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水淡化方法及其便携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8817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海水淡化方法及其便携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领域,尤其涉及离子吸附法海水淡化方法及其便携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海水淡化可实用的技术有蒸馏法、电渗析法和反渗透法。上述方法都是面向 大型化固定淡化装置,设备场地投资大,对海水前处理净化要求高,需要消耗大量的辅助材 料和化学药品,尤其不能向小型化发展,否则效率太低,操作复杂,淡化成本也会急剧上升。 海上作业、科学考察、以及防灾救灾等急需一种灵活方便高效便携的海水淡化装置,上述技 术和装置都不适合于这种需求。 近年来其他海水淡化方法也不断出现,如太阳能蒸发法、微波照射法等,但都存在 着效率低、辅助设备多、重量大、成本高、适用性差等弊端。 海洋生产、科学考察及防灾救灾急需一种灵活方便低能耗高可靠性的海水淡化方 法与轻便装置,上述技术都不适合于该种需求。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低能耗、低维护、高可靠、特别适合于科考与防灾救灾的海水 淡化方法及其便携式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电化学原理,发明一种微区离子逐级吸附法海水淡化方 法,并设计一种灵活方便高效便携的海水淡化器。 本发明方法的实施方案是将便携式海水淡化器分成淡水收集室和微区离子逐级 吸附室两部分组合而成,淡水收集室在上层,微区离子逐级吸附室在下层,中间由带有单向 阀的隔膜隔开。单向阀仅允许淡水从下部向上进入淡水收集室,但不能回流。微区离子逐 级吸附室内装满由数层阴极膜(片或网)、绝缘过滤布、阳极膜(片或网)紧密相间叠合在 一起组成的电容,其叠片可以是垂直方向也可以是水平方向排布,但水平方向排布时电极 应为网状,以便于海水自下而上渗透。微区的意义就在于电极间距离很小,仅利用很低的电 压。电容可由外部充电器充电,也可自身携带电池,充电电压既不大于海水电解电压,也不 高于氯气和氢气的析出电压,仅起到离子自下而上逐级吸附的作用。上层淡水收集室的顶 部中心插入一个细的软导管,水位上升时起排气作用,淡水充满后作吸水管。微区离子逐级 吸附室的底部铺设过滤网,以防海水中的杂物吸入。 本发明的优点是运用了微区离子逐级吸附原理,电压低,耗电少,海水淡化效率 高,结构简单,重量轻,只要将该装置压入海水中充满,提出海面后淡水收集室中就充满了 淡水。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及其作用。


图l是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例说明1-吊环,2-吸管,3-淡水收集室,4-隔膜,5-单向阀,6-微区离子逐级 吸附室,7-充电插座、电池仓及电压指示表,8-阳极膜,9-绝缘过滤布,10-阴极膜,11 -过滤 网,12-进水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
结合图1再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和效果作进一步说明。 通过充电插座、电池仓及电压指示表7中的充电插座将电容充满电,充电电压不 超过5伏,在电池仓内装入电池密封好。在吊环1上系一吊绳,以便把海水淡化装置从海水 中提出。先将海水淡化装置压入海水中,吸管2的头部露出水面,海水从底部进水孔12经 过过滤网11进入微区离子逐级吸附室6,当海水逐级通过电容时,海水中的氯离子及其他 阴离子被吸附在阳极膜8的表面,钠离子及其他阳离子被吸附在阴极膜10的表面,随着液 面逐渐上升,各类离子被逐级吸附,海水逐渐得到淡化,当到达隔膜4时,便成为了含盐度 很低的可以直接饮用的淡水,淡水再通过单向阀5进入淡水收集室3,待淡水收集室3充满 时切断电源,将海水淡化装置提出海面,微区离子逐级吸附室6中的高浓度海水从底部进 水孔12流出。将淡水由吸管2吸出后,可再次重复上述过程,反复制取淡水,直至电容电压 降至一定值后再次充电并更换电池。
权利要求
一种便携式海水淡化装置,由淡水收集室和微区离子逐级吸附室两部分组合而成,淡水收集室在上层,微区离子逐级吸附室在下层,中间由带有单向阀的隔膜隔开。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装置,离子逐级吸附室内装满由数层阴极膜(片或网)、绝缘过 滤布、阳极膜(片或网)紧密相间叠合在一起组成的电容,其叠片可以是垂直方向也可以是 水平方向排布,但水平方向排布时电极应为网状或多孔状,微区离子逐级吸附室的底部铺 设过滤网。
3. 如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装置,微区离子逐级吸附室内的电容可由外部充电器充电, 也可自身携带电池,充电电压不大于5伏。
全文摘要
一种微区离子逐级吸附海水淡化方法及其便携式海水淡化装置。淡化装置由淡水收集室和微区离子逐级吸附室两部分组合而成,淡水收集室在上层,微区离子逐级吸附室在下层,中间由带有单向阀的隔膜隔开。微区离子逐级吸附室内装满由数层阴极膜(片或网)、绝缘过滤布、阳极膜(片或网)紧密相间叠合在一起组成的电容,其叠片可以是垂直方向也可以是水平方向排布,但水平方向排布时电极应为网状。充电后只要将该装置压入海水中,即可在淡水收集室中收集淡水。
文档编号C02F1/469GK101698525SQ200910223719
公开日2010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8日
发明者李峻野 申请人:李峻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