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变温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4866发布日期:2019-06-05 23:26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变温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能变温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太阳能变温容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能够提供降温储存功能的容器(比如:冰箱、冰柜、冷库等)都是使用压缩机驱动进行降温,压缩机使用的电能来自电网或者存储电能的储存设备,这些电能由矿物燃料转换而来,而且不但需要体积庞大、不易移动的设备来产生电能,而且需要连接电网才能向外供电,或者要配备体积庞大、不易移动的电能储存器来进行供电,因而不能满足人们随时随地使用的情况。

同时,这些设备无法向边远等地区地区供电,而且用于储存电能的储能电池使用的材料是污染材料,而且寿命很短,更换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太阳能变温容器,能够实现利用太阳能发电,并向容器供电使其实现变温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变温容器,包括:

壳体;

太阳能发电组件,其覆盖在所述壳体的外侧;以及

半导体制冷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上;

其中,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与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耦合,所述半导体制冷器包括:第一温变侧和第二温变侧,所述第一温变侧与所述第二温变侧的温度不同。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和外层形成腔室,所述腔室内包括导热液体。

其中,所述内层和/或外层上设置有至少一片所述半导体制冷器。

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隔离壁,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覆盖在所述隔离壁外侧。

其中,所述隔离壁上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器下部的第一风扇和所述容器上部第二风扇;其中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转动方向相同。

其中,所述半导体制冷器和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在所述壳体上不接触。

其中,所述第一温变侧为冷侧,所述第二温变侧为热侧;或者第一温变侧为热侧,所述第二温变侧为冷侧。

其中,所述容器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和所述半导体制冷器耦合,控制流过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的电流方向。

其中,所述容器还包括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半导体制冷器耦合,存储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产生的电量,并且通过所述控制器向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供电。

其中,所述蓄电池和所述控制器封装在所述壳体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及的太阳能变温容器,利用TEC半导体材料来为被保存材料降温或加热,不仅减小了容器的体积,对容器的形状也没有限制,方便了容器的制作,同时,也因为不使用氟利昂,环保安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使用了太阳能发电组件作为为TEC半导体材料供电的电源,方便了容器的移动,降低了对使用环境的依赖,更换起来也比较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太阳能变温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太阳能变温容器的截面图;

图2b是图2a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c是图2a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以及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太阳能变温容器的控制系统框图。

包括:壳体(100),太阳能发电组件(200),控制器(210),蓄电池(220),半导体制冷器(300),隔离壁(130),壳体内层(110),壳体外层(120),进风风扇(140),出风风扇(150),导热液体(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以下的详细描述中,可以参看作为本申请一部分用来说明本申请的特定实施例的各个说明书附图。在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在不同图式中描述大体上类似的组件。本申请的各个特定实施例在以下进行了足够详细的描述,使得具备本领域相关知识和技术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还可以利用其它实施例或者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结构、逻辑或者电性的改变。

半导体制冷器(Thermo Electric Cooler,简称TEC)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珀尔帖效应制成的。所谓珀尔帖效应,是指当直流电流通过两种半导体材料组成的电偶时,其一端吸热,一端放热的现象。TEC包括半导体材料制成的P型和 N型对或组,夹在两个陶瓷电极之间,并且通过陶瓷电极连在一起;当有电流从TEC流过时,电流产生的热量会从TEC的一侧传到另一侧,在TEC的陶瓷电极上产生热侧和冷侧,即温变侧,冷侧和热侧的温度不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容器可以是水杯、水壶、水桶、冰箱、冷柜、冷库等各种形式,也可以作为部件安装在其他装置例如背包、汽车、船当中。

图1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太阳能变温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的太阳能变温容器,包括:壳体100、覆盖在壳体100的外侧的太阳能发电组件200,以及设置壳体100外侧的至少一片半导体制冷器300,进一步的壳体内部空间还可包括热传导层,其使壳体内侧的温度可以通过热传导层更快的传递到壳体外侧100,并且可以分隔热传导层内的物质和壳体100,从而对壳体100和壳体100上的半导体制冷器300进行保护。

外层太阳能发电组件200与全部半导体制冷器300耦合,给壳体100上的半导体制冷器300供电,使壳体100上的半导体制冷器300的第一温变侧和第二温变侧产生不同的温度,壳体100上的第一温变侧朝向容器内部,第二温变侧朝向容器外部,第一温变侧的温度能对容器内的被保存材料产生更大的影响,从而产生更好的变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及的太阳能变温容器,利用TEC半导体材料来为被保存材料降温或加热,不仅减小了容器的体积,对容器的形状也没有限制,方便了容器的制作,同时,也因为不使用氟利昂,环保安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使用了太阳能发电组件作为TEC半导体材料供电的电源,方便了容器的移动,降低了对使用环境的依赖,更换起来也比较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通过对流经半导体制冷器300的电流方向的控制,实现半导体制冷器300的第一温变侧为冷侧,第二温变侧为热侧,半导体制冷器300之间并联,所有半导体制冷器300的冷侧都向容器内部,所有热侧都向容器外部,产生制冷效果,使得上述器件成为一个制冷容器。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通过对流经半导体制冷器300的电流方向的控制,实现半导体制冷器300的第一温变侧为热侧,第二温变侧为冷侧,所有半导体器件的热侧都设置向容器内部,所有冷侧都向容器外部,产生制热效果,使得上述器件成为一个制热容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电路连接的方式,控制流经半导体制冷器300的电流方向,实现不同的半导体制冷器300的第一温变侧分别制冷或者制热,第二温变侧分别制冷或者制热,并可以进行选择,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及的太阳能变温容器,利用TEC可以通过改变电流方向而改变发热部位的特性,使得容器在制冷和制热之间切换,增加了容器的功能,更加方便使用。

图2a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太阳能变温容器的截面图,如图2a所示,壳体100分为内层110和外层120,以及内层110和外层120形成的腔室,内层110上设置有至少一片半导体制冷器;进一步的,外层120上也设置有至少一片半导体制冷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果半导体制冷器第一温变侧为冷侧,热量由内向外传导,则半导体制冷器起到对容器内部制冷的作用;如果半导体制冷器第一温变侧为热侧,热量由外向内传导,则半导体制冷器起到对容器内部加热的作用,这两种半导体制冷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半导体制冷器300与太阳能发电组件 200不接触,以使半导体制冷器300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出,并不对太阳能发电组件200产生任何影响;进一步的,腔室内容纳有导热液体400,导热液体400可以为比热容处于3*103焦/千克·摄氏度至5*103焦/千克·摄氏度的液体,或者导热液体400可以为水、盐水或者油酊等,导热液体400能够快速的吸收周围的热量,并且和TEC在功能上进行互补,既节省TEC的使用数量,导热液体还能够将吸收到的能量储存起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层120外侧的隔离壁130,隔离壁130上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器下部的第一风扇和所述容器上部第二风扇;其中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转动方向相同,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风扇为进风风扇,第二风扇为出风风扇。

图2b和图2c是图2a的A部和B部的局部放大图,如图2b中所示,出风风扇150靠近容器口,如图2c中所示,进风风扇140靠近容器的底部,太阳能发电组件200覆盖在隔离壁130外侧,隔离壁130和外层120之间有空间,出风风扇150和进风风扇140的转动方向相同,加速了隔离壁130和外层120 之间的空间内的空气的流动,使得气体可以通过进风风扇140流向出风风扇 150,以使热量更快的传播出去,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

在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太阳能发电组件200产生的电流和 TEC所需电流可以直接匹配,不需要增加复杂的电路控制,即可直接为TEC 供电,使TEC产生热量差,供容器加热或者制冷。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对电流进行控制,增加如下电路: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太阳能变温容器的电路连接示意图控制系统框图,如图3所示,太阳能变温容器还包括控制器210和蓄电池220,控制器210与太阳能发电组件200和半导体制冷器300耦合,控制太阳能发电组件100向半导体制冷器300供电;蓄电池220与控制器210和半导体制冷器 300耦合,存储太阳能发电组件200产生的电量,并且通过控制器向半导体制冷器300供电,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控制器210和蓄电池220封装在壳体100的底部。

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