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导体循环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013992阅读:来源:国知局
r>[0040]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半导体循环制冷系统,包括:热源6,半导体制冷装置10和散热装置9 ;热源6与半导体制冷装置10之间通过吸热循环管路连接;半导体制冷装置10与散热装置9之间通过散热循环管路连接;吸热循环管路与散热循环管路中通有导热介质。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导体循环制冷系统,展开详细的说明。
[0041]实施例1
[004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半导体循环制冷系统,包括:热源6,半导体制冷装置10和散热装置9 ;热源6与半导体制冷装置10之间通过吸热循环管路连接;半导体制冷装置10与散热装置9之间通过散热循环管路连接;吸热循环管路与散热循环管路中通有导热介质。导热介质可以是有机导热介质,也可以是无机导热介质。导热介质优选是导热油或水。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循环制冷系统中,为保证在吸热循环管路中的导热介质加快循环将可能快速将热源6中的热量带至半导体制冷装置10中交换热,在吸热循环管路上设置有串联的吸热循环导热介质箱60和吸热导热介质循环栗8热源6的导热介质出口与吸热循环导热介质箱60的入口连接,吸热循环导热介质箱60的出口与吸热导热介质循环栗8的入口连接,吸热导热介质循环栗8的出口与半导体制冷装置10的吸热导热介质入口连接。半导体制冷装置将吸热循环管路中的导热介质中的热量交换传输至散热循环管路中的导热介质中由的散热循环管路带至散热装置散去。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循环制冷系统中,为保证在散热循环管路中的导热介质加快循环将可能快速将半导体制冷装置10中交换的热量带至散热装置9散热,在散热循环管路上设置串联的散热循环导热介质箱90和散热导热介质循环栗7,散热装置9的导热介质出口与散热循环导热介质箱90的入口连接,散热循环导热介质箱90的出口与散热导热介质循环栗7的入口连接,散热导热介质循环栗7的处出口与半导体制冷装置10的散热导热介质入口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半导体制冷装置10中交换的热量快速带至散热装置9散热,必须增加用于热循环散热的散热循环导热介质箱90,由于散热循环导热介质箱90的特殊结构和性质,对设备的结构设计、安装以及运输,均造成很大麻烦;同时由于水路长期运行,需要水质处理、水路清洗等后期维护,增加设备运行成本。
[0043]实施例2
[0044]如图4-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在散热循环管路上不设置散热循环导热介质箱90,避免了后期维护,降低了运行成本。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循环制冷系统,包括设置在吸热循环管路上串联的吸热循环导热介质箱60和吸热导热介质循环栗8,热源6的导热介质出口与吸热循环导热介质箱60的入口连接,吸热循环导热介质箱60的出口与吸热导热介质循环栗8的入口连接,吸热导热介质循环栗8的出口与半导体制冷装置10的吸热导热介质入口连接;吸热导热介质循环栗8的出口与半导体制冷装置10的吸热导热介质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一三通管21,第一三通管的第一、第二接口分别连接吸热导热介质循环栗8的出口与半导体制冷装置10的吸热导热介质入口 ;半导体制冷装置10的吸热导热介质出口与热源的导热介质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二三通管22,第二三通管22的第一、第二接口分别连接半导体制冷装置10的吸热导热介质出口与热源6的导热介质入口 ;还包括设置在散热循环管路上的散热导热介质循环栗7 ;散热装置9的导热介质出口与散热导热介质循环栗7的入口连接,散热导热介质循环栗7的处出口与半导体制冷装置10的散热导热介质入口连接;散热装置9的导热介质出口与散热导热介质循环栗7的入口之间还设置有串联的第三三通管23和第四三通管24 ;第三三通管23的第一、第二接口分别连接散热装置9的导热介质出口与第四三通管24的第二接口,第四三通管24的第二接口连接半导体制冷装置10的散热导热介质入口 ;第一三通管21的第三接口与第四通管24的第三接口连接,第一三通管21的第三出口与第四通管24的第三接口之间还设置有阀门5 ;第二三通管22的第三接口与第三三通管23的第三接口连接。
[0045]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循环制冷系统启动时,开启阀门5,然后启动吸热导热介质循环栗8和散热导热介质循环栗7,吸热导热介质循环栗8将吸热循环导热介质箱60中的导热介质栗出,导热介质经由第一三通管21分成两路。第一路通过半导体制冷装置10的吸热导热介质入口进入半导体制冷装置10内完成热交换;完成散热冷却后的导热介质由半导体制冷装置10的吸热导热介质出口排出,经过第二三通管22后进入热源循环,将热源的热带出至将吸热循环导热介质箱60中。第二路依次过阀门5进入第四三通管24后进入散热导热介质循环栗7的入口。经过第四三通管24的热介质在散热导热介质循环栗7的作用下栗入半导体制冷装置10的散热导热介质入口内完成热交换;完成吸热升温后的导热介质由半导体制冷装置10的散热导热介质出口排出通过管路由散热装置9的导热介质入口进入散热装置9,导热介质在散热装置9内完成热交换,散热冷却后的导热介质由散热装置9的导热介质出口排出通过管路进入第三三通管24。导热介质经过第三三通管24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充满第三三通管24与第四三通管24之间的连接管路进入散热导热介质循环栗7的入口循环。另一路通过管路通入第二三通管22与由半导体制冷装置10的吸热导热介质出口排出的导热介质混合进入热源,完成整个吸热循环管路与散热循环管路的导热介质填充和循环,将整个吸热循环管路与散热循环管路中的空气排出。如图5所示,当散热导热介质循环栗7中的导热介质流量远小于吸热导热介质循环栗8中的流量时,经过第三三通管24的导热介质直接由散热导热介质循环栗7的入口吸入进入散热循环管路循环。如图6所示,当散热导热介质循环栗7中的导热介质流量远大于吸热导热介质循环栗8中的流量时,经过第三三通管24的导热介质直接通过管路通入第二三通管22与由半导体制冷装置10的吸热导热介质出口排出的导热介质混合进入热源,完成整个吸热循环管路与散热循环管路的导热介质填充和循环。如图7所示,当当散热导热介质循环栗7中的导热介质流量与吸热导热介质循环栗8中的流量等于吸热循环管路与散热循环管路中的流量时,将阀门5关闭。吸热循环管路与散热循环管路单独完成循环,吸热循环管路将热源的热量在半导体制冷装置10中完成热交换,散热循环管路将半导体制冷装置10中的热量带至散热装置散掉。
[0046]实施例3
[0047]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吸热导热介质循环栗8、吸热循环导热介质箱60吸热导热介质入口之间。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循环制冷系统,包括设置在吸热循环管路上串联的吸热循环导热介质箱60和吸热导热介质循环栗8,热源6的导热介质出口与半导体制冷装置10的吸热导热介质入口连接;热源6的导热介质出口与半导体制冷装置10的吸热导热介质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一三通管21,第一三通管的第一、第二接口分别连接热源6的导热介质出口与半导体制冷装置10的吸热导热介质入口 ;半导体制冷装置10的吸热导热介质出口与吸热循环导热介质箱60的入口连接,吸热循环导热介质箱60的出口与吸热导热介质循环栗8的入口连接,吸热导热介质循环栗8的出口与热源6的导热介质入口连接。半导体制冷装置10的吸热导热介质出口与吸热循环导热介质箱60的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二三通管22,第二三通管22的第一、第二接口分别连接半导体制冷装置10的吸热导热介质出口与吸热循环导热介质箱60的入口 ;还包括设置在散热循环管路上的散热导热介质循环栗7 ;散热装置9的导热介质出口与散热导热介质循环栗7的入口连接,散热导热介质循环栗7的处出口与半导体制冷装置10的散热导热介质入口连接;散热装置9的导热介质出口与散热导热介质循环栗7的入口之间还设置有串联的第三三通管23和第四三通管24 ;第三三通管23的第一、第二接口分别连接散热装置9的导热介质出口与第四三通管24的第二接口,第四三通管24的第二接口连接半导体制冷装置10的散热导热介质入口 ;第一三通管21的第三接口与第四通管24的第三接口连接,第一三通管21的第三出口与第四通管24的第三接口之间还设置有阀门5 ;第二三通管22的第三接口与第三三通管23的第三接口连接。
[0048]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循环制冷系统启动时,开启阀门5。然后启动吸热导热介质循环栗8和散热导热介质循环栗7,吸热导热介质循环栗8将吸热循环导热介质箱60中的导热介质栗出,导热介质经由热源、第一三通管21分成两路。第一路通过半导体制冷装置10的吸热导热介质入口进入半导体制冷装置10内完成热交换;完成散热冷却后的导热介质由半导体制冷装置10的吸热导热介质出口排出,经过第二三通管22后进入吸热循环导热介质箱60中。第二路依次过阀门5进入第四三通管24后进入散热导热介质循环栗7的入口。经过第四三通管24的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