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分离方法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3125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气分离方法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分离的方法和设备。
通过精馏来分离空气是已知的。在这样一种适于生产液态产品的分离空气的方法和设备中,对已压缩的空气流执行再压缩步骤,通过与至少一个分离产品间的热交换,冷却再压缩空气的一个第一物流和至少部分液化的冷却的第一物流之,通过对外做功使至少一个再压缩空气的第二物流膨胀,精馏至少一部分液化空气和至少一部分膨胀的第二空气流,因此,形成氧气馏分和氮气馏分,从精馏过程中采出氧气和氮气产品。进料空气的部分液化能生产液态氧气或液态氮气产品,或同时生产液态氧气和液态氮气。如果另外需要气态氧气产品,可以从精馏过程中以蒸气的形式采出,或者以液态的形式采出并蒸发,这一蒸发通常是与进料空气进行换热来实现的。
第二空气流的膨胀满足了该方法和设备在冷冻方面的要求。大部分的冷冻需要是由于必须以不同于气态产品的方式采出液态产品。通常,每一种产品都是以恒定的速率生产的。有时,需要改变产品的生产速率,该速率不能通过提高或降低进入设备的空气流量简单地实现。例如,虽然称之为“可变定值”的从空气中分离氧气的方法是已知的,它们能满足氧气周期波动的需要,但不是长期变化的需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和设备,它能提供作为液态产品采出的空气流比例的宽变化范围,以满足长期变化的需要。
按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离空气的方法,包括执行多个压缩步骤以压缩和再压缩空气流,通过与至少一个分离产品之间的热交换,冷却再压缩空气的第一物流和至少部分液化冷却的第一再压缩空气流,通过对外做功使至少一个第二再压缩空气流膨胀,精馏至少一部分液化空气和至少一部分膨胀的第二空气流,因此形成氧气馏分和氮气馏分,从精馏过程中采出液态氧和/或液化氮产品,使一部分膨胀的第二空气流流过精馏和一个压缩步骤下游与另一个压缩步骤上游之间的位置中间的换热通道,调节液态氧和/或液态氮产品与采出的总氧产品的比率,优选地转换通过所述换热通道流动的方向来辅助调节循环的膨胀的第二物流的比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分离空气的设备,包括一个形成压缩空气流的主压缩机,多个再压缩已压缩空气流的增压压缩机,一个通过与至少一个分离产品之间的热交换,冷却再压缩空气的第一物流的主换热器,一个使冷却的再压缩空气的第一物流膨胀的膨胀装置,在使用中,再压缩空气的第一物流至少一部分以液态的形式流出膨胀装置,至少一个用来使再压缩空气的第二物流对外做功而膨胀的膨胀透平,一个与所述膨胀装置的出口以及所述膨胀透平的出口相连的用来将空气分离成氧馏分和氮馏分的精馏塔或精馏塔组,从精馏塔或精馏塔组中采出液态氧和/或液态氮的装置,多个在主压缩机出口与精馏塔或精馏塔组之间中间的第二物流通过主换热器的通道,调节液态氧和/或液态氮产品与总的氧产品之间的比率的装置,通过转换通过所述通道流动的方向来辅助调节优选地循环的膨胀的第二物流的比例的装置。
膨胀的第二空气流的循环比例越高,能产生的冷冻量就越大,因此,能够实现的所述比例越高,同时还能维持质量和热量的平衡。与没有这种反向流动的同样的方法和设备相比,在再压缩和精馏中间的反向流动使得以液态产品形式排放的空气流的比例能较大地变动。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特别适于用在以下的场合通过从精馏中排放液态氧,将所排放的液态氧加压,并与再压缩空气的第一物流进行热交换蒸发加压液态氧来生产气态氧产品的场合。
一部分第二空气流优选通过在第一膨胀透平中经对外做功膨胀一股再压缩空气流来形成。另一部分优选通过经与至少一个分离产品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却另一再压缩空气流到一中间温度,从换热器中排放冷却的空气流,并在第二膨胀透平中对外做功膨胀冷却的空气流来形成。在所述中间换热温度下从所述再压缩空气的第一物流排放另一物流通常是方便的。
在本发明的优选设备中,第一膨胀透平的出口与主换热器中的所述换热通道的中间区域连接。优选地,换热通道在主换热器的冷端与精馏塔或精馏塔组中的一个相连,在主换热器的热端与主压缩机和增压压缩机中间的管道相连。本发明设备的优选形式的优点是它在循环物流为零或为最大的不同方式下都能有效地操作。因此,膨胀的空气流优选从第一膨胀透平以一中间温度下引入到所述换热通道。在一种流动方式下,空气循环流量小于最大值,从第一膨胀透平以中间温度引入所述换热通道的膨胀空气流被分为在所述换热通道中冷却并送去精馏的一个支流和在所述换热通道中加热并形成循环物流的另一支流。在第二种流动方式中,循环物流量为最大值,从第一膨胀透平以中间温度引入换热通道的膨胀空气流结合一部分来自第二膨胀透平的膨胀空气流并在换热通道中加热形成循环物流。来自第二透平的膨胀空气流的那一部分可以经精馏塔采出。在第三种流动方式中,没有循环空气,从第一膨胀透平以中间温度引入一组换热通道的膨胀空气流与所述再压缩上游的所述压缩空气支流结合,并在换热通道中冷却后再引入到精馏中。
本发明方法可以在任何两种或所有三种方式下操作。因为通过至少一部分前述换热通道的流动方向可经从一种方式转换为另一种方式而换向,这些换热通道可以被描述成换向换热通道。主换热器包括一组冷却通道、一组加热通道和一组换向通道。每一个换向通道都夹(即放置)在一对加热通道之间。通道的这种设置方式有利于良好的热传导,并与流动方式无关。
空气优选在包括一个高压精馏塔和一个低压精馏塔的双精馏塔中进行精馏。第一和第二膨胀透平都优选将空气膨胀到高压精馏塔的操作压力。在通常情况下,第二膨胀透平的出口直接与高压精馏塔相连,而第一膨胀透平的出口与所述换向换热通道的中间区域相连。
优选在再压缩的上游从压缩空气流中抽出水蒸汽和二氧化碳。因此不必将循环空气通过纯化单元。
可以应用多种不同的增压压缩机的排列方式。在一种优选的排列方式中,上游压缩机的出口与一对并联的增压压缩机相连。这样就可以使得一个下游增压压缩机与第一膨胀透平连接,而另一个下游增压压缩机与第二膨胀透平连接。其结果是所做的外功是压缩空气流的再压缩的一部分。通常是将两个下游增压压缩机与采出第一和第二压缩空气的公用管线相连。
循环流量在选择的流动方式内的调节或通过改变流动方式的调节通常是经适当地调节形成本发明设备的一部分中的一部机器来实现的。例如,主空气压缩机和/或上游增压压缩机可以具有一个可调进口导叶,可以变化其位置以改变循环流量。在这一实例中,主空气压缩机和上游增压压缩机的进口导叶可以用来设定通过每一机器的流动。如果通过上游增压压缩机的流量小于通过主空气压缩机的流量,则没有循环,如果通过上游增压压缩机的流量大于通过主空气压缩机的流量,则有循环。有多种可以改变液态氧和/或液态氮产品的生产流量与总氧生产流量的比率的方法。例如,生产气态氧的速率可以通过改变与再压缩空气的第一物流的换热中的液态氧的蒸发速率来改变。
本发明的方法和设备将根据实施例参考附图进行描述。其中

图1是空气分离设备的流程简图;图2是图1设备中的主换热器的横截面的示意图,所取的横截面垂直于通过主换热器的流动方向。这些附图不是按比例绘制的。
参看图1,空气流在主空气压缩机2中通常压缩到5-6巴的压力。压缩后的空气在冷却器4中通过与水直接蒸发接触而冷却。所得空气输入纯化单元6中,有效地除去水蒸汽、二氧化碳和与空气相比挥发度相对低的其它杂质。空气在单元6中通常是通过吸附来纯化的。吸附空气纯化器的构造和操作在本领域内是已知的,不需进一步描述。纯化后的空气从单元6进入上游增压压缩机8,将已纯化、压缩的空气流再压缩到超过精馏的压力。在图1所示设备的一种操作实例中,增压压缩机8将纯化的、压缩过的空气流升压到27巴。增压后的空气流从增压压缩机8流出,在增压压缩机8中产生的压缩热由于通过换热器10而被除去,例如,换热器10可以用水冷却。如此冷却的空气流分流。一股流送入第一下游增压压缩机12并升压到更高的压力。在前面提及的图1所示设备的操作实例中,这一压力通常是49巴。另一股来自换热器10的空气流进入与第一个增压压缩机12并联连接的第二下游增压压缩机14。进入增压压缩机14的空气流通常压缩到与进入增压压缩机12的气流相同的压力。离开增压压缩机12和14的空气分别在换热器16和18中冷却以除去压缩热。来自换热器16和18的空气流在公用管道20中汇合形成单一再压缩空气流,压力通常为49巴。
再压缩空气的第一物流在接近环境温度下从公用管线20中采出并经热端24到冷端26流过主换热器22,当其通过时与返回的产品物流间接换热而冷却。冷却的再压缩空气的第一物流以液态或以能由膨胀而转换成液体的温度离开主换热器22的冷端26。冷却的再压缩空气的第一物流流过膨胀装置28,将压力降到高压精馏塔30的操作压力,高压精馏塔30与低压精馏塔32形成了双精馏塔34。如图1所示的膨胀装置28可以是Joule-Thomson阀。此外,它可以是一个膨胀透平。膨胀后的再压缩空气的第一物流以液态经第一进口36进入高压精馏塔30。
一部分再压缩空气的第二物流在接近室温下从公用管线20采出,并由于对外做功在第一膨胀透平38中膨胀到180K的温度和比高压精馏塔30底部压力高出几个毫巴的压力。尽管在图1中没有示出,第一膨胀透平38的转子优选与增压压缩机12的转子安装在同一驱动轴上。通过这种方式,第一膨胀透平38中的空气膨胀可以用来驱动增压压缩机12。膨胀后的空气从透平38流入一个中间温度区域。如此引入的空气可以以两种不同方向中的一种或两种流过主换热器22的一组换热通道(在图1中未示出)。在这些方向的一种中,空气流出主换热器22的冷端26经第二进口39流入高压精馏塔30。在这些方向的另一种中,空气流出主换热器22的热端24,在管线42中与单元6和上游增压压缩机8中间的纯化压缩空气物流混合。
除在第二膨胀透平38中膨胀的空气之外,从再压缩空气的第一物流中在约150K的温度下取出第二空气物流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从主换热器22的中间取出。第二部分在第二膨胀透平44中由于对外做功而膨胀。尽管在图1中没有示出,第二膨胀透平44的转子优选与增压压缩机14的转子安装在同一驱动轴上。因此,在第二膨胀透平44中空气膨胀所做的功用于下游增压压缩机14对空气的压缩。膨胀后的空气基本上在高压精馏塔30底部的操作压力和它的饱和温度下离开膨胀透平44。膨胀的空气从第二膨胀透平44流出经第三进口46流入高压精馏塔30,第三进口46类似于进口39,位于塔30中的所有液体-蒸气接触装置(未示出)的下方。
引入高压精馏塔30的空气通过精馏分离成富氧液体和氮蒸气。氮蒸气在位于低压精馏塔32底部的冷凝器-再沸器48中被冷凝。氮蒸气的冷凝是通过与沸腾的液态氧间接换热来实现的。一部分所得冷凝物用作高压精馏塔30的液氮回流。另一部分则由于流经再换热器50的一部分而被过冷,再由于流经一个Joule-Thomson阀52而被膨胀,然后作为液氮回流引入到低压精馏塔32的顶部。富氧液体物流从高压精馏塔30的底部排出,由于流经再换热器50的一部分而被过冷,再由于流经一个Joule-Thomson54阀而被膨胀,然后经进口56引入到低压精馏塔32的中间质量交换区域。
在低压精馏塔32中富氧液体被分离成塔32底部的氧馏分和塔32顶部的氮馏分。分离是上升蒸气(在冷凝器一再沸器48的再沸通道中形成的)和下降液体之间质量交换的结果。质量换热发生在塔32中的如规整填料或蒸馏塔板的气液接触装置上(未示出)。通常在低压精馏塔32中被分开的氧馏分和氮馏分可以含有小于0.1%(体积)的杂质,但这不是必要的。气态氮物流从低压精馏塔32的顶部经出口58排出,流经再换热器50,在那里向富氧液体和液态氮物流提供过冷。在再换热器50的下游,氮蒸气物流从冷端26到热端24流过主换热器22。氮气通常是在接近环境温度和压力下离开主换热器22的热端。
形成设备的整个氧气生产的液态氧物流,从低压精馏塔32的底部利用泵62经出口60排出。液态氧送到储缸64,该储缸有一出口68与第二液氧泵70相连,它提升液态氧的压力,使高压液态氧从冷端26到热端24通过换热器22。通过与再压缩空气的第一物流进行间接换热,该高压液氧被蒸发和加热到接近环境温度。液态氧从储缸64经一出口(未示出)连续流入一容器(未示出)。选择下游增压压缩机12和14的出口压力以维持主换热器22中被冷却物流和被加热物流的温度-焓曲线之间的精密匹配。通常,在增压压缩机12和14的出口压力为49巴的实例中,泵70将液态氧的压力提高到36巴。根据所需的气态氧产品的压力,泵70可以将流过的液态氧提升到超临界压力。应当理解,这里所用的“气态氧产品,,一词在其规模内包括已被加压到超过其临界压力并被加热到超过冷冻温度的液态氧。
图1所示设备能在多个不同流动方式下操作。在第一种流动方式中,从第一膨胀透平38引入主换热器22的中间温度区域的膨胀空气分流。一部分物流经进口40送入高压精馏塔30,剩余的物流以相反的方向流到主换热器22的热端,并循环到管线42。因此,这一部分空气在增压压缩机8、12和14中再次压缩。循环增加了通过膨胀透平38和44的空气流量,从而提高了冷冻的生产量。生产的冷冻量越大,则能以液态形式生产的氧产品的比例就越高。(在图1所示的设备中,液态氧的生产速率是通过泵62的氧流量和通过泵70的氧流量的差,气态氧的生产速率是通过泵70的物流。)应当理解,在图1所示的设备中,虽然没有液氮的生产,但是,如果必要的话,可以生产液态氮。
在第一种流动方式中,从第一膨胀透平38进入主换热器22的气体以两种方向流动,所有这些在第二膨胀透平44中膨胀的空气在没有任何循环的情况下在双精馏塔34中分离。在第二种流动方式中,调节上游增压压缩机8使得不仅来自第一膨胀透平38的所有空气循环到增压压缩机10,而且来自第二膨胀透平44的空气经进口39被抽出高压精馏塔30,并从主换热器22的冷端26流到中间区域,在该区域来自第一膨胀透平38的空气与这一空气混合。其结果是空气的循环流量大于第一种流动方式的循环流量。因此,在膨胀透平38和44中能产生更多的冷冻量,所以液态氧的生产速率与气态氧的生产速率的比值明显地比第一种流动方式中大。在第三种流动方式中,来自第一膨胀透平38的所有空气都流进高压精馏塔30,没有空气的循环。
设计主空气压缩机2的进口导叶(未示出)和上游增压压缩机8的进口导叶(未示出)以确定通过每一机器和特定流动方式的流量。在第一种流动方式中,一部分来自第一膨胀透平38的的空气被循环,通过上游增压压缩机8的流量大于通过主压缩机2的流量,在主换热器22的引入来自第一膨胀透平38的膨胀空气物流的区域的压力最大。这一最大压力高于上游增压压缩机8的进口处的压力和高压精馏塔30的进口39处的压力。操纵主空气压缩机2,使得纯化单元6的下游压力与主换热器22的热端24的压力相匹配,循环空气和来自压缩机2的空气一起形成到增压压缩机8的抽吸流。
在第二种流动方式中,在反向通道中——在主换热器22的冷端26的压力高于反向通道的引入来自第一膨胀透平38的膨胀空气的区域的压力,同时也高于在反向通道中——在主换热器22的热端24的压力。而且,主空气压缩机的排放压力是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以便与被循环到增压压缩机8的物流的压力相匹配。
在第三种流动方式中,没有循环,在反向通道中——在主换热器22的热端24的压力大于引入高压精馏塔30的入口39处的压力。
在每一流动方式中,实际压力以及其相关数量级当然都是流量大小和方向决定的,而且可以通过适当调节主压缩机2和增压机8的进口导叶来确定。
在图1所示的一种操作模式中,来自泵70并通过主换热器22的压缩氧的流量通常保持一个常数,而且生产液态氧的速率与生产气态氧速率的比值仅通过改变液态氧在储缸64液面的上升速度来改变。在第三种流动方式中,多达50%总氧产品可以以液体(不管是氧还是氮,或两者)采出;在第一种流动方式中,多达80%的总氧产品可以以液体采出。在第二种流动方式中,甚至得到更高的液体产量。
主换热器22中的不同组的换热通道的设置示于图2中。其中有三组通道。第一组冷却通道C用于冷却来自管线20的再压缩空气的第一空气流。第二组加热通道W置于氮蒸气物流和压缩氧物流之间。第三组反向通道R用于来自第一膨胀透平38的膨胀空气流。每一个反向通道R都夹在一对加热通道W之间。图2所示的通道设置是常用的。中心线80右边的通道是其左边通道的镜像。样式WCWRWCWWCW,从最左边起一直重复到中心线80。通常10-12%的通道是反向通道。通道的这种设置使得不管经过反向通道R的物流是分流,是从主换热器22的热端24到冷端26,或者是从其冷端26到热端24,在被冷却的物流和被加热的物流之间都能进行有效的热传导。最右边的通道和最左边的通道都是加热通道,防止“边缘效应”太大。
可以对图1所示设备作大量的变动和改进。如果必要的话,可以用一个下游增压压缩机代替增压压缩机12和14。必要时,可以将该唯一的下游增压压缩机的转子与相应的第一和第二膨胀透平38和44的转子安装在同一轴上。在另一可选方案中,下游增压压缩机12和14中的一个可以专用于向第一膨胀透平38供气,而另一个则提供再压缩空气的第一物流和进入第二膨胀透平的物流,该物流是从第一物流上分支出来的。在再一可选方案中,所有增压压缩机可用马达驱动,而膨胀透平用来驱动发电机。
如果必要的话,可以通过从低压精馏塔32中排放富含氩气的氧气物流,再在另一精馏塔中分离以生产氩气。所述另一精馏塔的冷凝可以用至少一部分流入低压精馏塔32的富氧空气物流来提供。也可以利用更复杂的精馏塔设备,如我们的共同待审专利申请No(GB)9505645中所公开的那种。
可以进行的其它改进包括包括通过给液态氮物流加压和与进料空气换热来蒸发以排出液态氮产品,或形成具有提高压力的气态氮产品。进一步的改进是生产两种不同压力的高压气态氧产品。例如,除生产36巴的氧产品外还可以生产压力约为11巴的氧产品。在这一实例中,空气物流可以直接从换热器10的下游采出,通过与低压氧产品换热被冷却和冷凝。所得液态空气经另一膨胀透平引入高压精馏塔30。
权利要求
1.一种分离空气的方法,包括执行多个压缩步骤以压缩和再压缩空气流,通过与至少一个分离产品之间的热交换,冷却再压缩空气的第一物流和至少部分液化冷却的第一再压缩空气流,通过对外做功使至少一个第二再压缩空气流膨胀,精馏至少一部分液化空气和至少一部分膨胀的第二空气流,从而形成氧气馏分和氮气馏分,从精馏过程中采出液态氧和/或液态氮产品,使一部分膨胀的第二空气流流过精馏和一个压缩步骤下游与另一个压缩步骤上游之间的位置中间的换热通道,调节液态氧和/或液态氮产品与采出的总氧产品的比率,转换通过所述换热通道流动的方向,辅助调节循环的膨胀的第二物流的比例。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空气物流包括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包括一个再压缩空气流,它在第一膨胀透平中由于对外做功而膨胀,另一部分是使另一再压缩空气流与至少一个空气分离产品进行换热并冷却到一中间温度后形成的,从换热器中排出冷却的空气流,冷却的空气流在第二膨胀透平中由于对外做功而膨胀。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另一空气流是从所述再压缩空气的第一物流中在一中间换热温度下采出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的方法,其中膨胀空气物流在中间温度下从第一膨胀透平引入所述换热通道;在一种流动方式下,分为在所述换热通道中冷却并送去精馏的一个支流和在所述换热通道中加热并循环到所述区域的另一支物流,在第二种流动方式中,从所述第一膨胀透平以中间温度引入换热通道的膨胀空气流结合一部分来自第二膨胀透平的膨胀空气流并在换热通道中加热,并循环到所述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来自第二膨胀透平的循环膨胀空气流的一部分流过精馏塔。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的方法,其中在第三种流动方式中,从第一膨胀透平以中间温度引入所述换热通道的膨胀空气流与来自所述再压缩上游的所述压缩空气支流结合,并在换热通道中冷却,再引入到精馏中,因而在第三种流动方式中,没有循环空气。
7.一种分离空气的设备,包括一个形成压缩空气流的主压缩机,多个再压缩已压缩空气流的增压压缩机,一个通过与至少一个分离产品之间的热交换,冷却再压缩空气的第一物流的主换热器,一个使冷却的再压缩空气的第一物流膨胀的膨胀装置,在使用中,再压缩空气的第一物流至少一部分以液态的形式流出膨胀装置,至少一个用来使再压缩空气的第二物流对外做功而膨胀的膨胀透平,一个与所述膨胀装置的出口以及所述膨胀透平的出口相连的用来将空气分离成氧馏分和氮馏分的精馏塔或精馏塔组,从精馏塔或精馏塔组中采出液态氧和/或液态氮的装置,多个使一部分在主压缩机出口与精馏塔或精馏塔组之间中间的第二物流通过主换热器的通道,调节液态氧和/或液态氮产品与总的氧产品之间的比率的装置,使通过所述通道流动的方向换向来辅助调节循环的膨胀的第二物流的比例的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的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膨胀透平包括具有一个与至少一个增压压缩机的出口相连的进口的第一膨胀透平,和具有一个与再压缩空气流通过主换热器流道的中间区域相连的进口的第二膨胀透平。
9.根据权利要求8的设备,其中第二膨胀透平的进口与所述再压缩空气流的第一物流的流道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膨胀透平的出口与一组通过主换热器的反向流动通道的中间区域相连,该组换向流动通道在主换热器的冷端与精馏塔或精馏塔中的一个相连,在主换热器的热端与主压缩机和增压压缩机中间的管线相连,其设置是这样的在使用中,在一种流动方式中,来自第一透平的膨胀气流分流成一个在所述换向换热通道中冷却并送入精馏塔或所述精馏塔组中的一个的支流,和在所述换向换热通道中加热并形成循环流的另一支流,在第二种流动方式中,从第一膨胀透平以中间温度引入该组换向换热通道的膨胀气流与一部分来自第二膨胀透平的膨胀气流结合,并在换向换热通道中被加热,形成循环物流,在第三种流动方式中,从第一膨胀透平在中间温度下引入该组换向换热通道的膨胀空气流与从所述再压缩上游采出的所述压缩气流的支流结合,并在换热通道中冷却,再引入精馏塔或所述精馏塔中的一个,在第三种流动方式中没有循环空气。
11.根据权利要求7-9任何一项的设备,其中增压压缩机包括一个上游增压压缩机,其出口与一对并联设置的下游增压压缩机中的每一个的进口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设备,其中下游增压压缩机都与一公用管线相连,该公用管线与再压缩空气的第一物流所通过的主换热器的通道相连,并与第一膨胀透平的进口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7-12任何一项的设备,其中主压缩机和上游增压压缩机具有用于调节所通过的空气流量的可调进口叶片。
全文摘要
空气在压缩机2、8、12和14中压缩。该压缩空气的第一物流经阀28液化。采出压缩空气的两股第二物流。一股在膨胀透平44中膨胀,另一股在膨胀透平38中膨胀。第一和第二物流在双精馏塔34中分离。液态氧产品从出口60中抽出,其一部分汽化并作为气态氧产品采出。两股第二空气流以选择而可调的比例流入双精馏塔34,两股第二空气流以选择而可调的比例在压缩机2和8的中间区域返回压缩机2、8、12和14组成的设备。
文档编号F25J3/04GK1153896SQ9611221
公开日1997年7月9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3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3日
发明者T·拉思本 申请人:英国氧气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