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路补气功能的移动式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1553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路补气功能的移动式净化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水器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水路补气功能的移动式净化器。



背景技术:

现有净水器的结构一般包括以下:PP棉、增压泵、前置活性碳、进水电磁阀、RO膜和净水箱顺序依次连接,其中RO膜有一出口连接有一个浓水阀,电路板壳体会让它定时清洗RO膜,使膜的寿合会延长到理想的期限。当我们要饮用热水的时候,净水箱的净水会被电泵抽出,依次通过后置活炭,最后出水嘴出水。当我们要饮用常温水的时候,出水电磁阀会打开,净水箱的水会在常压状态下通后置碳滤芯再从出水口流出。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在加热时,加热元件内有释放空气,造成加热元件两端气压不平衡,导致出现断水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调节管道内压和避免出现断水现象的一种水路补气功能的移动式净化器。

本实用新型描述的一种水路补气功能的移动式净化器,包括净水箱、加热元件、加热电控板及整体主控板,净水箱与加热元件通过管道相连接,加热元件、加热电控板 及整体主控板依次相连接,其中净水箱与加热元件之间连接处的管道上设有空气单向阀,加热元件的进水端处设有热水泵 ,净水箱的出水端上设有冷水泵,热水泵和冷水泵相连接。

具体进一步,所述热水泵和冷水泵之间设有第一电磁阀。

具体进一步,所述净水箱内设有用于控制水位的水位传感器。

具体进一步,所述净水箱上还连接有原水箱,净水箱与原水箱之间分别依次连接有后置碳芯、RO膜、前置碳芯及PP棉芯。

具体进一步,所述净水箱上设有第一净水箱进水口,原水箱上设有第二进水管端口,第一水箱进水口与第二进水管端口相连接。

具体进一步,所述原水箱上内设有水位开关。

具体进一步,所述RO膜与原水箱之间设有第二电磁阀,RO膜与前置碳芯之间设有第三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管道上设有空气单向阀,空气单向阀对管道内的气压进行调节,有效避免出现断水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后置碳芯、RO膜、 前置碳芯、PP棉芯、原水箱、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附图的图标说明:

整体主控板1;加热元件2;加热电控板 3;热水泵 4;空气单向阀401; 第一电磁阀5;冷水泵 6; 净水箱7;水位传感器701;第一净水箱进水口702;第二进水管端口703;后置碳芯8;RO膜 9;前置碳芯10;PP棉芯11;原水箱 12;水位开关1201;第二电磁阀13;第三电磁阀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描述的一种水路补气功能的移动式净化器,包括净水箱7、加热元件2、加热电控板 3及整体主控板1,净水箱7与加热元件2通过管道相连接,加热元件2、加热电控板 3及整体主控板1依次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净水箱7与加热元件2之间连接处的管道上设有空气单向阀401,加热元件2的进水端处设有热水泵 4,净水箱7的出水端上设有冷水泵 6,热水泵 4和冷水泵 6相连接。当加热元件2加热时,加热元件2内有释放空气,导致加热元件2两端气压不平衡,造成热水泵4内产生空气,使热水泵4空转,空气单向阀401对管道内的气压进行调节,有效解决断水等问题。另外,能让净水箱7内的净水能更顺畅地进入加热元件2内进行加热和能持续出热水。

具体进一步,所述热水泵 4和冷水泵 6之间设有第一电磁阀5。所述净水箱7内设有用于控制水位的水位传感器701。水位传感器701对净水箱7内的水位进行检测,当水位下降到指定位置,水位传感器701输出信号反馈到整体主控板1上,再由整体主控板1控制加热元件2停止加热。所述净水箱7上还连接有原水箱 12,净水箱7与原水箱 12之间分别依次连接有后置碳芯8、RO膜 9、前置碳芯10及PP棉芯11。所述净水箱7上设有第一净水箱进水口702,原水箱 12上设有第二进水管端口703,第一水箱进水口702与第二进水管端口703相连接。所述原水箱 12上内设有水位开关1201。所述RO膜 9与原水箱 12之间设有第二电磁阀13,RO膜 9与前置碳芯10之间设有第三电磁阀14。后置碳芯8、RO膜 9、前置碳芯10及PP棉芯11对原水箱 12内的水进行过滤,流出净水来供应加热元件2进行加热,其中利用第二电磁阀13和第三电磁阀14控制管道流向,实现对RO膜 9进行反冲冼,以及RO膜 9的部份水回流到原水箱 12上,起到节约用水。

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