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节水高效蒸馏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08967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低压节水高效蒸馏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馏水器,特别涉及一种在较低压力下生产蒸馏水的同时, 使冷却水得到回收利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实验室、化工厂等场合大多都是用电热蒸馏水器制取蒸馏水。在制取蒸馏 水过程中,通常都是以自来水作为冷却水,这些冷却水大都直接流入下水道,造成大量的水 资源浪费,虽然有些实验室用容器收集从冷却管出水口流出的冷却水,用来洗涤其它实验 室用品,但要全部收集这些冷却水就需要很多储水设备。一个中小型的化工实验室,平均每 天产生的冷却水有数吨,不可能全部回收这些冷却水,更多的冷却水还是直接流向了下水 道。针对这些蒸馏水制取过程中存在的缺点,本发明设计一种低压节水高效蒸馏水器,在具 备一般蒸馏水器功能的同时,还能够节约水资源、实现高效制取蒸馏水。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蒸馏水器的不足,提供一种低压节水高效蒸馏水 器,在具备一般蒸馏水器功能的同时,还能够节约水资源、高效制取蒸馏水。本实用新型低压节水高效蒸馏水器,由蒸汽发生系统、蒸馏水制取系统和循环系 统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蒸汽发生系统有一个蒸馏水蒸汽发生器(1),在蒸馏水蒸汽发 生器(1)的底部为一加热器(8),蒸馏水蒸汽发生器(1)的侧壁上有一蒸馏水蒸汽发生器补 水口(13),蒸馏水蒸汽发生器补水口(1 内部有一单向阀(10),蒸馏水蒸汽发生器补水口 (13)侧壁上有一冷却水回收管(11),蒸馏水蒸汽发生器(1)顶端为一水蒸汽出口管O); 所说的蒸馏水制取系统有一高效冷凝器(3),在高效冷凝器(3)的下端有一蒸馏水出水口 管G),蒸馏水出水口管(4)连接一蒸馏水收集器(5);所说的循环系统有一蓄水箱(9),在 蓄水箱(9)的侧壁上有一蓄水箱进水口(6),蓄水箱进水口(6)连接一浮球阀(7),在蓄水 箱(9)内还有一循环真空泵循环水进水管(12),循环真空泵循环水进水管(1 连接循环真 空泵(15),循环真空泵(15)分别再连接循环真空泵真空管(14)和循环真空泵循环水出水 管(16),循环真空泵真空管(14)连接蒸馏水收集器(5),循环真空泵循环水出水管(16)连 接高效冷凝器进水口管(17),在高效冷凝器的上端有一高效冷凝器出水口管(18),高效冷 凝器出水口管(18)连接蒸馏水蒸汽发生器补水口(13)。所说的加热器(8)为硅碳棒加热器、不锈钢加热器、陶瓷加热器和铸件加热器中 之一种。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或积极效果是,除具备一般蒸馏水器的功能 外,特别之处在于制取蒸馏水效率高,而且用水量小,能够达到节约水资源等相关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意图。[0008]图中1-蒸馏水蒸汽发生器,2-水蒸汽出口管,3-高效冷凝器,4-蒸馏水出水口 管,5-蒸馏水收集器,6-蓄水箱进水口,7-浮球阀,8-加热器,9-蓄水箱,10-单向阀,11-冷 却水回收管,12-循环真空泵循环水进水管,13-蒸馏水蒸汽发生器补水口,14-循环真空泵 真空管,15-循环真空泵,16-循环真空泵循环水出水管,17-高效冷凝器进水口管,18-高效 冷凝器出水口管,19-螺栓,20-螺栓,21-密封垫,22-密封垫,23-排污阀,24-排污阀。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用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低压节水高效蒸馏水器由蒸汽发生系统、蒸馏水制取系 统和循环系统组成。蒸汽发生系统的主体为蒸馏水蒸汽发生器1,在蒸馏水蒸汽发生器1底 部为一硅碳棒加热器8,蒸馏水蒸汽发生器1的侧壁上有一蒸馏水蒸汽发生器补水口 13,蒸 馏水蒸汽发生器补水口 13内部有一单向阀10,蒸馏水蒸汽发生器补水口 13侧壁上有一冷 却水回收管11,蒸馏水蒸汽发生器1顶端为一水蒸汽出口管2 ;蒸馏水制取系统有一高效冷 凝器3,在高效冷凝器3的下端有一蒸馏水出水口管4,蒸馏水出水口管4连接一蒸馏水收 集器5 ;循环系统有一蓄水箱9,在蓄水箱9的侧壁上有一蓄水箱进水口 6,蓄水箱进水口 6 连接一浮球阀7,在蓄水箱9内还有一循环真空泵循环水进水管12,循环真空泵循环水进水 管12连接循环真空泵15,循环真空泵15分别再连接循环真空泵真空管14和循环真空泵循 环水出水管16,循环真空泵真空管14连接蒸馏水收集器5,循环真空泵循环水出水管16连 接高效冷凝器进水管17,在高效冷凝器的上端有一高效冷凝器出水口管18,高效冷凝器出 水口管18连接蒸馏水蒸汽发生器补水口 13。实施例2情况和实施例1基本相同,只是其中的加热器为不锈钢加热器,其余情况和实施 例1相同。实施例3情况和实施例1基本相同,只是其中的加热器为陶瓷加热器,其余情况和实施例1 相同。实施例4情况和实施例1基本相同,只是其中的加热器为铸件加热器,其余情况和实施例1 相同。本实用新型蒸馏水器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蒸馏水器工作时,蒸馏水蒸汽发生 器1里的水经加热器8加热,在循环真空泵真空管14抽真空的作用下,使蒸馏水蒸汽发生 器1里的压强低于大气压,降低了水的沸点,蒸馏水蒸汽发生器1里的水在较低些的温度就 开始沸腾,产生大量的水蒸汽,比在常压下获得水蒸汽节约了电能,水蒸汽出口管2将大量 的水蒸汽输送到高效冷凝器3。高效冷凝器3将水蒸汽分成多束,从而减慢了水蒸汽的流 速,增加了水蒸汽的冷凝时间,提高了冷凝效率;其次,增加了换热面积,充分发生热交换, 从而提高了水蒸汽的冷凝效率。高效冷凝器3里的水蒸汽液化后得到蒸馏水,最后蒸馏水 在重力的作用下经蒸馏水出水口管4回到蒸馏水收集器5。蓄水箱9里的水在循环过程中 会逐渐消耗,从而使蓄水箱9的液位下降,浮球阀7的浮球也会随之下降,会驱动浮球开关打开,连接水源的蓄水箱进水口 6里的水就会流入蓄水箱9,从而使得蓄水箱9的液面逐渐 上升,浮球阀7的浮球也会随之上升,又会驱动浮球阀开关关闭,从而实现自动补偿蓄水箱 9在循环过程中消耗的水。循环真空泵15将蓄水箱9里的水提升到高效冷凝器进水口管 17,再从高效冷凝器出水口管18流出,在高效冷凝器3内,冷却水的流向与水蒸汽的流向相 反,使得传热效率提高,又进一步提高了水蒸汽的冷凝效率,加速了水蒸汽的液化过程。高 效冷凝器出水口管18将冷却水输送到蒸馏水蒸汽发生器补水口 13内,大部分的冷却水在 冷却水回收管11的引导下回到蓄水箱9,从而回收了高效冷凝器出水口管18流出的冷却 水,达到了节水的目的,虽然回到蓄水箱9的冷却水温度略有升高,但蓄水箱9的蓄水体积 较多,蓄水箱9周边的空气充当了整个蓄水箱9的冷却剂,因此蓄水箱9里的水在制取蒸馏 水时升温不明显;少量的冷却水用来补偿蒸馏水蒸汽发生器1在制取蒸馏水过程中消耗的 水,且在单向阀10的作用下,冷却水只会从单向阀10流入蒸馏水蒸汽发生器1,蒸馏水蒸汽 发生器1里沸腾的水不会外流,从而不会有沸腾的水流会到蓄水箱9。为了方便清理污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蒸馏水蒸汽发生器1是由上筒体和下筒体 相连接而成,具体结构为上下筒体用螺栓19、20连接,在上下筒体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21、 22进行密封,需要清理污垢时,取下螺栓,就可将上下筒体分离,以方便清理污垢或对加热 器进行维修。本实用新型除具备一般蒸馏水器的功能外,特别之处在于制取蒸馏水效率高,而 且用水量小,能够实现节约水资源等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实验室、化工厂等场合制 取蒸馏水。
权利要求1.一种低压节水高效蒸馏水器,由蒸汽发生系统、蒸馏水制取系统和循环系统组成,其 特征在于,所说的蒸汽发生系统有一个蒸馏水蒸汽发生器(1),在蒸馏水蒸汽发生器(1)的 底部为一加热器(8),蒸馏水蒸汽发生器(1)的侧壁上有一蒸馏水蒸汽发生器补水口(13), 蒸馏水蒸汽发生器补水口(1 内部有一单向阀(10),蒸馏水蒸汽发生器补水口(1 侧壁 上有一冷却水回收管(11),蒸馏水蒸汽发生器(1)顶端为一水蒸汽出口管O);所说的蒸馏 水制取系统有一高效冷凝器(3),在高效冷凝器(3)的下端有一蒸馏水出水口管,蒸馏 水出水口管(4)连接一蒸馏水收集器(5);所说的循环系统有一蓄水箱(9),在蓄水箱(9) 的侧壁上有一蓄水箱进水口(6),蓄水箱进水口(6)连接一浮球阀(7),在蓄水箱(9)内还 有一循环真空泵循环水进水管(12),循环真空泵循环水进水管(1 连接循环真空泵(15), 循环真空泵(15)分别再连接循环真空泵真空管(14)和循环真空泵循环水出水管(16),循 环真空泵真空管(14)连接蒸馏水收集器(5),循环真空泵循环水出水管(16)连接高效冷凝 器进水口管(17),在高效冷凝器的上端有一高效冷凝器出水口管(18),高效冷凝器出水口 管(18)连接蒸馏水蒸汽发生器补水口(13)。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蒸馏水器,其特征是,所说的加热器(8)为硅碳棒加热器、不锈钢 加热器、陶瓷加热器和铸件加热器中之一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馏水器,特别涉及一种在较低压力下生产蒸馏水的同时,使冷却水得到回收利用的装置。低压节水高效蒸馏水器由蒸汽发生系统、蒸馏水制取系统和循环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蒸汽发生系统由蒸馏水蒸汽发生器、加热器、蒸馏水蒸汽发生器补水口、补水口内部的单向阀等零部件组成;所说的蒸馏水制取系统由高效冷凝器、高效冷凝器下端的蒸馏水出水口管、和出水口管接的蒸馏水收集器组成;所说的循环系统由蓄水箱、蓄水箱的侧壁上的蓄水箱进水口、与蓄水箱进水口连接的浮球阀、蓄水箱内的循环真空泵循环水进水管、与循环水进水管连接的循环真空泵、循环真空泵分别再连接的循环真空泵真空管和循环真空泵循环水出水管、补水口侧壁上的冷却水回收管等零部件组成。
文档编号C02F1/04GK201864591SQ201020629290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9日
发明者王亚明, 王燕, 蒋丽红 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