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30845发布日期:2021-05-11 17:00阅读:73来源:国知局
冰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17882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具有:制冷剂回路,其利用配管连接压缩机、冷凝器、膨胀装置以及冷却器,且供制冷剂流通;冷藏室,其内部的温度设定为冷藏温度带;冷冻室,其设于上述冷藏室的下层,内部的温度设定为比上述冷藏温度带低的冷冻温度带;以及切换室,其设于上述冷冻室的下层,内部的温度在从上述冷藏温度带到上述冷冻温度带的范围切换自如地设定”(专利文献1的权利要求1)。另外,在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还具有:鼓风机,其向上述冷藏室、上述冷冻室以及上述切换室输送空气;以及风挡,其调节流入上述切换室的上述鼓风机的风量,从而调节上述切换室的温度”(专利文献1的权利要求7)。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1788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利用风挡调节流入切换室的风量,调节切换室的温度。

但是,如果将切换室从冷藏温度带切换到冷冻温度带,则冷却负荷大幅増加,但关于针对该高负荷的冷却效率未进行考虑,而且可以认为节能性能低、或者冷冻所需时间变长。此外,切换室的容量越大(例如,切换室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与冷藏室相同),该空气的流动变化的影响就越大。

本发明解决这样的课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提高了将可设定为冷冻温度带和冷藏温度带的切换室设定为冷冻温度带时的冷却效率。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鉴于上述课题而做成的本发明为一种冰箱,其具备:冷藏储藏室,其将箱内控制在冷藏温度带的范围;切换室,其能够切换冷藏温度带和冷冻温度带;蒸发器;风扇,其将通过该蒸发器成为低温的空气升压,并向上述冷藏储藏室和上述切换室输送;冷藏储藏室风挡,其抑制被该风扇升压的空气的向上述冷藏储藏室的输送;以及切换室风挡,其抑制被上述风扇升压的空气的向上述切换室的输送,与上述切换室相比,上述冷藏储藏室内容积更大,冷却上述冷藏储藏室和上述切换室的空气被相同的上述蒸发器冷却,其中,在打开上述冷藏储藏室风挡和上述切换室风挡双方的情况下,向上述切换室输送的风量比上述冷藏储藏室多。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冰箱,提高了将可设定为冷冻温度带和冷藏温度带的切换室设定为冷冻温度带时的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冰箱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的冰箱的冷冻循环结构的概略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的冰箱的风路结构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的冰箱的风路结构的概略图。

图6是表示测定冷藏室的风量的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切换室风挡的单体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的冰箱的将箱外和箱内隔热的真空隔热件的配设位置的概略图。

图中:

1—冰箱,2—冷藏室,2a、2b—冷藏室门,3—制冰室,3a—制冰室门,3b—制冰室容器,3c—制冰皿,4—副切换室,4a—副切换室门,4b—副切换室容器,5—切换室,5a—切换室门,5b—切换室容器,6—蔬菜室,6a—蔬菜室门,6b—蔬菜室容器,6c—蔬菜室罩,6d—蔬菜室分隔件,7—冷鲜室,9—箱内风扇,10—隔热箱体,10a—外箱,10b—内箱,11a—蒸发器送风路,11b—蒸发器回风路,12—冷藏室送风路,12a—冷藏室吐出口,12b—冷藏室回流口,12c—冷藏室回风路,13—制冰室送风路,13a—制冰室吐出口,13b—制冰室回流口,13c—制冰室回风路,14—副切换室送风路,14a—副切换室吐出口,14b—副切换室回流口,15—切换室送风路,15a—切换室吐出口,15b—切换室回流口,16—蔬菜室送风路,16a—蔬菜室吐出口,16b—蔬菜室回流口,16c—蔬菜室回风路,17—门铰链罩,18—操作部,19—显示部,20—蒸发器,21—辐射加热器,22—排水管,24—压缩机,25a、25b、25c、25d、25e—真空隔热件,26、27、28、29、30—隔热分隔壁,31—控制基板,32—蒸发皿,33—门储物盒,34—搁架最下层,37—制冰盒,39—机械室,40—机械室风扇,41—蒸发器温度传感器,42—冷藏室温度传感器,43—制冰温度传感器,44—副切换室温度传感器,45—切换室温度传感器,46—蔬菜室温度传感器,47—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48—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50a、50b、50c—第一~第三散热器,51—干燥器,52—毛细管,53—气液分离器,54—热交换部,55—回流配管,102—冷藏室风挡,104—副切换室风挡,105—切换室风挡,105a—挡板,200—风道,201—鼓风机,202—孔口,203—第一差压计,204—第二差压计。

具体实施方式

对关于本发明的冰箱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冰箱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如图1所示,冰箱1的隔热箱体10从上方开始按照冷藏室2、左右并列设置的制冰室3和副切换室4、切换室5、蔬菜室6的顺序具有储藏室。冰箱1具备开闭各个储藏室的开口的门。这些门是开闭冷藏室2的开口且左右分割的旋转式的冷藏室门2a、2b和分别开闭制冰室3、副切换室4、切换室5、蔬菜室6的开口的抽屉式的制冰室门3a、副切换室门4a、切换室门5a、蔬菜室门6a。

在冷藏室门2a设有表示代表性的箱内的设定、状态的显示部19。为了将冷藏室门2a、2b固定于冰箱1,在冷藏室2上部及下部设有门铰链(未图示),上部的门铰链被门铰链罩17覆盖。

冷藏室2是将箱内设为冷藏温度带(0℃以上),例如平均设为4℃左右的冷藏储藏室。制冰室3是以使制冰皿3c(参照图4)上的水结冻,另外使收纳由制冰皿3c产生的冰的制冰室容器3b内的冰不融化的方式将箱内设为冷冻温度带(不足0℃),例如平均设为-18℃左右的冷冻储藏室。蔬菜室6是将箱内设为冷藏温度带,例如平均设为6℃左右的冷藏储藏室,且是通过后述的间接的冷却抑制了食品的干燥的冷藏储藏室。副切换室4及切换室5是可设定为冷冻温度带或冷藏温度带的切换储藏室,例如,切换平均设为4℃左右的冷藏模式和平均设为-20℃左右的冷冻模式。在本实施例的冰箱1中还设有成为冷藏模式与冷冻模式之间的温度的强冷藏模式、弱冷冻模式,或者设为比冷藏模式高温的弱冷藏模式、设为比冷冻模式低温的强冷冻模式等多个运转模式,对于这些运转模式,用户能够通过设于冷藏室2内的操作部18选择。此外,在冰箱1通过无线通讯线路与智能手机等连接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户能够经由智能手机等设定切换储藏室的温度带。

在本实施例中,冷藏室2、蔬菜室6以及切换室5为将宽度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的长度设为相同,且比制冰室3、副切换室4大的储藏室。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各储藏室的内容积设为:冷藏室2是300l,制冰室3是25l,副切换室4是40l,切换室5是100l,蔬菜室6是110l(合计575l),冷藏室2>蔬菜室6≈切换室5>副切换室4≈制冰室3。此外,将两个储藏室的内容积的比为1/2~2的储藏室设为内容积同等(≈)。冷藏室2通常储藏的食品容易变多,因此将内容积设为各储藏室的最大,在本实施例中设为整体内容积575l的50%以上。切换室5及蔬菜室6比冷藏室2小,但内容积是冷藏室2的1/4以上,各占冰箱1的整体内容积的15%以上,是较大的储藏室。另外,切换室5和蔬菜室6的内容积设为同等(切换室5是蔬菜室6的1/2以上)。副切换室4将内容积设为切换室5的内容积的1/2以下,具有较大的差,从而易于调整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与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的比例。即,能够进行将副切换室4及切换室5均设为冷冻的情况、均设为冷藏的情况、将副切换室4设为冷冻/将切换室5设为冷藏的情况、将副切换室4设为冷藏/将切换室5设为冷冻的情况、这四个阶段的设定。因此,能够有意地改变冷藏温度带和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的内容积的比例,能够了能够对应各种场面的定制性。

冰箱1构成为利用向外箱10a(钢板制)与内箱10b(合成树脂制)之间填充泡沫隔热件(例如聚氨酯泡沫)而形成的隔热箱体10隔开箱外和箱内。在隔热箱体10除了泡沫隔热件,还将热传导率比泡沫隔热件低的真空隔热件25a、25b(参照图8)安装于外箱10a与内箱10b之间,从而不降低食品收纳容积且提高了隔热性能。在此,真空隔热件通过将玻璃丝棉、聚氨酯等芯材用外包装材料包覆而构成。外包装材料为了确保气体阻隔性而包括金属层(例如铝)。

冷藏室2和制冰室3及副切换室4由隔热分隔壁27隔开。另外,制冰室3及副切换室4和切换室5由隔热分隔壁28隔开,切换室5和蔬菜室6由隔热分隔壁29隔开。另外,在制冰室3及副切换室4之间设有隔热分隔壁26,以使在将副切换室4设为冷藏模式时,副切换室4不会因制冰室3的冷气而变为低温。在切换室5的后方设有后述的蒸发器20及蒸发器送风路11a、蒸发器回风路11b,在切换室5与蒸发器20及其周边风路之间设有隔热分隔壁30。

在此,如图2所示,隔热分隔壁30的背面侧与蒸发器20及刚通过蒸发器20的低温空气(蒸发器送风路11a的空气)接触,前表面侧在切换室5为冷藏模式时与冷藏温度带的空气接触,因此,产生该温度差引起的热交换。此外,如果产生该温度差引起的热交换,则切换室5经由隔热分隔壁30被冷却,有时导致冷藏模式的切换室5过冷,因此隔热分隔壁30由泡沫隔热件构成,而且特别是在成为低温的蒸发器20的大致前表面设置真空隔热件25d。此外,后述的切换室吐出口15a形成于泡沫隔热件的部分而非真空隔热件25d。

另外,在隔热分隔壁28设有真空隔热件25e,以使不会因冷藏模式的切换室5与制冰室3及冷冻模式的副切换室4的经由隔热分隔壁28的热交换而冷藏模式的切换室5过冷。此外,也可以是,在隔热分隔壁26、27、29设置真空隔热件,提高隔热分隔壁26、27、29的隔热性能,或者使隔热厚度变薄。

通过在冷藏室门2a、2b的箱内侧设置多个门储物盒33,还设置多个搁架,从而冷藏室2内被划分成多个储藏空间。在制冰室门3a、副切换室门4a、切换室门5a、蔬菜室门6a具备一体抽出的制冰室容器3b、副切换室容器4b、切换室容器5b、蔬菜室容器6b。此外,在抽屉式的储藏室之中,内容积较大的切换室5、蔬菜室6的切换室容器5b、蔬菜室容器6b考虑收纳容易度而设有多个容器(在本实施例中,上下设有两个)。

在冷藏室2、副切换室4、切换室5以及蔬菜室6的箱内背面侧分别设有冷藏室温度传感器42、副切换室温度传感器44、切换室温度传感器45以及蔬菜室温度传感器46,在蒸发器20的上部设有蒸发器温度传感器41。于是,利用这些传感器探测冷藏室2、副切换室4、切换室5、蔬菜室6以及蒸发器20的温度。另外,在冰箱1的顶棚部的门铰链罩17的内部设有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47和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48,探测外部空气(箱外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此外,设有探测制冰皿3c的温度的制冰皿温度传感器(未图示)、分别探测冷藏室门2a、2b、制冰室门3a、副切换室门4a、切换室门5a的开闭状态的门传感器(未图示)。

在冰箱1的上部配置有作为控制装置的一部分且搭载有cpu、rom、ram等存储器、接口电路等的控制基板31。控制基板31与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47、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48、冷藏室温度传感器42、副切换室温度传感器44、切换室温度传感器45、蔬菜室温度传感器46以及蒸发器温度传感器41等通过电气配线(未图示)连接。

在控制基板31中,基于各传感器的输出值、操作部18的设定、预先存储于rom的程序等进行后述的压缩机24、箱内风扇9、冷藏室风挡102、副切换室风挡104、切换室风挡105、蔬菜室风挡106、显示部19的控制。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冰箱1中,设有能够与外部设备连接的通信基部(未图示),能够将冰箱1的信息提供给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个人电脑等,通过它们操作与操作部18同样地进行模式等的设定变更。

图3是实施例的冰箱的冷冻循环结构图。本实施例的冰箱1通过利用冷冻循环的制冷剂的循环冷却蒸发器20,将冰箱1内的各储藏室冷却。此外,本实施的方式例的制冷剂是异丁烷,制冷剂量是80g。

被压缩机24压缩并吐出的制冷剂按照第一散热器50a、第二散热器50b、第三散热器50c的顺序流动,并在此期间散热,上述第一散热器50a设于机械室39内且通过使用了机械室风扇40的强制对流散热,上述第二散热器50a以与外箱10a相接的方式设置且经由外箱10a散热,上述第三散热器50b设于冰箱1的开口缘且抑制结露。之后,经由干燥器51被毛细管52减压。

被毛细管52减压而成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流到蒸发器20,使蒸发器20成为低温。利用该低温的蒸发器20,将蒸发器20周围的箱内空气冷却。穿过蒸发器20的制冷剂流到分离液态制冷剂的气液分离器53。穿过气液分离器53的气体制冷剂在回流配管55流动,返回到压缩机24的吸入侧,再次被压缩机24压缩。此外,回流配管55具有与毛细管52相邻,与在毛细管52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54,由此,提高冷却效率。

图4是表示实施例的冰箱的风路结构的主视图,(a)表示从箱内风扇9到各吐出口的风路,(b)表示从各回流口到箱内风扇9的风路。图5是表示实施例的冰箱的风路结构的概略图。使用图4、图5以及图2对本实施例的冰箱1的风路结构进行说明。

在将箱内冷却时,使压缩机24和箱内风扇9驱动。通过使压缩机24驱动,蒸发器20周围的空气被蒸发器20冷却。该低温空气通过箱内风扇9升压,经由蒸发器送风路11a被输送到冷藏室风挡102、副切换室风挡104、切换室风挡105、蔬菜室风挡106以及制冰室吐出口13a。

冷却冷藏室2时,打开冷藏室风挡102。低温空气穿过冷藏室风挡102,经由冷藏室送风路12和冷藏室吐出口12a向冷藏室2送风。对冷藏室2进行了冷却的空气从冷藏室回流口12b经由冷藏室回风路12c和蒸发器回风路11b返回到蒸发器20,再次被冷却。

从制冰室吐出口13a流入到制冰室3的低温空气在将制冰室3内的制冰皿3c上的水和制冰室容器3b内的冰冷却后,从制冰室回流口13b经由制冰室回风路13c、蒸发器回风路11b返回到蒸发器20,再次被冷却。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至制冰室3的送风路不具备风挡,因此在使箱内风扇9驱动的期间,始终向制冰室3送风。

在冷却副切换室4时,打开副切换室风挡104。穿过副切换室风挡104的低温空气经由副切换室吐出口14a向副切换室4送风。对副切换室4进行了冷却的空气从副切换室回流口14b回流到冷藏室回风路12c,经由蒸发器回风路11b返回到蒸发器20,再次被冷却。

在冷却切换室5时,打开切换室风挡105。穿过切换室风挡105的低温空气经由切换室送风路15、切换室吐出口15a向切换室5送风。对切换室5进行了冷却的空气经由切换室回流口15b、蒸发器回风路11b返回到蒸发器20,再次被冷却。

在冷却蔬菜室6时,打开蔬菜室风挡106。低温空气经由蔬菜室风挡106、蔬菜室送风路16、蔬菜室吐出口16a向蔬菜室6送风。对蔬菜室6进行了冷却的空气从蔬菜室回流口16b经由蒸发器回风路11b返回到蒸发器20,再次被冷却。在此,蔬菜室6是冷藏温度专用的室,不会如切换室那样储藏的食品变化较大,而且收纳于蔬菜室6的食品(蔬菜等)一般不要求短时间内冷却,另一方面,存在干燥引起的鲜度降低的课题。因此,在蔬菜室6中,将从蔬菜室吐出口16a吐出的低温空气朝向蔬菜室容器6b外输送,经由蔬菜室容器6b将蔬菜室容器6b内的食品间接冷却。由此,能够抑制低温低湿的空气引起的食品的干燥,并且维持预定的冷藏温度。另外,如上所述地使低温空气不向蔬菜室容器6b内流入,因此不需要例如图5的设于副切换室容器4b、切换室容器5b的空气流入部(图中设于右上的缺口部),抑制了制造成本。而且,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蔬菜室罩6c,使蔬菜室容器6b内成为大致密闭状态,能够进一步抑制低温冷气向蔬菜室容器6b内的侵入,使食品更难以干燥,维持高的鲜度。

在此,在本实施例中,在所有储藏室都冷却时,即所有风挡都打开时,使穿过各风挡的风量中的穿过切换室风挡105的风量(向切换室5的送风量)最大。具体来说,使穿过切换室风挡105的风量相对于穿过冷藏室风挡102的风量(向冷藏室2的送风量)为1.2倍以上,具体来说,为1.5倍。另外,使穿过切换室风挡105的风量相对于穿过蔬菜室风挡106的风量(向蔬菜室6的送风量)为3.4倍以上,具体来说,为4.0倍。此外,切换室5是能够与冷藏室2及蔬菜室6同样地设定为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切换室5的内容积小于冷藏室2和蔬菜室6。但是,因为切换室5能够设定为冷冻温度带,所以通过如上所述地以使向切换室5的送风量变多的方式设定,能够提高冷冻温度带的冷却效率。以下,对该理由进行说明。

如果风量少,则与风量多的情况相比,需要以即使少的空气也能够冷却的方式使向箱内输送的空气成为更低温,因此,需要使在蒸发器20流动的制冷剂成为更低温。一般来说,如果将制冷剂设为低温,则冷却效率(相对于压缩机24消耗的电量的冷却量)降低,因此,节能性能下降。另一方面,为了增加风量,通常需要将风路加宽并缩短,如果以使至冷藏室2、蔬菜室6的风量增加的方式确保至冷藏室2、蔬菜室6的风路宽广,则风路所需的空间增加。而且,冷藏室2、蔬菜室6相距箱内风扇9的距离长,因此风路长,需要使风路更宽广。因此,为了增加至冷藏室2、蔬菜室6的风量,风路的体积变大,对于冰箱的体积的分配,收纳食品的内容积容易减少。另一方面,通过以使切换室5的风量增加的方式优先确保切换室5的风路,能够抑制相对于冰箱1整体的设置空间的风路的空间,确保收纳食品的内容积较多,并且能够提供冷却效率高的冷箱。

在此,作为具体的所需冷却量,设定每一天进行食品的更换(取出、收纳)的食品量与各储藏室的内容积成比例,考虑按照内容积的10%的量新收纳外界气温tout[℃]时的常温的食品的情况。就用于将该食品冷却到各储藏室的预定温度的所需冷却量(食品相对于目标温度的热容量)而言,平均温度tr[℃]的冷藏储藏室的情况的所需冷却量qr通过式1求出,tf[℃]的冷冻储藏室的情况的所需冷却量qf通过式2求出。此外,通常,食品含有较多水分,因此用于热容量的计算的各物性和特性按照水(h2o)假定,比热按照水、冰分别设为恒定。

【数1】

qr=(ρ·vr×10%)·cpw·(tout-tr)…(式1)

【数2】

qf=(ρ·vr×10%)×([cpw·tout]-[cpice-tf]+δh)…(式2)

ρ是投入时的密度,vr是冷藏储藏室的内容积,vf是冷冻储藏室的内容积,cpw是水状态的比热,cpice是冰状态的比热,δh是潜热。如式2所示,在tf[℃]的冷冻储藏室的情况下,也需要考虑潜热δh。在此,各物性值设为:cpw=4.2[kj/(kg·k)]、cpice=2.0[kj/(kg·k)]、δh=335[kj/kg]。另外,tout设为在iec62552-3及jisc9801-3记载的耗电量试验等中采用的较高的外界气温的基准即32[℃],tr设为作为冷藏室的基准的4[℃],tf设为作为4星冷冻室的基准的-18[℃]。在该情况下,每内容积的所需冷却量qf/vf为qr/vr的3.7倍。就本实施例的冰箱1而言,冷藏室2的内容积是切换室5的3.0倍(=vr/vf),因此所需的吸热量的比qf/qr为1.2(=3.7/3.0),由此,将穿过切换室风挡105的风量设为穿过冷藏室风挡102的风量的1.2倍以上。同样地,与蔬菜室6的内容积比vr/vf是1.1,qf/qr是3.4,因此将穿过切换室风挡105的风量设为穿过蔬菜室风挡106的风量的3.4倍以上。由此,能够根据各储藏室所需的冷却量以适当的分量吹送低温冷气,抑制相对于设置空间的风路的空间,并且成为冷却效率高的冰箱。此外,在将切换室5设定为冷藏温度带时,通过利用切换室风挡105抑制送风,能够防止过冷。

如上,相对于内容积比切换室5大的冷藏温度带专用的冷藏储藏室(冷藏室2、蔬菜室6),使切换室5的风量更多,从而能够提供高效地得到也可设定为冷冻温度带的切换室5所需的冷却量的冰箱。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打开切换室风挡105时,使向切换室5吹送的风量始终比冷藏室2、蔬菜室6多,但也可以具有暂时性地使向切换室5吹送的风量比冷藏室2等少的瞬间。

此外,各室的风量例如如下判别即可。

图6是表示测定切换室5的风量的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通过测定流经切换室回流口15b的风量,测定在切换室5循环的风量。此外,虽未在图中表现,但在打开包括切换室风挡105的各风挡的状态下,使箱内风扇9驱动进行测定。

在此,使用图6所示的风量测定装置测定风量。具体来说,首先,以开放切换室门5a,风道200以覆盖切换室回流口15b的方式设置。进一步地,设置测定风道200的内部的压力与外部的压力(大气压)的差压的第一差压计203、能够基于上游侧与下游侧的差压算出风量的孔口202、测定孔口202的上游侧与下游侧的差压的第二差压计204、以及位于孔口的上游侧的鼓风机201。而且,以使第一差压计203的差压成为零的方式调整鼓风机201,基于此时的第二差压计204测定流经切换室回流口15b的风量。此外,切换室门5a为开放状态,但以使第一差压计的差压成为零的方式进行调整,因此视为与关闭切换室门5a的状态大致同等的状态。

同样地,在测定冷藏室2的风量的情况下以覆盖冷藏室回流口12b的方式设置风道200,在测定副切换室4的风量的情况下以覆盖副切换室回流口14b的方式设置风道200,在测定蔬菜室6的风量的情况下以覆盖蔬菜室回流口16b的方式设置风道200,测定流经各个回流口的风量。

通过利用这些测定的风量,能够比较在各储藏室循环的风量。此外,在此,通过流经各回流口的风量测定在各储藏室循环的风量,但也可以通过流经吐出口的风量测定在各储藏室循环的风量。此外,在有多个向一个储藏室送风的吐出口的情况下,需要用它们的合计值进行比较。例如,在测定向冷藏室2输送的风量的情况下,以引导来自各冷藏室吐出口12a的送风的方式设置风道200,以使第一差压计203的差压成为零的方式调整鼓风机201,基于第二差压计204的差压,测定来自全部冷藏室吐出口12a的吐出风量。然后,通过合计来自各冷藏室吐出口12a的吐出风量,也可以视为在冷藏室2循环的风量。另外,在此对利用缩径机构进行的风量测定方法的一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用例如热式流量计等其它手段测定风量。

如上那样,本实施例的冰箱1使至切换室5的风量比其它储藏室多。在本实施例中,为此进行了如下的构造上的考虑。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将箱内风扇9设于切换室5的高度范围内的背面侧,将从箱内风扇9到切换室5的切换室吐出口15a的风路长度设为比从箱内风扇9到其它储藏室的吐出口(冷藏室吐出口12a、制冰室吐出口13a、副切换室吐出口14a、蔬菜室吐出口16a)的风路长度短。即,将切换室5的送风路的压力损失系数(“压力损失/风量”:相对于风量的压力损失的产生容易度)抑制为比其它储藏室的送风路小,使风量增加。同样地,将从切换室回流口15b到蒸发器20的风路长度也设定为比从其它储藏室的回流口(冷藏室回流口12b、制冰室回流口13b、副切换室回流口14b、蔬菜室回流口16b)到蒸发器20的风路长度短,将压力损失系数抑制为比其它储藏室的送风路小,使风量增加。此外,期望的是,箱内风扇9、蒸发器20以完全收敛在切换室5的高度范围内的方式配置,但可以配置成,箱内风扇9、蒸发器20的水平投影与上述切换室的水平投影至少在一部分重叠。

另外,切换室5也能够设定为冷藏温度带,因此需要穿过切换室风挡105进行送风,对该切换室风挡105也进行了考虑。就控制至各储藏室的送风的风挡而言,由于向各储藏室吹送的空气汇集,因此为流速高且压力损失容易变大的部位。

图7是表示切换室风挡105的单体的图,(a)是将切换室风挡105关闭的状态,(b)是打开的状态。本实施例的冰箱使控制对切换室5的送风的切换室风挡105的开口面积(在图7(a)中通过挡板105a关闭,在(b)中打开的部位的面积)比其它风挡(冷藏室风挡102、蔬菜室风挡106)大,抑制压力损失系数。具体来说,根据上述的qf/qr的比,使切换室风挡105的开口面积相对于冷藏室风挡102成为1.2倍以上,相对于蔬菜室风挡106成为3.4倍以上。

而且,除了开口面积,也考虑了等效直径,使切换室风挡105的等效直径比其它风挡(冷藏室风挡102、蔬菜室风挡106)大。除了因层流、乱流而过渡的情况,雷诺数(=流速×代表长度/动态粘滞度)越大,与压力损失系数成比例的摩擦系数越小。另外,在管内的流动中,通常将代表长度表现为等效直径(“等效直径=4×截面积/湿周长度”,湿周长度是截面周围的长度)。因此,通过增大等效直径,即使相同流速,雷诺数也变高,能够抑制摩擦系数。

此外,为了增大等效直径,使切换室风挡105开口的纵横比(la/lb及lb/la的较大的一方)设为2.5以下。根据等效直径的计算式(等效直径=4×截面积/湿周长度),在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纵横比越小的形状,湿周长度越小,因此在圆中为正圆,在四边形中为正方形。具体来说,在四边形中,如果纵横比超过2.5,则相对于正方形,等效直径缩小10%以上。因此,通过将开口的纵横比设为2.5以下,使等效直径(=4×(la·lb)/(2×[la+lb])较大,能够抑制摩擦系数,抑制压力损失系数。

通过以上的结构,构成为使至切换室5的风量比其它储藏室多,能够满足所需的冷却性能。

另外,切换室5也设定为冷藏温度带,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针对切换室5的过冷进行了以下的考虑。

如图2所示,在切换室5的冷藏设定时,与隔热分隔壁30同样地,切换室风挡105的背面侧与刚穿过蒸发器20的低温空气(蒸发器送风路11a的空气)接触,切换室风挡105的前表面侧与切换室5内的冷藏温度带的空气接触,因此,在切换室风挡105的前后产生了温度差。即,经由切换室风挡105,通过冷冻温度(蒸发器送风路11a)的空气与切换室5内的空气的温度差而产生热交换,切换室5被冷却。

在此,就构成风挡的部件而言,除了在开闭时产生接触/非接触的图7所示的挡板105a的表面,为了维持强度,通常使用树脂(准确地说,未发泡的树脂)等。与构成隔热分隔壁30的泡沫隔热件及真空隔热件25b相比,树脂的隔热性能低(热传导率高),因此若增大切换室风挡105的尺寸,则经由该风挡的热交换也增大,存在设定为冷藏温度带的切换室5被过度冷却的问题。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如果考虑设定为冷冻温度,则期待将切换室风挡105的压力损失抑制为较低。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以下的指标,将切换室风挡105的开口面积抑制在适当的范围。首先,切换室风挡105的开口面积比蒸发器20与切换室5之间的循环风路的最小风路截面积(循环风路中的截面积最小的部位)大,具体来说,使切换室风挡105的开口面积比切换室吐出口15a大。通过设为比最小风路截面积大,能够将在关闭蒸发器20与切换室5之间的循环风路的切换室风挡105产生的压力损失的比例抑制为较小,即相对地抑制了冷冻设定时的因设置切换室风挡105而产生的风量的降低。

另一方面,为了抑制经由切换室风挡105的冷却,以使切换室风挡105不会过大的方式进行以下的考虑。就蒸发器20及箱内风扇9而言,因为全部的储藏室的空气合流而流动,所以流动的风量多。与此相对,流经切换室风挡105的空气仅为向切换室5吹送的分支后的空气,若压力损失系数同等,则与蒸发器20等相比,在切换室风挡105产生的压力损失变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使切换室风挡105的开口面积比空气向蒸发器20流入的部分的截面积小。另外,相对于蒸发器20与切换室5之间的循环风路中的仅供至切换室5的空气流动的部位(切换室送风路15、切换室吐出口15a、切换室回流口15b)中的最大风路截面积,将切换室风挡105的开口面积设为同等以下。即,在蒸发器20与切换室5之间的循环风路中,在切换室风挡105的压力损失的比例不会变大的范围内缩小切换室风挡105的开口面积。特别是相对于汇集切换室5的循环空气的切换室回流口15b,将切换室风挡105的开口面积设为同等以下,由此能够抑制切换室风挡105的压力损失的比例,并且不会使切换室风挡105过度变大。

根据以上的结构,以能够设定为冷藏温度的方式设置切换室风挡105,另外将切换室风挡105的开口面积抑制在适当的范围,从而能够抑制冷藏设定时的切换室5的过度冷却,并且抑制因设置切换室风挡105而产生的压力损失,确保了冷冻设定时所需的风量。

另外,就切换室风挡105的框部(除了挡板105a的部位)而言,如上所述地,隔热性能低,存在由于经由该部位的热交换而使切换室5被过度冷却的可能性,因此期望缩小该框部所占据的面积。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相对于切换室风挡105中的露出于切换室5的面的整个面积,使开口面积(挡板105a关闭的面积)为70%以上。此外,通过用隔热件覆盖切换室风挡105的框部中的露出于切换室5的面的至少一部分,也能够防止切换室5的过度冷却。

接下来,在具备切换室5的冰箱中,表示本实施例的布局的效果,特别是在比冷藏室2靠下部设置切换室5,在比切换室5靠下部设置蔬菜室6的效果。

图8是表示本冰箱的将箱外和箱内隔热的真空隔热件的配设位置的概略图。在本实施例中,在隔热箱体10的背面设置真空隔热件25a,在隔热箱体10的两侧部设置真空隔热件25b,从而提高了冰箱1的隔热性能。同样地,在本实施例中,在切换室门5a设置真空隔热件25c,从而提高了冰箱1的隔热性能。此外,就真空隔热件而言,难以形成复杂的形状,通常是四边形或如真空隔热件25b那样将端部折回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将真空隔热件25b设为避开机械室39的折回形状。因此,蔬菜室6的侧面中的未设置真空隔热件25b的面积的比例比副切换室4、切换室5等大。

该隔热结构是针对切换室5的冷冻模式进行了考虑的结构。经由壁面侵入箱内的热量qw通过式3、式4求出。

【数3】

qw=k·a·(tout-tin)=k·a·δt…(式3)

【数4】

在此,k表示总传热系数,λ表示隔热壁的热传导率,t表示隔热壁的厚度,h表示热传递率,a表示传热面积,t表示温度,δt表示外部空气与储藏室的温度差,下标out表示外部空气,in表示储藏室内。就冷冻模式的切换室5而言,与冷藏室2、蔬菜室6相比,外部空气与切换室5的温度差δt更大,另外,与制冰室3及副切换室4相比,与外部空气接触的传热面积a更大,因此,从外部空气侵入的热量qw容易变多。与此相对,在本实施例中,在切换室5的两侧面及前表面(切换室门5a)设置真空隔热件25b、25c,降低热传导率λ,而且,与蔬菜室6等相比,使侧面、前表面(门5a)的隔热厚度t也加厚,减小总传热系数k,从而抑制了侵入的热量qw。如果侵入的热量qw多,则冷却所需的能量增加,即节能性能下降。这样,通过提高在设定为冷冻模式时对节能性能的影响大的切换室5的周围的隔热性能,能够高效地提高节能性能。

另一方面,蔬菜室6是冷藏温度带专用的储藏室,而且是冰箱1中温度最高的储藏室,因此,与其它储藏室,特别是与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相比,与箱外的温度差δt更小。在此,就冰箱1的最下层而言,与两侧面和前表面一同,从底面也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因此与切换室5等相比,传热面积a变大。进一步地,底面的一部分与由于压缩机24的散热等而比冰箱的周围成为高温的机械室39进行热交换,因此tout高,即δt容易变大。另外,如上所述,就蔬菜室6的侧面而言,未设置真空隔热件25b的面积的比例大,k也容易变大。因此,就最下层的储藏室而言,对于外部空气的热侵入的考虑是重要的,但通过在冰箱1的下层设置tin较高的蔬菜室6,能够抑制与箱外的温度差δt,由此,抑制热侵入,抑制了节能性能下降。即能够提高作为冰箱1整体的节能性能。

进一步地,在切换室5的下表面设置蔬菜室6,从而还带来隔热分隔壁29的节省空间性提高或低成本化。如上所述,认为设定为冷藏模式的切换室5上表面被制冰室3和副切换室4冷却,背面被蒸发器20及蒸发器送风路11a冷却,过度成为低温。如果切换室5的下部是冷冻温度的储藏室,则切换室5也从下表面被冷却,容易进一步成为低温,因此需要确保隔热分隔壁29的隔热性能,即需要加厚隔热分隔壁29的隔热厚度、设置真空隔热件。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在切换室5的下部设置不会成为冷冻温度的冷藏温度带专用的储藏室,而且是其中的温度较高的蔬菜室6,从而减少了对隔热分隔壁29的隔热性能的考虑,即,能够抑制隔热分隔壁29的厚度的増加、真空隔热件引起的成本増加。

另外,上述的隔热性能除了节能性能,还影响冰箱1的外表面的结露。隔热壁被相邻的储藏室冷却,与外部空气相接的外箱10a的外表面成为低温,如果该温度低于露点,则在外表面产生结露。基于该冷却的外表面温度twall_out通过式5求出。

【数5】

切换室5除了冷藏模式,在冷冻模式下也需要抑制结露,在冷冻模式下,箱内为更低温,δt更大,qw更容易变大,因此为了防止twall_out成为低温而低于露点,需要高的隔热性能(t/λ)。即,切换室5需要进行考虑到冷冻模式的隔热设计,需要通过真空隔热件的安装、加厚隔热厚度等确保高的隔热性能。另一方面,冷藏温度带专用且冰箱1中温度最高的蔬菜室6即使隔热性能较低,qw也难以变大,即twall_out难以成为低温,因此,抑制了真空隔热件的使用,与切换室5的壁面相比减薄隔热厚度,实现了低成本化、节省空间性的提高。

以上是表示本实施的方式例的实施例。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例子,并非限定于必须具备说明了的所有结构。另外,对于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进行其它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