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化微生物‑植物组合生态处理系统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0036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定化微生物‑植物组合生态处理系统及应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污水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化微生物-植物组合生态处理系统及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水体治理专项科技的不断推进,关于河道水体的治理技术、黑臭水体的治理技术,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关于城市内河水体的整体治理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但是在这些方法技术当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无动力型的,包括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或是定期打捞底泥防止发臭;另一种是有动力型的,主要是进行曝气复氧。但是这两种方法均有各自一定的优缺点。无动力型的主要是见效快,水质好,但是耗资巨大,而且还必须要保证具有一点的可换水量,这基本适应于水源充足的靠近南方的主体城市,不能大范围的应用到一些相对缺水的北方城市,而靠动力的一些单纯曝气复氧的运营体系,其见效相对较慢,由于缺乏一些相应的载体,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固定化微生物-植物组合生态处理系统,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应用固定化微生物-植物组合生态处理系统去除河道黑臭水体的处理方法,本发明能够持续、高效去除黑臭水体中的富营养盐,总磷、氨氮等无机盐,兼顾处理多种污染物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持续性,无动力处理,水污染处理成本低。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固定化微生物-植物组合生态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缓流沉降区、净化区,净化区至少设有一个,净化区由宽顶堰、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构成,所述的宽顶堰前部连接缓流沉降区,宽顶堰后端连接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所述的缓流沉降区宽度与河道底面同宽,缓流沉降区底面低于河底,宽顶堰高于河底,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底面低于河底,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内设有固定微生物的三层填料,填料由下至上依次为级配鹅卵石层、给水污泥颗粒层、植物种植区域,

缓流沉降区降缓河水流速,为污染物第一削减沉降区域,其主要功能是沉降河水中的大 颗粒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降低流入固定化微生物净化池内部的污染负荷,随后宽顶堰引起水体流动状态改变,形成降低流速,产生跌水,同时对水体进行充氧,充氧后的水体流经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其内部填料层上的好氧微生物与水体进行充分接触进行微生物处理,同时填料对水体污染负荷进行吸附作用,植物根系进行富营养盐的吸收,同时还可产生部分复氧效果,提高处理效率,固定化微生物-植物组合生态系统包含高效氧化、吸附以及生物-植物协同处理等多种模式,能有效去除水体中N、P、COD等污染物,对水体进行持续性处理,根据水质、河流长度灵活设置多个净化区,提高治理能力,高效去除黑臭水体中的富营养盐,总磷、氨氮等无机盐,适用性和持续性强。

所述的宽顶堰前侧设有沉降缓坡,沉降缓坡前端与缓流沉降区后端连接,沉降缓坡坡度为30°,沉降缓坡避免水体流动状态改变过于激烈,促使提高水中大颗粒物沉降效率。

所述的缓流沉降区、宽顶堰、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的水平长度之比为2:2:3,宽顶堰堰顶宽度与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水平长度比为1:1.5,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的水平长度较长,保证与水体充分接触,充分发挥其净化功能。

所述的缓流沉降区底面低于河底0.2±0.05M,保证水中大颗粒污染物沉降。

宽顶堰厚度与堰前水头之比为4±0.5,宽顶堰的出水方式为跌水布置,宽顶堰高度与堰前水头比在至1:1至1:0.5之间,宽顶堰设置合理,保证其跌水充氧的作用。

所述的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顶端与宽顶堰上游河床底部持平,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深度为0.4M,嵌设在河床上,能够避免填料被冲刷流失。

所述的级配鹅卵石层、给水污泥颗粒层的体积比在1:0.5到1:1之间,级配鹅卵石层粒径从下往上依次在40MM-10MM之间变化级配,给水污泥颗粒层的粒径依次在5MM-8MM之间,采用高级接触氧化技术,将微生物固定在级配鹅卵石、给水污泥颗粒、沉水植物的根系上,进行好氧微生物的培养和固定,微生物与水体充分接触对水中污染物进行生物处理,同时上层沉水植物可对水体中的无机营养盐等进行吸收净化处理,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提高部分污染污水体的溶解氧,促使城市内河微污染水体得到持续、高效的净化。

所述的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填料上层设有防腐蚀铁丝网,避免填料流失,固定化微生物 填料池间设有缓坡斜面,保持和沉降填料,防止冲刷流失。

所述的净化区设有三个,三个净化区前后相接顺次设置。

利用上述一种固定化微生物-植物组合生态处理系统去除河道黑臭水体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河道内按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缓流沉降区以及至少一个净化区,净化区包括依次设置的宽顶堰、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缓流沉降区、宽顶堰间设置沉降缓坡,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后侧设置缓坡斜面,缓流沉降区、宽顶堰、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的水平长度之比为2:2:3,宽顶堰堰顶宽度与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水平长度比为1:1.5,缓流沉降区宽度与河道底面同宽,缓流沉降区底面低于河底0.2±0.05M,沉降缓坡坡度为30°,宽顶堰厚度与堰前水头之比为4±0.5,宽顶堰高度与堰前水头比在至1:1至1:0.5之间,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底面低于河床0.4M,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顶端与宽顶堰上游河床底部持平;

2)在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内由下至上分三层依次设置级配鹅卵石层、给水污泥颗粒层、沉水植物种植区,级配鹅卵石层、给水污泥颗粒层的体积比在1:0.5到1:1之间,级配鹅卵石层粒径从下往上依次在40MM-10MM之间变化级配,给水污泥颗粒层的粒径依次在5MM-8MM之间变化级配;

3)在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的填料上部设置防腐蚀铁丝网,沉水植物种植在防腐蚀铁丝网孔隙中,固定化微生物组合生态处理系统的构成结构简单,便于在河道内开设,施工维护方便,河水流动过程中对水体进行系统化多模式净化处理,可持续性处理,处理效果好,适用性强,城市内河道均可设置,并且能够按水质、河道长度设置多个净化区,提高净化区对水体的处理能力,能有效改善河道水质,消除黑臭水体,减少入库河流水体富营养化,无动力处理,大大降低了成本。

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处理过程包含高效氧化、吸附以及生物处理等多种处理模式,相互结合,污染物处理高效,多种处理模式兼顾了多种污染物(如N、P、COD等)的处理过程,同时本处理系统还考虑到了污染负荷变化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加强了本处理系统的适用性和持续性;

2.本发明在有氧硝化过程中采用高级接触氧化技术,利用微生物固定化载体进行好氧微生物的培养和固定,并利用沉水植物提高内河污染水体的复氧效率,促使城市内河微污染水体得到持续、高效的净化;

3.本发明采用级配鹅卵石、给水污泥颗粒等高效的磷吸附填料进行氮、磷吸附去除,能有效改善水质,消除黑臭水体,减少入库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能性;

4.本发明施工维护方便,具有投资少、处理效果好、持续运行成本低、无动力等优点,更加适合城市内河水体及其河流景观水体的处理。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填料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缓流沉降区,2为宽顶堰,3为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1为级配鹅卵石层,3.2给水污泥颗粒层,3.3沉水植物种植区,3.4为防腐蚀铁丝网,4为沉降缓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参照图1、图2所示,一种固定化微生物组合生态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缓流沉降区1、净化区,净化区由宽顶堰2、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构成,宽顶堰2前部设有沉降缓坡4,图1中箭头方向水水流方向,I点处为水面位置,II点处为河床位置,沉降缓坡4前端与缓流沉降区1后端连接,沉降缓坡4的坡度为30°,沉降缓坡4的坡面长度为1.2M,宽顶堰2后端连接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缓流沉降区1的宽度与河道底面同宽,缓流沉降区1底面低于河底0.2M,即缓流沉降区1的深度为0.2M,缓流沉降区1的水平长度为2M,缓流沉降区2为污染物第一削减沉降区域,能够降缓河水流速,其主要功能是沉降河水中的大颗粒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降低流入固定化微生物净化池3内部的污染负荷,本处理系统在设计中考虑污染负荷变化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以此来加强本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沉降缓坡避免水体流动状态改 变过于激烈,促使提高水中大颗粒物沉降效率。

宽顶堰2高于河底,宽顶堰2厚度与堰前水头之比为4,宽顶堰2的下游面为竖直面,形成直跌水布置,为主要增氧阶段,宽顶堰2出水部相距宽顶堰2上游河道底为1.5米左右,宽顶堰2水平长度2M,宽顶堰2堰顶宽度为2M,宽顶堰2引起水体流动状态改变,形成降低流速,产生跌水,对水体进行充氧,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水平长度3M,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底面低于河底,且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顶端与宽顶堰2上游河床底部持平,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的深度为0.4M,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内设有三层填料,填料由下至上依次为级配鹅卵石层3.1、给水污泥颗粒层3.2、沉水植物种植区3.3,采用高级接触氧化技术,将微生物固定在级配鹅卵石、给水污泥颗粒、沉水植物根系上,进行好氧微生物的培养和固定,级配鹅卵石层3.1、给水污泥颗粒层3.2的体积比为1:1:2,其中级配鹅卵石层3.1的粒径从下往上依次在40MM-10MM之间变化级配,给水污泥颗粒层的粒径依次在5MM-8MM之间,选用级配鹅卵石、给水污泥颗粒便于微生物的固定与培养,充氧后的河水流入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与其内的填料充分接触,微生物对水体进行处理,持续、高效去除水体中的富营养盐,总磷、氨氮等无机盐,微生物处理的同时,填料对水体进行吸附作用,物理吸附、微生物-植物协同处理同步进行,沉水植物能够提高内河污染水体的复氧效率,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使污染水体得到持续、高效的净化,为了避免填料流失,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的填料上层设有防腐蚀铁丝网3.4,沉水植物种植于防腐蚀铁丝网3.4的孔隙中,有效防止水流冲刷走填料,先进行缓流沉降,消除水体中的大颗粒污染物,以降低后序固定化微生物净化池3处理阶段的污染负荷,促使固定化微生物净化池3处于高效的处理状态,缓流沉淀、跌水增氧,高效氧化、吸附以及生物处理等多种处理模式相结合,污染物处理高效,多种处理模式兼顾多种污染物(如N、P、COD等)的处理过程,水体在流动过程中,本系统对水体进行持续性处理,本处理系统的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持续性,将本系统设置在城市内河或景观河道中,能够有效去除富水中营养元素如氮、磷等,通过高效的磷吸附填料进行氮、磷吸附去除,有效的保证内河水体水质明显改善,消除黑臭水体,减少入库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能性,适用性和持续性强,无动力处理,处理效果好,有效降低成本。

实施例2:参照图1、图2所示,一种固定化微生物组合生态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缓流沉降区1、三个净化区,三个净化区顺次相接设置,净化区均由宽顶堰2、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构成,宽顶堰2前部设有沉降缓坡4,图1中箭头方向水水流方向,I点处为水面位置,II点处为河床位置,沉降缓坡4前端与缓流沉降区1后端连接,沉降缓坡4的坡度为30°,第一个净化区的宽顶堰2后端连接第一个净化区的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第一个净化区的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后端连接第二个净化区的宽顶堰,第二个净化区的宽顶堰连接第二个净化区的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以此顺次连接,缓流沉降区1的宽度与河道底面同宽,缓流沉降区1底面低于河底0.15M,即缓流沉降区1的深度为0.15M,缓流沉降区1的水平长度为2M,缓流沉降区2为污染物第一削减沉降区域,能够降缓河水流速,其主要功能是沉降河水中的大颗粒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降低流入固定化微生物净化池3内部的污染负荷,沉降缓坡避免水体流动状态改变过于激烈,促使提高水中大颗粒物沉降效率,宽顶堰2高于河底,宽顶堰2厚度与堰前水头之比为4,宽顶堰2的下游面为斜面,形成坡面跌水布置,为主要增氧阶段,宽顶堰2出水部相距宽顶堰2上游河道底为2米左右,宽顶堰2水平长度2M,宽顶堰2堰顶宽度为2M,宽顶堰2引起水体流动状态改变,形成降低流速,产生跌水,对水体进行充氧,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水平长度3M,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底面低于河底,且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顶端与宽顶堰2上游河床底部持平,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的深度为0.4M,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内设有三层填料,填料由下至上依次为级配鹅卵石层3.1、给水污泥颗粒层3.2、沉水植物种植区3.3,采用高级接触氧化技术,将微生物固定在级配鹅卵石、给水污泥颗粒、沉水植物根系上,进行好氧微生物的培养和固定,级配鹅卵石层3.1、给水污泥颗粒层3.2、的体积比为1:1,其中级配鹅卵石层3.1的粒径从下往上依次在40MM-10MM之间变化级配,给水污泥颗粒层3.2的粒径依次在5MM-8MM之间,选用级配鹅卵石、给水污泥颗粒便于微生物的固定与培养,充氧后的河水流入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与其内的填料充分接触,微生物对水体进行处理,持续、高效去除水体中的富营养盐,总磷、氨氮等无机盐,微生物处理的同时,填料对水体进行吸附作用,物理吸附、微生物-植物协同处理同步进行,沉水植物能够提高内河污染水体的复氧效率,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使污染水体得到持续、高效的净化,为了避免填料流失,固定化微生物 填料池3的填料上层设有防腐蚀铁丝网3.4,沉水植物种植在防腐蚀铁丝网3.4的空隙间,有效防止水流冲刷走填料,且宽顶堰2的斜面能够减小冲刷力度,避免填料流失,后侧净化区宽顶堰2前侧的沉降缓坡转化成缓坡斜面,起到缓冲作用,能够保持和沉降填料,有效避免填料冲刷流失。

实施例3:参照图1、图2所示,一种固定化微生物组合生态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缓流沉降区1、三个净化区,三个净化区顺次相接设置,净化区均由宽顶堰2、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构成,第一净化区宽顶堰2前部设有沉降缓坡4,图1中箭头方向水水流方向,I点处为水面位置,II点处为河床位置,沉降缓坡4前端与缓流沉降区1后端连接,沉降缓坡4的坡度为30°,第一个净化区的宽顶堰2后端连接第一个净化区的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第一个净化区的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后端连接第二个净化区的宽顶堰,第二个净化区的宽顶堰连接第二个净化区的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以此顺次连接,缓流沉降区1的宽度与河道底面同宽,缓流沉降区1底面低于河底0.15M,即缓流沉降区1的深度为0.15M,缓流沉降区1的水平长度为2M,缓流沉降区2为污染物第一削减沉降区域,能够降缓河水流速,其主要功能是沉降河水中的大颗粒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降低流入固定化微生物净化池3内部的污染负荷,沉降缓坡避免水体流动状态改变过于激烈,促使提高水中大颗粒物沉降效率,宽顶堰2高于河底,宽顶堰2厚度与堰前水头之比为4,宽顶堰2的下游面为斜面,形成坡面跌水布置,为主要增氧阶段,宽顶堰2出水部相距宽顶堰2上游河道底为2米左右,宽顶堰2水平长度2M,宽顶堰2堰顶宽度为2M,宽顶堰2引起水体流动状态改变,形成降低流速,产生跌水,对水体进行充氧,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水平长度3M,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底面低于河底,且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顶端与宽顶堰2上游河床底部持平,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的深度为0.4M,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内设有三层填料,填料由下至上依次为级配鹅卵石层3.1、给水污泥颗粒层3.2、沉水植物种植区3.3,采用高级接触氧化技术,将微生物固定在级配鹅卵石、给水污泥颗粒、沉水植物的根系上,进行好氧微生物的培养和固定,级配鹅卵石层3.1、给水污泥颗粒3.的体积比为1:1,其中级配鹅卵石层3.1的粒径从下往上依次在40MM-10MM之间变化级配,给水污泥颗粒3.2的粒径依次在5MM-8MM之间,选用级配鹅 卵石、给水污泥颗粒便于微生物的固定与培养,充氧后的河水流入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与其内的填料充分接触,微生物对水体进行处理,持续、高效去除水体中的富营养盐,总磷、氨氮等无机盐,微生物处理的同时,填料对水体进行吸附作用,物理吸附、微生物-植物协同处理同步进行,沉水植能够提高内河污染水体的复氧效率,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使污染水体得到持续、高效的净化,为了避免填料流失,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的填料上层设有防腐蚀铁丝网,有效防止水流冲刷走填料,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的后侧设有向后上方倾斜的缓坡斜面,能够保持和沉降填料,有效避免填料冲刷流失。

本处理系统对水体先进行缓流沉降,消除水体中的大颗粒污染物,以降低后序固定化微生物净化池3处理阶段的污染负荷,促使固定化微生物净化池3处于高效的处理状态,缓流沉淀、跌水增氧,高效氧化、吸附以及生物处理等多种处理模式相结合,污染物处理高效,多种处理模式兼顾多种污染物(如N、P、COD等)的处理过程,水体在流动过程中,本系统对水体进行持续性处理,本处理系统的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持续性,将本系统设置在城市内河或景观河道中,能够有效去除富水中营养元素如氮、磷等,通过高效的磷吸附填料进行氮、磷吸附去除,有效的保证内河水体水质明显改善,消除黑臭水体,减少入库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能性,适用性和持续性强,无动力处理,处理效果好,有效降低成本。

利用上述一种固定化微生物组合生态处理系统去除河道黑臭水体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河道内按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缓流沉降区1、净化区,净化区包括依次设置的宽顶堰2、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缓流沉降区1、宽顶堰2间设置沉降缓坡4,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后侧设置缓坡斜面,缓流沉降区1、宽顶堰2、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的水平长度之比为2:2:3,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相对较长,促使其余河道水体更好的接触,充分发挥净化作用,有效去除河道水体中的污染物,有效去除河道中的黑臭水体,宽顶堰堰顶宽度与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水平长度比为1:1.5,宽顶堰2设置结构合理,能够充分发挥其跌水充氧的作用,缓流沉降区1宽度与河道底面同宽,缓流沉降区底面低于河底0.2M,缓流沉降区1充分发挥其缓流作用,将河道水体中的大颗粒污染物沉降在河底,减少流入固定化微生物填料 池3污染负荷,提高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的处理能力,沉降缓坡坡度为30°,沉降缓坡4的坡面长度为1.2M,沉降缓坡4在缓流沉降区1、宽顶堰2间起缓冲作用,促使河道水体缓流沉降,同时避免水流状态变化过激,宽顶堰厚度与堰前水头之比为4,宽顶堰2出水部相距宽顶堰上游河道底比例为1.5M左右,可视内河水流情况设定,堰前水头与宽顶堰高度之比在1:1在0.5:1之间,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底面低于河床0.4M,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顶端与宽顶堰上游河床底部持平,缓坡斜面的设置主要是保持和沉降填料,防止冲刷流失,缓流沉降区1、沉降缓坡4、宽顶堰2、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前后相接依次设置在河道中,河水内水流经缓流区沉降水体中大颗粒悬浮的无机物或有机物,降低流入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的污染负荷,保证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充分发挥其净化能力,河道内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依次被缓流沉降、跌水增氧,高效氧化、填料吸附以及微生物处理等多种处理模式相结合,污染物处理高效,多种处理模式兼顾多种污染物(如N、P、COD等)的处理过程,河水在流动过程中,本系统对水体进行持续性处理,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持续性,将本系统设置在城市内河或景观河道中,能够有效去除富水中营养元素如氮、磷等,通过高效的磷吸附填料进行氮、磷吸附去除,有效的保证内河水体水质明显改善,消除黑臭水体,减少入库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能性,适用性和持续性强,无动力处理,处理效果好,有效降低成本。

2)在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内由下至上分三层依次设置级配鹅卵石层3.1、给水污泥颗粒层3.2、沉水植物种植区3.3,级配鹅卵石层3.、给水污泥颗粒层3.2的体积比为1:0.5,级配鹅卵石层3.1的粒径从下往上依次在40MM-10MM之间变化级配,给水污泥颗粒层3.2的粒径依次在5MM-8MM之间变化级配,采用高级接触氧化技术,将微生物固定在级配鹅卵石、给水污泥颗粒填料、沉水植物根系上,便于微生物的培养,如此设置,使微生物规律性分布,有规律的对水体进行净化,同时级配鹅卵石、给水污泥颗粒填料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物理吸附、微生物-植物协同处理同步进行,沉水植物能够提高内河污染水体的复氧效率,将水中的氮、磷等无机营养盐有效吸附去除,保证河道水质明显改善,去除黑臭水体。

3)在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的填料上部设置防腐蚀铁丝网3.4,沉水植物种植在防腐蚀铁丝网3.4的网孔间隙中,能够有效避免水流冲刷,避免填料流失,本处理方法便于在河 道内开设,施工维护方便,河水流动过程中对水体进行系统化多模式净化处理,可持续性处理,处理效果好,适用性强,城市内河道均可设置,并且能够按水质、河道长度设置多个净化区,提高净化区对水体的处理能力,能有效改善河道水质,消除黑臭水体,减少入库河流水体富营养化,无动力处理,大大降低了成本。

利用上述一种固定化微生物组合生态处理系统去除河道黑臭水体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河道内按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缓流沉降区1、三个净化区,三个净化区顺次相接设置,每个净化区包括依次设置的宽顶堰2、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缓流沉降区1、宽顶堰2间设置沉降缓坡4,在河道内形成缓流沉降区1、沉降缓坡4、宽顶堰2、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宽顶堰2、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宽顶堰2、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的结构,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后侧设置缓坡斜面,缓流沉降区1、宽顶堰2、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的水平长度之比为2:2:3,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相对较长,促使其余河道水体更好的接触,充分发挥净化作用,有效去除河道水体中的污染物,有效去除河道中的黑臭水体,宽顶堰堰顶宽度与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水平长度比为1:1.5,宽顶堰2设置结构合理,能够充分发挥其跌水充氧的作用,缓流沉降区1宽度与河道底面同宽,缓流沉降区底面低于河底0.2M,缓流沉降区1充分发挥其缓流作用,将河道水体中的大颗粒污染物沉降在河底,减少流入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污染负荷,提高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的处理能力,沉降缓坡坡度为30°,沉降缓坡4的坡面长度为1.2M,沉降缓坡4在缓流沉降区1、宽顶堰2间起缓冲作用,促使河道水体缓流沉降,同时避免水流状态变化过激,宽顶堰厚度与堰前水头之比为4,宽顶堰2出水部相距宽顶堰上游河道底比例为1.5M左右,可视内河水流情况设定,堰前水头与宽顶堰高度之比在1:1在0.5:1之间,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底面低于河床0.4M,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顶端与宽顶堰上游河床底部持平,缓坡斜面的设置主要是保持和沉降填料,防止冲刷流失,缓流沉降区1、沉降缓坡4、宽顶堰2、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前后相接依次设置在河道中,河水内水流经缓流区沉降水体中大颗粒悬浮的无机物或有机物,降低流入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的污染负荷,保证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充分发挥其净化能力,河道内河水在流 动过程中依次被缓流沉降、跌水增氧,高效氧化、填料吸附以及微生物处理等多种处理模式相结合,污染物处理高效,多种处理模式兼顾多种污染物(如N、P、COD等)的处理过程,净化区设置数量随河道长度、水质灵活调整,保证对河道水体进行充分的净化,河水在流动过程中,本处理方法可对水体进行持续性处理,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持续性,将本系统设置在城市内河或景观河道中,能够有效去除富水中营养元素如氮、磷等,通过高效的磷吸附填料进行氮、磷吸附去除,有效的保证内河水体水质明显改善,消除黑臭水体,减少入库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能性,适用性和持续性强,无动力处理,处理效果好,有效降低成本。

2)在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内由下至上分三层依次设置级配鹅卵石层3.1、给水污泥颗粒层3.2、沉水植物种植区3.3,级配鹅卵石层3.1、给水污泥颗粒层3.2的体积比为1:1,级配鹅卵石层3.1粒径从下往上依次在40MM-10MM之间变化级配,给水污泥颗粒层3.2的粒径依次在5MM-8MM之间变化级配,采用高级接触氧化技术,将微生物固定在级配鹅卵石、给水污泥颗粒层、沉水植物根系上,便于微生物的培养,如此设置,使微生物规律性分布,有规律的对水体进行净化,同时级配鹅卵石、给水污泥颗粒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物理吸附、微生物-植物协同处理同步进行,沉水植物能够提高内河污染水体的复氧效率,将水中的氮、磷等无机营养盐有效吸收去除,保证河道水质明显改善,去除黑臭水体。

3)在固定化微生物填料池3的填料上部设置防腐蚀铁丝网3.4,沉水植物种植在防腐蚀铁丝网3.4的网孔中,能够有效避免水流冲刷,避免填料流失,本处理方法便于在河道内开设,施工维护方便,河水流动过程中对水体进行系统化多模式净化处理,可持续性处理,处理效果好,适用性强,城市内河道均可设置,并且能够按水质、河道长度设置多个净化区,提高净化区对水体的处理能力,能有效改善河道水质,消除黑臭水体,减少入库河流水体富营养化,无动力处理,大大降低了成本。

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处理过程包含高效氧化、吸附以及生物处理等多种处理模式,相互结合,污染物处理高效,多种处理模式兼顾了多种污染物(如N、P、COD等)的处理过程,同时本处理系统还考虑到了污染负荷变化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加强了本处理系统的适用性和持续性;

2.本发明在有氧硝化过程中采用高级接触氧化技术,利用微生物固定化载体进行好氧微生物的培养和固定,并利用城市给水厂的给水污泥颗粒提高微生物固定化效率,促使城市内河微污染水体得到持续、高效的净化;

3.本发明采用级配鹅卵石、给水污泥颗粒等高效的磷吸附填料进行氮、磷吸附去除,能有效改善水质,消除黑臭水体,减少入库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能性;

4.本发明结构简单,施工维护方便,具有投资少、处理效果好、持续运行成本低、无动力等优点,更加适合城市内河水体及其河流景观水体的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