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医疗手术工具的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5532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医疗手术工具的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医疗手术工具的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如手术工具等的洁净程度对医疗卫生有着重要的影响,现有的医疗器械清洁装置存在清洗效率较低、清洗不够全面、容易被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医疗器械清洁装置,旨在提高清洗效率、使清洗趋于全面、防止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医疗手术工具的清洁装置,包括:外壳、内壳、清洗单元、盖板、压电发生器,清洗单元安装于内壳侧壁上,压电发生器位于内壳底部,清洗单元包括伸缩单元、转动单元、清洗刷,其特征在于:盖板包括第一半盖板、第二半盖板,它们能够关于各自的枢转元件转动,第一半盖板、第二半盖板分别通过连接元件与转动气缸相连,第一半盖板、第二半盖板活动地位于内壳上部的侧壁的槽中。

进一步地,第一半盖板、第二半盖板的枢转元件成中心对称。

进一步地,外壳的上壁设置有第一供应管,第一供应管上设有控制阀,外壳的侧壁设置有第二供应管,第二供应管上设有控制阀。

进一步地,外壳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螺旋导叶。

进一步地,内壳的侧壁上设有多个与外壳的流体腔连通的连通孔,该连通孔为锥形孔。

进一步地,第一半盖板、第二半盖板的接触面都设置有弹性缓冲密封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清洁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盖板的俯视图;

图中:外壳1,内壳2,清洗单元3,盖板4,压电发生器5,第一供应管6,控制阀/调节阀7,第二供应管8,控制阀/调节阀9,连通孔10,转动气缸11,伸缩单元12,转动单元13,第一半盖板15,第二半盖板16,枢转元件17、18,螺旋导叶19。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医疗手术工具的清洁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1-2:该清洁装置包括外壳1,内壳2,清洗单元3,盖板4,压电发生器5,第一供应管6,控制阀/调节阀7,第二供应管8,控制阀/调节阀9,连通孔10,转动气缸11。内壳2设于外壳1内,它们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方形,内壳2的高度高于外壳1。一个或多个清洗单元3设置在内壳2的壁/侧壁上,其被安装在内壳2的壁的安装孔内,该清洗单元3包括伸缩单元12、转动单元13、清洗刷,伸缩单元12能够横向地(水平方向)移动,转动单元13能够围绕自身轴线转动,并能够相对于伸缩单元12摆动或转动,它们之间通过万向铰接元件连接;清洗刷设置在转动单元13的一端部,其包括若干软刷毛。盖板4包括第一半盖板15、第二半盖板16,它们可关于各自的枢转元件17、18转动,第一半盖板15、第二半盖板16分别通过连接元件与转动气缸11相连,第一半盖板15、第二半盖板16活动地位于内壳2上部的壁的槽中,第一半盖板15、第二半盖板16的枢转元件成中心对称,第一半盖板15、第二半盖板16的接触面都设置有弹性缓冲密封垫。内壳2的底部设置有压电发生器5,其产生超声波震荡以实现清洗。外壳1的上壁设置有第一供应管6,第一供应管6上设有控制阀/调节阀7,外壳1的侧壁设置有第二供应管8,第二供应管8上设有控制阀/调节阀9,第一供应管6供应第一流体,第二供应管8供应第二流体,也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清洗流体(如水、混合液等),流体供应采用泵(如计量泵)进行供应,第一供应管6与第二供应管8的出口轴线垂直以实现第一次冲击混合,外壳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螺旋导叶19,以实现第二次混合,这样的结构可实现两种清洗流体在清洁装置内均匀混合,无需事先调配,方便、经济,减少浪费。内壳2的侧壁上设有多个与外壳1的流体腔连通的连通孔10,该连通孔10为锥形孔,锥形孔的小口朝内。

本实用新型的医疗器械清洁装置通过清洗单元3、压电发生器5实现充分、高效的清洗,通过盖板4防止污染,通过第一供应管6、第二供应管8实现充分、均匀混合,从而能够提高清洗效率、使清洗趋于全面、防止污染,方便,经济节约。

上述实施方式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结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