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膜法高效脱氮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19679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降膜法高效脱氮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ー种脱氮用降膜接触塔,具体涉及ー种降膜法高效脱氮器。
背景技术
我国环境保护虽然 取得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根据相关统计,截止2010年12月,我国污水处理设施已投产总数为1521座,全国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达到8643万吨/日,城镇生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状况得到很大改善,エ业污染逐步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エ业废水虽然总量比生活污水量小,但具有污染物浓度高、处理难度大、毒性强等特点,因此エ业废水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容忽视。近年来,我国煤化工、盐化工、医药、石化等行业非常活跃,产能大幅上升,随之产生的废水量也急速増加。这些行业产生的废水氨氮含量基本在300-500mg/L,一般采取以强制生化为主的エ艺流程。根据项目运行情況,采取强制生化的エ艺方案处理高氨氮废水,需要投加大量的碳源和纯碱,综合运行成本高达9-17元/吨水,同时氨氮的去除效果不稳定。为了改善高氨氮废水的治理效果,降低运行成本,部分项目采用吹脱塔预脱氮,但容易造成填料堵塞,维护管理不便,且普通吹脱塔脱氮效率仅60%左右。因此,采取经济可行的预处理措施,提高氨氮去除效率,降低生化脱氮的负荷,可望很好的改善高氨氮废水的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膜法高效脱氮器,能够克服吹脱塔填料易堵塞,维护管理不便,脱氮效率低的缺陷,实现液膜厚度控制和减轻填料表面结垢,达到高效脱氮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降膜法高效脱氮器,包括上端开ロ的筒体(I)和筒体上部的进水口(3)、底部的进风ロ(10)和出液ロ(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I)内,自上而下分布收水器(2)、布水装置、液膜分散器(9 )和集液斗(11),集液斗(11)连接出液ロ( 12 ),进风ロ( 10 )在液膜分散器(9)和集液斗(11)之间;所述的布水装置包括沿筒体(I)径向设置的旋转布水管(5),由驱动装置(4)驱动绕筒体(I)中心轴旋转,旋转布水管(5)连接进水ロ(3)并设置ー组雾化喷头(6);液膜分散器(9)包括隔板和隔板下方的ー组沿筒体轴向均匀分布的列管,隔板平面上每ー根列管的上方设置锥形物料斗(8),列管内壁的上端依次分布环形设置的螺纹匀水槽(13)和毛细气囊(14);布水装置和液膜分散器(9)之间为缓冲腔(7)。所述的收水器为波形折板,捕捉随气流上升的雾化液体。所述的雾化喷头孔径2 4_,流量系数12. 3^19. 5。通过雾化喷头和缓冲腔的设置,可使废水物料均布,同时使其粒径细化和预先液膜化。所述的锥形物料斗与列管同轴设置,锥底直径与列管内径相同。所述的螺纹匀水槽为列管内壁上的ー组环形毛细凹槽,高度约30_40mm。螺纹匀水槽对沿锥形物料斗下降的物料进行二次分配,使物料沿液膜分散器列管内壁的圆周均布,确保物料不会顺毛细气囊成线性下降。本实用新型的降膜法高效脱氮器在列管内设置液膜控制装置,即为毛细气囊。所述的毛细气囊采用薄不锈钢片制作,沿列管内壁成环形布置,下部固定在列管内壁上,上端插入列管内壁上的滑槽密封。毛细气囊内设有进气管,空气通过进气管进入毛细气囊。毛细气囊内的相对压强控制在5 10kPa。调整毛细气囊内的气压将改变毛细气囊的高度和倾斜角度,进而影响物料与毛细气囊粘附力,控制液膜厚度。采用所述的高效脱氮装置脱除废水中氨氮的方法,是将废水和空气在所述的高效脱氮装置中逆流接触,经布水装置和液膜分散器,使废水在液膜分散器的列管表面形成薄膜,在气液接触过程中实现氨氮脱除,包括以下步骤I)、废水由进水口(3)进入降膜法高效脱氮器,通过转动的旋转布水管(5)上的雾化喷头(6)向下喷射,使废水在筒体(I)截面上均匀分配;2)、废水通过雾化喷头(6)后,成雾化状态进入缓冲腔(7),均匀附着在液膜分散器(9)上端的锥形物料斗(8)内;3)、进入锥形物料斗(8)的废水沿液膜分散器(9)上部的螺纹匀水槽(13)进行ニ次布料;4)、二次布料后的废水沿毛细气囊(14)下降,在列管内壁形成液膜,调整毛细气囊
(14)内的气压,改变废水形成的液膜厚度;5)、空气从进风ロ(10)通入筒体(I)内,在液膜分散器(9)列管内与液膜逆流接触,在气液接触过程中脱除氨氮。通过调整废水的水温、pH、风量和液膜厚度的參数组合,可以达到理想的去除率。所述的废水在进入降膜法高效脱氮器前可先进行沉淀和PH调节等预处理。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降膜法高效脱氮器,通过二次布水及液膜控制,能够实现废水在列管内壁上的均匀分布和液膜厚度控制,并减轻列管表面结垢,达到高效脱氮的效果,同时液膜分散器为中空结构,便于定期清理污垢。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脱除废水氨氮,NH3-N去除率可达到92-97%,能够有效降低动カ消耗、药剂成本和维护检修得难度。具体包括①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进行氨氮脱除,气水比由20-40:1降低到8-12:1,调节pH值的石灰消耗量降低7g/m3左右,电能消耗降低O. 14-0. 3kff. h/吨水。②布水装置与液膜分散器两次布水,废水成膜时在列管内壁分布均匀,并通过毛细气囊实现液膜厚度控制。③由于气液接触面大幅提高,NH3-N去除率可提高20-35%,NH3-N去除率可达到92-97%。④液膜分散器采用中空结构,解决了传统吹脱塔填料堵塞的问题,不存在填料堵塞现象,方便维护管理。⑤单个液膜分散器为独立结构,可逐个清洗和更换。[002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以具体实施方式
为限,而是由权利要求加以限定。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降膜法高效脱氮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筒体,2、收水器,3、进水口,4、驱动装置,5、旋转布水管,6、雾化喷头,7、缓冲腔,8、锥形物料斗,9、液膜分散器,10、进风ロ,11、集液斗,12、出液ロ。图2是液膜分散器列管上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3、螺纹匀水槽,14、毛细气囊,16、紫铜进气管。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4、毛细气囊,15、滑槽密封,16、紫铜进气管,17、固定密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降膜法高效脱氮器,属于ー种降膜接触塔,具体结构參见图I。所述的降膜法高效脱氮器,包括上端敞ロ的圆柱形筒体1,筒体I上部设置进水口3,下部设置进风ロ 10,底部为出液ロ 12,在筒体I内,自上而下分布收水器2、布水装置、液膜分散器9和集液斗11,集液斗11连接出液ロ 12,进风ロ 10在液膜分散器9和集液斗11之间。 所述的收水器2为波形折板,用以捕捉随气流上升的雾化液体。所述的布水装置包括沿筒体I径向设置的旋转布水管5,由驱动装置4驱动绕筒体I中心轴旋转,旋转布水管5连接进水ロ 3,进水从旋转轴正下方进入旋转布水管5中心。旋转布水管5设置ー组雾化喷头6,雾化喷头6的孔径2 4mm,流量系数12. 3^19. 5。液膜分散器9包括隔板和隔板下方的ー组沿筒体轴向均匀分布的列管。隔板平面上每ー根列管的上方同轴设置锥形物料斗8,锥底直径与列管内径相同。布水装置和液膜分散器9之间为缓冲腔7。如图2所示,列管内壁的上端依次分布环形设置的螺纹匀水槽13和毛细气囊14。螺纹匀水槽13为列管内壁上的ー组平行的环形毛细凹槽,总高度约30-40mm。本实用新型的降膜法高效脱氮器在列管内设置毛细气囊14,形成液膜控制装置。如图2、3所示,所述的毛细气囊14采用O. Imm厚的不锈钢片制作,沿列管内壁成环形布置,下部由固定密封17固定在列管内壁上,上端插入列管内壁的滑槽密封15内,在滑槽密封15内橡胶垫片的作用下保持毛细气囊14内的气压相对恒定。毛细气囊内的气体可来源于仪用空气,减压后通过列管上的紫铜进气管16进入毛细气囊14。毛细气囊14内的相对压强控制在5 lOkPa。采用上述高效脱氮装置脱除废水中氨氮的方法,废水和空气在所述的高效脱氮装置中逆流接触,在气液接触过程中实现氨氮脱除,包括以下步骤I) 混凝沉淀通过混凝沉淀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等杂质,避免液膜分散器堵塞,出水浊度控制在20NTU以下。2) 调节废水温度、pH值混凝沉淀后的出水调节温度和pH值,温度控制在3(T35°C,pH控制在l(Tll。[0049]3) 物料均布调节温度和pH值后的废水由水泵提升,经过布置在旋转布水管上的雾化喷头向缓冲腔布水,喷头孔径2 4mm,流量系数12. 3^19. 5,雾化废水的体积中位数直径(VMD)为3400-4300um ;中度雾化的废水在缓冲腔调节后均匀分布在液膜分散器的隔板上,收集在液膜分散器上端的锥形物料斗内,并沿液膜分散器上端的螺纹匀水槽进行二次分配,使废水在通过毛细气囊时,沿液膜分散器列管圆周的物料分配更加均匀。4) 液膜厚度控制二次布料后的废水沿毛细气囊下降,在列管内壁形成液膜,根据水量和脱氮效率,调节毛细气囊的进气压力,通过调节毛细气囊的膨胀程度,进而实现液膜厚度的调整,毛细气囊的相对压强控制在5 10kPa,液膜厚度控制在O. 3^0. 4mm。5) 风量调整 空气从进风ロ通入筒体内,根据水量和脱氮效率,调节风量,气水比控制在8 12
Io6)氨氮脱除空气在液膜分散器列管内与液膜逆流接触,在气液接触过程中脱除氨氮。脱除氨氮后的废水由集液斗收集后,从出液ロ流出。实施例I设计2m3/h处理能力的降膜法高效脱氮器(降膜接触塔)I台,其结构參见图I。安装于煤化工渣水处理装置的混凝沉淀池后,降膜接触塔出水进调节池,与地面冲洗水、生活污水、硫回收废水等混合后进行生化处理。降膜接触塔筒身直径I. 6m,筒身总高3. 8m,列管直径10臟,计算液膜厚度O. 48mm,鼓风机风量O. 3m3/min,气水比为9 : 1,进降膜接触塔时pH为10. 3-10. 6,水温控制在30^35 0C ο装置经过6天调试,正常连续运行30天,共处理废液1440m3,累计耗电92. 8kffh,消耗石灰134. 5kg (石灰纯度约60%),折算平均电耗约O. 065kffh/吨水,石灰93. 4g/吨水。在进水NH3-N介于700-800mg/L的情况下,降膜接触塔出水NH3-N含量约42_56mg/L, NH3-N去除率约94%。液膜分散器内壁结垢厚度O. 37mm,在3%浓度的HCl溶液中浸泡IOmin后以清水冲洗,内壁结垢现象完全消除。实施例2设计2m3/h处理能力的降膜法高效脱氮器(降膜接触塔)I台,其结构參见图I。安装于煤化工变换エ段排水处理装置的混凝沉淀池后,降膜接触塔出水进调节池,与地面冲洗水、生活污水、硫回收废水等混合后进行生化处理。降膜接触塔筒身直径I. 6m,筒身总高3. 8m,列管直径10臟,计算液膜厚度O. 48mm,鼓风机风量O. 37m3/min,气水比为11 : 1,进降膜接触塔时pH为10. 5_11,水温控制在30^35 0C ο装置经过5天调试,正常连续运行42天,共处理废液2016m3,累计耗电160. 3kffh,消耗石灰135kg (石灰纯度约60%),折算平均电耗约O. 080kffh/吨水,石灰66. 96g/吨水。在进水NH3-N介于200-300mg/L的情况下,降膜接触塔出水NH3-N含量约16_18mg/L, NH3-N去除率约93%。液膜分散器内壁结垢厚度O. 44mm,在3%浓度的HCl溶液中浸泡IOmin后以清水冲洗,内壁结垢现象完全消除。本实用新型的降膜法高效脱氮器在吹脱NH3-N方面切实有效,去除率高达90%以 上,能够解决传统吹脱法填料结垢堵塞、难清理的问题,有效的降低装置运行能耗,检修方便。本实用新型易于规模化推广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权利要求1.一种降膜法高效脱氮器,包括上端开ロ的筒体(I)和筒体上部的进水口(3)、底部的进风ロ(10)和出液ロ(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I)内,自上而下分布收水器(2)、布水装置、液膜分散器(9)和集液斗(11),集液斗(11)连接出液ロ( 12),进风ロ( 10)在液膜分散器(9)和集液斗(11)之间;所述的布水装置包括沿筒体(I)径向设置的旋转布水管(5),由驱动装置(4)驱动绕筒体(I)中心轴旋转,旋转布水管(5)连接进水ロ(3)并设置ー组雾化喷头(6);液膜分散器(9)包括隔板和隔板下方的ー组沿筒体轴向均匀分布的列管,隔板平面上每ー根列管的上方设置锥形物料斗(8),列管内壁的上端依次分布环形设置的螺纹匀水槽(13)和毛细气囊(14);布水装置和液膜分散器(9)之间为缓冲腔(7)。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降膜法高效脱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水器(2)为波形折板,捕捉随气流上升的雾化液体。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降膜法高效脱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雾化喷头(6)孔径2 4_,流量系数12. 3^19. 5。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降膜法高效脱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形物料斗(8)与列管同轴设置,锥底直径与列管内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降膜法高效脱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纹匀水槽(13)为列管内壁上的一组环形毛细凹槽,高度30-40mm。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降膜法高效脱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毛细气囊(14)采用薄不锈钢片制作,沿列管内壁成环形布置,下部固定在列管内壁上,上端插入列管内壁上的滑槽密封(15);毛细气囊(14)内设有进气管(16),毛细气囊(14)内的相对压强为5 lOkPa。
专利摘要一种降膜法高效脱氮器,包括筒体、进出液口和进气口,筒体内自上而下分布收水器、布水装置、液膜分散器和集液斗;所述的布水装置包括旋转布水管,由驱动装置驱动绕筒体中心轴旋转,旋转布水管连接进水口并设置一组雾化喷头;液膜分散器包括隔板和隔板下方的一组沿筒体轴向均匀分布的列管,隔板平面上每一根列管的上方设置锥形物料斗,列管内壁的上端依次分布环形设置的螺纹匀水槽和毛细气囊;布水装置和液膜分散器之间为缓冲腔。本实用新型的降膜法高效脱氮器,通过二次布水及液膜控制,能够实现废水在列管内壁上的均匀分布和液膜厚度控制,减轻列管表面结垢,达到高效脱氮的效果。
文档编号C02F1/20GK202415212SQ20112052400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5日
发明者汪亮亮, 汪洋 申请人:汪亮亮, 汪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