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处理脱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48299阅读:6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水处理脱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过程中的除氯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原水进行反渗透处理前清除水中余氯的装置。
背景技术
:原水经过混凝、沉淀、澄清、过滤等前处理后,即可作为工业用水使用。在前处理的过程中,通常会先在水中通入氯气等氧化性杀菌剂以杀死细菌等微生物,经过杀菌处理后再作进一歩反渗透等除盐处理。由于前处理的杀菌过程使水中有余氯,水中余氯的存在会氧化反渗透膜,使其强度变差,容易损坏,因此,在进行除盐等反渗透处理之前必须除去水中的余氯。目前消除水中余氯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由木炭、沥青炭和果壳、果核、动物骨头等经高温焙烧和活化制成。活性炭中有很多毛细孔相互连通,比表面积极大,据测试,1克活性炭有5001000nf的比表面积,这些微孔可以起吸附作用。采用活性炭吸附法的脱氯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活性炭过滤器12和保安过滤器13,其处理过程为经过杀菌处理后的水从活性炭过滤器12的进水门1流入活性炭过滤器12进行过滤,过滤完成后通过阻垢剂加药入口7加入阻垢剂再从保安过滤器13的进水门8进入保安过滤器,经保安过滤器13过滤后从出水门11流出进入反渗透处理器。此脱氯装置的缺点是(1)、滤速慢(15m/h),过滤床层高(1米以上),设备庞大;(2)、滤料粒径差别大,均匀度差,反洗强度不便控制;(3)、易滋生细菌,需定期杀菌处理且不便监控,维护工作量大;(4)、滤料耐磨强度不高(60~90%),易造成后续处理装置不可恢复的污堵,损失巨大。二、亚硫酸氢钠化学加药还原法亚硫酸氢钠的应用通常使用购买的溶液,或将买来的干粉现场与水冲兌后加入经过杀菌处理的水中。采用亚硫酸氢钠化学加药还原法的脱氯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保安过滤器13和亚硫酸氢钠化学加药装置22,其处理过程为经过杀菌处理后的水从保安过滤器13的进水门8流入,流入前从阻垢剂加药入口7加入阻垢剂,经过保安过滤器13过滤的水从出水门11流出,此时亚硫酸氢钠化学加药装置22调配好的溶液从其出口15加入,最后流入反渗透装置进行处理。这种装置的缺点是(1)、加药设备占地大且维修工作量繁杂;(2)、存在危险化学品管理风险;(3)、可能形成会刺激硫酸盐还原菌滋长的硫酸钠;(4)、使用亚硫酸氢钠除氯还必须按照环境保护机构、卫生和安全机构的法规来使用、处理和储存,十分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脱氯效果好的水处理脱氯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水处理脱氯装置,分别与前处理装置出水口和反渗透装置入水口相连,其特点是,由壳体、进水室及装设在壳体内、位于进水室下方的过滤器和装设在壳体上的进水门、出水门、排气门组成,所述前处理装置出水口与所述进水门相连接,所述出水门与所述反渗透装置入水口相连接;排气门是便于投运时排空装置内空气。更具体的,所述过滤器由滤篮、滤袋和内置滤料的滤芯组成,所述滤篮设置于滤袋外部,所述滤袋设置于滤芯外部。所述滤芯是指内置滤料为新型多元金属簇净水材料的滤芯。所述滤料是由无数微米粉组成的颗粒状多孔材料,具有很强的吸附余氯的能力。所述滤袋是指采用PE、PP或MO材料制作的滤袋,过滤精度可选1、3、5微米等级,完全满足反渗透水处理系统保安过滤器的要求;所述滤篮是指采用不锈钢304或316L材料制作的滤篮,可延长滤袋的使用寿命。所述进水门位于所述过滤器的上方、连通所述进水室,所述出水门位于所述壳体的底端,所述排气门位于所述壳体的顶端,连通所述进水室。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水处理脱氯装置还包括上排水门和下排水门,所述上排水门位于所述进水室的底部,所述下排水门位于所述壳体的底端。设置上排水门便于检修时排水打开本装置顶盖;设置下排水门是便于检修时排水更换滤袋。本实用新型的水处理脱氯装置的原理是本装置采用的脱氯材料是一种新型多元纳米金属簇净水材料,其是由无数微米粉组成的颗粒状多孔材料,具有很强的吸附余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电位不等的多种金属以金属簇的形式在滤料表面和孔隙中形成了具有强氧化还原性的无数微原电池,水中残存的余氯被迅速还原成C1-而被去除。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电位变化,还有很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本实用新型的水处理除氯装置将该滤料直接作为原有保安过滤器的滤芯,同时增设了滤袋、滤篮,因此,可以达到很好地除氯效果,而不需要再使用体积庞大又容易滋生细菌的亚硫酸氢钠化学加药装置或活性炭过滤器,改进了结构,减小了设备的体积。本实用新型的水处理脱氯装置是这样工作的经杀菌处理后的水从进水门流入本实用新型的水处理脱氯装置,经过带滤料的滤芯、滤袋和滤篮三层过滤,彻底消除水中余氯,出水经出水门流出,进入反渗透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水处理脱氯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1、本装置采用一种纳米金属簇滤料作为滤芯来进行脱氯处理,物理吸附和化学吸收同时作用,确保脱氯过程快速、彻底,并将该滤料直接作为保安过滤器的滤芯,同时增设了滤袋、滤篮,因此可以省却现有工业除盐水处理系统内脱氯设备中的体积庞大又容易滋生细菌的亚硫酸氢钠化学加药装置或活性炭过滤器,简化了系统,减少设备占地空间;2、本装置的结构简单,因此可以极大地减少检修维护工作量,节省运行的成本;3、本装置由于采用的滤芯可以实现物理吸附和化学吸收同时作用,还有良好的杀菌、抑菌作用,减少了细菌微生物污堵反渗透膜的机会,提高了设备的正常使用率。图1是现有技术中采用活性炭吸附法使用的脱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采用亚硫酸氢钠化学加药还原法使用的脱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处理脱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水处理脱氯装置1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中7为阻垢剂加药入口,8为进水门、9为排气门、23为壳体、25为滤篮、26为滤袋、27为滤芯、28为滤料、29为进水室、11为出水门、10为下排水门、24为上排水门。前处理装置出水口与进水门8相连接,出水门11与反渗透装置入水口相连接。滤篮25、滤袋26和内置滤料28的滤芯27组成过滤器,过滤器置于壳体23内,滤篮25设置于滤袋26外部,滤袋26设置于滤芯27外部,滤料28采用一种新型的多元纳米金属簇净水材料,其是由无数微米粉组成的颗粒状多孔材料,具有很强的吸附余氯的能力。进水门8位于过滤器的上方,连通进水室29,经过杀菌后的水从进水门8流入进水室29再流入过滤器,由滤芯27、滤袋26和滤篮25进行三层过滤,出水门11和下排水门10位于壳体23的底端,经过过滤除去余氯的水从出水门11流出后,加入阻垢剂再流入反渗透装置。排气门9位于壳体23的顶端,上排水门10位于进水室29的底部。本实用新型的水处理脱氯装置是这样工作的经杀菌处理后的水从进水门8流入本实用新型的水处理脱氯装置,经过带滤料28的滤芯27、滤袋26和滤篮25三层过滤,得到已除去其中余氯的水,从出水门11流出后加入阻垢剂,最后进入反渗透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水处理脱氯装置和活性炭吸附法处理装置分别对杀菌后的水进行脱氯处理工业试验,结果比较如表1: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由表1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水处理脱氯装置,脱氯彻底,产生破碎滤料少,自身不滋生细菌,可显著降低对反渗透膜的污堵。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水处理脱氯装置,分别与前处理装置出水口和反渗透装置入水口相连,其特征是,由壳体、进水室及装设在壳体内、位于进水室下方的过滤器和装设在壳体上的进水门、出水门、排气门组成,所述前处理装置出水口与所述进水门相连接,所述出水门与所述反渗透装置入水口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处理脱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过滤器由滤篮、滤袋和内置滤料的滤芯组成,所述滤篮设置于滤袋外部,所述滤袋设置于滤芯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水处理脱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滤芯是指内置滤料为多元金属簇净水材料的滤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水处理脱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滤袋是指采用PE、PP或MO材料制作的滤袋;所述滤篮是指采用不锈钢制作的滤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处理脱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进水门位于所述过滤器的上方、连通所述进水室;所述出水门位于所述壳体的底端,所述排气门位于所述壳体的顶端,连通所述进水室。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水处理脱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水处理脱氯装置还包括上排水门和下排水门,所述上排水门位于所述进水室的底部,所述下排水门位于所述壳体的底端。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处理脱氯装置,分别与前处理器出水口和反渗透器入水口相连,其由壳体、进水室及装设在壳体内、位于进水室下方的过滤器和装设在壳体上的进水门、出水门、排气门组成,所述前处理器出水口与所述进水门相连接,所述出水门与所述反渗透器入水口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简化了系统,减少设备占地空间,极大地减少了检修维护工作量,节省运行的成本。文档编号C02F1/58GK201351130SQ20082020633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9日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9日发明者铭张,贺光辉申请人:广州唯普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