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式连续自清洗过滤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301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混凝式连续自清洗过滤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式连续自清洗过滤方法及装置,尤其是处理各种水的混凝式连续自清洗过滤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过滤是用于去除水和废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的最后一个程序,过滤装置广泛地应用于饮用水处理、生活饮用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回用处理、废水深度处理等各种处理工艺中。现在国内外过滤设备种类繁多,在种类上大本分为两大类,即自上而下流动的重力式过滤池和自下向上流动的上向流式过滤池等。这几种过滤设备各有所长,归纳起来却存在以下缺陷1、占地面积大(传统混凝工艺需建造单独的反应池和沉淀池);2、入料要求高(只能处理低浊度的水);3、需要成套反冲洗装置,并且存在滤料冲洗不彻底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理先进,结构紧凑、工艺简单、运行可靠、适用范围广的混凝式连续自清洗过滤方法及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充分利用设备的空间,集混凝、沉降、过滤、滤料自清洗于一体,使水处理工艺流程大为简化,设备占地面积大为缩小。在装置内安装滤料的自清洗装置,实现滤料自清洗,而无须另购反冲洗设备。
本发明的混凝式连续自清洗过滤方法,采用混凝剂对含悬浮物颗粒的污水进行处理,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1)混凝反应,是将含悬浮物颗粒和添加有混凝剂的污水沿切线方向泵入混凝反应装置,在混凝反应区内形成微旋涡,使颗粒与混凝剂反应达到最佳状态,控制流体进口压力为0.01~0.02MPa,反应时间1-3分钟;(2)沉降反应,是将混凝反应后的污水引入沉降室内进行沉降分离,浓缩液经浓缩液管排出,上清液进入过滤层过滤,控制沉降分离时间为2-6分钟;(3)过滤,是将进入过滤层的上清液通过砂层进行过滤,滤后的清水通过清水出水管排出,控制滤层厚度为700-1200mm;(4)滤料的自清洗,是将含泥的滤料通过清洗装置连续清洗后再返回到滤层中使用,控制洗砂量为0.5~10M3/h,滤层下降速度为1-6mm/分。
用于本发明方法的混凝式连续自清洗过滤器,包括混凝沉降装置、过滤装置和滤料自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混凝沉降装置还包括污水进水管2、混凝反应室3、沉降反应室9和浓缩液排出管11,进水管2的一端与混凝反应室3相连通,另一端与流速调节阀1相连通,混凝反应室3与沉降反应室9之间通过混凝污水出水管7相连通;B、所述的过滤装置还包括锥形筛筒8、排污管18、滤层流动控制器19、滤料分布器21和清水出水管24,排污管18的一端插入滤层流动控制器19内并与之相连通;C、所述的滤料自清洗装置还包括输砂水管13、输砂管17、储砂筒14、洗砂筒4、滤料下降管5和排水管6,输砂管17的下端与储砂筒14相连通,而上端与洗砂筒4相连通。
所述的污水进水管2是一根与圆柱体16呈切线方向的进水管。
所述的洗砂筒4的上部还设有水量调节器22和砂量调节器23。
本发明的优点是集混凝、沉降、过滤、滤料自清洗各工序步骤于一体,从而达到简化水处理工艺流程、最大限度地减小设备占地面积,并且能处理高浊度污水、提高过滤效率和质量。


附图是本发明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流速调节阀、2-污水进水管、3-混凝反应室、4-洗砂筒、5-沉降反应室、6-排水管、7-混凝污水出水管、8-锥形筛筒、9-沉降反应室、10-筛孔、11-浓缩液排出管、12-支架、13-输砂进水管、14-储砂筒、15-圆锥体、16-圆柱体、17-输砂管、18-排污管、19-滤层流动控制器、20-滤料、21-滤料分布器、22-水量调节器、23-砂量调节器、24-清水出水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及其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例1将添加有混凝剂的污水经污水进水管2从圆柱体16的切线方向泵入混凝反应室3中进行混凝反应,污水在混凝反应区内形成微旋涡,使颗粒与混凝剂反应达到最佳状态,控制污水进口水压为0.01MPa,反应时间为1分钟;将混凝反应后的污水经污水出水管7引入沉降反应室9内进行沉降分离,沉降后的浓缩液经浓缩液管11排出,沉降分离时间为2分钟,上清液则通过筛孔10和滤布进入滤料层进行逆向过滤,过滤后的清水经清水出水管24排出,控制滤层厚度为700mm,用泵将清水泵入输砂进水管13并将储砂筒14内的含泥滤料经输砂管17自下而上输入洗砂筒4内进行自清洗,清洗后的水从排水管6排出,滤料则从滤料下降管5经滤料分布器21返回圆柱体16中的滤料层,控制洗砂量为0.5M3/h,滤层下降速度为1mm/分。滤层流动控制器19中的污水则从排污管18排出,流速调节阀1调节污水的进水流速,而水量调节器22和砂量调节器23则分别调节洗砂筒4的水量和砂量。
实例2控制混凝反应的污水进口压力为0.015MPa,反应时间为2分钟,沉降分离的时间为4分钟,过滤的滤层厚度为1000mm,控制洗砂量为5M3/h,滤层下降速度为4mm/分,其余同实例1。
实例3控制混凝反应的污水进口压力为0.02MPa,反应时间为3分钟,沉降分离的时间为6分钟,过滤的滤层厚度为1200mm,控制洗砂量为10M3/h,滤层下降速度为6mm/分,其余同实例1。
权利要求
1.一种混凝式连续自清洗过滤方法,采用混凝剂对含悬浮物颗粒的污水进行处理,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1)混凝反应,是将含悬浮物颗粒和添加有混凝剂的污水沿切线方向泵入混凝反应装置,在混凝反应区内形成微旋涡,使颗粒与混凝剂反应达到最佳状态,控制流体进口压力为0.01~0.02MPa,反应时间1-3分钟;(2)沉降反应,是将混凝反应后的污水引入沉降室内进行沉降分离,浓缩液经浓缩液管排出,上清液进入过滤层过滤,控制沉降分离时间为2-6分钟;(3)过滤,是将进入过滤层的上清液通过砂层进行过滤,滤后的清水通过清水出水管排出,控制滤层厚度为700-1200mm;(4)滤料的自清洗,是将含泥的滤料通过清洗装置连续清洗后再返回到滤层中使用,控制洗砂量为0.5~10M3/h,滤层下降速度为1-6mm/分。
2.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方法的混凝式连续自清洗过滤器,包括混凝沉降装置、过滤装置和滤料自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混凝沉降装置还包括污水进水管(2)、混凝反应室(3)、沉降反应室(9)和浓缩液排出管(11),进水管(2)的一端与混凝反应室(3)相连通,另一端与流速调节阀(1)相连通,混凝反应室(3)与沉降反应室(9)之间通过混凝污水出水管(7)相连通;B、所述的过滤装置还包括锥形筛筒(8)、排污管(18)、滤层流动控制器(19)、滤料分布器(21)和清水出水管(24),排污管(18)的一端插入滤层流动控制器(19)内并与之相连通;C、所述的滤料自清洗装置还包括输砂水管(13)、输砂管(17)、储砂筒(14)、洗砂筒(4)、滤料下降管(5)和排水管(6),输砂管(17)的下端与储砂筒(14)相连通,而上端与洗砂筒(4)相连通。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进水管(2)是一根与圆柱体(16)呈切线方向的进水管。
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洗砂筒(4)的上部还设有水量调节器(22)和砂量调节器(23)。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式连续自清洗过滤方法及装置。本发明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1)混凝反应,是将含悬浮物颗粒和添加有混凝剂的污水沿切线方向泵入混凝反应装置,在混凝反应区内形成微旋涡,使颗粒与混凝剂反应达到最佳状态;(2)沉降反应,是将混凝反应后的污水引入沉降室内进行沉降分离,浓缩液经浓缩液管排出,上清液进入过滤层过滤;(3)过滤,是将进入过滤层的上清液通过砂层进行过滤,滤后的清水从清水出水管排出;(4)滤料的自清洗,是将含泥的滤料通过清洗装置连续清洗后再返回到滤层中使用。用于本发明方法的过滤器集混凝沉降装置、过滤装置、滤料自清洗装置于一体。本发明主要用于过滤高浊度污水。
文档编号C02F1/52GK1613790SQ20041004696
公开日2005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24日
发明者湛含辉, 王汉清, 湛雪辉, 彭春来, 张晶晶 申请人:株洲工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