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1206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是涉及曝气生物滤池技木。
背景技术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以及小城镇建设的特殊性,特别是小城镇污水收集系统和处理设施的建设滞后,导致小城镇污水的处理率不到10%,未经处理的污水会被随意排放,导致周边环境的不断恶化,成为区域性的重要污染源。小城镇污水的特点是污染源比较分散,部分点源污染的水量小,污染物的浓度低,通常会被直接排放,导致污染物最终被排入河流湖泊中,造成大面积的污染。目前虽然针对污水量较大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和设施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但是传统的生活污水处理措施相对比较繁琐,构筑物较多,投资大,操作运行管理复杂,并不适合直接在低浓度、小水量的污水处理中使用。曝气生物滤池属于膜生物反应器的ー种,它的处理效率高,耐冲击负荷性能好,不存在活性污泥法的污泥膨胀问题,可以维持较高的污泥龄,丰富多祥的生物性可充分降解污染物,实现封闭运行,解决污水处理的臭味问题。通常的曝气生物滤池包括设置在承托层上的填料层、曝气系统、进出水系统以及反冲洗系统。曝气生物滤池运行一段时间后,填料层上会截留污水中的部分悬浮物以及脱落老化的生物膜,从而增大系统阻力,削减污水处理能力,降低系统的出水水质。因此在运行一段时间后需对曝气生物滤池进行反冲洗,以保证曝气生物滤池的正常工作。但是对反冲洗系统的设计要求较高,配 水要保证均匀。如果反冲洗水量不足,会导致部分区域的滤料出现粘结堵塞,丧失其浄水效果;如果反冲洗水量较大,又会使部分粒径较小比重较轻的滤料流失,还可能导致滤料层发生均混,从而影响曝气系统的充氧效率。因此使用传统的污水处理装置处理低浓度、小流量且分散的污水会存在以下问题使用设备较多,运行操作エ艺复杂,运行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ー种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可以有效针对低浓度、水量少且分散的污水进行处理,操作简便,运行安全稳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ー种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它包括进水口、出水ロ、承托层、滤料层、沉淀部、污泥斗和曝气设备,其中滤料层位于承托层上方,沉淀部位于承托层下方,污泥斗位于沉淀部底部,曝气设备位于承托层下部,进水口位于沉淀部内,出水口位于滤料层上方。滤料层、承托层和曝气设备组成曝气生物滤池系统,沉淀部和污泥斗组成沉淀池系统,进水口设置在沉淀部内,位于滤料层下方,进入装置的泥水会先在沉淀部内沉降分层,污泥落入污泥斗内,污水向上通过滤料层,滤料上的微生物膜降解转化水体中被滤料层截留的污染物质,溶解状态的有机物和特定物质也被同时分解去除,浄化后的清水从顶部出水口溢流排出。曝气设备位于装置的中部,对上部滤料层内的污水进行充氧,同时气流可以提供水体上升的动力。通过在一个装置内整合曝气生物滤池和沉淀池系统,通入的污水经过沉淀部的沉淀、滤料的过滤以及微生物的作用,出水水质良好,净化操作简便,运行安全稳定。[0010]它还设有从所述滤料层顶部垂直向下延伸至所述沉淀部内的导流筒,该导流筒的一端与外界进水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通过导流筒从上方将泥水导入下部的沉淀部内,使进水方向和出水方向相反,有利于在沉淀部内的分水,提高沉降效率。[0011]在所述进水口的下方水平设有反射板。反射板可以有效改变水流方向,加速悬浮物的沉淀。[0012]在所述污泥斗底部设有污泥排放设备。所述污泥排放设备包括排泥管和排泥控制阀。在反冲洗前通过排泥管将污泥斗内的污泥排空。[0013]在所述承托层下部设有反冲洗设备。通过反冲洗水将滤料层中截留的悬浮物和脱落生物膜冲洗去除,提高滤料层的通过性,结合曝气设备形成气水混合联合冲洗,形成较强的剪切作用,可充分保证清洗效果。[0014]在所述滤料层的上方设有反冲洗设备。反冲洗水流向与污水运行方向相反,可以使脱落的生物膜和截留的悬浮物经过最短的距离脱离滤料层,减少冲洗用水量,降低整体能耗。[001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整合了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和沉淀池系统,能很好的建立一个复杂的污水处理系统,对低浓度、小流量且分散的污水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安全,操作简便。


[0016]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0017]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0018]1、滤料层,2、承托层,3、沉淀部,4、污泥斗,5、进水口,6、出水口,7、滤料,8、导流筒,9、反射板,10、格栅,11、曝气管,12、曝气量控制阀,13、反冲洗水管,14、反冲洗水量控制阀,15、排泥管,16、排泥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1 :[0020]参阅图1,为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它包括进水口 5、出水口 6、承托层2、滤料层1、沉淀部3、污泥斗4、曝气管11、导流筒8、反射板9和格栅10,其中滤料层I位于承托层2上方,沉淀部3位于承托层2下方,污泥斗4位于沉淀部3的底部,曝气管11位于承托层2的下部,格栅10设置在滤料层I的上方,压住滤料7,导流筒8 一端连通外界进水,另一端垂直穿过滤料层1、承托层2进入沉淀部3内,进水口 5设置在沉淀部3内的导流筒8上, 进水口 5的下方水平设有锥形的反射板9,出水口 6位于滤料层I的上方 。曝气管11上设有曝气量控制阀12,用于控制进入的曝气量。在承托层2的下部设有反冲洗水管13,在反冲洗水管13上设有反冲洗水量控制阀14。在污泥斗4的底部设有排泥管15,排泥管15上设有排泥控制阀16。[0021]滤料层1、承托层2和曝气设备组成曝气生物滤池系统,沉淀部3和污泥斗4组成沉淀池系统,进水口 5设置在沉淀部3内,通过导流筒8从上方引入泥水,进入的泥水先通过反射板9改变流向,先在沉淀部3内沉降分层,污泥落入污泥斗4内,污水向上通过滤料层1,滤料7上的微生物膜降解转化水体中被滤料层截留的污染物质,溶解状态的有机物和特定物质也被同时分解去除,净化后的清水从顶部出水口 6溢流排出。曝气管11位于承托层2下部,可以调节进入的曝气量,不仅对上部滤料层I内的污水进行充氧,同时气流可以提供水体上升的动力,曝气量可以提根据监测滤池内的溶解氧(DO)浓度来调节,可以有效实现消化和反硝化的过程。[0022]正常运行状态下,污水由导流筒8从上向下引入沉淀部3内后,改为上升流的同时去除部分悬浮物SS,持续上升进入滤料层I内,同时通入曝气充氧,气流大小可以根据滤池的DO浓度控制,一般调控在DO浓度不大于2mg/L,净化后的清水通过出水口 7溢流排放。反冲洗时采用同向的水气联合冲洗法,即通入反冲洗水的同时开启曝气,沿污水上升方向对滤料层I进行冲洗。在气水混合的情况下,对滤料7有很强的剪切作用,可以充分剥离滤料 7上活性较差的生物膜,但这样会造成系统内的生物膜数量在反冲洗后显著降低,影响净化效果。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反冲洗气水的强度。反冲洗产生的上浮截留物可以通过滤料层上方设置的排渣设备进行排除。[0023]滤料7选用砾石、火山岩、硅藻土、活性炭或改性陶粒等滤料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滤料7的上方设置格栅10,防止滤料随水流而流失。[0024]实施例2 [0025]参阅图2,为另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它包括进水口 5、出水口 6、承托层2、滤料层1、沉淀部3、污泥斗4、曝气管11、导流筒8、反射板9和格栅10,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在滤料层I的上方设有反冲洗水管13,在反冲洗水管13上设有反冲洗水量控制阀14。其反冲洗过程为逆向流方式,即反冲洗时,反冲洗水从滤料层I上方向下进入,滤料 7上截留的悬浮物或脱落的生物膜不用经过整个滤料层,直接反向冲出滤料层进入沉淀部 3内。这种冲洗方式下,不需要使用曝气设备。[0026]由于逆向的冲洗会产生大量的泥水,因此在反冲洗前,需要先进行排泥操作,将污泥斗4排空。[0027]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予赘述。[0028]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之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 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进水口、出水口、承托层、滤料层、沉淀部、污泥斗和曝气设备,其中滤料层位于承托层上方,沉淀部位于承托层下方,污泥斗位于沉淀部底部,曝气设备位于承托层下部,进水口位于沉淀部内,出水口位于滤料层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设有从所述滤料层顶部垂直向下延伸至所述沉淀部内的导流筒,该导流筒的一端与外界进水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水口的下方水平设有反射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污泥斗底部设有污泥排放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排放设备包括排泥管和排泥控制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承托层下部设有反冲洗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滤料层的上方设有反冲洗设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它包括进水口、出水口、承托层、滤料层、沉淀部、污泥斗和曝气设备,其中滤料层位于承托层上方,沉淀部位于承托层下方,污泥斗位于沉淀部底部,曝气设备位于承托层下部,进水口位于沉淀部内,出水口位于滤料层上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整合了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和沉淀池系统,能很好的建立一个复杂的污水处理系统,对低浓度、小流量且分散的污水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安全,操作简便。
文档编号C02F9/14GK202881057SQ20122057495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日
发明者林海莲, 何金涛, 周相武, 龚根平, 汤海涛, 刘燕芳 申请人:广州市新之地环保产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