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978410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常规的热泵型分体空调系统在流路系统上还是采取老的模式,制冷模式下冷媒在冷凝器中为上进下出方式;制热模式下冷凝器中冷媒采取下进上出方式,此种流路为各种空调厂家所普遍采用。但此种流路布置存在一定问题,尤其在制热状态下,冷凝器中冷媒由下进上出,这样并没有使得换热效果和系统性能达到最佳,此种流路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换热效果,从而提高能效。
[000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具有第一阀口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另一个连通,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回气口相连;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具有上端入口和下端出口,所述上端入口和所述第二阀口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相连,所述下端出口和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串联有节流元件;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串联在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上端入口之间,所述第二控制阀串联在所述节流元件和所述下端出口之间;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阀口之间,所述第三控制阀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下端出口之间;第四控制阀,所述第四控制阀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上端入口之间,所述第四控制阀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节流元件之间。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有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无论空调器处于制冷运行还是制热运行,冷媒在室外换热器中的流向均为上进下出,从而不仅能够节省做功功率且能节约电能,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换热系数,从而提高换热效果。
[0006]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阀为截止阀或电磁阀。
[0007]可选地,所述第二控制阀为截止阀或电磁阀。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三控制阀为截止阀或电磁阀。
[0009]可选地,所述第四控制阀为截止阀或电磁阀。
[0010]优选地,所述换向组件为四通阀。
[0011 ] 可选地,所述节流元件为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具有气液入口和气体出口,所述气液入口与所述第四阀口相连,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回气口相连。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还包括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包括冷媒入口、油出口和冷媒出口,所述冷媒入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油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压缩腔连通,所述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一阀口相连。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进行制冷循环时的示意图;
[0015]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进行制热循环时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
[0017]100:空调器;
[0018]1:压缩机;P:排气口;P’:回气口;
[0019]2:换向组件;
[0020]E:第一阀口 ;M:第二阀口 ;N:第三阀口 ;S;第四阀口 ;
[0021]3:室外换热器;31:上端入口 ;32:下端出口 ;
[0022]4:室内换热器;
[0023]5:节流元件;
[0024]A: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C:第三控制阀;D:第四控制阀;
[0025]7:气液分离器;F:气液入口 ;F’:气体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1]下面参考图1和图2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
[0032]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可以包括压缩机1、换向组件2、室外换热器3、室内换热器4、第一控制阀A、第二控制阀B、第三控制阀C和第四控制阀D0
[0033]如图1和图2所示,压缩机I可具有排气口 P和回气口 P’,从而经压缩机I压缩后的冷媒可从排气口 P排出,完成后续换热后从回气口 P’流回压缩机1,实现循环。
[0034]换向组件2可以具有第一阀口 E、第二阀口 M、第三阀口 N和第四阀口 S。具体而言,如图1并结合图2所示,第一阀口 E可与第二阀口 M和第三阀口 N中的其中一个连通,第四阀口 S可与第二阀口 M和第三阀口 N中的另一个连通,且第一阀口 E与压缩机I的排气口 P相连,第四阀口 S与回气口 P’相连,由此,经压缩机I压缩后的高压冷媒从排气口 P排出后可流向换向组件2的第一阀口 E,并从第二阀口 M或第三阀口 N排出,流向后续换热器件,当冷媒流回压缩机I时,可从第二阀口 M或第三阀口 N流向第四阀口 S,并从第四阀口S流向回气口 P’,进而流回压缩机I进行压缩,实现冷媒的循环利用。
[0035]如图1和图2所示,室外换热器3可具有上端入口 31和下端出口 32,其中,上端入口 31和第二阀口 M相连,室内换热器4的第一端可与第三阀口 N相连,并且,室外换热器3的下端出口 32和室内换热器4的第二端之间可以串联有节流元件5,这样,在空调器100运行制冷时,经压缩机I压缩后的冷媒可从第二阀口 M流入室外换热器3,经过节流元件5节流降压后流向室内换热器4,然后可从第三阀口 N回到换向组件2,进而从第四阀口 S流回压缩机1,完成制冷循环,如图1中的实线箭头所示;而在空调器100运行制热时,经压缩机I压缩后的冷媒可从第三阀口 N经过室内换热器4的第一端流入室内换热器4,从室内换热器4的第二端流出后经节流元件5节流降压,然后流向室外换热器3,进一步流入换向组件2,再从第四阀口 S流回压缩机1,完成制热循环,如图2中的虚线箭头所示。
[0036]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控制阀A可串联在第二阀口 M和上端入口 31之间,以控制第二阀口 M和上端入口 31之间的通断,第二控制阀B可串联在节流元件5和下端出口 32之间,从而控制节流元件5和下端出口 32之间的通断。第三控制阀C的第一端可连接至第一控制阀A和换向组件2的第二阀口 M之间,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三控制阀C的第二端可连接至第二控制阀B和下端出口 32之间,而第四控制阀D的第一端可连接至第一控制阀A和上端入口 31之间,如图1和图2所示,第四控制阀D的第二端可连接至第二控制阀B和节流元件5之间。
[0037]当空调器100制冷时,第一控制阀A和第二控制阀B处于打开状态,第三控制阀C和第四控制阀D关闭,空调器100内冷媒的流向如图1中的实线箭头所示,经压缩机I压缩后的冷媒可从排气口 P流出压缩机1,经过换向组件2从第二阀口 M流过第一控制阀A后,从上端入口 31流入室外换热器3,再从下端出口 32流出,经过第二控制阀B之后,经过节流元件5节流降压后从室内换热器4的第二端流向室内换热器4,然后从室内换热器4流出的冷媒从第三阀口 N回到换向组件2,之后从第四阀口 S流回压缩机1,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