建立在穿通开口的边缘36与管11之间的密封连接,在管11与分隔壁33的边缘之间的缝隙可以通过柔性密封唇37(参见图2)桥接。也可以考虑的是,实现这些子空间34、35之间的迷宫式密封(labyrinthdichtung),其方式例如是,穿通开口的边缘36伸入到组件8的(特别是附到管11上的型材的)凹槽38中(参见图3)。

附图标记列表:

1本体

2机器空间

3承载轨

4侧壁

5压缩机

6蒸发盘

7冷凝水管路

8组件

9液化器

10风机

11管

12盖罩

13压力管路

14抽吸管路

15型材区段

16(管11的)区段

17(管11的)区段

18(管11的)区段

19纵轴线

20表面

21管接头

22围挡部(schürze)

23壁

24排出缝隙

25上棱边

26外棱边

27侧柱(pfosten)

28锁定钩

29孔

30叶片

31指状物

32指状物

33分隔壁

34子空间

35子空间

36边缘

37密封唇

38凹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