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资源化处理固体废物的助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16142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污染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资源化处理固体废物的助剂。

背景技术:
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造成严重的环境和地质危害,并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当前广泛应用的焚烧处理并不能一次性解决无害化问题。资源化处理固体废物矿化玻璃体产物技术是目前一种新型对固体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方法,这种技术可以将重金属还原并破坏有机物、封闭重金属,并大大缩小废物的体积,特别适用于焚烧产生的飞灰、含有重金属等毒害物质的危险废物,它利用高温等手段将固体废物还原转化为金属合金和具有无定形结构的矿化玻璃态产物。现有固体废物资源化矿化玻璃体处理所采用的助剂存在造渣功能差、流动性低的问题,从而使得矿化玻璃体产物中重金属离子等毒害物质的浸出浓度达不到环境治理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资源化处理固体废物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资源化处理固体废物的助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资源化处理固体废物的助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焦沫3-10份,水泥10-40份,萤石3-10份,石灰石3-10份,钢渣3-10份。所述助剂用于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更好更快地转化成金属合金和矿化玻璃体:按固体废物30~78wt%,余量为助剂,将固体废物与助剂混合,高温还原加热至熔融,分离冷却得到金属合金和矿化玻璃体。进一步,在1200-1400℃下加热至熔融。同时发生高温还原反应。与现有助剂相比,本发明资源化处理固体废物所采用的助剂可提高造渣功能、还原功能、流动性,固体废物的熔融温度可由现有的1200-1400℃降至1100-1300℃,熔融体不黏稠,从而提高对固体废物熔融的能力和还原的能力以及矿化玻璃体产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固化效果,降低矿化玻璃体产物中毒害元素的浸出,使其达到环境治理要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如焚烧产生的飞灰,电镀污泥,含有重金属的污泥等。实施例1按重量份数计,将30份固体废物(焚烧产生的飞灰)、10份焦沫、30份水泥、10份萤石、10份石灰石、10份钢渣混合,高温(1200-1400℃)加热至熔融并高温还原,得到熔融态物质,然后利用比重的不同分离冷却,即得到金属合金和矿化玻璃体。实施例2按重量份数计,将40份固体废物(焚烧产生的飞灰)、10份焦沫、30份水泥、5份萤石、5份石灰石、10份钢渣混合,高温(1200-1400℃)加热至熔融并高温还原,得到熔融态物质,然后利用比重的不同分离冷却,即得到金属合金和矿化玻璃体。实施例3按重量份数计,将45份固体废物(电镀污泥)、10份焦沫、30份水泥、10份萤石、5份石灰石、10份钢渣混合,高温(1200-1400℃)加热至熔融并高温还原,得到熔融态物质,然后利用比重的不同分离冷却,即得到金属合金和矿化玻璃体。实施例4按重量份数计,将52份固体废物(电镀污泥)、9份焦沫、20份水泥、5份萤石、5份石灰石、9份钢渣混合,高温(1200-1400℃)加热至熔融并高温还原,得到熔融态物质,然后利用比重的不同分离冷却,即得到金属合金和矿化玻璃体。实施例5按重量份数计,将67份固体废物(含重金属的污泥)、4份焦沫、15份水泥、5份萤石、5份石灰石、4份钢渣混合,高温(1200-1400℃)加热至熔融并高温还原,得到熔融态物质,然后利用比重的不同分离冷却,即得到金属合金和矿化玻璃体。实施例6按重量份数计,将78份固体废物(含重金属的污泥)、3份焦沫、10份水泥、3份萤石、3份石灰石、3份钢渣混合,高温(1200-1400℃)加热至熔融并高温还原,得到熔融态物质,然后利用比重的不同分离冷却,即得到金属合金和矿化玻璃体。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