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快速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3724发布日期:2018-06-27 21:33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化快速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环境治理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智能化快速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环境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强,水环境污染的治理成为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传统集中污水治理方式工艺复杂、建设费用高、周期长,需管网配套,土地占用多、投资大,处理效率低,污水从进厂处理到达标排放,时间长、工艺复杂。采用传统的集中污水治理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环境治理的需求,城市土地的稀缺,尤其是一些偏远城镇、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和河道、湖泊污染水处理,无条件、无能力修建管道、污水厂、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高效的智能化快速污水处理装置。采用物化法、分散治理的方式,从源头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水污染治理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化快速污水处理装置,由组合式模块构成,包括搅拌处理模块,吸附模块,沉降导流模块,灭菌除臭模块,控制系统及辅助设备污泥压滤机等组成一个装置,该装置多台组合可形成较大污水处理能力。其特征在于,上述模块之间均有进水口、出水口并由电磁阀控制,采用可拆卸的管件连接,各模块锥形底部设有污泥排渣口,连接到污泥压滤机,下端设一整体支架组合成一个装置,并可根据需要灵活增减配置,装置运行实现程控智能化管理。

所述搅拌处理模块前端与污水泵相连,内设两个独立搅拌罐,分别执行预处理与精细处理任务,搅拌罐上设两个自动加药机和两个电机带动旋转轴搅拌器,在涡流和药剂的共同作用下,对污水进行分离、析出、结絮,沉降,搅拌处理模块正面设液晶显示屏、可视窗,内设传感器,分别连接到控制系统,其进水、搅拌转数、进药时间及进药量、排渣由微电脑程序控制。

所述吸附模块设多层对开沉降导流板、筛网式吸附材料箱,用以吸附氨氮及重金属。在该模块支架上设微型纳米气泡发生器,用管道连接模块内用于增氧曝气。

所述沉降导流模块设置多层对开沉降板导流,便于水流均匀平稳的通过,同时对微细絮状物进行沉降。

所述灭菌除臭模块模块设有多层多组沉降导流板,上设自动液体加药机,采用增强二氧化氯消毒剂对处理后的水进行杀菌、除臭处理,该设计解决了污水中病菌处理不彻底的弊端,本发明能够更好、更充分地氧化去除污水中病菌,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所述控制系统采用程序化设计,微电脑控制方式,上水、搅拌、投药、结絮、沉降、出水、排渣等流程实现程控管理自动化,可进一步实现水质监测、数据采集、远程监控。

所述辅助设备污泥压滤机,连接于各处理模块下设的锥形污泥排渣口处,将设备排出的污泥进行快速过滤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经科学工艺设计,将复杂的污水处理过程简化浓缩在一套装置中,结构紧凑、工艺简单,通过投药、搅拌在物化法作用下使污水中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离子和有害物质从水中析出,集絮凝、沉淀、过滤、净化、除臭、杀菌、排渣于一体,极大缩短了污水处理过程,从而达到快速有效处理、净化污水目的。智能化快速污水处理装置可有效稳定吸咐、降低、去除污水中的COD、BOD、氨氮、重金属等,装置产生的污泥量小且呈细微颗粒状,便于脱水、快速压滤,故障率低,减少维修成本,装置本体为不锈钢材质,可长期使用不易腐蚀。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装置为了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除在药剂上进行精心筛选,选择反应速度快、效果好的环保型产品,避免了二次污染,并经多年试验反复计算搅拌叶片尺寸角度产生的涡流形态、搅拌转数与药剂量的配合实现了最佳组合,按工艺要求设计的各模块间的连接方式进、出水口高低设定,各模块中间隔离板均分别设有吸附箱、导流沉降板,水流呈“U”形路径自上而下再向上实现一定的水流方向,增强了水处理效果。

本发明将极大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本装置标准设备外观尺寸长6米×2米×3米,单台处理污水能力可达60吨/小时,即每分钟处理1吨污水,出水水质优良。由于采用模块化设计,多台装置组合即可迅速形成日处理万吨级集中处理能力。

本发明装置可移动、可车载、可固定、可组合,占地少、投资小,集智能化、数据化、模块组合一体化,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广,为污水分散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有利于保护水环境,达到水资源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固体粉末自动加药机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自动液体加药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化快速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搅拌处理模块1,吸附模块2,沉降导流模块3,灭菌除臭模块4,控制系统16及辅助设备污泥压滤机。如图2所示,所述搅拌处理模块1前端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水阀和排污阀,中间由隔板分开形成两个独立搅拌罐,分别执行预处理与精细处理任务,内设有可调式旋转轴搅拌器12,搅拌器上端分别连接至两个搅拌电机10,固定在搅拌罐中间位置,下端固定在轴套上,搅拌轴上设三组搅拌叶片,经过精确计算,每组搅拌叶片的角度不同,分别为80°、65°、48°,在搅拌过程中产生三种不同的涡流,在涡流和药剂的共同作用下,对污水进行分离、析出、结絮,沉降,并可按照水质不同调整搅拌转数,灵活更换搅拌叶片,以达到预期处理效果;如图3所示所述搅拌罐上设两个自动加药机11,带有震动式可调传动电机,可按设定自动变换投药、更改投药量;搅拌处理模块1正面设液晶显示屏7、可视窗8,内设传感器14,分别连接到控制系统16,其进水、搅拌转数、进药时间及进药量、排渣由微电脑程序控制。如图2所示,所述吸附模块2在进水口下方设多层对开沉降导流板17、筛网式吸附材料箱18和一微型纳米气泡发生器19,分别放置不同吸附反应材料,材料箱尺寸与吸附模块内径相符,下设支架便于更换。如图2所示,所述沉降导流模块3进水口下方设置多层长方形对开沉降导流板,按一定角度、尺寸向外倾斜呈对开交错状分布,固定在模块内侧与中隔板两侧。如图4所示,所述灭菌除臭模块4上设自动液体加药机20,采用增强二氧化氯消毒剂对处理后的水进行杀菌、除臭,进水口下方按一定角度、尺寸设置多层对开沉降导流板。所述控制系统16采用程序化设计,微电脑控制方式,与小型配电箱相连,控制水泵、电磁阀、搅拌电机、自动投药箱的启动和开关等的运行状态并在显示屏7上予以显示,上水、投药、搅拌、结絮、沉降、排渣、出水等工艺流程实现程控管理自动化,可进一步实现水质监控、数据采集、远程监控。小型配电箱安装在模块下支架处,显示屏安装在搅拌模块正立面上方,用内置线连接实时显示装置运行状态。所述辅助设备污泥压滤机用电磁阀、管道连接于各处理模块下设的锥形污泥排污口处,将装置排出的污泥进行快速过滤处理。所述上述模块之间均有进、出水口,采用可拆卸的管件连接, 为内外螺纹配合连接,底端设有整体支架组合成一个装置,支架依据各模块尺寸精确设计,将各模块安装其上即可,并可根据需要灵活增减配置。如图2所示装置水流方向在各模块间从上到下再向上呈u形流动排出。

工作原理:接到启动指令后,污水泵将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搅拌处理模块,一分钟后依次开启搅拌器1、自动投药箱1,搅拌器对污水进行加药搅拌预处理,在搅拌过程中产生三种不同的涡流,在涡流和药剂的共同作用下,对污水进行分离、析出、结絮,沉降,在物化法作用下迅速絮凝、结成细微颗粒并沉淀,三分钟后依次开启搅拌器2、自动投药箱2,开始精细处理工作进行二次搅拌、精准投药以加快物化反应,当处理后的水达到设定高度后通过搅拌处理出水口流入吸附模块,水流平稳通过吸附箱时,自动开启曝气机,开始对水流进行吸附增氧处理。当吸附模块水位达到设定高度后,通过出水口流入沉降导流模块,由于该模块按一定角度、尺寸设置多层对开沉降导流板,便于水流均匀平稳的通过,同时对微细絮状物进行沉降。当沉降导流模块内水位达到设定高度后,水流从出水口进入灭菌除臭模块,开启液体加药机对水体进行加药、杀菌、消毒处理,进行最后一道处理工序,当灭菌除臭模块内水位达到设定高度后,出水电磁阀自动打开,处理后的清水从装置中排出。控制系统在装置运行过程中,分别按设置的时间次序启动水泵、搅拌电机、加药箱、感应器、自动液体加药机,电磁阀开关等,装置运行状态在显示屏上予以显示,上水、搅拌、结絮、沉降、排渣、出水等流程实现程控管理智能化。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