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废水处理的反渗透过滤清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0439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重金属废水处理的反渗透过滤清洗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重金属废水处理的反渗透过滤清洗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今生活中,人们对于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于污水 的净化处理渐渐被人们所重视。为了实现对于用污水的净化,出现了 各式的净化系统,现有水处理系统一般分为初滤、超滤、终滤。初滤主要包括石英砂过滤、活性碳过滤、碳过滤、树脂吸附,其中石英砂过滤、活性碳过滤、碳过滤主要将废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吸附,树脂吸附废水中的镉氰络合物,终滤一般采用反渗透过滤,现有的反渗透装置清洗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金属废水处理的反渗透过滤清洗系统,方便清洗。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重金属废水处理的反渗透过滤清洗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中间水池、第一RO高压泵和反渗透装置一,所述反渗透装置一包括进液口、出水口和浓水出口,所述浓水出口通过安装有循环泵的循环管道与反渗透装置一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循环管上串联有控制阀和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在循环泵靠近进液口一侧,所述控制阀设置在循环泵靠近浓水出口一侧,所述循环管上还连接有排污组件,所述排污组件设置在循环泵靠近浓水出口一侧,所述浓水出口还连接有带有进气控制阀组的进气管和带有清洗进阀的清洗进管,所述进液口还连接带有清洗出阀的清洗出管。

通过气、水混合冲洗达到快速清洗反渗透装置的目的,方便快速。

进一步的,所述排污组件包括带有气动排污阀的自动排污管和带有手动排污阀的手动排污管。

设置两个排污管保证排污顺畅。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口还连接带有快速清洗阀的快冲进管。

可实现对反渗透装置的快速清洗。

所述出水口连接有取样装置,取样装置包括带有取样阀的取样管。

方便观察出水口的水质,以便判断反渗透装置时候需要清理。

进一步的,还设置有储水罐,所述储水罐的出口与清洗进管连接,所述储水罐的进口与清洗出管连接,所述清洗进管上设置保安过滤器。

如此清洗的水经过保安过滤器除杂,可以保证在一次清洗过程中储水罐内的水质达到清洗标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清理。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部放大图;

图4是清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1、中间水池;12、第一RO高压泵;13、反渗透装置一;14、中转水池;15、第二RO高压泵;16、反渗透装置二;17、回用水池;2、反渗透组件;21、进液支管;22、出水支管;23、浓水管道;24、取样管;31、第一管道;32、第二管道;33、第三管道;34、第四管道;35、第五管道;36、第六管道;41、循环管;42、循环截止阀;43、循环泵;44、单向阀;5、排污组件;51、自动排污管;52、手动排污管;6、清洗组件;61、储水罐;621、第一出水管道;622、第二出水管道;63、保安过滤器;64、出水控制阀;65、出水泵;66、出水蝶阀;67、补水管道;671、补水阀;68、清洗回管;681、回管控制阀;69、快冲出管;691、快冲控制阀;71、清洗进管;72、清洗进阀;73、清洗出管;74、清洗出阀;75、快冲进管;76、快速清洗阀;81、进气管;82、进气控制阀组;91、第一控制阀组;911、第一手动蝶阀;912、第一止回阀;92、第二控制阀组;921、第二手动蝶阀;922、第二止回阀;93、第三控制阀组;931、第三手动蝶阀;932、第三止回阀;94、出料手动蝶阀一;95、出料手动蝶阀二;96、出料气动蝶阀;97、终端出料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重金属废水处理的反渗透过滤清洗系统,包括通过管道顺次连接的中间水池11、第一RO高压泵12、反渗透装置一13、中转水池14、第二RO高压泵15、反渗透装置二16和回用水池17。

下面对反渗透装置一13进行介绍:反渗透装置一13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反渗透组件2,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当然可根据需要设置3个、4个等,每个反渗透组件2均包括进液口、出水口和浓水出口。

每个进液口均独立连接一进液支管21,所有进液支管21合并后通过第一管道31与第一RO高压泵12的出口连通,第一RO高压泵12的进口通过第二管道32与中间水池11的出口连通,第一管道31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组91,第一控制阀组91包括串联在第一管道31上的第一手动蝶阀911和第一止回阀912,第一止回阀912的设置使得液体仅能从第二管道32流向第一管道31,第二管道32上设置出料手动蝶阀一94。

每个出水口均独立连接一出水支管22,每个出水支管22上均连接有取样装置,取样装置为带有取样阀的取样管24,取样阀为截止阀或球阀。

每个浓水出口均独立连接一浓水管道23,所有浓水管道23汇聚后并通过循环管41与第一管道31连通,且与第一管道31的连接点位于第一控制阀组91和进液支管21之间,循环管41自与浓水管道23的连接处向与第一管道31的连接处依次串联循环截止阀42、循环泵43和单向阀44。循环管41上还连接有排污组件5,排污组件5包括带有气动排污阀的自动排污管51和带有手动排污阀的手动排污管52,气动排污阀为气动蝶阀,手动排污阀为手动截止阀。

反渗透装置一13还包括清洗组件6,清洗组件6包括储水罐61、与储水罐61通过第一出水管道621连接的保安过滤器63的进口,第一出水管道621上自储水罐61向保安过滤器63依次串联有出水控制阀64、出水泵65和第二控制阀组92,第二控制阀组92包括串联的第二手动蝶阀921和第二止回阀922,第二止回阀922使得水仅只能从第一出水管道621出水,保安过滤器63的出口连接有第二出水管道622,第二出水管道622上设置有出水蝶阀66;储水罐61的上端还连接有补水管道67和清洗回管68,底部连接有快冲出管69;补水管道67上设置有补水阀671,补水阀671为手动截止阀;清洗回管68上设置回管控制阀681,回管控制阀681为手动蝶阀;快冲出管69设置有快冲控制阀691,快冲控制阀691为手动球阀。浓水管道23连接带有清洗进阀72的清洗进管71;进液支管21上连接带有清洗出阀74的清洗出管73、带有快速清洗阀76的快冲进管75。第二出水管道622与清洗进管71连通,清洗出管73与清洗回管68连通,快冲出管69与快冲进管75连通;快冲进管75可以独立连接水源,并不一定和储水罐61连接。

浓水管道23连接有带有进气控制阀组82的进气管81,进气控制阀组82由串联在进气管81上的进气手动截止阀和进气气动截止阀组成,进气管81连接气泵,图中未示出。

上述为对反渗透装置一13的介绍,反渗透装置二16与反渗透装置一13结构相同,因此不再过多介绍。反渗透装置一13的所有出水支管22汇聚后并通过第三管道33与中转水池14连通,第三管道33上串联有出料气动蝶阀96;中转水箱的出口连接第四管道34、第四管道34的出口连接第二RO高压泵15的进口,第二RO高压泵15的出口通过第五管道35与反渗透装置二16中所有进液支管21的汇聚处连接,第五管道35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组93,第三控制阀组93包括串联在第五管道35上的第三手动蝶阀931和第三止回阀932,第三单向阀44的设置使得液体仅能从第四管道34流向第五管道35,第四管道34上设置出料手动蝶阀二95。反渗透装置二16的所有出水支管22汇聚后并通过第六管道36与回用水池17连通,第六管道36上串联有终端出料阀97,终端出料阀97为气动蝶阀。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反渗透装置二16的循环管41与第一管道31连通,而不是连接第四管道34,如此反渗透装置二16中的浓水可进行二次反渗透过滤,增强反渗透效果。清洗组件6每个可独立设置一套,但是为了节省资源,储水罐61上的第二出水管道622、清洗回管68和快冲出管69均设置两个分别供给反渗透装置一13和反渗透装置二16。清洗组件6的补水管道67可独立连接水源,本实施例中,补水管道67与第六管道36上的滤液管98连通。

初始状态,所有阀门均关闭,工作状态:开启第一控制阀组91、出料手动蝶阀一94、出料气动蝶阀96、出料手动蝶阀二95、第三控制阀组93、终端出料阀97、循环截止阀42、单向阀44,打开第一RO高压泵12、第二RO高压泵15、循环泵43。进气控制阀组82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打开或关闭,进气可以产生振动,使得浓水与反渗透膜分离,容易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洗。储水罐61需要补水的时候,在工作状态下打开补水阀671。

初始状态,所有阀门均关闭,清洗的时候:打开出水控制阀64、第二控制阀组92、出水蝶阀66、清洗进阀72、清洗出阀74、回管控制阀681,打开出水泵65;进气控制阀组82根据需要开启。

初始状态,所有阀门均关闭,快速冲洗的时候:开启快冲控制阀691、快速清洗阀76、循环截止阀42,手动排污阀或自动排污阀至少打开其中一个。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