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78318发布日期:2020-05-08 18:07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在搭载于压缩型的冰箱等的冷却系统中,利用散热器对被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进行散热。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3-96667号公报中,在冷冻冰箱的机械室中,在同一线上配置散热器、冷却风扇以及压缩机。散热器设置在冷却风扇的上游侧。压缩机设置在冷却风扇的下游侧。

另外,在日本特开平10-47835号公报中,压缩机和离心风扇配置在冰箱的机械室。冷凝器设置在机械室前方,通过管道与离心风扇的旋涡外壳连通。离心风扇将从冷凝器侧吸入的风吹送至压缩机。离心风扇的吸气方向和排气方向与压缩机的设置面平行。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966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47835号公报

可是,若使机械室省空间化,则冰箱的收纳空间变得更宽。但是,在日本特开2013-96667号公报和日本特开平10-47835号公报中,为了使机械室省空间化,需要使风扇小型化。但是,因风扇的送风量降低,有可能导致散热器和压缩机的冷却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不会降低送风装置的送风量而使冷却系统省空间化。

本发明例示的冷却系统具有:散热器;压缩机,其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并输送至所述散热器;以及送风装置,其通过以沿第1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叶轮的旋转,将从朝向所述第1方向的一方的吸气口吸入的气流从排气口向第2方向的一方送出。所述第1方向与设置所述压缩机的设置面的法线方向平行。所述第2方向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所述散热器配置在比所述送风装置靠所述第1方向的一方的位置,并且,所述压缩机配置在比所述散热器和所述送风装置靠所述第2方向的一方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不会降低送风装置的送风量而能够使冷却系统省空间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冷却系统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2是从第2方向另一方观察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冷却系统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例示的第1变形例的冷却系统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例示的第2变形例的冷却系统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例示的第3变形例的冷却系统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6是从第2方向另一方观察本发明的例示的第3变形例的冷却系统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0:冷却系统;1:散热器;11:制冷剂;2:压缩机;3:送风装置;31:叶轮;32:外壳;32a:吸气口;32b:排气口;4:壳体;41:收纳室;41a:第1内侧面;41b:第2内侧面;41c:第3内侧面;41d:第4内侧面;41e:第5内侧面;41f:第6内侧面;42:通气口;43:壁部;5:分隔部;51:面板;51a:开口;52:连接部件;ra:旋转轴线;pa1、pa2:假想的平面;d1:第1方向;d1a:第1方向一方;d1b:第1方向另一方;d2:第2方向;d2a:第2方向一方;d2b:第2方向另一方;d3:第3方向;d3a:第3方向一方;d3b:第3方向另一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冷却系统100中,将与作为后述的压缩机2的设置面的第4内侧面41d的法线方向平行的方向称为“第1方向d1”。另外,将与第1方向d1垂直的平面内的两个方向分别称为“第2方向d2”、“第3方向d3”。第1方向d1、第2方向d2以及第3方向d3相互垂直。

将第1方向d1中的从后述的送风装置3的吸气口32a向后述的散热器1的朝向称为“第1方向一方d1a”,将从散热器1向送风装置3的吸气口32a的朝向称为“第1方向另一方d1b”。

将第2方向d2中的从送风装置3向压缩机2的朝向称为“第2方向一方d2a”,将从压缩机2向送风装置3的朝向称为“第2方向另一方d2b”。

将第3方向d3中的从散热器1向后述的收纳室41的第3内侧面41c的朝向称为“第3方向一方d3a”,将从散热器1向收纳室41的第2内侧面41b的朝向称为“第3方向另一方d3b”。

另外,在送风装置3中,将与旋转轴线ra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另外,将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称为“径向”。将径向中的靠近旋转轴线ra的朝向称为“内方”,将远离旋转轴线ra的朝向称为“外方”。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方位、线以及面中的任意一者与其他任意一者的位置关系中,“平行”不仅包含两者无论延长至何处均完全不相交的状态,也包含实质上平行的状态。另外,“垂直”和“正交”各自不仅包含两者相互以90度相交的状态,也包含实质上垂直的状态以及实质上正交的状态。即,“平行”、“垂直”以及“正交”分别包含在两者的位置关系中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程度的角度偏差的状态。

另外,在方位、线以及面中的任意一者与其他任意一者相交,并且两者所成的角度不是90度的情况下,表达为两者以锐角相交。另外,该表达从几何学的观点出发不用多说,与两者以钝角相交为相同含义。

<1.实施方式>

<1-1.冷却系统>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冷却系统100的结构例的立体图。图2是从第2方向另一方d2b观察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冷却系统100的剖视图。另外,在图1中,虚线所示的假想的平面pa1与第1方向d1和第3方向d3平行。另外,在图1中,为了容易理解构造,将壳体4透明地显示。另外,图2是朝向第2方向另一方d2b来观察冷却系统100的剖面。在图2中,第2方向d2上的散热器1与压缩机2之间被平面pa1假想地切断。另外,在图2中,为了容易理解构造,用虚线表示压缩机2,将后述的分隔部5透明地显示。

实施方式的冷却系统100例如是搭载于冰箱等的冷却循环单元的一部分。但是,冷却系统100的用途不限于该例示。冷却系统100具有散热器1、压缩机2、送风装置3、壳体4以及分隔部5。

散热器1将在该散热器1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11的热释放至周围的空气中,特别是释放至被送风装置3吸入的气流中。制冷剂11例如使用氟利昂代替品、异丁烷等。如上所述,冷却系统100具有散热器1。

压缩机2对制冷剂11进行压缩并输送至散热器1。如上所述,冷却系统100具有压缩机2。

送风装置3具有马达(省略图示)、叶轮31以及外壳32。马达对叶轮31进行旋转驱动。叶轮31具有能够以旋转轴线ra为中心而进行旋转的多个叶片(省略标号)。外壳32将马达和叶轮31收纳在内部。外壳32具有吸气口32a和排气口32b。吸气口32a设置在外壳32的第1方向d1的一侧面,朝向第1方向一方d1a。排气口32b设置在外壳32的径向侧面,朝向第2方向一方d2a。送风装置3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离心风扇,但不限于该例示,也可以是压力比大于离心风扇的鼓风机。另外,该压力比是排气口32b能够排出的空气的最大压力相对于吸气口32a所吸入的空气的压力的比率。

送风装置3通过以沿第1方向d1延伸的旋转轴线ra为中心的叶轮31的旋转而将从朝向第1方向一方d1a的吸气口32a吸入的气流从排气口32b向第2方向一方d2a送出。如上所述,冷却系统100具有送风装置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方向d1与设置压缩机2的设置面的法线方向平行。另外,第2方向d2与第1方向d1垂直。

壳体4例如是冰箱的主体壳体的一部分。壳体4具有收纳室41和通气口42。

收纳室41例如是冰箱的机械室。收纳室41收纳散热器1、压缩机2以及送风装置3。如上所述,壳体4具有收纳室41,冷却系统100具有壳体4。

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室41的形状为长方体形状。收纳室41是由第1内侧面41a、第2内侧面41b、第3内侧面41c、第4内侧面41d、第5内侧面41e以及第6内侧面41f这六个内侧面包围而成的空间。壳体4具有第1内侧面41a、第2内侧面41b、第3内侧面41c、第4内侧面41d、第5内侧面41e以及第6内侧面41f。第1内侧面41a是朝向第1方向另一方d1b的内侧面。第2内侧面41b是朝向第3方向一方d3a的内侧面。第3内侧面41c是朝向第3方向另一方d3b的内侧面。第4内侧面41d是朝向第1方向一方d1a的内侧面。第5内侧面41e是朝向第2方向另一方d2b的内侧面。第6内侧面41f是朝向第2方向一方d2a的内侧面。

通气口42设置在收纳室41的第5内侧面41e。通气口42沿第2方向d2贯穿壳体4。收纳室41经由通气口42与壳体4的外部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方向d2上,通气口42隔着压缩机2与送风装置3的排气口32b对置。因此,从排气口32b排出而对压缩机2进行冷却的气流容易通过通气口42而流出至壳体4的外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通气口42同样的其他通气口(省略标号)设置在第3内侧面41c。但是,设置其他通气口的内侧面不限于该例示。其他通气口可以设置在第5内侧面41e以外的收纳室41的内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内侧面。

分隔部5在第2方向d2上将收纳室41分隔。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部5呈沿第1方向d1和第3方向d3扩展的板状。在收纳室41中的比分隔部5靠第2方向一方d2a的空间中配置有压缩机2。另外,在比分隔部5靠第2方向另一方d2b的空间中配置有散热器1和送风装置3。

特别是,在第2方向d2上,分隔部5将散热器1与压缩机2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分隔。如上所述,冷却系统100具有分隔部5。分隔部5具有与第2方向d2交叉的板状的面板51。在本实施方式中,面板51与第2方向d2垂直。但是,不限于该例示,面板51也可以与第2方向d2以锐角相交。

在从第2方向另一方d2b观察时,分隔部5与散热器1重叠。优选如图2所示那样,在从第2方向另一方d2b观察时,分隔部5与散热器1的全部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第2方向d2观察时,面板51与散热器1的全部重叠。通过面板51与散热器1的全部重叠,能够阻碍从送风装置3送风至压缩机2的气流流入至散热器1的周围。因此,能够抑制对压缩机2进行冷却的气流返回至散热器1的周围。因此,送风装置3能够更高效地对散热器1进行冷却。

面板51具有开口51a。开口51a沿第2方向d2贯穿面板51。开口51a与排气口32b连通。因此,送风装置3的外壳32的内部经由开口51a和排气口32b而与收纳室41中的比面板51靠第2方向一方d2a的配置压缩机2的空间连接。由此,从排气口32b送出的气流通过开口51a而朝向第2方向一方d2a流动。

如图1和图2所示,面板51在与第2方向d2垂直的方向上设置在送风装置3与收纳室41的内侧面之间。更具体而言,面板51设置在送风装置3与收纳室41的朝向第1方向另一方d1b的第1内侧面41a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面板51的一部分设置在送风装置3的外壳32与收纳室41的第1内侧面41a之间。另外,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例示,也可以将面板51的全部设置在送风装置3与第1内侧面41a之间。优选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面板51的一部分还设置在送风装置3的外壳32与收纳室41的第2内侧面41b和第3内侧面41c之间。除此之外,在排气口32b附近,在送风装置3的外壳32与第4内侧面41d之间存在间隙的情况下,优选面板51的另一部分也设置在两者之间。通过在送风装置3与收纳室41的内侧面41a之间设置面板51,能够抑制对压缩机2进行冷却的气流返回至散热器1的周围以及送风装置3的吸气口32a。因此,送风装置3能够更高效地对散热器1和压缩机2进行冷却。

另外,在与第2方向d2垂直的方向上,板状的面板51的端部与送风装置3和收纳室41的内侧面中的至少一方直接连接。

更具体而言,第1方向d1上的面板51的端部优选与第1内侧面41a和送风装置3的第1方向一方d1a的端部中的至少一方直接连接。

例如,面板51的第1方向一方d1a的端部优选如图1和图2那样与第1内侧面41a直接连接。因此,能够防止对压缩机2进行冷却的气流在第1方向d1上通过面板51与第1内侧面41a之间而返回至散热器1的周围以及吸气口32a。

并且,在开口51a中,面板51的第1方向一方d1a的端部优选如图1和图2那样在排气口32b附近与送风装置3的外壳32直接连接。因此,能够防止对压缩机2进行冷却的气流在第1方向d1上通过面板51的开口51a与送风装置3的排气口32b之间而返回至散热器1的周围以及吸气口32a。

另外,与第1方向d1和第2方向d2垂直的第3方向d3上的面板51的端部优选与收纳室41的朝向第3方向一方d3a的第2内侧面41b、收纳室41的朝向第3方向另一方d3b的第3内侧面41c以及送风装置3的第3方向d3上的端部中的至少任意一者直接连接。

例如,面板51的第3方向一方d3a的端部优选如图1和图2那样与第3内侧面41c直接连接。因此,能够防止对压缩机2进行冷却的气流在第3方向d3上通过面板51与第3内侧面41c之间而返回至散热器1的周围以及吸气口32a。

另外,面板51的第3方向另一方d3b的端部优选如图1和图2那样与第2内侧面41b直接连接。因此,能够防止对压缩机2进行冷却的气流在第3方向d3上通过面板51与第2内侧面41b之间而返回至散热器1的周围以及吸气口32a。

并且,在开口51a中,面板51的第3方向一方d3a的端部和第3方向另一方d3b的端部优选如图1和图2那样在排气口32b附近与送风装置3的外壳32直接连接。因此,能够防止对压缩机2进行冷却的气流在第3方向d3上通过面板51的开口51a与送风装置3的排气口32b之间而返回至散热器1的周围以及吸气口32a。

除此之外,在排气口32b附近,在送风装置3的外壳32与第4内侧面41d之间存在间隙的情况下,优选第1方向d1上的面板51的端部与第4内侧面41d和送风装置3的第1方向另一方d1b的端部中的至少一方直接连接。

例如,在外壳32与第4内侧面41d之间,面板51的第1方向另一方d1b的端部优选如图1和图2那样与第4内侧面41d直接连接。因此,能够防止对压缩机2进行冷却的气流在第1方向d1上通过面板51与第4内侧面41d之间而返回至散热器1的周围以及吸气口32a。

并且,在外壳32与第4内侧面41d之间,在开口51a中,面板51的第1方向另一方d1b的端部优选如图1和图2那样在排气口32b附近与送风装置3的外壳32直接连接。因此,能够防止对压缩机2进行冷却的气流在第1方向d1上通过面板51与送风装置3之间而返回至散热器1的周围以及吸气口32a。

<1-2.冷却系统的配置>

接下来,参照图1和图2对收纳室41内的散热器1、压缩机2以及送风装置3的配置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室41的第1内侧面41a是朝向铅垂下方的收纳室41的顶面。第4内侧面41d是朝向铅垂上方的收纳室41的底面,与铅垂方向垂直。压缩机2设置在第4内侧面41d。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4内侧面41d是压缩机2的设置面,与水平面平行。这些面的定义是用于本说明书中的说明的定义,并不表示组装到实际的设备上的情况下的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4内侧面41d与送风装置3的旋转轴线ra垂直。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装置3横放在水平面上。旋转轴线ra与铅垂方向平行。送风装置3从铅垂上方吸气并将气流向与水平面平行的方向送出。

散热器1配置在比送风装置3靠第1方向一方d1a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器1配置在比送风装置3靠铅垂上方的位置。优选为,散热器1在第1方向d1上与送风装置3的吸气口32a对置,在从第1方向d1观察时,与吸气口32a重叠。进一步优选为,在从第1方向d1观察时,散热器1与吸气口32a的全部重叠。压缩机2配置在比散热器1和送风装置3靠第2方向一方d2a的位置。优选为,压缩机2在第2方向d2上与送风装置3的排气口32b对置,在从第2方向d2观察时,与吸气口32a重叠。进一步优选为,在从第2方向d2观察时,压缩机2和排气口32b中的一方与另一方的全部重叠。另外,送风装置3配置在比散热器1靠第1方向另一方d1b的位置,配置在比压缩机2靠第2方向另一方d2b的位置。

通过在比送风装置3靠铅垂上方的位置配置散热器1并且在比散热器1和送风装置3靠第2方向一方d2a的位置配置压缩机2,能够紧凑地配置从第1方向一方d1a吸入气流且向第2方向一方d2a送出该气流的送风装置3以及通过该送风装置3进行冷却的散热器1和压缩机2。因此,不需要使送风装置3小型化而能够使冷却系统100在第1方向d1上的宽度变得更小。由此,不会降低送风装置3的送风量而能够实施冷却系统100的省空间化。

另外,散热器1的第1方向一方d1a的端部与送风装置3的第1方向另一方d1b的端部之间的第1方向d1上的间隔dh优选如图2所示那样为压缩机2在第1方向d1上的宽度wh以下。另外,宽度wh是从第4内侧面41d至压缩机2的第1方向一方d1a的端部的第1方向d1上的宽度。通过dh≤wh,能够防止冷却系统100在第1方向d1上的宽度比考虑了压缩机2的尺寸的宽度长。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实施冷却系统100的省空间化。

<2.第1变形例>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进行说明。以下,对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有时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例示的第1变形例的冷却系统100的结构例的立体图。另外,在图3中,为了容易理解构造,将壳体4透明地显示。另外,在图3中,第1方向一方d1a和第1方向另一方d1b的朝向与图1相反。即,在图3中,第1方向一方d1a朝向图的下方,第1方向另一方d1b朝向图的上方。

在第1变形例中,第1方向一方d1a朝向铅垂下方,第1方向另一方d1b朝向铅垂上方。收纳室41的第1内侧面41a是朝向铅垂上方的收纳室41的底面,与铅垂方向垂直。第4内侧面41d是朝向铅垂下方的收纳室41的顶面。压缩机2设置在第1内侧面41a。即,在第1变形例中,第1内侧面41a是压缩机2的设置面,与水平面平行。这些面的定义是用于本说明书中的说明的定义,并不表示组装到实际的设备上的情况下的面。

在第1变形例中,散热器1配置在比送风装置3靠铅垂下方的位置。压缩机2配置在比散热器1和送风装置3靠第2方向一方d2a的位置。并且,送风装置3从铅垂下方吸气并将气流向与水平面平行的方向送出。

通过在比送风装置3靠铅垂下方的位置配置散热器1并且在比散热器1和送风装置3靠第2方向一方d2a的位置配置压缩机2,能够紧凑地配置从铅垂下方吸入气流且向与水平面平行的方向送出该气流的送风装置3以及通过该送风装置3进行冷却的散热器1和压缩机2。因此,不需要使送风装置3小型化而能够使冷却系统100在第1方向d1上的宽度变得更小。因此,不会降低送风装置3的送风量而能够实施冷却系统100的省空间化。

<3.第2变形例>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进行说明。以下,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和第1变形例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有时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和第1变形例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例示的第2变形例的冷却系统100的结构例的立体图。另外,在图4中,为了容易理解构造,将壳体4透明地显示。另外,在图4中,第1方向一方d1a和第1方向另一方d1b的朝向与图1相同。即,在图4中,第1方向一方d1a朝向图的上方,第1方向另一方d1b朝向图的下方。

在第2变形例中,第1方向一方d1a朝向铅垂上方,第1方向另一方d1b朝向铅垂下方。收纳室41的第1内侧面41a是朝向铅垂下方的收纳室41的顶面。第4内侧面41d是朝向铅垂上方的收纳室41的底面,与铅垂方向垂直。压缩机2设置在第4内侧面41d。即,在第2变形例中,第4内侧面41d是压缩机2的设置面,与水平面平行。这些面的定义是用于本说明书中的说明的定义,并不表示组装到实际的设备上的情况下的面。

在第2变形例中,分隔部5还具有连接部件52。连接部件52例如可以使用海绵等缓冲材料、橡胶等弹性材料。

连接部件52将与第2方向d2垂直的方向上的面板51的端部与收纳室41的朝向与第2方向d2垂直的方向的内侧面以及送风装置3的与第2方向d2垂直的方向上的端部中的至少一方连接。

具体而言,在第2变形例中,优选为,第1方向d1上的面板51的端部与第1内侧面41a和送风装置3的第1方向一方d1a的端部中的至少一方间接连接。例如,第1方向d1上的面板51的端部如图4那样经由连接部件52而与上述的至少一方连接。

另外,优选为,与第1方向d1和第2方向d2垂直的第3方向d3上的面板51的端部与收纳室41的朝向第3方向一方d3a的第2内侧面41b、收纳室41的朝向第3方向另一方d3b的第3内侧面41c以及送风装置3的第3方向d3上的端部中的至少任意一者间接连接。例如,第3方向d3上的面板51的端部如图4那样经由连接部件52而与上述的至少任意一者连接。

例如,面板51的第1方向一方d1a的端部优选与第1内侧面41a间接连接。即,面板51的第1方向一方d1a的端部如图4那样经由连接部件52而与第1内侧面41a连接。

另外,例如面板51的第1方向另一方d1b的端部与第4内侧面41d间接连接。即,面板51的第1方向另一方d1b的端部如图4那样经由连接部件52而与第4内侧面41d连接。

另外,例如面板51的第3方向一方d3a的端部与第3内侧面41c间接连接。即,面板51的第3方向一方d3a的端部如图4那样经由连接部件52而与第3内侧面41c连接。

另外,例如面板51的第3方向另一方d3b的端部与第2内侧面41b间接连接。即,面板51的第3方向另一方d3b的端部如图4那样经由连接部件52而与第2内侧面41b连接。

另外,面板51的开口51a优选与送风装置3的排气口32b间接连接。例如面板51的开口51a如图4那样经由连接部件52而与送风装置3的排气口32b连接。

这样,借助连接部件52使面板51与收纳室41的朝向与第2方向d2垂直的方向的内侧面连接,由此容易将面板51安装在收纳室41内。另外,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对压缩机2进行冷却的气流通过面板51与收纳室41的内侧面之间而返回至散热器1的周围以及吸气口32a。

并且,容易使面板51的开口51a与送风装置3的排气口32b连接。另外,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对压缩机2进行冷却的气流通过面板51的开口51a与送风装置3的排气口32b之间而返回至散热器1的周围以及吸气口32a。

<4.第3变形例>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进行说明。以下,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第1变形例以及第2变形例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有时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第1变形例以及第2变形例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例示的第3变形例的冷却系统100的结构例的立体图。图6是从第2方向另一方d2b观察本发明的例示的第3变形例的冷却系统100的剖视图。另外,在图5中,虚线所示的假想的平面pa2与第1方向d1和第3方向d3平行。另外,在图5中,为了容易理解构造,将壳体4透明地表示。另外,图6是朝向第2方向另一方d2b来观察冷却系统100的剖面。在图6中,第2方向d2上的散热器1与压缩机2之间被平面pa2假想地切断。另外,在图6中,为了容易理解构造,用虚线表示压缩机2,将后述的壁部43和分隔部5透明地显示。另外,在图5中,第1方向一方d1a和第1方向另一方d1b的朝向与图1相同。即,在图5中,第1方向一方d1a朝向图的上方,第1方向另一方d1b朝向图的下方。另外,第3变形例中的收纳室41内的散热器1、压缩机2以及送风装置3的配置与上述实施方式和第2变形例相同。

在第3变形例中,在从第2方向另一方d2b观察时,从收纳室41的第1内侧面41a突出的壳体4的一部分与散热器1重叠,优选与散热器1的全部重叠。

例如如图5所示,壳体4还具有设置在分隔部5与第1内侧面41a之间的壁部43。壁部43在比散热器1靠第2方向一方d2a且比压缩机2靠第2方向另一方d2b的位置从第1内侧面41a突出。壁部43沿与第1方向d1和第2方向d2相交的方向延伸。在第3变形例中,壁部43从第1内侧面41a向第1方向另一方d1b突出。并且,壁部43沿第3方向d3延伸。但是,不限于该例示,壁部43也可以沿以锐角与第3方向d3相交的方向延伸。

在第2方向d2上,收纳室41被壁部43和分隔部5分隔。在第3变形例中,壁部43将散热器1与压缩机2之间的一部分分隔,分隔部5将散热器1与压缩机2之间的其余的一部分分隔。在收纳室41中的比壁部43和分隔部5靠第2方向一方d2a的空间中配置压缩机2。并且,在比壁部43和分隔部5靠第2方向另一方d2b的空间中配置散热器1和送风装置3。

在从第2方向另一方d2b观察时,壁部43与散热器1重叠。优选如图6所示,在从第2方向另一方d2b观察时,壁部43与散热器1的全部重叠。通过壁部43与散热器1的全部重叠,能够阻碍从送风装置3送风至压缩机2的气流流入至散热器1的周围。因此,能够抑制对压缩机2进行冷却的气流返回至散热器1的周围。因此,送风装置3能够更高效地对散热器1进行冷却。

优选如图6所示,壁部43的第3方向一方d3a的端部与第3内侧面41c连接,壁部43的第3方向另一方d3b的端部与第2内侧面41b连接。因此,能够防止对压缩机2进行冷却的气流在第1方向d1上通过壁部43与收纳室41的朝向第3方向d3的内侧面41b、41c之间而返回至散热器1的周围以及吸气口32a。

另外,在比壁部43靠第1方向另一方d1b的位置设置有分隔部5。在第3变形例中,设置有面板51。优选如图6所示,壁部43的第1方向另一方d1b的端部与分隔部5的第1方向一方d1a的端部直接或间接连接。因此,能够防止对压缩机2进行冷却的气流在第1方向d1上通过壁部43与分隔部5之间而返回至散热器1的周围以及吸气口32a。

<5.其他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压缩机2设置在与水平面平行且朝向铅垂上方的收纳室41的底面。具体而言,在上述实施方式、第2变形例以及第3变形例中,压缩机2设置在与水平面平行且朝向铅垂上方的第4内侧面41d。在第1变形例中,压缩机2设置在与水平面平行且朝向铅垂上方的第1内侧面41a。但是,不限于这些例示,压缩机2在收纳室41中也可以设置于第1内侧面41a和第4内侧面41d以外的内侧面。但是,在该情况下,也维持了散热器1、压缩机2以及送风装置3的相对位置关系。这样的位置关系通过第1方向d1、第2方向d2以及第3方向d3的替换,能够容易理解。例如在收纳室41中将压缩机2设置在朝向第3方向d3的内侧面41b或42c的情况下,将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的“第1方向d1”替换成第3方向d3,将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的“第3方向d3”替换成第1方向d1。另外,在该情况下,第2方向d2可以不进行替换。即使进行这样的变形,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相同的效果。

<6.其他>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进行了说明。另外,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施加各种变更来实施。另外,在上述公开中进行了说明的事项可以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适当进行任意组合。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例如在送风装置对散热器和压缩机进行冷却的系统中是有用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