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收集处理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4008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污水收集处理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污水处理,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污水收集处理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加速推进,现有供水设施规模、供水水质难以满足发展需求。工程性缺水较为突出,而且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足,污水管网建设相对滞后,区域布局不平衡,污泥处理规模水平尚需提高,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不足。

建筑施工现场的污水来源主要有三种:1、雨水;2、基坑降排水;3、冲洗养护废水。雨水具有季节性特点,雨季多而其他季节少,单次降雨会得到大量雨水,无雨时则无水可用。基坑降排水在高层建筑的深基坑中十分常见,降水通常要持续进行到基坑回填完成。在没有使用污水循环利用系统施工场地,冲洗和养护用水主要取自市政管网自来水,它的产生基本伴随主体结构整个施工过程。

建筑行业目前对施工现场的污水利用多将重点集中于污水的收集和再利用,然而一般的污水处理方法仅仅是利用沉淀池排除掉污水中比重较大的成分如泥沙,处理得出的水洁净程度不高,用途较少,容易堵塞管道,而且处理效率低,对节约水资源起不到实际的效果。

目前,申请号为201620292473.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冲洗混凝土输送管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它包括收集槽罐,以及两个竖直设置于收集槽罐内的隔板;两个隔板将收集槽罐分隔成三个腔室;每个腔室内设有收集沉淀物的沉淀物框;所述沉淀物框包括底板,四个与底板相连的侧板,以及设置于侧板上的吊绳;所述侧板为隔物网格;每个腔室的下部均设有一个排水管。

这种冲洗混凝土输送管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虽然可重复使用,但其静置沉淀,靠污水与化学药品在静置的状态下缓慢反应,通过滤网过滤沉淀物,还需将滤网吊起以排出沉淀,整个污水处理过程缓慢,效率较低,还有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收集处理装置及系统,具有处理高效,排污方便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用于承接污水和化学品的混合桶,所述混合桶的底部开有用于减缓污水流量的排水孔,所述箱体内设有用于承接并通过高速旋转使排水孔排出的污水固液分离的旋转滤桶,所述箱体上设有用于驱动旋转滤桶的动力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混合桶同时承接化学品和污水,使得化学品和污水在混合桶中混合,通过减缓污水流量的排水孔,使得污水和化学品在混合桶中停留一定时间以提高混合程度,通过污水注射进混合桶时的动能使得混合桶内污水始终处于流动状态,以进一步提高化学品与污水的混合程度,污水通过排水孔排至旋转滤筒内,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滤筒高速旋转,使得污水在驱动装置内形成漩涡状,进一步提高污水和化学品的混合程度,同时提高分子间碰撞几率,促进了沉淀吸附反应的速率,由于污水在进行高速圆周运动,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向远离圆心的方向移动,由于污水为液态,水分子可轻易穿过滤壁,而沉淀污垢为固态,无法穿过滤壁,以实现固液分离。

优选的,所述旋转滤桶包括受动力部驱动的底板以及用于过滤污水且可升降以靠近或离开底板的滤壁,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驱动滤壁升降的驱动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装置使滤壁与底板分离,使得旋转滤筒底部产生缺口,通过污水冲洗以及旋转滤筒自身高速旋转使得污垢从旋转滤筒的缺口处排出。

优选的,所述旋转滤桶外设有导流旋转滤桶甩出的污水集中下流的挡流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离后的水滴被甩出并通过挡流部收集并导流使污水集中下流,通过流道控制装置选择流道以使污水通过排水管排出。

优选的,所述箱体还设有用于排放处理后污水的排水管以及用于排放污垢的排污管,所述挡流部连接有通过改变流道以选择排水管或排污管排放的流道控制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流道控制装置旋转流动以使污水通过排污管排出,使得排污与排水分离,防止相互污染。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沿旋转滤桶轴向贯穿滤壁且与底板固定连接的丝杆,所述滤壁远离底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与丝杆配合以升降滤壁的螺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丝杆与螺母配合提升滤壁,通过螺纹咬合使得提升滤壁后滤壁不易回落,通过丝杆贯穿滤壁为滤壁提供驱动力使滤壁跟随底板同步旋转,通过螺母与丝杆配合以使滤壁抵紧底板,提高密封效果。

优选的,所述动力部包括设置在箱体上的电机以及受电机驱动且与底板固定连接的转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机驱动转轴可实现高速旋转,通过转轴固定连接底板以驱动底板旋转,可实现一根转轴同时驱动多组旋转滤桶。

优选的,所述挡流部包括包围旋转滤桶的挡流壁,所述挡流壁的下端一体连接有倒锥形的导流环,所述导流环的下端一体连接有用于引导水流流至下一旋转滤桶的导流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流壁包围旋转滤桶以收集旋转滤桶甩出的水滴,水滴通过自重下流,进而到达导流环,通过导流环使水滴集中,进而通过导流管排出,使得水滴重新汇集形成水流,提高进入下一阶段的水流连续性。

优选的,所述挡流壁与导流环的连接处为圆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圆角防止水滴停留在挡流壁与导流环的连接处,减少死角。

优选的,所述流道控制装置包括进口连接导流管且出口分别连接排水管或排污管的三通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三通阀以进行流道选择,操作方便,减少占用空间。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具有处理高效,循环用水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污水处理装置利用离心力加速污垢沉淀,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使得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效率大为提高,使得污水收集后可及时净化,及时为用水区域供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将污水收集并处理,同时将雨水收集并处理,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环保节能,同时设备清洗方便,污水处理高效,净化效果较佳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污水收集处理装置隐去部分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污水收集处理装置隐去箱体、挡流部以及旋转滤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箱体;11、进水管;12、药品管;13、动力部;131、电机;132、转轴;133、套环;134、固定条;14、管口;15、喷头;16、排水管;17、排污管;2、混合桶;21、第一支环;22、排水孔;3、旋转滤桶;31、底板;32、滤壁;33、螺母;331、转动块;332、转动槽;34、丝杆;35、驱动装置;36、密封件;4、挡流部;41、第二支环;42、挡流壁;43、导流环;44、导流管;5、隔板;51、分流管;52、流道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包括蓄水池、导流明渠、污水池以及污水处理装置。

参照图1,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内设有开口朝上的混合桶2。

参照图2以及图3,混合桶2通过第一支环21固定连接在箱体1内且轴心线与箱体1的竖直中心线一致,混合桶2的底部位于圆心处开设有排水孔22,箱体1上贯穿设有管口14朝向混合桶2的桶壁的进水管11,箱体1上贯穿设有固定连接在进水管11上的药品管12,药品管12位于箱体1内的一端设有喷头15,喷头15的喷射方向与进水管11的管口14方向一致。

箱体1内还设有位于混合桶2下方的旋转滤桶3,箱体1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旋转滤桶3转动的动力部13,动力部13包括沿箱体1竖直中心线贯穿的转轴132,转轴132与箱体1的上壁转动连接且转轴132上端穿出箱体1外,动力部13还包括设置在箱体1上方用于驱动转轴132转动的电机131,旋转滤桶3包括圆心被转轴132贯穿且与转轴132固定连接的底板31以及位于底板31上的滤壁32。

参照图3以及图4,底板31上设有驱动装置35,驱动装置35包括均布在底板31的圆周上共两根的丝杆34以及转动连接在滤壁32的上端与丝杆34配合的螺母33,滤壁32的上端设有转动槽332,螺母33的下端设有转动块331,螺母33通过转动块331卡接在转动槽332内与滤壁32转动连接,滤壁32的下端还设有用于防止漏水的密封件36,本实施例中密封件36为橡胶密封圈,其他实施例中可为金属密封垫片、塑料密封圈等,通过转动螺母33以使螺母33在丝杆34上升降,进而带动滤壁32升降。

滤壁32的上端还沿径向连接有向中心延伸的固定条134,转轴132上设有可沿转轴132轴向滑动的套环133,固定条134远离滤壁3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套环133上,固定条134有三个且均布在滤壁32的圆周方向上。

参照图2,旋转滤桶3外设有挡流部4,挡流部4包括套设在滤壁32外的挡流壁42,挡流壁42与滤壁32轴心线一致且挡流壁42的半径大于滤壁32的半径,挡流壁42与滤壁32之间留有间距,挡流壁42通过第二支环41固定连接在箱体1内,挡流壁42的下端一体连接有导流环43,导流环43为倒锥形状,导流环43与挡流壁42的连接处为圆角,导流环43的下端一体连接有竖直的导流管44。

本实施例中,旋转滤桶3共两组,且竖直分布在箱体1内,挡流部4共两组分别与旋转滤桶3配合。

箱体1内位于旋转滤桶3的下方水平设有隔板5,转轴132的下端转动连接在隔板5上,隔板5上贯穿设有竖直向下的分流管51,箱体1内位于底部与隔板5之间还沿水平方向贯穿设有排水管16和排污管17,分流管51远离隔板5的一端连接有流道控制装置52,流道控制装置52包括三通阀,分流管51通过三通阀同时连接排水管16和排污管17,分流管51连接在三通阀的进水口且通过三通阀选择排水流道。

蓄水池位于施工工地的外围,蓄水池的出水口与施工用水设备相连接以为施工设备供水。

导流明渠开设在施工现场用水密集段,且通过倾斜角度以使污水靠自重流动汇集,导流明渠与污水池的入水口相连接,通过导流明渠将污水汇集至污水池内。

污水池的出水口与污水处理装置相连接,通过水泵将污水泵进污水处理装置以进行污水过滤处理,污水处理装置的出水口与蓄水池相连接,使处理后的污水排放使蓄水池内,以循环利用。

综上所述,通过导流明渠收集雨水、施工用水等废水并导流汇集至污水池中,通过污水池进行初步沉淀,初步沉淀后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装置,通过污水处理装置将污水净化处理,处理后的污水流至蓄水池内,以循环利用。

使用时,污水通过进水管11进入,同时启动药品管12,药品和污水同时喷射至混合桶2的桶壁上的共同区域内,使得药品和污水充分混合,进而污水沿着混合桶2的桶壁下流,最终通过排水孔22排出,进而进入位于混合桶2下方的旋转滤桶3,启动电机131以驱动转轴132转动,进而通过转轴132带动底板31转动,进而通过与底板31固定连接的丝杆34带动滤壁32转动以使旋转滤桶3高速旋转,进而带动进入旋转滤桶3的污水旋转使得污水在旋转滤桶3内形成漩涡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污水将穿过滤壁32被甩至旋转滤桶3外,进而通过位于旋转滤桶3外的挡流部4将甩出的污水收集并导流汇集通过导流管44流至下一组旋转滤桶3,污水通过离心力强制外排,使得固液分离速度加快,且固体灰尘杂质均留在旋转滤桶3内,使得过滤效果更佳,通过两次过滤以提高过滤效果。

第二组旋转滤桶3甩出的污水通过第二组挡流部4收集并导流至隔板5上,最终污水通过隔板5上的分流管51流出,通过流道控制装置52选择排水管16将净化后的污水排出至蓄水池以备用。

当旋转滤桶3内的沉淀堆积过多时,旋转螺母33以使螺母33通与丝杆34配合沿丝杆34上升,进而带动滤壁32上升使得旋转滤桶3的滤壁32与底板31分离形成排污口,注入污水并转动旋转滤桶3,使得沉淀污垢通过排污口流出最终到达隔板5上,进而进入分流管51,通过流道控制装置52选择排污管17导流管44将沉淀污垢排出箱体1外,完成清洗污水处理装置的作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