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油污泥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7378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带油污泥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带有油脂的污泥在进行处理时,如果不将其中的油脂清除,就会容易滋长病原微生物、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易腐烂和散发恶臭。因此需要将污泥中的油脂成分清除之后再对污泥进行进一步的脱水干化处理。现有的污泥处理装置不能有效地将带油污泥中的油脂清除干净,导致后续对污泥的干化处理也不彻底,降低了污泥处理效率,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有效地将污泥中的油脂成分清除,提高污泥处理效率的带油污泥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油污泥处理装置,包括污泥池,所述污泥池的下端连接有污泥出泥管,所述污泥出泥管呈漏斗形,污泥出泥管的下端连接输送干燥箱的污泥进口,所述输送干燥箱的内壁上覆盖有电加热层;所述污泥进口下方的输送干燥箱内设有污泥输送除油装置,所述污泥输送除油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固定在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输送表面上的第一吸油层和设置在第一输送带下方的第一除油机构,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输入端位于污泥进口的正下方,所述第一除油机构包括升降电机、铰接在所述升降电机活塞杆上的刮油板和设置在所述刮油板一端下方的接油盒,刮油板呈倾斜设置且其上端抵靠在第一输送带的下端面上的第一吸油层上,所述接油盒位于刮油板抵靠第一吸油层一端的正下方;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输出端的一侧设有污泥输送装置。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带油的污泥从污泥池进入污泥出泥管,再从漏斗形的污泥出泥管进入输送干燥箱的污泥进口,污泥进入输送干燥箱后,电加热层进行加热对污泥进行干燥。带油的污泥通过输送干燥箱的污泥进口落入污泥输送除油装置的第一输送带的输入端,带油污泥压靠在第一吸油层上,第一输送带对污泥进行输送,输送过程中第一吸油层吸附污泥中的油脂,被清除油脂的污泥从第一输送带的输出端输出,并落到污泥输送装置上,污泥输送装置再对除油后的污泥进行输送。污泥从第一输送带上输送出去后,第一输送带继续运转,当吸附有油脂的第一吸油层运转到第一除油机构时,倾斜的刮油板将运行中的第一输送带上的第一吸油层上的油脂刮除,刮除的油脂落到下方的接油盒中,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可通过伸缩来使刮油板抵靠或离开第一吸油层,来适应第一输送带的工作或者便于刮油板上的油脂落入接油盒,可根据输送干燥箱内的实际工作状况来调节升降气缸的升降。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处理装置能有效地将污泥中的油脂成分清除,并对污泥在输送过程中进行干化,有效提高了污泥处理效率。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污泥输送除油装置还包括第二输送带、固定在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输送表面上的第二吸油层和设置在第二输送带下方的第二除油机构,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输入端位于第一输送带的输出端下方,第二输送带和第一输送带呈层叠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除油机构与第一除油机构的结构相同,第二除油机构相对第二输送带的位置与第一除油机构相对第一输送带的位置相对应。按上述方案,初步清除油脂的污泥从第一输送带的输出端落入第二输送带的输入端,并由第二输送带继续向前输送,输送过程中第二吸油层对污泥中残留的油脂继续吸附,被进一步清除油脂的污泥从第二输送带的输出端输出,污泥从第二输送带上输送出去后,第二输送带继续运转,当吸附有油脂的第二吸油层运转到第二除油机构时,同于第一除油机构的工作原理,第二除油机构将第二吸油层上的油脂刮除,这样更进一步地除去了污泥中的油脂,使得污泥中的油脂清除彻底。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污泥输送装置包括螺旋输送装置,所述螺旋输送装置沿输送干燥箱的水平轴向设置在第二输送带的输出端的一侧,螺旋输送装置包括转轴和螺旋叶片,所述转轴的一端伸出输送干燥箱的外侧并与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按上述方案,所述旋转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螺旋叶片转动,从而对除油后的污泥进行横向输送,螺旋叶片对污泥的输送进一步提高了点加热层对污泥的干燥效果。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螺旋输送装置的输出端下方的输送干燥箱上连接有污泥出料管。按上述方案,螺旋输送装置将经过干燥的污泥输送至污泥出料管,污泥由污泥出料管落下被收集,由此实现了污泥的收集再利用。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污泥限位板。按上述方案,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在对污泥进行输送时,所述污泥限位板能对污泥进行限位,放置污泥掉落。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刮油板通过铰接板铰接在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刮油板的一端铰接在所述铰接板上,铰接板固定在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接油盒可拆卸地设置在输送干燥箱的底部内壁上。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去掉污泥限位板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去掉污泥限位板后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其中,箭头方向为第一输送带或第二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油污泥处理装置,包括污泥池10,所述污泥池的下端连接有污泥出泥管11,所述污泥出泥管呈漏斗形,污泥出泥管11的下端连接输送干燥箱20的污泥进口21,所述输送干燥箱20的内壁上覆盖有电加热层30;参见图1、图2,所述污泥进口21下方的输送干燥箱20内设有污泥输送除油装置40,所述污泥输送除油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41、固定在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输送表面上的第一吸油层42和设置在第一输送带下方的第一除油机构43,所述第一输送带41的输入端位于污泥进口21的正下方,所述第一除油机构43包括升降电机431、铰接在所述升降电机活塞杆上的刮油板432和设置在所述刮油板一端下方的接油盒433,刮油板432呈倾斜设置且其上端抵靠在第一输送带41的下端面上的第一吸油层42上,刮油板432通过铰接板434铰接在升降气缸431的活塞杆上,刮油板432的一端铰接在所述铰接板434上,铰接板434固定在升降气缸431的活塞杆上,所述接油盒433位于刮油板432抵靠第一吸油层42一端的正下方,接油盒433可拆卸地设置在输送干燥箱20的底部内壁上。参见图1、图3,所述污泥输送除油装置40还包括第二输送带44、固定在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输送表面上的第二吸油层45和设置在第二输送带下方的第二除油机构46,所述第二输送带44的输入端位于第一输送带41的输出端下方,第二输送带44和第一输送带41呈层叠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除油机构46与第一除油机构43的结构相同,第二除油机构46相对第二输送带44的位置与第一除油机构43相对第一输送带4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输送带41和第二输送带44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污泥限位板47。参见图1,所述第一输送带41的输出端的一侧设有污泥输送装置,所述污泥输送装置包括螺旋输送装50,所述螺旋输送装置沿输送干燥箱20的水平轴向设置在第二输送带44的输出端的一侧,螺旋输送装置50包括转轴51和螺旋叶片52,所述转轴51的一端伸出输送干燥箱20的外侧并与旋转电机5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螺旋输送装置50的输出端下方的输送干燥箱20上连接有污泥出料管22。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带油的污泥从污泥池10进入污泥出泥管11,再从漏斗形的污泥出泥管11进入输送干燥箱20的污泥进口21,污泥进入输送干燥箱20后,电加热层30进行加热对污泥进行干燥。带油的污泥通过输送干燥箱20的污泥进口21落入污泥输送除油装置40的第一输送带41的输入端,带油污泥压靠在第一吸油层42上,第一输送带41对污泥进行输送,输送过程中第一吸油层42吸附污泥中的油脂,被清除油脂的污泥从第一输送带41的输出端输出,并落到污泥输送装置上,污泥输送装置再对除油后的污泥进行输送。污泥从第一输送带41上输送出去后,第一输送带41继续运转,当吸附有油脂的第一吸油层42运转到第一除油机构43时,倾斜的刮油板432将运行中的第一输送带41上的第一吸油层42上的油脂刮除,刮除的油脂落到下方的接油盒433中,升降气缸431的活塞杆可通过伸缩来使刮油板432抵靠或离开第一吸油层42,来适应第一输送带41的工作或者便于刮油板432上的油脂落入接油盒433,可根据输送干燥箱20内的实际工作状况来调节升降气缸431的升降。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处理装置能有效地将污泥中的油脂成分清除,并对污泥在输送过程中进行干化,有效提高了污泥处理效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带油污泥处理装置,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