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提升式曝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8287阅读:1382来源:国知局
可提升式曝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氧曝气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提升式曝气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为了维持曝气池中微生物的活性,必须保证水中有一定量的溶解氧存在,为了保证水中的溶氧量,通常是采用曝气装置不断地将空气通入水中,使空气中的氧溶于水中,曝气装置中的曝气管普遍固定安装在曝气池的池底,常出现因池底固定安装出现的管道破裂、漏气,损坏堵塞时必须放空水进行维修的问题,维修更换比较麻烦,再加上传统的三通管接头通过螺栓上的凸棱固定软管,长时间使用后容易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曝气管固定安装在池底造成的管道破裂漏气、难维修和三通接头易脱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提升式曝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提升式曝气装置,悬挂设置在好氧池体内,包括进气总管、进气支管、连接软管和曝气管,进气支管安装在好氧池体的水面以上,进气支管两端均通过活接弯头与进气总管连通,进气总管与活接弯头的连接处设有阀门,曝气管有两根,且均通过其两端的连接软管与进气支管连通,曝气管两端均设有端盖密封,曝气管通过重锤固定在好氧池体的底部,三通软管接头由座体和螺栓两部分构成,螺栓上均布圆台螺纹。

进一步的,包括座体和螺栓通过螺纹方式连接。

进一步的,包括三通软管接头和连接软管的连接端设有抱箍。

进一步的,包括曝气管均通过两个重锤与好氧池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包括曝气管外表面覆有微孔聚氨酯膜。

进一步的,包括两根曝气管的间距为500mm~1500mm。

进一步的,包括曝气管与好氧池体的底部间距为150mm~5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梯形圆台螺纹取代传统的凸棱,加强软管和三通接头的连接,外部加以抱箍紧固,使得软管即使断裂也不会脱落,且接头座体和螺栓以螺纹方式连接,更换时只需将螺栓拧下即可,方便快捷;

(2)空气支管装在池体水面以上能避免与污水接触,不易被腐蚀,延长使用寿命;

(3)曝气管通过连接管与空气支管相连接,从两侧均匀进气,使得曝气管中压力均匀对称,因此气泡细小均匀,曝气效果好;

(4)安装方便,可在常规下安装,也可在曝气池运行过程中池内装满水的情况下安装,无需空气净化,无需反冲洗,无需放空阀,管理更方便;

(5)检修方便,维护简单,可对单个曝气管进行检修,同时,检修时可自由提升维修,无需放水、无需关停风机,不影响正常运行,不仅操作方便,而且节约时间;

(6)维护成本低,当使用年限比较长时,不必集中检修更换,不必更换整个曝气管,仅更换卡箍及膜片即可,成本比较低;

(7)曝气时曝气管会产生左右摆动,可减少池底污泥沉积、减少死区现象,增加了曝气面积,提高了充氧能力;

(8)不易堵塞,由于采用的聚氨酯膜,管道在冲气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弹性,再加上周期性的收缩,能够对微孔处形成有效的冲击,能够防止微孔堵塞,减少了曝气管的维修次数并且提高了曝气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传统三通软管接头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三通软管接头示意图。

图中1、好氧池体,2、进气总管,3、进气支管,4、连接软管,5、曝气管,6、活接弯头,7、阀门,8、端盖,9、重锤,10、微孔聚氨酯膜,11、三通软管接头,12、抱箍,13、螺栓,14、座体。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提升式曝气装置,悬挂设置在好氧池体1内,包括进气总管2、进气支管3、连接软管4和曝气管5,进气支管3安装在好氧池体1的水面以上,进气支管3两端均通过活接弯头6与进气总管2连通,进气总管2与活接弯头6的连接处设有阀门7,曝气管5两端通过端盖8进行密封,曝气管5有两根,且均通过其两端的连接软管4与进气支管3连通,曝气管5通过重锤9固定在好氧池体1的底部,进气支管3、连接软管4和曝气管5之间均通过三通软管接头11连通,三通软管接头11由底座14和螺栓13两部分构成,螺栓13上均布梯形圆台螺纹,底座14和螺栓13通过螺纹方式连接,三通软管接头11和连接软管4的连接端设有抱箍12,曝气管5均通过两个重锤9与好氧池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曝气管5外表面覆有微孔聚氨酯膜10,两根曝气管5的间距为500mm~1500mm,曝气管5与好氧池体1的底部间距为150mm~500mm。

安装使用时,浮在水面上的进气支管3的左右间距为1000~3000mm,在每根进气支管3的曝气管5和曝气管5的间距为500~1500mm,具体距离视水的浓度、水质、供气量等工艺条件而定。曝气管5在每根DN100进气支管3直线上布放10套之内的,都可采用单头进气;布放10套以上的,可采用两头进气,具体布放套数按空气流速而定。每根进气支管3要从好氧池体1上沿的进气总管2分布出来,并安装一只阀门7,靠池壁弯至池内水位液面处。每根进气支管3交换连接口采用特制橡胶管连接,如水位高度变动,均无影响。

该曝气装置采用EPDM橡胶,曝气膜管质量、品质保证,微孔采用梅花形排列,不容易破裂,采用抗浮力技术,避免污水倒灌,永不堵塞,使用寿命更长,曝气时曝气管5会产生左右摆动,可减少池底污泥沉积、减少死区现象,增加了曝气面积,提高了充氧能力,原在池底固定安装的各种曝气管5,在原进气管道不变的条件下,可直接改造为该可提升式曝气装置,软管接头采用特殊的多道不锈钢管箍的结构形式,经久耐用,不易脱落。该可提升式曝气装置外径为φ65mm,长度为4000mm/根,通气量为20~32m3/套·h,服务面积为4~8m2/套,用在水深4.5m的好氧池体1内时,服务面积为2m2/m,通气量为8m3/m·h,氧利用率为30%,动力效率为6KgO2/kw·h,供氧量为0.65KgO2/h,阻力损失为3500Pa,气孔密度为14000~15000个/m,行程气泡为0.5~3m。该曝气装置在空池中进行安装完毕后,必须及时进水,避免太阳光曝晒、电焊火苗及重物锐器掉入池内损坏曝气器,不宜重压,不宜堆放在室外,应远离火种及硬物,避免损坏。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