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氯烃废液的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4868781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含氯烃废液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氯烃废液的处理方法,特别涉及五氯丙烷、六氯丙烷生产中废液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1,1,1,3,3-五氯丙烷(HCC-240)、1,1,1,3,3,3-六氯丙烷(HCC-230)是生产氟利昂替代品五氟丙烷(HFC-245fa)和六氟丙烷(HFC-236fa)的中间体,在精馏HCC-230、HCC-240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液,主要成分为含氯烃类,偏酸性,有较强的臭味,HCC-230、HCC-240等废液对人体和环境有较大的危害性,不能直接排放,必须进行处理,但由于其废液中含有一定量的固体杂质,物性非常粘稠,又不能进行常规的焚烧处理。
通过专利和公开文献检索未见有关HCC-230、HCC-240废液处理方面的专利申报、文献等,该类废液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很好的处理方法,如美国专利US5792893仅介绍了对组分进行分离,循环利用的方法,没有提到对不能循环的重组分物料如何进行处理的问题。
目前对上述废液多数单位主要还是直接填埋的方式进行,由此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解决该类废液回收、排放的难题,实现废液无害化处理的工艺,该工艺技术成熟适用于工业化装置建设,解决了国内氟利昂替代品发展的瓶颈问题,并将推动以后氟行业的发展。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含氯烃废液的处理方法,采用中和剂中和、减压干馏固化工艺,能较好解决废液的排放难题。该方法通过中和剂的选择,并优化了干馏固化工艺参数,确定了技术工艺路线及较佳的工艺控制参数,废液气相主要以有机物形式逸出,进入焚烧处理,固相废物进固体废物填埋场直接填埋,达到资源的回收、无害化处理。
含氯烃废液在经蒸馏回收有用组分后,重组分与中和剂充分混合,调节pH至6~7之间,中和废液中的酸性无机物质,后进行微负压下的干馏操作,经干馏分解有机残液后,气相进行焚烧、固相填埋。
所述的中和剂可以是碱、碱土金属氧化物等。
碱可以是氢氧化钙,电石渣,碱土金属氧化物可以是氧化钙等。
氢氧化钙(或电石渣)与废液量比在1∶0.5~3.0之间;优选在1∶2.0~2.5之间。
干馏绝压控制在0.09~0.095Mpa之间,温度控制不超过260℃。
本发明经试验检验,取得良好效果,具有工艺简单、实用、易操作特点,含氯烃废液经干馏后以气相逸出的占40~65%,经焚烧后直接排放,其余固相进行填埋。上述工艺解决了含氯烃(HCC-230、HCC-240等)废液的环保难题,实现了废液的无害化处理。


图1为本发明工艺流程示意图,从精馏塔(1)塔釜出来的重组分残液进入反应器(2)与中和剂进行充分的混合反应,调节到一定酸碱度后,进行微负压下的干馏操作(3),经过干馏步骤,分离有机残液,进行焚烧,固相组分直接无害化填埋。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取200ml HCC-230废液加到装备有机械搅拌器、加热浴、回流冷凝器的容器中,加入150g氧化钙,并连接好冷凝接受及尾气吸收装置,搅拌后加热,控制压力在0.090Mpa下进行加热干馏,控制干馏过程温度不超过260℃,直到废液烧干,得到流出液291g,渣量为193g。
流出液直接进入焚烧,渣进行无害化填埋。
实施例2同实施例1,压力控制在0.095Mpa,得到流出液245g,渣量为206g。
实施例3同实施例1,取200ml HCC-240废液,压力控制在0.092Mpa,150g氧化钙改为150g电石渣,得到流出液194,渣量为287g。
实施例4同实施例1,压力控制在0.090Mpa,150g氧化钙改为120g电石渣,得到流出液203g,渣量为249g。
权利要求
1.一种含氯烃废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中和剂中和、减压干馏固化工艺,废液以气相有机物形式逸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氯烃废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中和剂是碱、碱土金属氧化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碱是氢氧化钙,电石渣。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碱土金属氧化物是氧化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氯烃废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和剂与废液量比在1∶0.5~3.0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含氯烃废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和剂与废液量比在1∶2.0~2.5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氯烃废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干馏过程绝压控制在0.09~0.095Mpa之间,温度控制低于26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包括蒸馏、焚烧等工序的含氯烃废液的处理方法,通过采用中和剂中和、减压干馏工艺,废液气相主要以有机物形式逸出,可直接进行焚烧。固相废物进固体废物填埋场填埋。发明提供了一种能有效解决废液回收、排放的难题,实现废液无害化处理的工艺,该工艺技术成熟适用于工业化装置建设,解决了国内氟利昂替代品发展的瓶颈问题。
文档编号C02F1/04GK101037250SQ20061004985
公开日2007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6日
发明者郑林树, 郑苏云 申请人:巨化集团技术中心, 巨化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